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水泥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 作者:種土豆得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穀河徑東西兩處的出入口都不這麽寬,其中,東麵出口寬為六丈五,西麵入口寬為八丈三。”
“另外,穀河徑沿途兩百多裏,基本都是山體,所以,中途不用修築攔水壩,不過,穀河徑東麵出口,比西麵入口要高大約五丈左右!”
李言派去調查穀河徑的人,正在向李言詳細匯報在穀河徑的情況。
想要讓穀河徑成為可以用水路運輸的路線,最大的問題便是攔水壩是否可以建立的起來。
好在,穀河徑東西兩處的出入口都不算寬,哪怕是比較寬的東麵入口,其寬度也不到三十米。
想要將穀河徑變成水路運輸,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攔水壩的建立。
因為,穀河徑東側的出入口,比西側要高上十五米,如果再算上運輸船隻的要求,那麽,穀河徑西麵的攔水壩高度,起碼要達到十六米以上,才可以滿足行船的要求。
而十六米高的攔水壩,這個要求,對於這個世界來說,太高了。
其實,在穀河徑東口,建立攔水壩這種想法,秦國之前不是沒有想過,隻是,想要達成通航要求,攔水壩的高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在如今這個時代,修建一道幾米高的攔水壩不是問題,可是,當攔水壩的高度超過十米以後,那麽,問題可就大了。
隨著高度的增加,攔水壩的修建會越來越難,不說其他的,單單是修築攔水壩的材料便是一個大問題。
因為,想要保證高度十幾米的攔水壩正常使用,攔水壩肯定是下寬上窄的。
特別是最底部的壩體,其要承受的壓力是極其巨大的。
所以,材料是一個問題,而相比於材料,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更難解決。那便是時間問題。
穀河徑的河流雖然無法通航,但是,這並不代表其水流量就小穀河徑的河流之所以無法通航,最大原因,其實是穀河徑內部河道的情況關於複雜,山間河流往往落差大,大量的石頭半裸露在外。
這樣的情況下,船隻自然無法通航 但是,穀河徑的河流,水流量可一點不小,其的水流量,比一些可以通航的河流都要大。
所以,想要在穀河徑修建攔水壩,隻能挑選枯水期進行。
隻有在枯水期期間,穀河徑內部河流的流水量小,可以方便攔水壩的修建,如果不在枯水期修建攔水壩,那麽 結果很可能是,你這邊攔水壩的地基還沒打好,河水就衝垮了。
而穀河徑的枯水期是冬天和早春的五個月時間。
雖然說,長期不下雨也會有枯水期,但是,那些枯水期太不穩定了。
因此,想要完成攔水壩的修建,最好是在枯水期時期,至少要完成攔水壩一半的修築工作。
材料和時間,都嚴重限製了攔水壩的修建工作。
不過,李言既然敢這麽想,自然是有解決方法的。
首先是材料問題,李言打算用水泥來修建攔水壩。
其實,說起來,水泥這種材料,並不是沒有出現過,早在上千年前,便已經出現了和水泥非常相似的材料了。
比如說,糯米攪石灰漿這種材料,其實其的特性和水泥差不多。
但是,限製這些材料製造的最大因素,便是成本。
糯米的價格高昂,用其修建寬幾十米,高十幾米,厚十幾米的攔水壩,需要的糯米太多了。
而且,之前出現的類似水泥的材料,在一些方麵,還是存在缺陷的。
所以 李言需要的是,現代水泥。
而現代水泥的製造其實並沒有太高的難度。
首先,是原材料方麵。
現代水泥的原材料以石灰石,粘土,鐵礦石或者煉鐵礦渣這三樣為主。
石灰石:作為水泥的主要成分,石灰石中含有必需的鈣元素。
粘土:提供鋁和矽,發揮膠凝劑的作用。
