李沆又道:“陛下所言甚是,微臣以為,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欲平民亂,當從其根本著手,荊湖路民變便是一例。倘若一開始各地官府便開倉放賑,百姓但有一絲生理,如何還會聚眾滋事?當日眼看各地動盪,直至京師震動。可前有範節度接引,後有寇大人開倉救濟,短短兩個月,便已將一場聲勢浩大的民變消彌於無形之中,臣以為,此方勝過一味進剿百倍。”
真宗道:“先生言之有理,開倉放糧,看似花費頗大,但相比起大軍開拔來,卻又不知省了多少,況且,民亂平定之後,又要與民生息,殺的時候嫌多,事後要恢復時卻又嫌少了。倘若能在未見刀槍之前先行平定,自然勝過進剿百倍了。可話雖如此,我看我蜀地民變,與荊湖路之間又有不同,隻怕難以善了,先生可有良策?”
李沆道:“張詠張大人知益州時,民望頗高,且張大人當年曾向先皇上過安蜀六策,隻是,因王繼恩之故,使其策未便實施。臣以為,陛下欲安蜀,則必用張大人。”
真宗又點頭道:“張詠此人,我倒是頗有耳聞,聽說此人為人至孝,又有膽有識。當年蜀中民亂未定時,他赴益州任時竟然單人而去,在益州幾年官聲也不錯。自益州迴京之後,父皇本打算讓他出知杭州,卻因那杭州孫冕故未能成行,這幾年一直在翰林院閑著。又聞得他與寇準相交甚善,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以寇準擇友的目光來推測,想必張詠也差不到哪裏去。”
半天沒開口的李至突然插口道:“官家果然明察秋毫,那張詠與寇準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且兼為人生性暴躁,又習得此許武藝,因而行事往往出人意料。傳言張詠未中舉時便因猜忌而殺過人。他在益州任上時曾因一小吏貪汙一文錢而將其杖斃。又與上下官員相處頗多不睦之處。而張詠本人對此卻從不避諱,甚至,微臣聽說,張詠還因此自號乖崖。以示自己與從不同之處。官家欲用此人,須得慎之又慎啊。”
真宗聽到他說這些,向李沆道:“一文錢?果有此事?”
李沆心中十分不滿意,對這位昔日的好友、今日的同僚,他簡直有些無語。自從真宗繼位之後,李至從當年兢兢業業的樣子一下來了個大逆轉,憑藉著皇帝的寵信,大量的任用親信,打擊異已。以前呂端做宰相的時候,他雖然背後小手腕不斷,卻也不敢當麵說三道四。可當呂端病故之後,自己接了宰相,這傢夥便迫不及待的跳出來指手劃腳了。整日雞蛋裏頭挑骨頭,恨不得馬上就把李沆從相位上擠下來,自己坐上去。
可是同是太子府裏出來的舊人,大家在皇帝麵前份量相當,幾次三番下來,每每交手都被皇帝和了稀泥。但從皇帝對他的態度來看,卻從未因李至搞的這些小動作而對其稍有不滿。這才導致的李至變本加厲,從一開始的偶有冒犯,到如今的處處抵製。說簡單點就是,凡是李沆提出的意見,李至必然會找到一些把柄之類的向他攻擊。每每被李沆當場戳穿卻從不悔改。似乎和李沆做對已成了他目前唯一的事情。
要命的是皇帝雖然明白這個道理,除了偶爾笑著說他幾句不痛不癢的話之外,幾乎從未有過任何訓斥。而且無論何時,隻要是召見李沆的時候,必然會同時將這個讓人頭痛的傢夥一起召來,這才是讓李沆最惱火也是最無奈的。
以前在太子府時,還不覺得什麽,如今再看這個李至,除了玩弄一些小手段,小聰明之外,簡直一無是處。就連在皇帝麵前的稱唿,他也要玩一些小把戲。從真宗繼位以來,呂端為了鞏固這位太平皇帝在臣子中間的地位,有人前從未以“官家”這樣的稱唿與皇帝對過話。而李沆繼位之後,自然也都是以“陛下”相稱,以示皇權尊貴。可是這個李至,卻無論人前人後,均是以“官家”相稱,滿朝上下,如今似乎隻有他有此殊榮。玩心眼到這種程度,簡直令人髮指。
暗自鄙視了一下這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第一寵臣,李沆點了點頭道:“確有此事,微臣日前曾調閱了益州的案卷,張大人當時的判詞是,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臣以為,整治吏治,非如此不可。據聞,此案之後,益州吏治大好,張大人不可謂無功。”
李至又道:“那張詠與上下同僚關係頗多不睦,又不知收斂,甚至自號‘乖崖’以明特立獨行之狀。且張詠與王防禦多有不合,臣恐張詠入蜀,會令王防禦心生不滿,隻怕到時壞了官家平蜀的大計啊。”
李沆道:“微臣聞得益州民眾因此號,有言贈張大人曰:‘此公不乖,諸君自崖’。由此可知張大人一片苦心。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若王繼恩果稱其職,蜀地又何故再起風波?陛下三思。”
真宗微笑著看了看兩位先生,剛要開口,一個小黃門匆匆而入,小聲在他耳邊道:“官家,開封府來人啦。”
真宗大喜:“哦?快宣進來~!”說完對著兩位李先生做了個稍安勿燥的表情。
小黃門很快引了一個內侍模樣的小孩子走了進來,那內侍走到真宗前忙撩衣下拜:“奴婢趙德才叩見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真宗喜道:“快起來,小德子,大哥讓你來,有什麽話說?”
