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戰前準備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 作者:種土豆得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曲阜之戰牽動著眾多國家的目光。
畢竟,曲阜之戰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魯國一旦被滅,唐,宋,鄭三國將直麵楚國的威脅。
所以,楚國攻魯期間,唐,宋,鄭盡管沒有直接派遣軍隊參戰,但是,都在暗中給楚國添了堵。
唐國和宋國出物資,糧食,暗中支持魯國殘餘勢力,鄭國則是直接讓十萬秦軍駐紮在鄭國境內,使的楚國必須時刻在鄭,魯邊境保持大批軍隊防備秦軍。
隨國雖然也深陷和代國的戰事,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國已經慢慢的在和代國的戰事當中占據了優勢。
這是因為,隨國在不久前改變了對代國的作戰方式。
隨國不再出動軍隊和代國死磕,而是將戰略從鎮壓改為了招撫。
代國軍隊和隨國,秦國軍隊不同,代國軍隊除去少部分是代國王室直接控製的以外,大多數代國軍隊,實際上屬於代國內部一個個部落酋長所有。
名義上,代國王室擁有號令所有部落的能力。
但是,名義和實際是不同的。
隨國便是利用了這一點,向代國諸多部落酋長許喏,不會侵犯這些酋長的利益,同時,隨國還會出錢,出糧招募各個部落的戰士。
一個個部落的戰士紛紛表示,願意接受隨國的管理,沒辦法,隨國給的實在太多了。
盡管隨國對代國的戰事天平,正在逐漸向隨國靠攏,但是,這種時候,隨國也不希望楚國可以抽出手來。
楚國和隨國之間關係算不得多好,楚國非常清楚,一旦隨國吞下了代國,對於隨國來說,便是實力大增的時候。
如果不是楚國現在困於魯國戰場,楚國肯定得拖一下隨國的後腿。
因此,隨國也不希望楚國過早結束魯國的戰事。
秦國更希望楚國繼續在曲阜城下和魯國耗下去。
楚國如果繼續在曲阜城下耗下去,那麽,楚國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基本都沒有精力再對外發動大規模戰爭了。
畢竟,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楚國為了拿下魯國,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國力損失慘重的楚國在拿下魯國以後,雖然可以獲得一定的補充,但是,依然無法彌補楚國在攻魯之戰當中的損失。
而楚國無法發動大規模戰爭,秦國便可以放心大膽的開戰了。
隨著時間慢慢的流逝,冬天正在越來越近,在楚國和隨國深陷戰事的情況下,秦國方麵已經準備開始新的戰事。
按照之前確定下來的構想,秦國會在來年開春對之前支持聯軍的草原遊牧部落進行軍事打擊。
同時,秦國會再次出兵魏國,目的是拉扯魏國注意力,讓魏國無力關注草原方麵的戰事。
而秦國需要做的,便是在開春之前,做好完善的戰爭準備。
首先需要解決的便是來年開春作戰的糧食物資。
在秋收剛剛結束的時候,秦國便征調了超過二十萬民夫,向北境運輸糧食物資。
時間緊迫,秦國必須在冬天來臨前,完成戰爭需要的物資儲備。
因為,秦國北境的冬天太寒冷了,不是運輸物資的好時機。
所以,攻伐草原所需要的糧食物資,需要在冬天來臨前準備完畢。
不然的話,明年開春根本來不及進行運輸,而且,春天對於農耕政權來說,太重要了。
春耕是關係到一年糧食收獲的關鍵。
秦國必須保證春耕的安全和順利。
……
“陛下,明年參戰的部隊已經調往北境,目前已經全部就位。”
“陛下,明年征伐所需的糧草目前正在進行轉運,估計下個月便可以完成運輸。”
“此次調動糧草六十五萬石,其中馬料占到了五十五萬石,精糧十萬石。”
“足夠保證,今年冬天五萬匹戰馬的需求了。”
“好。”
秦國對草原部落的進攻,規模並不大。
此次配合聯軍的草原部落有五個,秦國準備拿這五個部落開刀,出動的軍隊數量也不多,隻有兩萬五千人而已。
不過,這兩萬五千人全部是騎兵,所以,秦國方麵非常重視。
因為,目前,秦國擁有的正規騎兵不過才五萬人,一次性拿出一半的騎兵參戰,秦國也是下了很大決心的。
而且,為了保證來年春天可以發動戰爭,這兩萬五千騎兵的五萬匹戰馬,可不是隻吃草,為了保持戰馬的戰力,整個冬天,五萬匹戰馬,都需要吃糧食,來保持戰馬的戰力。
所以,此番調動的絕大多數糧草,都是保證馬匹用。
人反而是沒有多少。
“魯國的戰事怎麽樣了?”
