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直播---大明的先進與落後10
給皇帝們直播華夏發展史 作者:想做個好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農思想”“家天下”這些沐沐姑娘隨口說出來的句子,裏麵就凝結了無數人的智慧;
朱元璋雖然暫時隻是接觸到一點皮毛,還沒有真正的入門就已經開始膽戰心驚;
他害怕....他真的開始害怕,為什麽不能按照以前既定所有王朝都走過的路線走呢?
憑啥就輪到他們大明的時候就變了呢?
朱元璋現在自己把自己給困到一個圈子裏了,他聽到天幕說老四竟然是睜眼看世界的皇帝第一人,那不就意味著他們以前這些人都是坐井觀天嗎?
在一定程度上,朱元璋知道肯定沐沐姑娘說的是對的,但是讓他直接轉變幾十年的思想那也一下子不現實,現在蒙古國的殘餘勢力一直在大明的各處襲擾。
朱元璋感覺能穩定國內打擊蒙古的殘餘勢力已經很不錯了,若不是有他這個老子辛辛苦苦地平定國內的安穩,老四怎麽可能有財力和物力去西洋探索?
他不是想和自己的兒子比比誰的功勞更大,做兒子的怎麽敢和老子相提並論,他隻是有那麽一點點的小委屈罷了;
沐沐姑娘對於他為什麽總是那麽偏頗,隻能蹭蹭馬皇後溫暖的手心才不那麽拔涼拔涼的;
公元1399年七月,也就是建文元年,朱棣一切都準備好了,
他正式誓師起兵,打的口號就是反對奸臣誘惑皇帝大侄兒破壞大明朝的祖製,大明朝祖製就是朱元璋製定的分封政策;
昏庸的皇帝身邊自然是有小人的;
我們的朱棣陛下直接指控削藩的領頭羊齊泰、黃子澄為奸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自稱為“靖難”之師。
這一場朱家皇室內部的奪權鬥爭就這樣爆發了。
鹿死誰手,還猶未可知;
不過主播猜測朱棣贏了之後肯定自己因為自己的口號也“尬”在那邊了;
他當了皇帝,那肯定不能坐看像自己這樣的藩王勢力進一步增大啊;
但是吧,朱棣上位的借口就是小人昏君不遵守老爺子的祖製,他就算是想要抑製一下藩王的勢力也沒有那個理由的;
朱棣總不能自己把自己上位的最大助力的掀翻了,估計那時候朱棣也“不得不”遵循祖製,給這些藩王更好的待遇,隻不過把兵權收迴來;
若說誰能輕而易舉地解決大明藩王“養豬場”;
隻有“罪魁禍首”朱元璋了,因為他就是祖製的代表;
後麵的皇帝在名分大義上根本就不怎麽能動一下宗室。】
一不小心就像建文帝這樣,皇室內部就要被打起來;
藩王也很委屈啊,不是,你憑什麽說削就削,我們不僅是你的長輩還是老爺子封的,你憑啥?
那皇帝也很委屈啊,我是皇帝哎,你一個地方的藩王掌控的權力比我還大,那百姓到底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
隻能說都怪這個朱元璋製定的祖製實在是很坑,後續皇帝隻能花大價錢把宗室給養著了,養著養著國庫就垮了】
“罪魁禍首”朱元璋:“........”行了行了,別罵了,咱知道了,咱會改的;
被沐沐姑娘這樣翻來覆去地說,朱元璋是固執,但也不是傻子;
知道有這麽嚴重的後果也不會一條道走到後,那些宗室的撫養費是小事情,這沐沐姑娘說的皇室內部戰爭才是大頭!
【朱棣隻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搶先攻占了北平北麵和東麵的一些軍事重鎮;
他的軍事素養和戰爭的敏銳可謂是天才級別的;
這短短的一個月,攻防就是瞬間轉換了地位,朱棣解除了後顧之憂之後,接著就開始集中兵力對付朝廷派過來的大軍;
按道理來說現在還是屬於開國前期,一直與蒙古人打仗,朝廷的將軍都是身經百戰的;
不說能打勝仗吧,但應該也可以和朱棣的隊伍來來迴迴打一下;
我們都知道開國的那些猛將因為自己犯事居功自傲,被朱元璋殺過一批;
為了讓皇太孫上位不受大臣的牽製,朱元璋又進行了一次“大逃殺”,能活下來的寥寥無幾,
可以說,朝廷內部的軍事人才還真沒多少,整個明朝當時可能也就朱棣一個人算得上是名將;】
朱元璋:“......”啊這,朝廷打不過老四,怎麽又怪到咱頭上了,
不是你小子自己登不上皇位老子幫你了,現在誰不住,怪老子以前幫你幫的太過了?