</br>
真宗道:“先生言之有理,開倉放糧,看似花費頗大,但相比起大軍開拔來,卻又不知省了多少,況且,民亂平定之後,又要與民生息,殺的時候嫌多,事後要恢復時卻又嫌少了。倘若能在未見刀槍之前先行平定,自然勝過進剿百倍了。可話雖如此,我看我蜀地民變,與荊湖路之間又有不同,隻怕難以善了,先生可有良策?”
李沆道:“張詠張大人知益州時,民望頗高,且張大人當年曾向先皇上過安蜀六策,隻是,因王繼恩之故,使其策未便實施。臣以為,陛下欲安蜀,則必用張大人。”
真宗又點頭道:“張詠此人,我倒是頗有耳聞,聽說此人為人至孝,又有膽有識。當年蜀中民亂未定時,他赴益州任時竟然單人而去,在益州幾年官聲也不錯。自益州迴京之後,父皇本打算讓他出知杭州,卻因那杭州孫冕故未能成行,這幾年一直在翰林院閑著。又聞得他與寇準相交甚善,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以寇準擇友的目光來推測,想必張詠也差不到哪裏去。”
半天沒開口的李至突然插口道:“官家果然明察秋毫,那張詠與寇準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且兼為人生性暴躁,又習得此許武藝,因而行事往往出人意料。傳言張詠未中舉時便因猜忌而殺過人。他在益州任上時曾因一小吏貪汙一文錢而將其杖斃。又與上下官員相處頗多不睦之處。而張詠本人對此卻從不避諱,甚至,微臣聽說,張詠還因此自號乖崖。以示自己與從不同之處。官家欲用此人,須得慎之又慎啊。”
真宗聽到他說這些,向李沆道:“一文錢?果有此事?”
李沆心中十分不滿意,對這位昔日的好友、今日的同僚,他簡直有些無語。自從真宗繼位之後,李至從當年兢兢業業的樣子一下來了個大逆轉,憑藉著皇帝的寵信,大量的任用親信,打擊異已。以前呂端做宰相的時候,他雖然背後小手腕不斷,卻也不敢當麵說三道四。可當呂端病故之後,自己接了宰相,這傢夥便迫不及待的跳出來指手劃腳了。整日雞蛋裏頭挑骨頭,恨不得馬上就把李沆從相位上擠下來,自己坐上去。
可是同是太子府裏出來的舊人,大家在皇帝麵前份量相當,幾次三番下來,每每交手都被皇帝和了稀泥。但從皇帝對他的態度來看,卻從未因李至搞的這些小動作而對其稍有不滿。這才導致的李至變本加厲,從一開始的偶有冒犯,到如今的處處抵製。說簡單點就是,凡是李沆提出的意見,李至必然會找到一些把柄之類的向他攻擊。每每被李沆當場戳穿卻從不悔改。似乎和李沆做對已成了他目前唯一的事情。
要命的是皇帝雖然明白這個道理,除了偶爾笑著說他幾句不痛不癢的話之外,幾乎從未有過任何訓斥。而且無論何時,隻要是召見李沆的時候,必然會同時將這個讓人頭痛的傢夥一起召來,這才是讓李沆最惱火也是最無奈的。
以前在太子府時,還不覺得什麽,如今再看這個李至,除了玩弄一些小手段,小聰明之外,簡直一無是處。就連在皇帝麵前的稱唿,他也要玩一些小把戲。從真宗繼位以來,呂端為了鞏固這位太平皇帝在臣子中間的地位,有人前從未以“官家”這樣的稱唿與皇帝對過話。而李沆繼位之後,自然也都是以“陛下”相稱,以示皇權尊貴。可是這個李至,卻無論人前人後,均是以“官家”相稱,滿朝上下,如今似乎隻有他有此殊榮。玩心眼到這種程度,簡直令人髮指。
暗自鄙視了一下這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第一寵臣,李沆點了點頭道:“確有此事,微臣日前曾調閱了益州的案卷,張大人當時的判詞是,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臣以為,整治吏治,非如此不可。據聞,此案之後,益州吏治大好,張大人不可謂無功。”
李至又道:“那張詠與上下同僚關係頗多不睦,又不知收斂,甚至自號‘乖崖’以明特立獨行之狀。且張詠與王防禦多有不合,臣恐張詠入蜀,會令王防禦心生不滿,隻怕到時壞了官家平蜀的大計啊。”
李沆道:“微臣聞得益州民眾因此號,有言贈張大人曰:‘此公不乖,諸君自崖’。由此可知張大人一片苦心。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若王繼恩果稱其職,蜀地又何故再起風波?陛下三思。”
真宗微笑著看了看兩位先生,剛要開口,一個小黃門匆匆而入,小聲在他耳邊道:“官家,開封府來人啦。”
真宗大喜:“哦?快宣進來~!”說完對著兩位李先生做了個稍安勿燥的表情。
小黃門很快引了一個內侍模樣的小孩子走了進來,那內侍走到真宗前忙撩衣下拜:“奴婢趙德才叩見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真宗喜道:“快起來,小德子,大哥讓你來,有什麽話說?”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