“迴陛下,楚國已經放棄強攻曲阜,改為圍困。”
“相國,你認為,曲阜還可以堅持多久?”
“陛下,曲阜內有軍民八萬,每天消耗的糧食足有千石,魯國雖然早有準備,但是,曲阜內的存糧不會超過半年。”
“曲阜的糧食,估計能堅持到年末便差不多了。”
“年末嗎?”
李言自然希望曲阜可以堅持的更久一些。
最好可以堅持到來年春天。
因為,隻要曲阜可以堅持到來年春天,那麽,明年楚國將出現非常嚴重的問題,那便是饑荒。
為了攻下魯國,楚國前前後後動員了超過四十萬軍隊。
就算有水路支持,為了維持四十萬楚軍的消耗,楚國依然動員了超過百萬的民夫。
也就是說,楚國目前在魯國戰場,投入的青壯年達到了一百五十萬左右。
這一百五十萬人不但沒有產出,每天都還在消耗大量的糧食物資。
如果曲阜可以堅持到來年開春,那麽,對於楚國的影響將是極其巨大的。
楚國人口和秦國差不多,一千五百萬以上。
其中男性青壯年的數量大約是四百萬。
也就是說,魯國戰場讓楚國超過三分之一的男性青壯年無法進行生產。
時間拖到春天,這一百五十萬人便無法進行春耕。
這相當於楚國少了五分之一的勞動力。
春耕必然受到影響。
李言希望魯國拖到春耕時間,這樣楚國的農業生產將受到巨大影響。
“相國,也沒有什麽辦法,向曲阜輸送一批糧食,不用多,八九萬石便可以了。”
畢竟,曲阜之戰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魯國一旦被滅,唐,宋,鄭三國將直麵楚國的威脅。
所以,楚國攻魯期間,唐,宋,鄭盡管沒有直接派遣軍隊參戰,但是,都在暗中給楚國添了堵。
唐國和宋國出物資,糧食,暗中支持魯國殘餘勢力,鄭國則是直接讓十萬秦軍駐紮在鄭國境內,使的楚國必須時刻在鄭,魯邊境保持大批軍隊防備秦軍。
隨國雖然也深陷和代國的戰事,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國已經慢慢的在和代國的戰事當中占據了優勢。
這是因為,隨國在不久前改變了對代國的作戰方式。
隨國不再出動軍隊和代國死磕,而是將戰略從鎮壓改為了招撫。
代國軍隊和隨國,秦國軍隊不同,代國軍隊除去少部分是代國王室直接控製的以外,大多數代國軍隊,實際上屬於代國內部一個個部落酋長所有。
名義上,代國王室擁有號令所有部落的能力。
但是,名義和實際是不同的。
隨國便是利用了這一點,向代國諸多部落酋長許喏,不會侵犯這些酋長的利益,同時,隨國還會出錢,出糧招募各個部落的戰士。
一個個部落的戰士紛紛表示,願意接受隨國的管理,沒辦法,隨國給的實在太多了。
盡管隨國對代國的戰事天平,正在逐漸向隨國靠攏,但是,這種時候,隨國也不希望楚國可以抽出手來。
楚國和隨國之間關係算不得多好,楚國非常清楚,一旦隨國吞下了代國,對於隨國來說,便是實力大增的時候。
如果不是楚國現在困於魯國戰場,楚國肯定得拖一下隨國的後腿。
因此,隨國也不希望楚國過早結束魯國的戰事。
秦國更希望楚國繼續在曲阜城下和魯國耗下去。
楚國如果繼續在曲阜城下耗下去,那麽,楚國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基本都沒有精力再對外發動大規模戰爭了。
畢竟,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楚國為了拿下魯國,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國力損失慘重的楚國在拿下魯國以後,雖然可以獲得一定的補充,但是,依然無法彌補楚國在攻魯之戰當中的損失。
