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唐宋八大家---蘇轍2
給皇帝們直播華夏發展史 作者:想做個好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母親去世,也迴去服喪,喪滿之後,又和兄長蘇軾同中製科舉,成就一段佳話;
公元1070年,蘇轍上書神宗,詳細的說明不可實行新法,和他哥蘇軾一樣頭鐵的很,又直接給王安石上書,言辭非常激烈的指責新法;
公元1079年,他的兄長蘇軾就是因為作詩“誹謗”朝廷,被租捉入大牢進入監獄;
蘇轍心急如焚,他上書朝廷願意用自己 的官職為兄長贖罪;
但是並沒有被批準,最後還牽連被貶;
元豐八年,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開始當政,蘇轍被召迴,進為起居郎。
遷中書舍人、戶部侍郎;
蘇轍的官職比他哥哥蘇軾的要高升職要快;
公元1089年任吏部尚書、出使契丹;
返迴朝廷之後任禦史中丞。
這就完了嗎?
不,在元佑六年的時候,蘇轍直接官拜尚書右丞,進門下侍郎,執掌朝政。
可以說蘇轍的官職幾乎到了文臣的頂峰;
前段時間網上很流行的一個段子,就是說蘇轍啊,一直爬上官位就是為了撈他那個不省心的兄長;
說蘇轍的一生就是升官、撈哥哥;升官、撈哥哥,然後一直升到了丞相之位,;
當然啦,這隻是我們網絡上玩的一個段子,不過也可以從這裏看出來蘇軾和蘇轍這兩兄弟的關係有多麽的好,從側麵也表現出蘇軾的仕途不順,蘇轍的官位之高。】
蘇軾聽著天幕的講解有些不好意思,但同時又非常自豪自家弟弟的能力,自己也連累了弟弟,害的他一開始被貶謫;
不過弟弟竟然能官居右丞,實在是出乎意料的棒啊;
使勁揉了揉弟弟的小腦袋瓜子,欣喜溢於言表。
蘇洵也是很高興,兒子不僅出息而且都能平平安安的沒有性命之憂已經是幸事,關鍵是兄弟倆之間感情還是那麽的要好,他真的是特別欣慰;
有多少家庭兄弟倪牆,為了一點東西麵和心不和,他的兩個嫡親兒子竟然如此感情深厚,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宋哲宗親征之後,新法又重新得到重用;公元1094年,蘇轍上書反對時政,結果當然是意料之中被貶官了;
公元1104年,蘇轍在潁川定居,他這一生啊,最受影響的就是他的父親蘇洵和他的兄長蘇軾;
學問都是以儒學為主,他個人是最傾慕孟子但是他的學識又包含百家;
蘇轍可能在詩方麵,或者說詩在才能上麵與哥哥流傳至今的詩詞相比起來顯得又那麽一點點遜色,但是蘇轍在古文、時政等其他方麵可是不遜色於自己的哥哥;
公元1112年,蘇轍去世,在他死後被追複為端明殿學士,諡號“文定”;
“文定”這二詞有很多解釋,這兩個字一般都是分開:
文字有:經緯天地曰文。成其道。道德博聞曰文。無不知。學勤好問曰文。不恥下問。慈惠愛民曰文。惠以成政。湣民惠禮曰文。惠而有禮。賜民爵位曰文。與同升。
而定其中的含義又有:大慮靜民曰定。思樹惠。純行不爽曰定。行一不傷。安民大慮曰定。以慮安民。安民法古曰定。不失舊意。
蘇轍的學識淵博,知識富含百家之道,所以蘇軾的”文“是道德博聞之意。
而蘇轍在做官期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得民心,剛好可以說是以慮安民,所以他的“定”是取安民大慮之意。
在所有的諡號當中“文正”的地位最高,就是屬於當之無愧的第一等,算是文官當中的秦皇漢武;
它是天底下所有文人夢寐以求的諡號,能獲得文正的並不多,我們所熟知的“範仲淹和司馬光”他們身亡後用的就是“文正”二次;
中國曆史上的四大諡號“文正”“文貞”“文成”“文忠”絕對是屬於第一等級的!
