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目前的冶鐵技術,主要是坩堝冶鐵法。


    所謂的坩堝冶鐵法,便是先修築一個小爐,然後用木炭將鐵礦石還原成普通的鐵水。


    不過,由於熔煉爐溫度低,鼓風能力一般,熔煉後的鐵在熔煉爐中的滯留時間很短,所以熔煉後的鐵水都是沒有液化的、像海綿一樣的固體塊狀。


    而且隻能一次一次的煉,不能實現連續生產,產量很低。


    可以說,限製秦國冶鐵能力的關鍵,便是生產鐵時,無法進行連續生產。


    不過這個問題並不是無法解決,可以通過加高熔煉爐的高度和大小,來增加冶鐵量。


    而相比於冶鐵量不足這個問題,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也困擾著冶鐵。


    那便是溫度。


    想要從鐵礦石當中,冶煉出鐵水來,首先需要的是足夠的溫度。


    鐵的熔點在一千五百多度,而目前,秦國冶鐵主要使用的木炭和木頭,而木炭冶鐵可以產生的溫度,最高隻有一千度。


    正是因為溫度不夠,才造成冶煉的鐵水會出現海綿狀一樣的情況。


    想要讓鐵礦石充分融化,就需要增加冶鐵時的溫度。


    而想要增加冶鐵的溫度,說起來其實也不是很難,那就是使用煤炭作為燃料,來進行冶鐵。


    和木頭以及木炭不同,煤炭冶鐵最大的好處,便是溫度。


    有木炭冶鐵,在高爐當中,溫度最多隻能達到一千度,距離鐵的熔點還有五百多度,盡管在長時間的燃燒下 也可以將鐵從鐵礦當中融化,可是,溫度畢竟差那麽多,融化出來的鐵水也無法充足滿足要求。


    用木炭冶煉出的鐵,如果想要進行使用,還需要經過多次鍛打才可以。


    而使用煤炭作為燃料的話,在高爐當中,煤炭可以產生的溫度最高可以達到近三千度。


    使用煤炭冶鐵,可以將鐵礦充分的化為鐵水。


    當然,用煤炭冶鐵也有壞處,那便是,煤炭當中,普遍存在大量的硫,在使用煤炭作為冶鐵燃料的情況下,煤炭當中的硫,會不可避免的進入冶煉的鐵當中。


    而鐵當中含有的硫如果太多,對於鐵是有很大影響的。


    硫元素在鐵鑄件中會形成fes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在冷卻時會凝固成為固態並大量排列在鑄件的孔隙處,導致鑄件內部形成孔洞、氣孔等缺陷,嚴重影響鑄件質量。


    硫化鐵是鑄鐵中的一類夾雜物,多位於鑄件內部,容易成為鑄件中裂紋的起始點。


    同時,硫應力腐蝕和熱脆性也容易導致鑄件出現裂紋,降低使用壽命。


    所以,想要用煤炭冶鐵,最好事先去除煤炭當中的硫,而想要去除煤炭當中的硫,也不是非常困難。


    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在煤炭使用之前,先把煤炭浸泡在強堿水當中,讓煤炭當中的硫,被堿性物質溶解。


    這樣雖然無法徹底去除煤炭當中的硫,但是,卻可以大大減少煤炭當中硫元素的含量。


    這樣,煤炭冶鐵便可以冶煉出合格的鐵水了。


    另外,用煤炭冶鐵還有一個好處,那便是燃料充足。


    用木炭和木頭作為燃料的時候,實際上燃料數量是不足的。


    大多數時候 能作為冶鐵燃料的是木炭,而木炭是通過木頭製作而成的。


    想要獲得木炭,先需要把木頭變成木炭,而在木頭轉化成為木炭的過程當中,十斤木頭最後才能得出一斤木炭。


    這使的,木炭的產量受到了嚴重製約。


    很多時候,開采出來的鐵礦已經堆積如山,但是,冶鐵的燃料木炭,卻遠遠不夠,從而導致生產效率低下。


    而煤炭這東西,隻要開采出來,便可以進行使用,不需要進行先期加工。


    而且,煤炭的開采一旦穩定下來,其的產量會非常大,足夠滿足冶鐵的巨大需求了。


    宋代的冶鐵產量比唐代足足多了三倍以上,主要便是煤炭在冶鐵當中的應用。


    而在將鐵礦變為鐵水以後,便可以用到另外一項重要的技術,那便是灌鋼法。


    秦國目前想要獲得鋼的話,一般的話,有兩種方法,分別是炒鋼法和百煉鋼技術。


    炒鋼法便是,將生鐵不斷地“翻炒”、加熱熔化,“炒”成液態或半液態,然後把它放在鼓風或在加入氧化劑如精礦粉的氧化條件下。


    不斷攪拌(炒),促使硫、磷等雜質被氧化而除去,碳、矽、錳在翻炒的過程中與氧氣充分接觸被氧化。


    而所謂的百煉鋼便是,反複加熱鍛打鐵塊。


    多次反複鍛打可排除鋼中夾雜物,減少殘留夾雜物的尺寸 ,從而使其成分趨於均勻,組織趨於致密,細化晶粒,改善鋼的性能。


    工匠們會把“精鐵”加熱鍛打一百多次,一鍛一稱一輕,直到斤兩不減,即成百煉鋼。


    通過百煉鋼技術生產出來的鋼鐵,雖然無法達到現代社會的鋼鐵質量,但是,在如今這個時代,已經可以稱得上是難得一見的好材料了。


    可以說,能使用百煉鋼作為原材料的武器,那都不是普通的士兵用得起的。


    畢竟,一塊百煉鋼的生產成本太高了,不是普通士兵可以負擔的起的,除了軍隊當中的軍官,哪怕是秦國的常備軍,大多數士兵也沒有能力用百煉鋼作為武器的原材料。


    更多的時候,秦國士兵還是使用的普通鐵作為武器的原材料。


    事實上,諸國的軍隊基本都是如此,畢竟,不管是冶鐵技術還是煉鋼技術,各個國家之間基本沒有多少差距。


    因為,百煉鋼需要工匠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反複鍛打鐵塊,才可以獲得,所以,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生產效率極其低下。


    當然,除了百煉,更多的情況下,都是三十煉,五十煉這樣的鋼鐵。


    比如說,秦國士兵使用的武器,大多數的鐵,都是十五煉的。


    而灌鋼法則是比百煉鋼技術更好的獲得鋼的方法。


    灌鋼法又叫生熟法,是指,將通過將液態的生鐵澆注在熟鐵上,經幾次熔煉,使生鐵、熟鐵內碳含量平衡,成為鋼。


    由於將液態生鐵作為滲碳劑,碳的流動速度大大提升,節省了很多人力物力。


    從而提高了鋼鐵的產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土豆得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土豆得西瓜並收藏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