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大唐的興盛與繁榮--封號因人而顯貴
給皇帝們直播華夏發展史 作者:想做個好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是無形中的財富沒什麽大作用,但這也太長麵子了吧!
封號因人而顯貴、後人因封號而顯貴;
沐沐姑娘解說的這一句實在是讓人不得不激動,
秦王李世民和唐太宗李世民前麵的名頭隻是為了李世民這三個字而服務,就連自己的父親都不是唐高祖李淵,
而是李世民的父親,這樣的成就也算是獨一份了;
【在登上政治大舞台之後,以秦王的身份繼續活躍,
因為此時李氏夫子麵前最大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山河尚未統一,各方勢力今天你打我一下,明天我撓你一下,全國都是亂糟糟的;
李淵已經登上皇帝之位,此時的他必須留在都城長安來處理政務,自己掛帥出征不太可能,
他又不是永樂大帝朱棣那樣愛打仗的君主,留在後方,被立為太子的李建成也需要一起在都城長安處理政務;
所以對外征戰,李唐集團的軍事指揮與權力基本上都落在李世民的身上了;
他一方麵姓李還是皇帝的親兒子不用遭受猜忌,另外一方麵李世民也是真的非常的有才能,
隻要是李世民指揮戰役,根本就不用擔心失敗,隻要穩定好大後方就行;
統帥千軍萬馬的李世民此時此刻也就隻有22歲,我們大部分人22歲的時候大學還沒有畢業,人家就已經成為大唐帝國的最高軍事指揮官了;
李世民掛帥出征,開始造就屬於他的傳奇,采取先西後東的政策;
不過這其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李世民與薛舉開啟了第一次會戰,由於會戰的地點距離後方補給己方是近的,敵方就不那麽方便了;
這一戰對方需得速戰速決,李世民當然看出來這一點,直接決定閉門拒戰,
龜縮在城池裏,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
但是,在打仗會戰的途中,二鳳陛下患上了瘧疾,無法繼續時刻指揮,隻能先暫時讓隨軍長史劉文靜等人處理,
在養病之前,李世民也一再的囑托他們不要輕易的就迎戰,繼續閉門拒戰,挫挫敵軍的銳氣;
等到敵軍實在是疲勞過度,沒有什麽還手之力的時候再戰;
但是劉、殷倆人並沒有聽從李世民的告誡,也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
覺得李世民雖然是天之驕子,但這打法實在過於膽小和窩囊,他們就想痛痛快快地打一場;
再加上唐軍新定關中,任誰來看都是一統江山的絕對人選,一直都是勇武作戰,根本就沒有吃過什麽敗仗;
所以大唐的官兵都存在著驕傲情緒,他們覺得自己所向披靡,對麵的敵軍實在是不堪一擊,就這樣躲著還有什麽戰功可言,
急於求戰之下,再加上敵軍不斷的辱罵挑戰;
劉、殷二人根本就按捺不住,早就把李世民的囑托拋擲腦後,他們覺得自己肯定行,拒不迎戰是什麽鬼的狀態?
所以就立刻率領軍隊出城應戰;
結果很明顯,這一場戰役打敗,唐軍死傷大半,損失慘重;
除了士兵,唐軍的大將慕容羅喉、李安遠、劉弘基等都被敵軍給俘虜了,
就連高墌城都被迫撤退,被敵軍給占領,萬般無奈之下,李世民隻得將士兵退迴長安慢慢的休整。】
李世民隨著天幕的講解也想起了那一場戰役,灰頭土臉的退迴長安是他軍事生涯當中最為狼狽的一次,
當然也讓年輕氣盛的他吸收到了足夠的教訓;
李世民一直以為自己足夠的謹慎小心,確實沒想到原來暗藏的驕傲那麽多。
不光是自己驕傲,唐軍上上下下都完全過於驕傲了,驕傲自信是好事,
但是沒有把敵人放在眼裏,驕兵必敗,隻能說那場戰役的結果是必然注定了的;
沒有那場戰役還會有下一場,那種狀態之下的唐軍肯定要在之後的戰役當中吃大虧;
從將軍到士兵一個比一個的心浮氣躁,這場戰役的失敗就像是一盆涼水從天而降,把他們澆了個透徹心扉;
【年輕的秦王殿下並沒有氣餒,相反他從這場失敗的戰役中學懂到了更多的東西,不斷地充實升華著自己;
在後麵的每一場戰役中,李世民都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的軍事指揮能力日趨成熟和完美;
也許天命就是在大唐,很是湊巧,薛舉帶領自家軍隊在取得淺水原大戰的完勝後,
突然之間得病暴亡,他的兒子薛仁杲繼立他老子的位置為秦帝;
此時的李世民已經休整了兩個月,唐軍緩過來了,也從上次的失敗吸取教訓,他率領軍隊來到高墌城下;
秦帝薛仁杲派遣大將宗羅喉領兵去迎戰秦王李世民。】
又是秦帝、又是秦王的,秦始皇聽著總覺得別扭,看來這些後世的人也對“秦”這個字情有獨鍾;
按道理來說始皇帝應該感到高興的,但是他完全高興不起來;
因為秦王、秦帝一大堆,沒有一個是自家的血脈,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始皇帝他的大秦亡了啊!