朱元璋可算是體驗到什麽叫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
他都死了啊,都死了啊,這打不過老四,竟然還能怪到他的頭上;
他娘的,就是很無語!
朱元璋真的是好久都沒有如此憋屈過了,關鍵是有火他還發不出去;
草!(一種植物)
【朱允炆最開始是任命老將耿炳文帶兵去討伐他那個打著“清君側”實則造反的好叔叔,結果就是慘敗,完完全全地失敗;
朱允炆氣的暴跳如雷,他可是正義之師,怎麽能失敗?
他覺得主將不行,於是又任命李景隆接替耿炳文,帶領浩浩蕩蕩的五十萬大軍直接北上討伐朱棣。
李景隆這個人就是那種典型的膏粱子弟,以自我為中心的公子哥,朱棣的英勇善戰大明朝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又怎麽敢和這樣的人硬碰硬呢?
所以李景隆命令部隊進駐河間,然後派遣吳高帶領遼東軍隊去進攻包圍永平。
朱棣帶兵前往永平支援,引誘李景隆的軍隊前來攻城。
李景隆知道朱棣不在,他果然中了計謀,派兵直接攻打北平;
朱棣直接將永平的朝廷圍困的軍隊打敗,然後向北攻打大寧,直接挾持了寧王朱權,
將寧王的八萬護衛兵給收到了自己身上,朱棣自身的勢力進一步的擴大,他打完一圈之後才迴師北平,
將李景隆的軍隊打的潰爛,朝廷一敗塗地。
這樣的結果李景隆不甘心,朝廷更加的不甘心;
接著又糾集六十萬大軍,與朱棣再戰,結果還是一敗塗地。】
朱元璋雖然暫時隻是接觸到一點皮毛,還沒有真正的入門就已經開始膽戰心驚;
他害怕....他真的開始害怕,為什麽不能按照以前既定所有王朝都走過的路線走呢?
憑啥就輪到他們大明的時候就變了呢?
朱元璋現在自己把自己給困到一個圈子裏了,他聽到天幕說老四竟然是睜眼看世界的皇帝第一人,那不就意味著他們以前這些人都是坐井觀天嗎?
在一定程度上,朱元璋知道肯定沐沐姑娘說的是對的,但是讓他直接轉變幾十年的思想那也一下子不現實,現在蒙古國的殘餘勢力一直在大明的各處襲擾。
朱元璋感覺能穩定國內打擊蒙古的殘餘勢力已經很不錯了,若不是有他這個老子辛辛苦苦地平定國內的安穩,老四怎麽可能有財力和物力去西洋探索?
他不是想和自己的兒子比比誰的功勞更大,做兒子的怎麽敢和老子相提並論,他隻是有那麽一點點的小委屈罷了;
沐沐姑娘對於他為什麽總是那麽偏頗,隻能蹭蹭馬皇後溫暖的手心才不那麽拔涼拔涼的;
公元1399年七月,也就是建文元年,朱棣一切都準備好了,
他正式誓師起兵,打的口號就是反對奸臣誘惑皇帝大侄兒破壞大明朝的祖製,大明朝祖製就是朱元璋製定的分封政策;
昏庸的皇帝身邊自然是有小人的;
我們的朱棣陛下直接指控削藩的領頭羊齊泰、黃子澄為奸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自稱為“靖難”之師。
這一場朱家皇室內部的奪權鬥爭就這樣爆發了。
鹿死誰手,還猶未可知;
不過主播猜測朱棣贏了之後肯定自己因為自己的口號也“尬”在那邊了;
他當了皇帝,那肯定不能坐看像自己這樣的藩王勢力進一步增大啊;
但是吧,朱棣上位的借口就是小人昏君不遵守老爺子的祖製,他就算是想要抑製一下藩王的勢力也沒有那個理由的;
朱棣總不能自己把自己上位的最大助力的掀翻了,估計那時候朱棣也“不得不”遵循祖製,給這些藩王更好的待遇,隻不過把兵權收迴來;
若說誰能輕而易舉地解決大明藩王“養豬場”;
隻有“罪魁禍首”朱元璋了,因為他就是祖製的代表;
後麵的皇帝在名分大義上根本就不怎麽能動一下宗室。】
一不小心就像建文帝這樣,皇室內部就要被打起來;
藩王也很委屈啊,不是,你憑什麽說削就削,我們不僅是你的長輩還是老爺子封的,你憑啥?
