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草原騎兵攻城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 作者:種土豆得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天齊之所以不率領魏軍騎兵進攻,倒不是說趙天齊不想。
要知道,在聯軍主力抵達之前,拿下中陽城這樣一件大功,一旦完成,他趙天齊在魏國的地位,瞬間便可以達到極致,甚至封君封王也不是不可能。
隻是,趙天齊自己清楚現在五千魏軍騎兵的情況。
四天三夜的急行軍,加上之前長期的高速行軍,哪怕趙天齊麾下的騎兵是魏軍當中的精銳,經過那麽長時間的行軍,也是消耗嚴重。
不管是馬匹還是騎兵,都消耗很大。
而趙天齊麾下的騎兵,為了盡快趕到中陽城,屬於輕裝簡從。
攜帶的武裝裝備減少了很多。
比如說箭矢,正常情況下,一名魏軍騎兵,會攜帶最少五十支箭矢,可趙天齊麾下的五千魏軍騎兵,每人攜帶的箭矢數量僅僅才二十支。
更何況,趙天齊的五千人,為了保證速度,連甲胄都從鐵甲換成了皮甲。
以這種狀態,去強攻中陽城,趙天齊不認為可以拿下。
五千魏軍精騎可是魏國騎兵部隊當中的精銳。
用五千騎兵去打攻城戰,太吃虧了。
何況,趙天齊不認為用五千騎兵就可以拿下中陽城。
中陽城的秦國守軍,保守估計在一萬人。
五千騎兵,進攻一萬人守衛的城池,哪裏可能拿得下來。
所以,趙天齊才沒有指揮魏軍強攻中陽城。
不過,魏軍雖然沒有動作,可和魏軍騎兵一起抵達的遊牧部落騎兵,卻選擇了向中陽城發起進攻。
五千多遊牧部落的騎兵,開始向中陽城東麵集結。
趙天齊雖然不滿草原遊牧騎兵的做法,但是,草原遊牧部落並不歸他管,趙天齊對於這些遊牧部落的騎兵,也是沒有任何約束力的。
他們想幹什麽,根本不是趙天齊可以幹預的。
要不是聯軍用攻破中陽城以後,城內糧食七成歸這些草原部落所有,他們才不會出動一萬多騎兵,和聯軍一起作戰。
如今,這些草原部落,見中陽城防禦空虛,想先一步進城,在趙天齊看來,是非常正常的。
畢竟,中陽城裏麵儲備的糧食物資,對於這些草原部落來說,太誘人了。
李言看著城外的萬餘騎兵,自然看到了魏軍騎兵和草原遊牧騎兵不同的行動。
所以,李言推測,草原部落和魏軍無法達成統一。
而很快,五千多草原部落騎兵便集結完畢。
李言看著城外的草原部落騎兵分成了兩部分,其中一部分準備衝鋒,想要一舉從東城的城牆缺口衝進中陽城,另外一部分騎兵,則是選擇了下馬,準備用弓箭為衝鋒的騎兵一個掩護。
對於草原部落騎兵的進攻,李言並不擔心。
此時中陽城內有一萬守軍,西城和東城的城牆都出現了缺口,但是,秦軍目前隻需要重點防禦東城便可以了。
這是因為,西城靠近河邊,地勢狹小,不利於騎兵衝鋒,如果騎兵選擇進攻西城,那麽,騎兵便隻能從中陽城城西和河流之間的區域通過,而中陽城到河邊的距離隻有不到百米。
這意味著,騎兵想要進攻西城的缺口,需要承受城牆上麵的火力打擊。
中陽城西城的城牆長度在一千兩百米左右,城牆缺口在中部。
這意味著,騎兵進攻到缺口之前,需要承受長達近六百米的火力輸出。
所以,西麵不適合騎兵展開進攻。
而東麵地勢開闊,有利於騎兵集結調動,所以,中陽城守軍中的大多數都集中在了東城。
至於說,東城的缺口,現補肯定是來不及了。
不過好在,中陽城此時擁有足夠的車輛,於是,城內守軍用大量車輛組織了車陣,封堵住了東城的缺口。
為了提高東城的防禦能力,秦軍在東城缺口處擺出的車陣可不簡單。
秦軍布置的車陣可不是隻在缺口處布置的單薄一條線。
而是多層車陣。
首先,缺口外麵,秦軍用數百輛大車,擺出了一個半圓形的車陣。