他看不透一點也不想看透,這些後麵的王朝不能想一個自己的封號嗎?
李世民就算了,好歹是個千古一帝,也不算是辱沒了,那個秦帝是什麽玩意兒
竟然也用這個當國號,始皇帝有些鬱悶,生氣!
大秦怎麽就亡了呢?
哎!
世民這個“天策上將”為什麽不是自己的兒子啊,又是嫉妒李淵的一天;
【這次李世民仍然采取的是據戰不出的辦法,任由宗羅喉在外麵挑釁,堅決就是不出去,在最意氣風發的年齡卻是最沉穩的存在;
李世民的頭腦非常的冷靜,就這樣相持了六十天之後,秦兵非常的困乏,再也沒有一開始精力滿滿的狀態;
軍糧消失殆盡、軍心開始動搖;
李世民一直在觀察敵軍的事態發展,見時機成熟;
立刻開始行動,掌握主動權,不再龜縮不出,命令大將梁實率領5000人馬在淺水原紮營,來引誘秦軍。
秦軍果然上當,秦軍將領宗羅喉集中兵力全力攻打引誘的梁實;】
封號因人而顯貴、後人因封號而顯貴;
沐沐姑娘解說的這一句實在是讓人不得不激動,
秦王李世民和唐太宗李世民前麵的名頭隻是為了李世民這三個字而服務,就連自己的父親都不是唐高祖李淵,
而是李世民的父親,這樣的成就也算是獨一份了;
【在登上政治大舞台之後,以秦王的身份繼續活躍,
因為此時李氏夫子麵前最大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山河尚未統一,各方勢力今天你打我一下,明天我撓你一下,全國都是亂糟糟的;
李淵已經登上皇帝之位,此時的他必須留在都城長安來處理政務,自己掛帥出征不太可能,
他又不是永樂大帝朱棣那樣愛打仗的君主,留在後方,被立為太子的李建成也需要一起在都城長安處理政務;
所以對外征戰,李唐集團的軍事指揮與權力基本上都落在李世民的身上了;
他一方麵姓李還是皇帝的親兒子不用遭受猜忌,另外一方麵李世民也是真的非常的有才能,
隻要是李世民指揮戰役,根本就不用擔心失敗,隻要穩定好大後方就行;
統帥千軍萬馬的李世民此時此刻也就隻有22歲,我們大部分人22歲的時候大學還沒有畢業,人家就已經成為大唐帝國的最高軍事指揮官了;
李世民掛帥出征,開始造就屬於他的傳奇,采取先西後東的政策;
不過這其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李世民與薛舉開啟了第一次會戰,由於會戰的地點距離後方補給己方是近的,敵方就不那麽方便了;
這一戰對方需得速戰速決,李世民當然看出來這一點,直接決定閉門拒戰,
龜縮在城池裏,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
但是,在打仗會戰的途中,二鳳陛下患上了瘧疾,無法繼續時刻指揮,隻能先暫時讓隨軍長史劉文靜等人處理,
在養病之前,李世民也一再的囑托他們不要輕易的就迎戰,繼續閉門拒戰,挫挫敵軍的銳氣;
等到敵軍實在是疲勞過度,沒有什麽還手之力的時候再戰;
但是劉、殷倆人並沒有聽從李世民的告誡,也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
覺得李世民雖然是天之驕子,但這打法實在過於膽小和窩囊,他們就想痛痛快快地打一場;
再加上唐軍新定關中,任誰來看都是一統江山的絕對人選,一直都是勇武作戰,根本就沒有吃過什麽敗仗;
所以大唐的官兵都存在著驕傲情緒,他們覺得自己所向披靡,對麵的敵軍實在是不堪一擊,就這樣躲著還有什麽戰功可言,
急於求戰之下,再加上敵軍不斷的辱罵挑戰;
劉、殷二人根本就按捺不住,早就把李世民的囑托拋擲腦後,他們覺得自己肯定行,拒不迎戰是什麽鬼的狀態?
