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清不覺坐直,臉上表情已不再受控。
魚湯的故事,讓她心底多少存下疑心。
老太太一笑,夾起一片魚肉,在邊上的魚露碗裏點蘸少許,放入嘴中,細細咀嚼。
司馬清見她談笑間,便將魚肉咽下,絲毫沒有畏懼之色,立時對她露出敬畏的目光。
老太太做了一個請的手示,笑容慈愛,司馬清卻愈發不敢動筷子。
曹銃見著,臉上一抹不屑,似乎要在拓跋城麵前顯示一下自己的能耐,夾起一片,“公主殿下,這魚肉的確有微毒,不過我做的魚我擔保不會出事。”
司馬清嘴上不說心裏打鼓,吃下去沒得救的東西,誰能擔保?
一旁的富琳向丫頭吩咐一句,一會,兩隻褐色的陶罐端上來。
蓋子揭開,清淡的中藥味彌散開來。
“公主殿下,若是擔心,可先飲下此湯,有解毒之用。”
“啊?”司馬清皺眉毛,這還是不安全,不喝,堅決不喝。
一旁拓跋城順手拿起一隻空碗,遞與富琳:“我先嚐嚐。”
司馬清本想阻止,但已來不及。
半碗色澤泛白的湯,已端到拓跋城的跟前。
她念著之前老太太曾救過拓跋城,想來不會對他如何。
要下毒的話,自不敢在曹府。
曹銃目露不悅,正要出言再勸,老太太目光斜過來,眼中隱含深意,他便隻拿筷子在碗中杵著,不再作聲。
富琳一旁道:“建康秋日,河豚魚已產過魚卵,是以毒性大為減退,此時吃河豚魚雖不及桃花開時肥美,可是相比公主的性命攸關之事,這便是略過不計的。”
司馬清聽到這富琳的釋惑之言,心中疑惑減半,一笑道:“我在長安吃羊肉長大的,對魚腥味反而不太習慣,不比代王,少年四方遊曆長大,何種食物都能應付。”
富琳陪笑道:“聽聞公主殿下還不大會說話時,就離開洛陽,與宮女侍衛一起長大,後來……”
“嗯哼……”曹銃突然喉內發出聲音,伸手在富琳的衣袖上扯了一把。
富琳正說到興頭上,被阻後向曹銃掃了一眼,心說隻是跟公主聊天而已,在長安裏,公主也不避諱這些事。
司馬清淡然一笑:“的確,我在吳興縣的溫家做奴婢,十三才迴……國破家亡……”
此語一出,席間有些沉悶。
老太太執起筷子,夾起一片火腿,放在司馬清的碗裏,緩慢道:“那些男人就喜歡打呀殺呀,好像奪人錢財性命方顯英雄膽略一般。哼,在我老太太看來,他們隻是想不勞而獲,搶殺,不過一時之功,比起勞作辛苦要快得多。
因為,胡族之人一遇點事,就南侵中原,奪掠燒殺,與獸何異?”
司馬清深以為是,的確她流落十多年,看到的無不是弱肉強食的人。
次序,規矩,一一被破壞殆盡。
一頓飯的時間不長,也不短。
一直在宮裏跟晉王力陳臨海公主入石頭城,代王誅殺劉副將事宜的王導,也是腹中餓得不行。
司馬睿賞了幾塊糯米糕給他:“王相,何須如此長籲短歎?”
王導有苦難言,征糧的事他有提及,但拓跋城與王征三日之約,卻不敢直言,思來想去,隻得道:“王上,拓跋城此次領兵過境建康,非同小可,王上的意思是放還是……”
“王相以為如何?”
“放,是放虎歸山,那時拓跋城在遼北做大,隻怕晉王的江山不保。”
“不放,那就是殺了?”
