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三道防線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 作者:種土豆得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沿長江而下的好處,則比進攻南陽地區好很多。
首先,從長江而下,補給線不會有什麽問題。
長江足夠承擔秦國幾十萬大軍的補給了。
單單是這個好處,就不是南陽地區可以比擬的。
所以,景兼相信,秦國會沿著長江一線進攻的。
而秦國如果真的是沿著長江一線進攻,那麽,決定雙方勝負的關鍵,便是水軍了。
而比騎兵和步兵,楚國不敢說天下第一,可要是比水軍,楚國敢認第二,恐怕沒有國家敢讓第一。
楚國水軍不但戰力強悍,關鍵是,在數量上也碾壓秦國。
盡管,秦國順江而下,會獲得水流的優勢,但是,景兼相信,楚國水軍在戰力和數量上的優勢,可以彌補這點差距。
由於秦國已經向楚國宣戰,於是,楚國迅速開始進行戰爭準備。
首先動起來的便是秦楚邊境的楚國水軍。
楚國在秦楚邊境安排的十萬楚國水軍迅速在長江當中布置了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便是布置在秦國天蕩城對麵。
在秦天蕩城對麵,楚國同樣修築了一座城池,名喚囚天城,從名字就可以看出,楚國修築這座城就是專門針對秦國的天蕩城的。
這座城池雖然不如天蕩城這般險要,但是,其規模極大,是楚國專門修築起來,作為封鎖長江水道的。
楚國在該城駐紮了超過一萬兩千水軍八百艘大小船隻,以及兩萬陸軍。
而為了應對秦國可能到來的進攻,景兼又加強了囚天城的守備力量。
首先,景兼再次向囚天城調動了五千水軍,外加一百艘戰船,尤其是,景兼調動的一百艘戰船當中,有樓船二十五艘。
加上囚天城楚國水軍原有的樓船,使得楚國水軍在囚天城的樓船數量,達到了五十艘。
另外,景兼還加強了囚天城的兵力,再次調動兩萬兵馬入駐囚天城,同時,在秦國天蕩城以北地區,安排了一萬五千人駐紮。
加上周邊的楚軍,景兼在囚天城周邊已經集結了八萬楚軍。
而在囚天城以東一百裏處,景兼讓楚國水軍組成了第二道防線,四萬六千水軍,一千八百艘戰船被布置在這裏。
形成了第二條防線。
這道防線真正的作用其實並不是用來進行防禦的。
畢竟,四萬六千水軍,已經趕得上秦國水軍的兵力總和了。
景兼將秦楚邊境近半水軍安排在這裏,目的有兩個。
一,隨時支援囚天城的楚國水軍。
囚天城所在的水域,江門較為狹窄,不利於楚國水軍全麵展開,這也是為什麽,楚國水軍明明比秦國水軍兵力多那麽多,卻隻在一線放不到兩萬水軍的原因。
不是楚國不想放更多的水軍和船隻,而是地形不允許啊!
所以,景兼才會將楚國水軍主力,布置在囚天城以東一百裏處,為的是,囚天城水軍一旦出現意外,楚國水軍可以迅速前往支援。
第二個目的,則是將這四萬六千水軍,作為一支奇兵使用。
在景兼的預想當中,楚國一旦擊敗秦國水軍,那麽,就不單單隻是會從水上發動進攻。
景兼打算,讓水軍靠岸,士兵上岸,從一些秦國意想不到的地方進行登陸,然後對秦軍進行突襲。
畢竟,一旦控製了長江的製水權,那麽,楚國水軍的作用可就大了。
天蕩城確實扼守著長江水道,但是,這不代表,楚國水軍沒有其他辦法繞到天蕩城後麵。
長江一線,無數的河流匯入長江,這些小河 小江,無法讓樓船這種大型船隻進入,但是,飛舟這樣的小船卻不是問題。
隻要楚國水軍可以壓製秦國水軍,並重創秦國水軍,那麽,楚國水軍便可以沿著無數小河滲透到天蕩城後麵。
不管是切斷秦軍補給線,還是配合楚軍正麵進攻,都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由水軍組成的第三道防線,則是布置在公安以北的雙石牌地區。
此地集結了秦楚邊境十萬水軍的剩餘部分。
而之所以在這裏布置第三條防線,是因為,這裏有這個長江當中,麵積最大的江中島嶼。
其麵積超過三平方公裏。