敵方如果想要進攻東城缺口,先要突破這個半圓形的車陣。
而在城牆處,秦軍又布置了內外兩道車陣。
並且,在城牆內部,還有一層半圓形的車陣。
進攻方想要進入中陽城,就得連續突破多道車陣組成的防線。
而且,所有車陣都處於城牆遠程火力覆蓋範圍內。
而且,為了提高東城的防禦力,秦軍將大部分的投石機,大型連弩,都布置在了東城。
草原部落騎兵先是派出了一百騎,向秦國車陣靠近。
這一百騎是偵查部隊,負責查看秦軍的車陣。
不過,這百騎還沒有靠近秦軍車陣,便被一陣箭雨逼退。
緊接著,草原部落騎兵迅速讓三千下馬騎兵上前,其中一千五千人準備近戰,另外一千五百,則準備使用弓箭掩護。
一名草原騎兵一般情況下,會攜帶最起碼兩張弓。
其中一張弓是拉力較小的騎弓,是專門騎在馬上時使用的。
草原騎兵的騎弓的拉力普遍在六鬥左右。
別看六鬥的騎弓好像威力不大,轉化一下就知道有多強了。
一石為一百二十斤,共十鬥,一鬥為十二斤。
而六鬥,則是七十二斤。
轉化成磅數,便是八十磅弓。
使用這種弓射出的箭矢,射兩百米都不是問題。
就這還是騎射專用的騎弓。
另外,則是一張拉力較強的步弓,用於下馬作戰時使用。
拉力比騎弓更大,起碼在一石左右。
一千五百名草原騎兵,下馬以後,使用的正是拉力為一石的步弓。
“放箭!”
隨著一聲令下,一千五百名草原騎兵,開始向秦軍車輛傾瀉箭矢。
滿天的箭矢飛向秦軍車輛。
不過,對於秦軍的殺傷雙方有限,秦軍布置的車陣可不是簡單的把一輛輛大車連接起來就好了。
秦軍會在大車的一側加裝盾牌或者木板,用來作為掩護。
而中陽城作為秦國四十多萬大軍的物資中轉站,裏麵的武器裝備可是非常多的。
畢竟,不管是武器還是盔甲,都在戰爭當中,都屬於消耗品,是需要隨時進行補充的。
中陽城守軍確實不多,但是,裝備極其豪華,人人披甲,盾牌,這種裝備,更是可以讓所有守軍人手一麵。
草原遊牧部落的箭矢製造工藝不如秦國,破甲能力極其孱弱,不管是盾牌還是甲胄,都很難在遠距離上造成殺傷。
要知道,在聯軍主力抵達之前,拿下中陽城這樣一件大功,一旦完成,他趙天齊在魏國的地位,瞬間便可以達到極致,甚至封君封王也不是不可能。
隻是,趙天齊自己清楚現在五千魏軍騎兵的情況。
四天三夜的急行軍,加上之前長期的高速行軍,哪怕趙天齊麾下的騎兵是魏軍當中的精銳,經過那麽長時間的行軍,也是消耗嚴重。
不管是馬匹還是騎兵,都消耗很大。
而趙天齊麾下的騎兵,為了盡快趕到中陽城,屬於輕裝簡從。
攜帶的武裝裝備減少了很多。
比如說箭矢,正常情況下,一名魏軍騎兵,會攜帶最少五十支箭矢,可趙天齊麾下的五千魏軍騎兵,每人攜帶的箭矢數量僅僅才二十支。
更何況,趙天齊的五千人,為了保證速度,連甲胄都從鐵甲換成了皮甲。
以這種狀態,去強攻中陽城,趙天齊不認為可以拿下。
五千魏軍精騎可是魏國騎兵部隊當中的精銳。
用五千騎兵去打攻城戰,太吃虧了。
何況,趙天齊不認為用五千騎兵就可以拿下中陽城。
中陽城的秦國守軍,保守估計在一萬人。
五千騎兵,進攻一萬人守衛的城池,哪裏可能拿得下來。
所以,趙天齊才沒有指揮魏軍強攻中陽城。
不過,魏軍雖然沒有動作,可和魏軍騎兵一起抵達的遊牧部落騎兵,卻選擇了向中陽城發起進攻。
五千多遊牧部落的騎兵,開始向中陽城東麵集結。
趙天齊雖然不滿草原遊牧騎兵的做法,但是,草原遊牧部落並不歸他管,趙天齊對於這些遊牧部落的騎兵,也是沒有任何約束力的。
他們想幹什麽,根本不是趙天齊可以幹預的。
要不是聯軍用攻破中陽城以後,城內糧食七成歸這些草原部落所有,他們才不會出動一萬多騎兵,和聯軍一起作戰。
如今,這些草原部落,見中陽城防禦空虛,想先一步進城,在趙天齊看來,是非常正常的。