像是蘇轍這種“文定”也算是不錯的了!】
天幕一本正經地在討論小兒子去世之後的諡號,本來是很不吉利讓人生氣的言論,但是蘇洵卻生不起氣來;
在沐沐姑娘看來,她之前的先輩應該是已經作古很久了,不知者不怪;
但更主要的是,蘇洵心裏還是為了小兒子這個諡號高興的不得了,首先文臣中等得到諡號的已經不得了了,關鍵是這個“文定”兒子是真的不錯,不是第一梯隊的“文正”等又怎麽了?
就像是你兒子雖然沒有考試考到了全國第一,但是他在全國前二十名耶,曾經還是全國第一的老大,這放誰身上誰不高興;
蘇軾一點兒也不嫉妒羨慕弟弟的本事,隻是羞愧自己以後竟然拖了弟弟的後腿;
而蘇轍也一點都不在意天幕上的沐沐姑娘說自己在詩詞上的天賦比不上兄長,年幼的他已經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比不上兄長有什麽好介意的,那不是應該的嗎?
蘇家三子的心性非常人所能及,就算是被天幕極盡語言的誇讚,
或者是不小心的挑撥,也都是一笑了之;
心裏高興是高興,廢話,青史留名呢,誰能不高興;
而且聽沐沐姑娘的意思,以後他們入學還要學自己的詩詞呢;
我滴個乖乖,那豈不是意味著自己的作品竟然和現在的四書五經一樣,作為選拔人才的知識,這可是上了後世的教科書,誰能不激動?
不過在激動興奮之後,蘇家父子還是該幹什麽幹什麽,不會因為自己未來必然會成功或者靠著一點點所謂的聰明才智就躺在自己未知的功勞簿上;
現在自己多大能力自己知道,蘇家三子高興之後,更加地努力吸收知識,不能讓後世之人失望!
【“唐宋八大家”一門三蘇的生平和大致貢獻講完了,咱們接著來說一說“唐宋八大家”中的另一位風雲人物---王安石:
王安石,他出生於公元1021年,於公元1086年去世
字是介甫;因為他被封為荊國公,所以世人也稱王安石為王荊公,
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政治家;】
公元1070年,蘇轍上書神宗,詳細的說明不可實行新法,和他哥蘇軾一樣頭鐵的很,又直接給王安石上書,言辭非常激烈的指責新法;
公元1079年,他的兄長蘇軾就是因為作詩“誹謗”朝廷,被租捉入大牢進入監獄;
蘇轍心急如焚,他上書朝廷願意用自己 的官職為兄長贖罪;
但是並沒有被批準,最後還牽連被貶;
元豐八年,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開始當政,蘇轍被召迴,進為起居郎。
遷中書舍人、戶部侍郎;
蘇轍的官職比他哥哥蘇軾的要高升職要快;
公元1089年任吏部尚書、出使契丹;
返迴朝廷之後任禦史中丞。
這就完了嗎?