鐵礦石或煉鐵礦渣:調整水泥的顏色和特性,如果沒有鐵礦石的話,燒製出的水泥強度和耐久性會下降。
而接下來的製造過程也很簡單,先進行破碎和磨粉。
破碎:將原材料破碎成較小的顆粒。
磨粉:進一步研磨將顆粒磨成粉末。
然後是燒結混合,將水泥原料研磨成的粉末按照百分之八十的石灰石、百分之十五的黏土,以及百分之五的鐵礦石混合均勻。
接著放在窯中,用一千三百度以上的高溫,進行高溫燒結,從而形成水泥熟料。
隨後則是磨細。
燒製好的水泥,還需要再次進行一場細磨,好讓其徹底變為粉末狀。
以確保水泥熟料的顆粒細度符合標準。
最後是向細磨好的水泥當中,混合加入石膏。
磨細的水泥熟料與適量的石膏混合,調節凝固時間和硬化速度,當然,不加石膏也沒關係。
如此,經過這一係列操作,水泥便成功製作完成了。
不過,製造好的水泥有一些注意事項,那便是防水防潮。
以如今擁有的運輸能力來看,不可能進行長途運輸,所以,水泥製造廠,隻能就地建立,不然的話,幾百裏的路途,大部分水泥還沒到目的地怕是就受潮無法使用了。
而有了水泥,那麽,攔水壩的材料問題就解決了。
在有水泥的情況下,時間問題也不再是問題,畢竟,有了水泥,便可以澆築攔水壩,不管是修建時間還是修建難度,都比使用條石這種方法要簡單容易。
不過,純水泥澆築的攔水壩,極其容易開裂,所以,想要保證攔水壩的使用壽命,還需要在混凝土當中,加入鋼筋。
這到是一筆不小的花費,不過,和陸路運輸耗費的成本相比,修建攔水壩耗費的鋼筋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在確定攔水壩的修建以後,
李言首先需要做的便是,驗證水泥是否可以被製造出來。
另外,則是再次派人確定穀河徑的沿途情況。
以保證攔水壩建立以後,可以達到蓄水的作用。
而且,在修建攔水壩的同時,還需要修建引水渠。
畢竟,攔水壩有了,總得讓攔水壩儲蓄足夠的水吧?
沒有水的話,攔水壩建起來幹什麽?
所以,穀河徑周邊的溪流,小河的水,都要被引到穀河徑所在的山穀當中,以保證攔水壩建立以後,可以儲蓄足夠多的水,以滿足通航要求。
“另外,穀河徑沿途兩百多裏,基本都是山體,所以,中途不用修築攔水壩,不過,穀河徑東麵出口,比西麵入口要高大約五丈左右!”
李言派去調查穀河徑的人,正在向李言詳細匯報在穀河徑的情況。
想要讓穀河徑成為可以用水路運輸的路線,最大的問題便是攔水壩是否可以建立的起來。
好在,穀河徑東西兩處的出入口都不算寬,哪怕是比較寬的東麵入口,其寬度也不到三十米。
想要將穀河徑變成水路運輸,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攔水壩的建立。
因為,穀河徑東側的出入口,比西側要高上十五米,如果再算上運輸船隻的要求,那麽,穀河徑西麵的攔水壩高度,起碼要達到十六米以上,才可以滿足行船的要求。
而十六米高的攔水壩,這個要求,對於這個世界來說,太高了。
其實,在穀河徑東口,建立攔水壩這種想法,秦國之前不是沒有想過,隻是,想要達成通航要求,攔水壩的高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在如今這個時代,修建一道幾米高的攔水壩不是問題,可是,當攔水壩的高度超過十米以後,那麽,問題可就大了。
隨著高度的增加,攔水壩的修建會越來越難,不說其他的,單單是修築攔水壩的材料便是一個大問題。
因為,想要保證高度十幾米的攔水壩正常使用,攔水壩肯定是下寬上窄的。
特別是最底部的壩體,其要承受的壓力是極其巨大的。
所以,材料是一個問題,而相比於材料,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更難解決。那便是時間問題。