是楚國十萬水軍的總基地。
當然,景兼不可能隻調動了水軍,為了應對秦國的進攻,景兼同樣調動了大量的陸軍。
因為,一旦被秦軍突破了囚天城,那麽,楚國的大片平原地區,將暴露在秦國大軍麵前。
在楚國緊鑼密鼓進行準備的同時。
五月下旬,秦國水軍也開始進行調動了。
為了這次伐楚之戰,秦國水軍拿出了壓箱底的家底。
兩萬正規水軍投入一萬五千人,另外,征召的水軍人數達到了四萬。
五萬五千秦國水軍,以三千五百艘戰船,開始沿著長江順流而下。
同時,秦國水陸並進,還調動了二十五萬陸軍,準備東進。
溫慶富看著數千艘戰船組成的龐大艦隊伍,浩浩蕩蕩順江而下。
六月初,秦國水軍出發的消息傳到了楚國。
隻是,對於秦國水軍出兵的時間,楚國有一些鬧不明白。
現在已經六月份了,等秦國水軍抵達天蕩城一帶,休整完畢,時間便是已經快七月了,而七月份,長江上麵刮的可是東南風。
簡單點來說,便是風向對楚國有利了。
本來,楚國認為,秦國就算要發動進攻,也應該會等到刮西北風的時候,因為,到那個時候,秦國不但可以擁有水流的優勢,還可以順風。
在順風順水的情況下,對於水軍的加持是巨大的。
可現在,秦國卻偏偏要在楚國順風的時候開戰,這讓楚國方麵有一些摸不著頭腦。
楚國可不會以為,這是秦國不懂長江情況而草率做出的決定。
秦國水軍是不如楚國,但是,秦國還不至於連長江刮西北風的時間都不知道。
如果真的以為秦國水軍連長江風向都不知道,那就是把秦國水軍看扁了。
楚國想不明白,於是決定,不是糾結那麽多了,秦國既然擁有放棄順風的優勢,楚國自然會將其運用起來。
於是,楚國特地調集了更多的弓弩運往楚國水軍。
畢竟,有順風的優勢,這時候,弓弩殺傷可以大大的加強。
首先,從長江而下,補給線不會有什麽問題。
長江足夠承擔秦國幾十萬大軍的補給了。
單單是這個好處,就不是南陽地區可以比擬的。
所以,景兼相信,秦國會沿著長江一線進攻的。
而秦國如果真的是沿著長江一線進攻,那麽,決定雙方勝負的關鍵,便是水軍了。
而比騎兵和步兵,楚國不敢說天下第一,可要是比水軍,楚國敢認第二,恐怕沒有國家敢讓第一。
楚國水軍不但戰力強悍,關鍵是,在數量上也碾壓秦國。
盡管,秦國順江而下,會獲得水流的優勢,但是,景兼相信,楚國水軍在戰力和數量上的優勢,可以彌補這點差距。
由於秦國已經向楚國宣戰,於是,楚國迅速開始進行戰爭準備。
首先動起來的便是秦楚邊境的楚國水軍。
楚國在秦楚邊境安排的十萬楚國水軍迅速在長江當中布置了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便是布置在秦國天蕩城對麵。
在秦天蕩城對麵,楚國同樣修築了一座城池,名喚囚天城,從名字就可以看出,楚國修築這座城就是專門針對秦國的天蕩城的。
這座城池雖然不如天蕩城這般險要,但是,其規模極大,是楚國專門修築起來,作為封鎖長江水道的。
楚國在該城駐紮了超過一萬兩千水軍八百艘大小船隻,以及兩萬陸軍。
而為了應對秦國可能到來的進攻,景兼又加強了囚天城的守備力量。
首先,景兼再次向囚天城調動了五千水軍,外加一百艘戰船,尤其是,景兼調動的一百艘戰船當中,有樓船二十五艘。
加上囚天城楚國水軍原有的樓船,使得楚國水軍在囚天城的樓船數量,達到了五十艘。
另外,景兼還加強了囚天城的兵力,再次調動兩萬兵馬入駐囚天城,同時,在秦國天蕩城以北地區,安排了一萬五千人駐紮。
加上周邊的楚軍,景兼在囚天城周邊已經集結了八萬楚軍。
而在囚天城以東一百裏處,景兼讓楚國水軍組成了第二道防線,四萬六千水軍,一千八百艘戰船被布置在這裏。
形成了第二條防線。
這道防線真正的作用其實並不是用來進行防禦的。
畢竟,四萬六千水軍,已經趕得上秦國水軍的兵力總和了。
景兼將秦楚邊境近半水軍安排在這裏,目的有兩個。
一,隨時支援囚天城的楚國水軍。
囚天城所在的水域,江門較為狹窄,不利於楚國水軍全麵展開,這也是為什麽,楚國水軍明明比秦國水軍兵力多那麽多,卻隻在一線放不到兩萬水軍的原因。
不是楚國不想放更多的水軍和船隻,而是地形不允許啊!