所以就立刻率領軍隊出城應戰;
結果很明顯,這一場戰役打敗,唐軍死傷大半,損失慘重;
除了士兵,唐軍的大將慕容羅喉、李安遠、劉弘基等都被敵軍給俘虜了,
就連高墌城都被迫撤退,被敵軍給占領,萬般無奈之下,李世民隻得將士兵退迴長安慢慢的休整。】
李世民隨著天幕的講解也想起了那一場戰役,灰頭土臉的退迴長安是他軍事生涯當中最為狼狽的一次,
當然也讓年輕氣盛的他吸收到了足夠的教訓;
李世民一直以為自己足夠的謹慎小心,確實沒想到原來暗藏的驕傲那麽多。
不光是自己驕傲,唐軍上上下下都完全過於驕傲了,驕傲自信是好事,
但是沒有把敵人放在眼裏,驕兵必敗,隻能說那場戰役的結果是必然注定了的;
沒有那場戰役還會有下一場,那種狀態之下的唐軍肯定要在之後的戰役當中吃大虧;
從將軍到士兵一個比一個的心浮氣躁,這場戰役的失敗就像是一盆涼水從天而降,把他們澆了個透徹心扉;
【年輕的秦王殿下並沒有氣餒,相反他從這場失敗的戰役中學懂到了更多的東西,不斷地充實升華著自己;
在後麵的每一場戰役中,李世民都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的軍事指揮能力日趨成熟和完美;
也許天命就是在大唐,很是湊巧,薛舉帶領自家軍隊在取得淺水原大戰的完勝後,
突然之間得病暴亡,他的兒子薛仁杲繼立他老子的位置為秦帝;
此時的李世民已經休整了兩個月,唐軍緩過來了,也從上次的失敗吸取教訓,他率領軍隊來到高墌城下;
秦帝薛仁杲派遣大將宗羅喉領兵去迎戰秦王李世民。】
又是秦帝、又是秦王的,秦始皇聽著總覺得別扭,看來這些後世的人也對“秦”這個字情有獨鍾;
按道理來說始皇帝應該感到高興的,但是他完全高興不起來;
因為秦王、秦帝一大堆,沒有一個是自家的血脈,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始皇帝他的大秦亡了啊!
他看不透一點也不想看透,這些後麵的王朝不能想一個自己的封號嗎?
李世民就算了,好歹是個千古一帝,也不算是辱沒了,那個秦帝是什麽玩意兒
竟然也用這個當國號,始皇帝有些鬱悶,生氣!
大秦怎麽就亡了呢?
哎!
世民這個“天策上將”為什麽不是自己的兒子啊,又是嫉妒李淵的一天;
【這次李世民仍然采取的是據戰不出的辦法,任由宗羅喉在外麵挑釁,堅決就是不出去,在最意氣風發的年齡卻是最沉穩的存在;
李世民的頭腦非常的冷靜,就這樣相持了六十天之後,秦兵非常的困乏,再也沒有一開始精力滿滿的狀態;
軍糧消失殆盡、軍心開始動搖;
李世民一直在觀察敵軍的事態發展,見時機成熟;
立刻開始行動,掌握主動權,不再龜縮不出,命令大將梁實率領5000人馬在淺水原紮營,來引誘秦軍。
秦軍果然上當,秦軍將領宗羅喉集中兵力全力攻打引誘的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