那皇帝也很委屈啊,我是皇帝哎,你一個地方的藩王掌控的權力比我還大,那百姓到底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
隻能說都怪這個朱元璋製定的祖製實在是很坑,後續皇帝隻能花大價錢把宗室給養著了,養著養著國庫就垮了】
“罪魁禍首”朱元璋:“........”行了行了,別罵了,咱知道了,咱會改的;
被沐沐姑娘這樣翻來覆去地說,朱元璋是固執,但也不是傻子;
知道有這麽嚴重的後果也不會一條道走到後,那些宗室的撫養費是小事情,這沐沐姑娘說的皇室內部戰爭才是大頭!
【朱棣隻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搶先攻占了北平北麵和東麵的一些軍事重鎮;
他的軍事素養和戰爭的敏銳可謂是天才級別的;
這短短的一個月,攻防就是瞬間轉換了地位,朱棣解除了後顧之憂之後,接著就開始集中兵力對付朝廷派過來的大軍;
按道理來說現在還是屬於開國前期,一直與蒙古人打仗,朝廷的將軍都是身經百戰的;
不說能打勝仗吧,但應該也可以和朱棣的隊伍來來迴迴打一下;
我們都知道開國的那些猛將因為自己犯事居功自傲,被朱元璋殺過一批;
為了讓皇太孫上位不受大臣的牽製,朱元璋又進行了一次“大逃殺”,能活下來的寥寥無幾,
可以說,朝廷內部的軍事人才還真沒多少,整個明朝當時可能也就朱棣一個人算得上是名將;】
朱元璋:“......”啊這,朝廷打不過老四,怎麽又怪到咱頭上了,
不是你小子自己登不上皇位老子幫你了,現在誰不住,怪老子以前幫你幫的太過了?
朱元璋可算是體驗到什麽叫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
他都死了啊,都死了啊,這打不過老四,竟然還能怪到他的頭上;
他娘的,就是很無語!
朱元璋真的是好久都沒有如此憋屈過了,關鍵是有火他還發不出去;
草!(一種植物)
【朱允炆最開始是任命老將耿炳文帶兵去討伐他那個打著“清君側”實則造反的好叔叔,結果就是慘敗,完完全全地失敗;
朱允炆氣的暴跳如雷,他可是正義之師,怎麽能失敗?
他覺得主將不行,於是又任命李景隆接替耿炳文,帶領浩浩蕩蕩的五十萬大軍直接北上討伐朱棣。
李景隆這個人就是那種典型的膏粱子弟,以自我為中心的公子哥,朱棣的英勇善戰大明朝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又怎麽敢和這樣的人硬碰硬呢?
所以李景隆命令部隊進駐河間,然後派遣吳高帶領遼東軍隊去進攻包圍永平。
朱棣帶兵前往永平支援,引誘李景隆的軍隊前來攻城。
李景隆知道朱棣不在,他果然中了計謀,派兵直接攻打北平;
朱棣直接將永平的朝廷圍困的軍隊打敗,然後向北攻打大寧,直接挾持了寧王朱權,
將寧王的八萬護衛兵給收到了自己身上,朱棣自身的勢力進一步的擴大,他打完一圈之後才迴師北平,
將李景隆的軍隊打的潰爛,朝廷一敗塗地。
這樣的結果李景隆不甘心,朝廷更加的不甘心;
接著又糾集六十萬大軍,與朱棣再戰,結果還是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