“殺?”王導沉吟不決。
司馬睿眼中閃過一道光,他自被望族王導一門扶上王位後,一直想北伐收複失地。
隻是內外交困之中,王家子弟把持朝政,總說胡人眾多,且長年爭戰在外,各路人馬也都不願爭當馬前卒,出兵征討不如安於江東,讓他們自行內戰消耗。
這些話,再度被王導拿出來堵他的嘴。
“王上,殺了,匈奴、鮮卑、羯、羌、氐,隻怕都有借口南下攻打江東了。”
司馬睿撇撇嘴道:“王相,哪有你這樣,放不行,殺不得,我們豈不是太窩囊了。”
王導搖頭道:“王上,臣多言無用,您還是見過臨海公主和拓跋城在行定奪為宜。”
司馬睿無奈擺手:“你去做就是。”
王導正欲叩謝退去,餘光見到一個小太監,手中拂塵抖了抖。
他躬身後撤,腳下一個不穩,差點跌倒,幸得小太監扶了一把。
太監扶過後,速速退開。
王導直起身子,蜷縮的手裏,隱隱有一團黃物,他背過身悄然展開,上書曹府兩字。
麵色突僵,這是進宮時與王征所定下的秘事,他來宮裏穩住晉王,王征在外查找臨海公主的下落。
紙條上隻有兩個字,必指向臨海公主的去處。
他手握了握,目光微凝,轉身走到司馬睿跟前。
*
司馬清在曹府酒足飯飽,半個時辰後,仆從請她沐浴更衣。
客隨主便,她雖不想在這裏逗留過久,但來了也不好立即就走。
洗漱完畢,出到大廳裏,曹銃已換了一件青色常服。
站在他身邊的富琳“嗬嗬”一笑,捏著曹銃的衣袖扯了扯道:“以後就是一家人了,你何苦在這裏一直守著,她又不會飛了。”
司馬清不解其意。
曹銃勾頭不語,他自司馬清進到府裏後,便一直有些不自在。
時而欣喜,時而微慍,見到她與拓跋城在飯桌上默契閑話,心中的不悅已然藏不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正要上前,跟司馬清說話,眼見拓跋城一襲玄衣隱雲紋,外罩錦衣短衫,腰纏綴星鬆綠石,一柄晉皇所用的長劍握在手裏,穗上的金絲色絛隨風彎成一道金鉤。
他吸了一口氣,眉心微微起伏,眼底隱約可見怒氣翻湧,半晌才讓神色看起來平靜如平常模樣,卻發現隻一見司馬清先行向拓跋城點頭示意,臉色便再也無法好起來。
他挑了挑眉毛,冷笑一聲,正要開口,富琳上前一步,架在他與拓跋城中間,讓他不好開口。
富琳一笑:“代王,果然人中龍鳳。”
拓跋城淡然:“人靠衣服,馬靠鞍。”
富琳僵住,這不是說拓跋城之前所著的粗布衣,讓人瞧著不是什麽有頭有臉的人物。
曹銃斜富琳一眼,眼裏寫著“瞧,拍馬拍錯地方了吧”。
富琳隻是窘了瞬間,臉上馬上恢複成平時親和之色。
司馬清見兩有些尷尬,上前道:“代王曾馴服過一匹叫黑雲的馬王,那馬兒極少戴著馬鞍,可是人見愛的。”
富琳馬上應合:“就是代王的坐騎吧。”
司馬清點頭。
“那改日,讓我騎騎。”
司馬清一時不好接話,隻笑笑不語,曹銃冷道:“那馬踢死過三個人,踢傷過石昇,能騎者少之又少。”
司馬清見狀:“這你又知道?”
曹銃道:“黑雲因染了蟲病,所以才煩躁不已,踢傷伺馬人。”
“哦,那為何它現在又好了?”