畢竟,中陽城裏麵儲備的糧食物資,對於這些草原部落來說,太誘人了。
李言看著城外的萬餘騎兵,自然看到了魏軍騎兵和草原遊牧騎兵不同的行動。
所以,李言推測,草原部落和魏軍無法達成統一。
而很快,五千多草原部落騎兵便集結完畢。
李言看著城外的草原部落騎兵分成了兩部分,其中一部分準備衝鋒,想要一舉從東城的城牆缺口衝進中陽城,另外一部分騎兵,則是選擇了下馬,準備用弓箭為衝鋒的騎兵一個掩護。
對於草原部落騎兵的進攻,李言並不擔心。
此時中陽城內有一萬守軍,西城和東城的城牆都出現了缺口,但是,秦軍目前隻需要重點防禦東城便可以了。
這是因為,西城靠近河邊,地勢狹小,不利於騎兵衝鋒,如果騎兵選擇進攻西城,那麽,騎兵便隻能從中陽城城西和河流之間的區域通過,而中陽城到河邊的距離隻有不到百米。
這意味著,騎兵想要進攻西城的缺口,需要承受城牆上麵的火力打擊。
中陽城西城的城牆長度在一千兩百米左右,城牆缺口在中部。
這意味著,騎兵進攻到缺口之前,需要承受長達近六百米的火力輸出。
所以,西麵不適合騎兵展開進攻。
而東麵地勢開闊,有利於騎兵集結調動,所以,中陽城守軍中的大多數都集中在了東城。
至於說,東城的缺口,現補肯定是來不及了。
不過好在,中陽城此時擁有足夠的車輛,於是,城內守軍用大量車輛組織了車陣,封堵住了東城的缺口。
為了提高東城的防禦能力,秦軍在東城缺口處擺出的車陣可不簡單。
秦軍布置的車陣可不是隻在缺口處布置的單薄一條線。
而是多層車陣。
首先,缺口外麵,秦軍用數百輛大車,擺出了一個半圓形的車陣。
敵方如果想要進攻東城缺口,先要突破這個半圓形的車陣。
而在城牆處,秦軍又布置了內外兩道車陣。
並且,在城牆內部,還有一層半圓形的車陣。
進攻方想要進入中陽城,就得連續突破多道車陣組成的防線。
而且,所有車陣都處於城牆遠程火力覆蓋範圍內。
而且,為了提高東城的防禦力,秦軍將大部分的投石機,大型連弩,都布置在了東城。
草原部落騎兵先是派出了一百騎,向秦國車陣靠近。
這一百騎是偵查部隊,負責查看秦軍的車陣。
不過,這百騎還沒有靠近秦軍車陣,便被一陣箭雨逼退。
緊接著,草原部落騎兵迅速讓三千下馬騎兵上前,其中一千五千人準備近戰,另外一千五百,則準備使用弓箭掩護。
一名草原騎兵一般情況下,會攜帶最起碼兩張弓。
其中一張弓是拉力較小的騎弓,是專門騎在馬上時使用的。
草原騎兵的騎弓的拉力普遍在六鬥左右。
別看六鬥的騎弓好像威力不大,轉化一下就知道有多強了。
一石為一百二十斤,共十鬥,一鬥為十二斤。
而六鬥,則是七十二斤。
轉化成磅數,便是八十磅弓。
使用這種弓射出的箭矢,射兩百米都不是問題。
就這還是騎射專用的騎弓。
另外,則是一張拉力較強的步弓,用於下馬作戰時使用。
拉力比騎弓更大,起碼在一石左右。
一千五百名草原騎兵,下馬以後,使用的正是拉力為一石的步弓。
“放箭!”
隨著一聲令下,一千五百名草原騎兵,開始向秦軍車輛傾瀉箭矢。
滿天的箭矢飛向秦軍車輛。
不過,對於秦軍的殺傷雙方有限,秦軍布置的車陣可不是簡單的把一輛輛大車連接起來就好了。
秦軍會在大車的一側加裝盾牌或者木板,用來作為掩護。
而中陽城作為秦國四十多萬大軍的物資中轉站,裏麵的武器裝備可是非常多的。
畢竟,不管是武器還是盔甲,都在戰爭當中,都屬於消耗品,是需要隨時進行補充的。
中陽城守軍確實不多,但是,裝備極其豪華,人人披甲,盾牌,這種裝備,更是可以讓所有守軍人手一麵。
草原遊牧部落的箭矢製造工藝不如秦國,破甲能力極其孱弱,不管是盾牌還是甲胄,都很難在遠距離上造成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