不,在元佑六年的時候,蘇轍直接官拜尚書右丞,進門下侍郎,執掌朝政。
可以說蘇轍的官職幾乎到了文臣的頂峰;
前段時間網上很流行的一個段子,就是說蘇轍啊,一直爬上官位就是為了撈他那個不省心的兄長;
說蘇轍的一生就是升官、撈哥哥;升官、撈哥哥,然後一直升到了丞相之位,;
當然啦,這隻是我們網絡上玩的一個段子,不過也可以從這裏看出來蘇軾和蘇轍這兩兄弟的關係有多麽的好,從側麵也表現出蘇軾的仕途不順,蘇轍的官位之高。】
蘇軾聽著天幕的講解有些不好意思,但同時又非常自豪自家弟弟的能力,自己也連累了弟弟,害的他一開始被貶謫;
不過弟弟竟然能官居右丞,實在是出乎意料的棒啊;
使勁揉了揉弟弟的小腦袋瓜子,欣喜溢於言表。
蘇洵也是很高興,兒子不僅出息而且都能平平安安的沒有性命之憂已經是幸事,關鍵是兄弟倆之間感情還是那麽的要好,他真的是特別欣慰;
有多少家庭兄弟倪牆,為了一點東西麵和心不和,他的兩個嫡親兒子竟然如此感情深厚,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宋哲宗親征之後,新法又重新得到重用;公元1094年,蘇轍上書反對時政,結果當然是意料之中被貶官了;
公元1104年,蘇轍在潁川定居,他這一生啊,最受影響的就是他的父親蘇洵和他的兄長蘇軾;
學問都是以儒學為主,他個人是最傾慕孟子但是他的學識又包含百家;
蘇轍可能在詩方麵,或者說詩在才能上麵與哥哥流傳至今的詩詞相比起來顯得又那麽一點點遜色,但是蘇轍在古文、時政等其他方麵可是不遜色於自己的哥哥;
公元1112年,蘇轍去世,在他死後被追複為端明殿學士,諡號“文定”;
“文定”這二詞有很多解釋,這兩個字一般都是分開:
文字有:經緯天地曰文。成其道。道德博聞曰文。無不知。學勤好問曰文。不恥下問。慈惠愛民曰文。惠以成政。湣民惠禮曰文。惠而有禮。賜民爵位曰文。與同升。
而定其中的含義又有:大慮靜民曰定。思樹惠。純行不爽曰定。行一不傷。安民大慮曰定。以慮安民。安民法古曰定。不失舊意。
蘇轍的學識淵博,知識富含百家之道,所以蘇軾的”文“是道德博聞之意。
而蘇轍在做官期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得民心,剛好可以說是以慮安民,所以他的“定”是取安民大慮之意。
在所有的諡號當中“文正”的地位最高,就是屬於當之無愧的第一等,算是文官當中的秦皇漢武;
它是天底下所有文人夢寐以求的諡號,能獲得文正的並不多,我們所熟知的“範仲淹和司馬光”他們身亡後用的就是“文正”二次;
中國曆史上的四大諡號“文正”“文貞”“文成”“文忠”絕對是屬於第一等級的!
像是蘇轍這種“文定”也算是不錯的了!】
天幕一本正經地在討論小兒子去世之後的諡號,本來是很不吉利讓人生氣的言論,但是蘇洵卻生不起氣來;
在沐沐姑娘看來,她之前的先輩應該是已經作古很久了,不知者不怪;
但更主要的是,蘇洵心裏還是為了小兒子這個諡號高興的不得了,首先文臣中等得到諡號的已經不得了了,關鍵是這個“文定”兒子是真的不錯,不是第一梯隊的“文正”等又怎麽了?
就像是你兒子雖然沒有考試考到了全國第一,但是他在全國前二十名耶,曾經還是全國第一的老大,這放誰身上誰不高興;
蘇軾一點兒也不嫉妒羨慕弟弟的本事,隻是羞愧自己以後竟然拖了弟弟的後腿;
而蘇轍也一點都不在意天幕上的沐沐姑娘說自己在詩詞上的天賦比不上兄長,年幼的他已經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比不上兄長有什麽好介意的,那不是應該的嗎?
蘇家三子的心性非常人所能及,就算是被天幕極盡語言的誇讚,
或者是不小心的挑撥,也都是一笑了之;
心裏高興是高興,廢話,青史留名呢,誰能不高興;
而且聽沐沐姑娘的意思,以後他們入學還要學自己的詩詞呢;
我滴個乖乖,那豈不是意味著自己的作品竟然和現在的四書五經一樣,作為選拔人才的知識,這可是上了後世的教科書,誰能不激動?
不過在激動興奮之後,蘇家父子還是該幹什麽幹什麽,不會因為自己未來必然會成功或者靠著一點點所謂的聰明才智就躺在自己未知的功勞簿上;
現在自己多大能力自己知道,蘇家三子高興之後,更加地努力吸收知識,不能讓後世之人失望!
【“唐宋八大家”一門三蘇的生平和大致貢獻講完了,咱們接著來說一說“唐宋八大家”中的另一位風雲人物---王安石:
王安石,他出生於公元1021年,於公元1086年去世
字是介甫;因為他被封為荊國公,所以世人也稱王安石為王荊公,
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