曹銃眼瞟向拓跋城:“代王,自是從氐族姚部那裏,得了一隻名為褐黃鸝鳥的伺馬鳥,草原之上也叫馬背鳥。
這種鳥很難捕到,與野馬共生在草原深處,要捕到這種鳥,非得跟蹤野馬行蹤數月或是幾年,方才能得幾隻。
這鳥跟著馬兒親近後,便不再離開,日日相隨到死。”
曹銃說起來頭頭是道,似乎他所讀的書籍很雜很廣,且博聞強記,與劉儉有一拚。
揚揚灑灑說了一通後,拓跋城神色淡然,司馬清漸聽出話中意,姚琳春能嫁給拓跋城,所有許多原因,其中之一,隻怕是因為黑雲之事,是姚琳春解的圍。
鳥不可能是拓跋城所捕,而是姚部人送的。
這事不能早早捅破,一切隱秘之極。
就連劉曜也一並瞞了去。
事情已過去三五年之久,想到拓跋城為自己開脫罪責,用了如此多的心力,不由得心痛不已。
須臾間,目中多一抹複雜神色。
拓跋城隻向她望了數眼,輕輕搖頭,目光寵中藏憐。
幾人說笑間,門外有人通傳:“宮裏來人了。”
司馬清心神漸收,心歎,逃不過劫。
拓跋城微微轉頭,看向曹銃,似是在問何以消息走漏得如此快。
曹銃搖頭歎了一聲,向來人揮了揮手,直到來人走後,方才道:“我們曹家雖失勢百餘年,可司馬氏從未信過我們。”
曹魏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到曹芳八歲登基,在曆史長河之中,不過轉眼一瞬。
司馬氏崛起的那一日起,曹家淪落成平民,百多年後,五胡蕩平中原,如因果輪迴。
終無誰是江山永固的一方。
*
建康的皇宮。
原為孫權吳國都城,管轄四洲,監東海。
司馬清立於宮殿之處,這裏景致不似長安大氣恢弘,相反與山景水流互相借景。
跟隨太監入內,每走十步,便能見一月亮門,每走三十步,可遇一座亭。
細水湧出,繞行宮殿,斜陽之下,騰起白色的霧氣與金色陽光交織,軟紗般的輝映殿脊之上,射出微微的光芒。
司馬清悄聲向身邊的拓跋城道:“如此景致,怪不得不思北征。”
魚湯的故事,讓她心底多少存下疑心。
老太太一笑,夾起一片魚肉,在邊上的魚露碗裏點蘸少許,放入嘴中,細細咀嚼。
司馬清見她談笑間,便將魚肉咽下,絲毫沒有畏懼之色,立時對她露出敬畏的目光。
老太太做了一個請的手示,笑容慈愛,司馬清卻愈發不敢動筷子。
曹銃見著,臉上一抹不屑,似乎要在拓跋城麵前顯示一下自己的能耐,夾起一片,“公主殿下,這魚肉的確有微毒,不過我做的魚我擔保不會出事。”
司馬清嘴上不說心裏打鼓,吃下去沒得救的東西,誰能擔保?
一旁的富琳向丫頭吩咐一句,一會,兩隻褐色的陶罐端上來。
蓋子揭開,清淡的中藥味彌散開來。
“公主殿下,若是擔心,可先飲下此湯,有解毒之用。”
“啊?”司馬清皺眉毛,這還是不安全,不喝,堅決不喝。
一旁拓跋城順手拿起一隻空碗,遞與富琳:“我先嚐嚐。”
司馬清本想阻止,但已來不及。
半碗色澤泛白的湯,已端到拓跋城的跟前。
她念著之前老太太曾救過拓跋城,想來不會對他如何。
要下毒的話,自不敢在曹府。
曹銃目露不悅,正要出言再勸,老太太目光斜過來,眼中隱含深意,他便隻拿筷子在碗中杵著,不再作聲。
富琳一旁道:“建康秋日,河豚魚已產過魚卵,是以毒性大為減退,此時吃河豚魚雖不及桃花開時肥美,可是相比公主的性命攸關之事,這便是略過不計的。”
司馬清聽到這富琳的釋惑之言,心中疑惑減半,一笑道:“我在長安吃羊肉長大的,對魚腥味反而不太習慣,不比代王,少年四方遊曆長大,何種食物都能應付。”
富琳陪笑道:“聽聞公主殿下還不大會說話時,就離開洛陽,與宮女侍衛一起長大,後來……”
“嗯哼……”曹銃突然喉內發出聲音,伸手在富琳的衣袖上扯了一把。
富琳正說到興頭上,被阻後向曹銃掃了一眼,心說隻是跟公主聊天而已,在長安裏,公主也不避諱這些事。
司馬清淡然一笑:“的確,我在吳興縣的溫家做奴婢,十三才迴……國破家亡……”
此語一出,席間有些沉悶。
老太太執起筷子,夾起一片火腿,放在司馬清的碗裏,緩慢道:“那些男人就喜歡打呀殺呀,好像奪人錢財性命方顯英雄膽略一般。哼,在我老太太看來,他們隻是想不勞而獲,搶殺,不過一時之功,比起勞作辛苦要快得多。
因為,胡族之人一遇點事,就南侵中原,奪掠燒殺,與獸何異?”
