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沒有賣關子,他將從張異那裏聽到的話,一五一十稟告皇帝。


    伴隨著朱標的訴說,老朱的臉色也變得陰晴不定。


    從常遇春的死法到常家丫頭乃至朱家子孫未來的命運,張異都說的清清楚楚,就看皇帝信不信。


    皇帝本來不想信,可是常森的死卻清楚提醒朱元璋,張異的話很有可能是真的。


    “誰敢囚禁朕的子孫?”


    朱元璋和朱標的反應一樣,說起朱標次子的時候,他怒火中燒。


    他是君臨天下的皇帝,朱標的兒子就是帝國的繼承人,這大明是亡了嗎?竟然還有人敢囚禁他的子孫?


    老朱突然心生大恐懼,難道大明江山,會有大變故?


    父子二人皆有不詳的預感,卻沒有張異那裏得到答案。


    “那個烏鴉嘴,他又有什麽好消息?”


    朱標將張異說的破局之道說了一遍,老朱陷入沉思。


    川芎、冰片這兩味藥並不是什麽稀有藥物,尤其是冰片,又名龍腦香在熏香,祭祀中多有應用,但這玩意和川芎合在一起,能治療心疾?


    老朱自己搞不明白,他讓人叫來太醫。


    “李太醫,你給朕分析分析,這兩味藥,是否能治療心疾?”


    那太醫沉吟了一下,點頭:


    “陛下,這兩味藥中川芎是活血化瘀,有治療心疾之效,但和龍腦香融合,卻不知有什麽用,敢問陛下這藥方從何而來?”


    朱元璋道:


    “你不用管,這是一副古方的殘方,方子具體功效是在心疾突發之時,緩解心疾之症狀,你們拿去研究,給朕找出正確的配比!明年春天之前,朕要見到完整的方子出來,李太醫,你明白了嗎?”


    李太醫聞言,領命。


    朱元璋又問:


    “朕問你,天花可有藥醫治?”


    “陛下,無藥可醫,隻是聽天由命!”


    “那如果朕將有天花的人身上的膿瘡取下來,注入其他人體內,他是否可以抵抗天花?”


    李太醫聞言,大吃一驚:


    “陛下,這等冒險之事,臣聞所未聞,陛下三思,千萬不可涉險1”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朕的孫子出事,你們能行嗎?”


    朱元璋勃然大怒,李太醫一臉懵逼?


    陛下,您哪來的孫子?


    “不行,你們就給我去試,按照朕的說法,去找人給朕試試!”


    “別就在這裏跟朕說不行,你們馬上安排人去試驗,迴頭給朕一個答案!”


    朱元璋發起火來,李太醫方知皇帝是認真的,他磕頭如搗蒜:


    “臣馬上就去找死囚試驗!”


    得天花的病人,在大明的土地上時刻都有,就算是得病的牲畜也不難找到。


    朱元璋找來一個侍衛,讓他帶著李太醫去尋人做試驗。


    反正如今大明開朝,牢裏的死囚多的去。


    李太醫不敢怠慢,趕緊迴太醫局找同僚安排這件事。


    皇帝等那些人走了之後,依然憤憤不平。


    “父皇,似乎已經信了張家弟弟那些話……”


    朱標開口詢問,老朱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將一份密奏遞給朱標。


    這份密奏上,是張正常離開京城之前,和張異的最後一段對話。


    朱標瀏覽其中的對話,卻發現有一處奇怪,張異吐槽皇帝摳門的時候,說了一句二十四鎰銀子,足足有三個劉伯溫?


    這句話從何說起?


    “這是什麽意思,是指劉夫子的俸祿嗎?若是俸祿,夫子如今的俸祿可不值二十四鎰銀子,難道是指封侯之後,可是劉夫子如果封侯,絕不止……”


    朱標話說一半,想起那天張異寫下的公侯名單,雖然張異沒寫完,但侯爵的名單他是都寫了。


    可是上邊,並沒有劉伯溫的名字。


    “父皇,您……?”


    朱標駭然地看著朱元璋,朱元璋無聲點頭:


    “朕並不打算給劉基封公,甚至封侯……”


    “為什麽,父皇?”


    朱標大惑不解,劉基怎麽也算是跟著朱元璋打天下功臣之一,而且貢獻極大。、


    且在如今的朝堂中,劉伯溫雖然沒有入中書省為相,卻也在父皇的特意引導下,隱約製衡了以李善長為首的勳貴集團。


    既然如此,


    若說劉基封公不成也就罷了,侯爵難道都不給一個?


    朱元璋緩緩道:


    “朕到現在還沒想好該不該給劉伯溫爵位,如果有,最多伯爵,歲入不超過三百石糧食!”


    三百石糧食?


    朱標本來還沒反應,可是經過老朱提醒,他卻想起來。


    如今大明的糧食價格大約就是一兩銀子兩石糧食,也就是說,劉伯溫的俸祿不超過一百五十兩銀子一年。


    張異說的,是這個意思?


    “朕都沒想好的問題,他替朕想到了!”


    朱元璋有些意興闌珊,他迷茫的時候,內心是很希望有人為他撥開未來的迷霧,可是當有人真的告訴他,我能窺見你未來的一舉一動,老朱同樣很不舒服。


    張異隻是個孩子,可這孩子的背後站著仙神。


    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以自己的方式,給皇帝一種莫名的壓力。


    “你暫時不用去道觀那邊,先晾他一晾,


    等那孩子的貢獻的兩個方子出來,我們再試試他的成色!”


    旋即,他又讓人將他早就擬好的聖旨拿過來,改了一些,送往中書省。


    ……


    中書省,大明權力中樞。


    此時,一幹朝廷大員,正在傳閱皇帝的旨意。


    “這皇上一開朝,就先將宗教抓起來了,皇上聖明,這些整天裝神弄鬼之人,早就應該收拾!”


    聖旨上的意思,讓在場大部分官員都拍案叫好。


    儒家的讀書人,對於僧道二教可看不上眼!


    “那些僧道,在前朝為非作歹,禍害百姓,我南人尤其備受欺辱,如今聖上做下這個決定,實乃天下之福,百姓之福!”


    “聖上英明!”


    在一眾叫好聲中,坐在上首的一位老者,卻似笑非笑。


    “李大人,您有不同的見解!”


    眾人將目光集中在那位老者身上,他一身緋色官服,身材清瘦,但神采奕奕的老者身上。


    此人,正是大明官場第一人,左相李善長。


    李善長笑:


    “諸位大人,你們隻看到皇上對僧道的打壓,卻不曾看到曲阜那家同樣被皇上注視?”


    “陛下真的隻是打壓僧道?”


    “且……”


    “咱們的陛下,不也給龍虎山一個甜棗嗎?”


    李善長指著聖旨後邊,張異的名字說道。


    “還是張正常舍得,將孩子留在京中為質,老夫說他比孔家那位衍聖公狠心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爹,我不當天師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鴨西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鴨西樓並收藏大明:爹,我不當天師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