穀河徑的河流雖然無法通航,但是,這並不代表其水流量就小穀河徑的河流之所以無法通航,最大原因,其實是穀河徑內部河道的情況關於複雜,山間河流往往落差大,大量的石頭半裸露在外。
這樣的情況下,船隻自然無法通航 但是,穀河徑的河流,水流量可一點不小,其的水流量,比一些可以通航的河流都要大。
所以,想要在穀河徑修建攔水壩,隻能挑選枯水期進行。
隻有在枯水期期間,穀河徑內部河流的流水量小,可以方便攔水壩的修建,如果不在枯水期修建攔水壩,那麽 結果很可能是,你這邊攔水壩的地基還沒打好,河水就衝垮了。
而穀河徑的枯水期是冬天和早春的五個月時間。
雖然說,長期不下雨也會有枯水期,但是,那些枯水期太不穩定了。
因此,想要完成攔水壩的修建,最好是在枯水期時期,至少要完成攔水壩一半的修築工作。
材料和時間,都嚴重限製了攔水壩的修建工作。
不過,李言既然敢這麽想,自然是有解決方法的。
首先是材料問題,李言打算用水泥來修建攔水壩。
其實,說起來,水泥這種材料,並不是沒有出現過,早在上千年前,便已經出現了和水泥非常相似的材料了。
比如說,糯米攪石灰漿這種材料,其實其的特性和水泥差不多。
但是,限製這些材料製造的最大因素,便是成本。
糯米的價格高昂,用其修建寬幾十米,高十幾米,厚十幾米的攔水壩,需要的糯米太多了。
而且,之前出現的類似水泥的材料,在一些方麵,還是存在缺陷的。
所以 李言需要的是,現代水泥。
而現代水泥的製造其實並沒有太高的難度。
首先,是原材料方麵。
現代水泥的原材料以石灰石,粘土,鐵礦石或者煉鐵礦渣這三樣為主。
石灰石:作為水泥的主要成分,石灰石中含有必需的鈣元素。
粘土:提供鋁和矽,發揮膠凝劑的作用。
鐵礦石或煉鐵礦渣:調整水泥的顏色和特性,如果沒有鐵礦石的話,燒製出的水泥強度和耐久性會下降。
而接下來的製造過程也很簡單,先進行破碎和磨粉。
破碎:將原材料破碎成較小的顆粒。
磨粉:進一步研磨將顆粒磨成粉末。
然後是燒結混合,將水泥原料研磨成的粉末按照百分之八十的石灰石、百分之十五的黏土,以及百分之五的鐵礦石混合均勻。
接著放在窯中,用一千三百度以上的高溫,進行高溫燒結,從而形成水泥熟料。
隨後則是磨細。
燒製好的水泥,還需要再次進行一場細磨,好讓其徹底變為粉末狀。
以確保水泥熟料的顆粒細度符合標準。
最後是向細磨好的水泥當中,混合加入石膏。
磨細的水泥熟料與適量的石膏混合,調節凝固時間和硬化速度,當然,不加石膏也沒關係。
如此,經過這一係列操作,水泥便成功製作完成了。
不過,製造好的水泥有一些注意事項,那便是防水防潮。
以如今擁有的運輸能力來看,不可能進行長途運輸,所以,水泥製造廠,隻能就地建立,不然的話,幾百裏的路途,大部分水泥還沒到目的地怕是就受潮無法使用了。
而有了水泥,那麽,攔水壩的材料問題就解決了。
在有水泥的情況下,時間問題也不再是問題,畢竟,有了水泥,便可以澆築攔水壩,不管是修建時間還是修建難度,都比使用條石這種方法要簡單容易。
不過,純水泥澆築的攔水壩,極其容易開裂,所以,想要保證攔水壩的使用壽命,還需要在混凝土當中,加入鋼筋。
這到是一筆不小的花費,不過,和陸路運輸耗費的成本相比,修建攔水壩耗費的鋼筋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在確定攔水壩的修建以後,
李言首先需要做的便是,驗證水泥是否可以被製造出來。
另外,則是再次派人確定穀河徑的沿途情況。
以保證攔水壩建立以後,可以達到蓄水的作用。
而且,在修建攔水壩的同時,還需要修建引水渠。
畢竟,攔水壩有了,總得讓攔水壩儲蓄足夠的水吧?
沒有水的話,攔水壩建起來幹什麽?
所以,穀河徑周邊的溪流,小河的水,都要被引到穀河徑所在的山穀當中,以保證攔水壩建立以後,可以儲蓄足夠多的水,以滿足通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