司馬清深以為是,的確她流落十多年,看到的無不是弱肉強食的人。
次序,規矩,一一被破壞殆盡。
一頓飯的時間不長,也不短。
一直在宮裏跟晉王力陳臨海公主入石頭城,代王誅殺劉副將事宜的王導,也是腹中餓得不行。
司馬睿賞了幾塊糯米糕給他:“王相,何須如此長籲短歎?”
王導有苦難言,征糧的事他有提及,但拓跋城與王征三日之約,卻不敢直言,思來想去,隻得道:“王上,拓跋城此次領兵過境建康,非同小可,王上的意思是放還是……”
“王相以為如何?”
“放,是放虎歸山,那時拓跋城在遼北做大,隻怕晉王的江山不保。”
“不放,那就是殺了?”
“殺?”王導沉吟不決。
司馬睿眼中閃過一道光,他自被望族王導一門扶上王位後,一直想北伐收複失地。
隻是內外交困之中,王家子弟把持朝政,總說胡人眾多,且長年爭戰在外,各路人馬也都不願爭當馬前卒,出兵征討不如安於江東,讓他們自行內戰消耗。
這些話,再度被王導拿出來堵他的嘴。
“王上,殺了,匈奴、鮮卑、羯、羌、氐,隻怕都有借口南下攻打江東了。”
司馬睿撇撇嘴道:“王相,哪有你這樣,放不行,殺不得,我們豈不是太窩囊了。”
王導搖頭道:“王上,臣多言無用,您還是見過臨海公主和拓跋城在行定奪為宜。”
司馬睿無奈擺手:“你去做就是。”
王導正欲叩謝退去,餘光見到一個小太監,手中拂塵抖了抖。
他躬身後撤,腳下一個不穩,差點跌倒,幸得小太監扶了一把。
太監扶過後,速速退開。
王導直起身子,蜷縮的手裏,隱隱有一團黃物,他背過身悄然展開,上書曹府兩字。
麵色突僵,這是進宮時與王征所定下的秘事,他來宮裏穩住晉王,王征在外查找臨海公主的下落。
紙條上隻有兩個字,必指向臨海公主的去處。
他手握了握,目光微凝,轉身走到司馬睿跟前。
*
司馬清在曹府酒足飯飽,半個時辰後,仆從請她沐浴更衣。
客隨主便,她雖不想在這裏逗留過久,但來了也不好立即就走。
洗漱完畢,出到大廳裏,曹銃已換了一件青色常服。
站在他身邊的富琳“嗬嗬”一笑,捏著曹銃的衣袖扯了扯道:“以後就是一家人了,你何苦在這裏一直守著,她又不會飛了。”
司馬清不解其意。
曹銃勾頭不語,他自司馬清進到府裏後,便一直有些不自在。
時而欣喜,時而微慍,見到她與拓跋城在飯桌上默契閑話,心中的不悅已然藏不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正要上前,跟司馬清說話,眼見拓跋城一襲玄衣隱雲紋,外罩錦衣短衫,腰纏綴星鬆綠石,一柄晉皇所用的長劍握在手裏,穗上的金絲色絛隨風彎成一道金鉤。
他吸了一口氣,眉心微微起伏,眼底隱約可見怒氣翻湧,半晌才讓神色看起來平靜如平常模樣,卻發現隻一見司馬清先行向拓跋城點頭示意,臉色便再也無法好起來。
他挑了挑眉毛,冷笑一聲,正要開口,富琳上前一步,架在他與拓跋城中間,讓他不好開口。
