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絲綢的價格,已經從之前的六百文,增加到了九百文,雖然價格漲幅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但是,一匹絲綢消耗的時間成本,依然沒有超過同等時間產生的素布成本。


    所以,哪怕絲綢的價格大幅度上漲,可是,依然沒有改變紡織廠主營素布的這種情況。


    而秦國在規模化這個秘密泄露以後,便將紡織廠當中的一部分改為了紡織絲綢。


    當然,秦國很清楚,想要依靠絲綢反超素布的價值,單人力是辦不到的。


    於是,李言拿出了殺手鐧。


    那便是改良紡織機。


    在之前,李言沒有改良紡織機是因為,當時規模化的生產,便足夠碾壓其他國家了,李言犯不著直接一開始便放大招。


    另外一個則是,李言此次改進紡織機,其實並不算改變紡織機本身的結構,李言還沒有本身改變紡織機結構,以增加工作效率。


    李言改進紡織機的方麵並不是其的結構,而是其的紡織動力來源。


    目前,紡織機的動力來源,都來自於人紡織工人在紡織的時候,用手或者腳來對紡織機提供力量,讓紡織機完成紡織過程。


    這期間,依靠的完全是紡織工人本身的力量。


    而秦國紡織廠裏麵的紡織機,一般來說,是有三枚錠子。


    對於紡織機來說,其上麵的錠子是紡紗機上的主要部件,用來把纖維撚成紗並把紗繞在筒管上成一定形狀。


    可以說,紡織機上麵的錠子數量的多少,直接關係到紡織速度的快慢。


    一個錠子的紡織機,紡織速度肯定沒有三個錠子的紡織機速度快。


    有人或者會說,那我把紡織機上麵的錠子數量,加到十個,二十個,甚至三十個,不是可以成倍的提高紡織速度了?


    這個說法確實沒錯,但是,隨著紡織機上麵錠子數量的增加,紡織機的體積也會相應的增加。


    同時,驅動紡織機運作的力量也會越來越大。


    因為,錠子增加,可重量可不單單隻是多出幾個錠子,錠子隻是關鍵部件之一,想要紡織機動起來,還要有其他相關部件一起才可以。


    錠子就好像是汽車的發動機,可你光有發動機,汽車也跑不起來,你還得有輪胎,轉動係統,冷卻係統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其他係統才可以讓發動機發揮作用。


    而如今的紡織機為什麽是三個錠子?


    因為紡織機上麵有三個錠子差不多是人可以驅動的極限了。


    畢竟,此時的紡織機的動力來源,還是得靠人手搖或者腳踩。


    你錠子增加,理論上確實可以加快紡織速度,但是,你以人力根本無法驅動,那麽還有什麽用。


    一輛汽車,百公裏加速隻要三秒,但是,你開不起來有什麽用?


    所以,製約紡織機紡織效率的,並不是紡織機的結構問題,而是動力來源。


    那麽,是不是可以用牛,馬這些大型牲畜代替人力來進行紡織呢?


    同樣不行,二十個錠子 需要的動力是極其恐怖的,以如今科技可以擁有的傳動係統,無法將牛馬這些牲畜的力量完全轉化為紡織機的驅動力。


    盡管減少錠子以後,牛馬也可以驅動紡織機,但是,牛馬這些牲畜,有一樣東西是比不上人的。


    那便是穩定。


    牛馬這些牲畜畢竟不是人,人在紡織過程當中,會自己控製紡織速度,但是牛馬卻不會。


    牛馬可不會自己控製紡織的速度,牛馬心情好,跑快點,紡織速度便快,跑慢點,紡織速度就慢,一快一慢,是會導致紡織的布帛出問題的。


    而且,牛馬這些牲畜的耐力,實際上是比不過人的。


    說一個冷知道,人的耐力,在整個自然界那都是數一數二的。


    很多時候,人類進行狩獵,是依靠自己的耐力,活生生把獵物累死的。


    所以,人類才是最好的牛馬。


    而李言想到的解決辦法便是,不依靠生物力量,而是依靠自然力量。


    人和牛馬都無法驅動超大型紡織機,但是,不代表大自然不可以啊!


    人,牛馬的力量確實不夠,可是,不是還有水力嗎?


    李言可以通過在河流旁邊建立水車,通過河水流動產生的力量,來驅動紡織機運轉。


    相比人和牛馬產生的力量,河流流動時產生的力量是碾壓式的。


    而且,利用水車來驅動紡織機還有一個好處,那便是,以水力驅動的紡織機隻要零部件不損壞,其是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時等速進行紡織的。


    人驅動紡織機會累,晚上會停止紡織。


    但是,水力驅動的紡織機卻沒有這些問題。


    這種依靠水力來驅動紡織機的做法並沒什麽稀奇的,在華夏曆史上,以水力為動力,驅動有數十個錠子的超大型紡織機便已經出現了。


    而水車的建造難度,對於秦國來說,並不算大。


    因為,此時的秦國就有以水車為驅動力,進行磨麵的磨坊。


    之所以有水磨坊,主要得益於秦國的飲食文化。


    畢竟,在秦國粟米飯是主要食物, 可各種餅,同樣也是主要的食物,而想要吃到餅,你得有麵粉吧?


    而想有麵粉,就得有把小麥磨成粉的能力。


    不然的話,哪裏來的麵粉?


    正是因為秦國的主要飲食當中,餅的重要性,所以,為了更好的獲得麵粉,以水力為動力,磨麵的水磨坊便出現了。


    所以,水車不是問題。


    水車和紡織機之間的驅動連接也不是問題。


    隻要解決了紡織機運轉需要多少力便可以了。


    於是,通過不斷改變紡織機上麵錠子數量的多少,秦國的工匠們,很快便確定了建造多大的水車來驅動安裝有二十個錠子的紡織機了。


    當安裝有二十個錠子,以水力為動力驅動來源的紡織機運轉起來以後。


    秦國紡織廠的絲綢生產速度達到了驚人的程度。


    一台擁有二十個錠子的紡織機,一天可以紡織出的絲綢,足足達到了三匹。


    這相當於,一台這樣的紡織機,一天可以製造出兩千七百文銅錢的財富。


    而且,由於采用水力驅動,紡織機可以等速紡織,絲綢的品質比依靠人力紡織的要好,而且,成本也更低。


    這意味著,秦國可以通過紡織絲綢,獲得的利潤空間更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土豆得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土豆得西瓜並收藏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