而楚國無法發動大規模戰爭,秦國便可以放心大膽的開戰了。
隨著時間慢慢的流逝,冬天正在越來越近,在楚國和隨國深陷戰事的情況下,秦國方麵已經準備開始新的戰事。
按照之前確定下來的構想,秦國會在來年開春對之前支持聯軍的草原遊牧部落進行軍事打擊。
同時,秦國會再次出兵魏國,目的是拉扯魏國注意力,讓魏國無力關注草原方麵的戰事。
而秦國需要做的,便是在開春之前,做好完善的戰爭準備。
首先需要解決的便是來年開春作戰的糧食物資。
在秋收剛剛結束的時候,秦國便征調了超過二十萬民夫,向北境運輸糧食物資。
時間緊迫,秦國必須在冬天來臨前,完成戰爭需要的物資儲備。
因為,秦國北境的冬天太寒冷了,不是運輸物資的好時機。
所以,攻伐草原所需要的糧食物資,需要在冬天來臨前準備完畢。
不然的話,明年開春根本來不及進行運輸,而且,春天對於農耕政權來說,太重要了。
春耕是關係到一年糧食收獲的關鍵。
秦國必須保證春耕的安全和順利。
……
“陛下,明年參戰的部隊已經調往北境,目前已經全部就位。”
“陛下,明年征伐所需的糧草目前正在進行轉運,估計下個月便可以完成運輸。”
“此次調動糧草六十五萬石,其中馬料占到了五十五萬石,精糧十萬石。”
“足夠保證,今年冬天五萬匹戰馬的需求了。”
“好。”
秦國對草原部落的進攻,規模並不大。
此次配合聯軍的草原部落有五個,秦國準備拿這五個部落開刀,出動的軍隊數量也不多,隻有兩萬五千人而已。
不過,這兩萬五千人全部是騎兵,所以,秦國方麵非常重視。
因為,目前,秦國擁有的正規騎兵不過才五萬人,一次性拿出一半的騎兵參戰,秦國也是下了很大決心的。
而且,為了保證來年春天可以發動戰爭,這兩萬五千騎兵的五萬匹戰馬,可不是隻吃草,為了保持戰馬的戰力,整個冬天,五萬匹戰馬,都需要吃糧食,來保持戰馬的戰力。
所以,此番調動的絕大多數糧草,都是保證馬匹用。
人反而是沒有多少。
“魯國的戰事怎麽樣了?”
“迴陛下,楚國已經放棄強攻曲阜,改為圍困。”
“相國,你認為,曲阜還可以堅持多久?”
“陛下,曲阜內有軍民八萬,每天消耗的糧食足有千石,魯國雖然早有準備,但是,曲阜內的存糧不會超過半年。”
“曲阜的糧食,估計能堅持到年末便差不多了。”
“年末嗎?”
李言自然希望曲阜可以堅持的更久一些。
最好可以堅持到來年春天。
因為,隻要曲阜可以堅持到來年春天,那麽,明年楚國將出現非常嚴重的問題,那便是饑荒。
為了攻下魯國,楚國前前後後動員了超過四十萬軍隊。
就算有水路支持,為了維持四十萬楚軍的消耗,楚國依然動員了超過百萬的民夫。
也就是說,楚國目前在魯國戰場,投入的青壯年達到了一百五十萬左右。
這一百五十萬人不但沒有產出,每天都還在消耗大量的糧食物資。
如果曲阜可以堅持到來年開春,那麽,對於楚國的影響將是極其巨大的。
楚國人口和秦國差不多,一千五百萬以上。
其中男性青壯年的數量大約是四百萬。
也就是說,魯國戰場讓楚國超過三分之一的男性青壯年無法進行生產。
時間拖到春天,這一百五十萬人便無法進行春耕。
這相當於楚國少了五分之一的勞動力。
春耕必然受到影響。
李言希望魯國拖到春耕時間,這樣楚國的農業生產將受到巨大影響。
“相國,也沒有什麽辦法,向曲阜輸送一批糧食,不用多,八九萬石便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