富琳一笑:“代王,果然人中龍鳳。”
拓跋城淡然:“人靠衣服,馬靠鞍。”
富琳僵住,這不是說拓跋城之前所著的粗布衣,讓人瞧著不是什麽有頭有臉的人物。
曹銃斜富琳一眼,眼裏寫著“瞧,拍馬拍錯地方了吧”。
富琳隻是窘了瞬間,臉上馬上恢複成平時親和之色。
司馬清見兩有些尷尬,上前道:“代王曾馴服過一匹叫黑雲的馬王,那馬兒極少戴著馬鞍,可是人見愛的。”
富琳馬上應合:“就是代王的坐騎吧。”
司馬清點頭。
“那改日,讓我騎騎。”
司馬清一時不好接話,隻笑笑不語,曹銃冷道:“那馬踢死過三個人,踢傷過石昇,能騎者少之又少。”
司馬清見狀:“這你又知道?”
曹銃道:“黑雲因染了蟲病,所以才煩躁不已,踢傷伺馬人。”
“哦,那為何它現在又好了?”
曹銃眼瞟向拓跋城:“代王,自是從氐族姚部那裏,得了一隻名為褐黃鸝鳥的伺馬鳥,草原之上也叫馬背鳥。
這種鳥很難捕到,與野馬共生在草原深處,要捕到這種鳥,非得跟蹤野馬行蹤數月或是幾年,方才能得幾隻。
這鳥跟著馬兒親近後,便不再離開,日日相隨到死。”
曹銃說起來頭頭是道,似乎他所讀的書籍很雜很廣,且博聞強記,與劉儉有一拚。
揚揚灑灑說了一通後,拓跋城神色淡然,司馬清漸聽出話中意,姚琳春能嫁給拓跋城,所有許多原因,其中之一,隻怕是因為黑雲之事,是姚琳春解的圍。
鳥不可能是拓跋城所捕,而是姚部人送的。
這事不能早早捅破,一切隱秘之極。
就連劉曜也一並瞞了去。
事情已過去三五年之久,想到拓跋城為自己開脫罪責,用了如此多的心力,不由得心痛不已。
須臾間,目中多一抹複雜神色。
拓跋城隻向她望了數眼,輕輕搖頭,目光寵中藏憐。
幾人說笑間,門外有人通傳:“宮裏來人了。”
司馬清心神漸收,心歎,逃不過劫。
拓跋城微微轉頭,看向曹銃,似是在問何以消息走漏得如此快。
曹銃搖頭歎了一聲,向來人揮了揮手,直到來人走後,方才道:“我們曹家雖失勢百餘年,可司馬氏從未信過我們。”
曹魏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到曹芳八歲登基,在曆史長河之中,不過轉眼一瞬。
司馬氏崛起的那一日起,曹家淪落成平民,百多年後,五胡蕩平中原,如因果輪迴。
終無誰是江山永固的一方。
*
建康的皇宮。
原為孫權吳國都城,管轄四洲,監東海。
司馬清立於宮殿之處,這裏景致不似長安大氣恢弘,相反與山景水流互相借景。
跟隨太監入內,每走十步,便能見一月亮門,每走三十步,可遇一座亭。
細水湧出,繞行宮殿,斜陽之下,騰起白色的霧氣與金色陽光交織,軟紗般的輝映殿脊之上,射出微微的光芒。
司馬清悄聲向身邊的拓跋城道:“如此景致,怪不得不思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