所以,景兼才會將楚國水軍主力,布置在囚天城以東一百裏處,為的是,囚天城水軍一旦出現意外,楚國水軍可以迅速前往支援。
第二個目的,則是將這四萬六千水軍,作為一支奇兵使用。
在景兼的預想當中,楚國一旦擊敗秦國水軍,那麽,就不單單隻是會從水上發動進攻。
景兼打算,讓水軍靠岸,士兵上岸,從一些秦國意想不到的地方進行登陸,然後對秦軍進行突襲。
畢竟,一旦控製了長江的製水權,那麽,楚國水軍的作用可就大了。
天蕩城確實扼守著長江水道,但是,這不代表,楚國水軍沒有其他辦法繞到天蕩城後麵。
長江一線,無數的河流匯入長江,這些小河 小江,無法讓樓船這種大型船隻進入,但是,飛舟這樣的小船卻不是問題。
隻要楚國水軍可以壓製秦國水軍,並重創秦國水軍,那麽,楚國水軍便可以沿著無數小河滲透到天蕩城後麵。
不管是切斷秦軍補給線,還是配合楚軍正麵進攻,都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由水軍組成的第三道防線,則是布置在公安以北的雙石牌地區。
此地集結了秦楚邊境十萬水軍的剩餘部分。
而之所以在這裏布置第三條防線,是因為,這裏有這個長江當中,麵積最大的江中島嶼。
其麵積超過三平方公裏。
是楚國十萬水軍的總基地。
當然,景兼不可能隻調動了水軍,為了應對秦國的進攻,景兼同樣調動了大量的陸軍。
因為,一旦被秦軍突破了囚天城,那麽,楚國的大片平原地區,將暴露在秦國大軍麵前。
在楚國緊鑼密鼓進行準備的同時。
五月下旬,秦國水軍也開始進行調動了。
為了這次伐楚之戰,秦國水軍拿出了壓箱底的家底。
兩萬正規水軍投入一萬五千人,另外,征召的水軍人數達到了四萬。
五萬五千秦國水軍,以三千五百艘戰船,開始沿著長江順流而下。
同時,秦國水陸並進,還調動了二十五萬陸軍,準備東進。
溫慶富看著數千艘戰船組成的龐大艦隊伍,浩浩蕩蕩順江而下。
六月初,秦國水軍出發的消息傳到了楚國。
隻是,對於秦國水軍出兵的時間,楚國有一些鬧不明白。
現在已經六月份了,等秦國水軍抵達天蕩城一帶,休整完畢,時間便是已經快七月了,而七月份,長江上麵刮的可是東南風。
簡單點來說,便是風向對楚國有利了。
本來,楚國認為,秦國就算要發動進攻,也應該會等到刮西北風的時候,因為,到那個時候,秦國不但可以擁有水流的優勢,還可以順風。
在順風順水的情況下,對於水軍的加持是巨大的。
可現在,秦國卻偏偏要在楚國順風的時候開戰,這讓楚國方麵有一些摸不著頭腦。
楚國可不會以為,這是秦國不懂長江情況而草率做出的決定。
秦國水軍是不如楚國,但是,秦國還不至於連長江刮西北風的時間都不知道。
如果真的以為秦國水軍連長江風向都不知道,那就是把秦國水軍看扁了。
楚國想不明白,於是決定,不是糾結那麽多了,秦國既然擁有放棄順風的優勢,楚國自然會將其運用起來。
於是,楚國特地調集了更多的弓弩運往楚國水軍。
畢竟,有順風的優勢,這時候,弓弩殺傷可以大大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