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黑火藥和佛郎機炮的事情,李言是要嚴格保密的,所以,不管是黑火藥還是佛郎機炮的製造規模都不大,而剛剛滅亡了鄭國和魏國的秦國,現在的重點是要放在,如何有效的消化鄭國和魏國。


    對於魏國,秦國的策略依然還是,遷移魏國貴族和富戶,離開魏國,遷移秦國百姓過去。


    同時,將魏國貴族和富戶的土地,分發給魏國的百姓。


    以讓魏國百姓在心理上,倒向秦國。


    而由於魏國是新占領的地區,為了保持魏國的穩定,秦國需要在魏國大量駐軍。


    但是,秦國不可能真的調動幾十萬人常駐魏國。


    所以,秦國采取的策略是,秦軍主要駐紮在一些交通要道,重要城市。


    至於其他地方,則是派遣秦國官吏前去治理。


    得益於字典的推廣,如今的秦國,識字率已經大幅度上升,識字率已經從之前的個位數,上漲到了十位數。


    盡管和現代的識字率無法相比,但是,比之前的識字率高了十倍不止。


    而大量識字的人員,又為秦國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依靠這些人才,秦國可以將基層治理推動下去。


    而在一些本身特別重要的地方,秦國采取的駐軍方式是,秦軍和原魏國軍隊各半的方式。


    當然,這樣的駐軍方式,實際上作用非常有限,秦國真正掌控魏軍原有軍隊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就一個字——錢。


    秦國將大量原魏國軍隊吸納了進來,但是,這些魏國軍隊可以享受和秦國軍隊一樣的待遇。


    對於魏國軍隊來說,秦國軍隊的待遇可是非常不錯的,因為,秦國軍隊是直接發軍餉的,而魏國軍隊之前,則是發布帛和糧食的。


    發布帛和糧食,在早前沒什麽問題,可是,隨著秦國貨幣的大量出現,以及仿造廠的規模化生產,使得布帛的價值越來越低。


    而魏國軍隊的待遇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也就是說,魏國軍隊在這幾年,出現了待遇不變,但是物價上漲的問題。


    而秦國軍隊直接發軍餉的行為,讓魏國軍隊很滿意。


    通過這種方式,秦國很快便解決了魏國內部原有軍隊的問題。


    同時,在處理好魏國的問題以後,秦國還在處理鄭國的問題。


    鄭國的問題相比於魏國來說,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鄭國最大的問題在於,地少人多。


    鄭國一郡之地,人口超過一百五十萬。


    而秦國一郡的人口,平均隻有五十萬左右。


    也就是說,鄭國的人口密度,是秦國的三倍以上。


    而對於鄭國人口密度過大的問題 秦國的解決方法也很簡單,依然是遷移人口。


    秦國計劃,劃分十年時間,先後三次,遷移三十萬鄭地百姓,前往南陽和江漢地區。


    這樣做,既可以緩解鄭地的人口壓力,又可以為南陽和江漢地區加入大量的新鮮血液。


    南陽和江漢地區,雖然在楚國屬於繁華地區,但是,其的人口密度,實際上並不算大,而且,南陽和江漢地區依然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以南陽地區為例,南陽地區如果進行充足的開發,那麽,其的耕地數量,大約可以占到總麵積的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說,南陽地區的耕地數量,是可以達到兩千萬畝的,而目前,南陽地區的耕地數量,隻有一千多萬畝。


    這代表著,南陽的開發潛力還有數百萬畝。


    而江漢地區同樣還擁有很大的開發力度。


    但是,想要大麵積開發南陽和江漢地區,需要大量的人口,沒人口如何開發這些地區?


    所以,秦國準備通過遷移鄭地的人口前往南陽和江漢地區,來彌補兩地的人口不足問題。


    在秦國不斷的消化魏國和鄭國的同時。


    已經感受到巨大壓力的楚國和隨國,也開始進行著準備。


    首先,兩國都學習秦國,減少軍隊數量,提高軍隊裝備和戰鬥力。


    畢竟,之前的一係列戰爭已經表明,決定戰局勝負的關鍵,不一定是人數的多少,而是軍隊戰力的強弱。


    秦國屢次一寡敵眾,都可以取得勝利 已經說明,有時候,人數多不但不是好處 還可能是壞處。


    所以,精簡軍隊便成為了隨楚兩國共同的選擇。


    而在精簡軍隊的同時,兩國都開始進行軍備擴充。


    包括製造防禦能力更好的盔甲,以及生產更好的武器。


    另外,隨國和楚國加大了在秦國內部的密探規模,開始瘋狂的刺探秦國的一係列政策。


    比如說,秦國建立的軍事學院,秦國的冶煉,鑄錢技術。


    之前之所以沒有引起隨國和楚國的注意,是因為隨國和楚國沒有意識到,這些改變對秦國有多大的影響,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秦國已經明明白白告訴他們,這些事情的好處了。


    有秦國做榜樣的前提下,隨國和楚國要是還不知道照搬,那兩國就都可以找塊豆腐,集體撞死算了。


    而在隨國和楚國近乎瘋狂的刺探下,秦國的鑄錢和冶鐵技術很快便被隨國和楚國掌握。


    兩國在得到秦國的鑄錢和冶鐵技術以後,迅速開始了照抄。


    其中,因為隨國控製了原先唐國的馬陽鐵礦,所以,隨國重點主攻冶鐵技術。


    而楚國的銅礦豐富,所以,楚國主攻鑄錢技術。


    隨國和楚國還互相之間有了協議,那便是,隨國利用秦國的冶鐵技術,鑄造盔甲,然後將盔甲賣給楚國,楚國則用銅錢進行購買。


    這樣,隨國和楚國都可以獲得自己多餘出口的產物。


    通過各占一項的這種方式,隨國和楚國通力合作,互相扶持,用更短的時間,完成了秦國之前耗費數年時間,才得以完成的進程。


    在互相通力合作的同時,隨國和楚國也都在治理內部情況。


    隨國在加快消耗占據的代地,宋地,唐地。


    楚國則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內部的封君貴族上麵。


    楚國通過和隨國的合作,獲得了大量的財富,於是,開始著手瓦解楚國內部的封君貴族。


    以加強中央集權。


    而此時,秦,隨,楚,三國 都已經明白,和對方的一戰已經不可避免,所以,三國都開始了戰爭之前的一場戰爭——情報戰。


    三國互相向對方國內派遣大量的密探,以進行情報刺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土豆得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土豆得西瓜並收藏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