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今日您將我喊來,想必是有要事相商吧?”


    “來,標兒,你不是有問題要問他嗎?”


    “羅青,上次你說過要延長大明的壽命,就必須從改變田地、賦稅、徭役製度下手,徭役製度我們已經改進了,可田地和賦稅製度呢?你說誰的田地多,誰交的稅就多,可據我所知很多百姓交出去的糧被當地的官員經常克扣,這該如何是好啊?”


    “諸位不知聽過“淋尖踢斛”這個詞語嗎?”


    眾人紛紛搖頭,隻有朱標問道:“你說的斛不會是裝糧食的容器吧?”


    “正是,在我們後世看來,明朝的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其中納糧是百姓交納賦稅最主要的方式,糧食是用一種叫做“斛”的容器來裝的,百姓將糧食放進斛裏,先稱重,計算自己完成的糧食份額,穀堆要按尖堆型裝起來,會有一部分超出斛壁,收糧的官吏用銅尺在斛口上麵這麽一刮,高出斛口的部分就被刮到了斛外,百姓們眼巴巴地看著自己交的公糧被刮到地上,也不敢吭聲,因為這部分照例是不退的。”


    “官吏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準斛壁猛踹一腳,超出斛壁的部分穀粒會倒在地上,斛口又淺了一層,看似不經意的這一刮一踹,其實很有講究,尤其是踹斛這個動作。要知道,官吏們會為了這一踹苦練很久,在交糧這一天,收糧的官吏穿著寸許來厚的厚底官靴準備好,一旦斛已經裝滿,便凝神屏氣,氣沉丹田,然後大喝一聲,部分人加十米助跑,衝到斛前,拚命一踹,糧食便唿啦啦地灑下來,刮出的部分連同踢出的部分就是所謂糧食運輸中的損耗,成為官吏的合法收入。如此一來,前來納糧的老百姓,隻能再倒入糧食補齊。”


    “棣兒,你身為藩王,可有發現過這種事啊?”突然被點名的朱棣,心跳得如雷鳴般迅速,他趕忙認錯道:“父皇,兒臣略有耳聞,但由於沒有百姓舉報,兒臣也沒有證據去查實,是兒臣無能,望父皇恕罪!”


    “哼!不知把你們派到藩地到底有何用處?如此欺壓百姓的事情竟然無人上報?”


    “父皇,您先消消氣,或許羅青有解決的辦法。”


    “我呢,確實有解決的辦法,那就是不收糧食!”


    “開玩笑!賦稅不收糧食收什麽?”


    “收錢啊!就像我們後世一樣。”


    “可是羅青,秋收的時候糧食多,糧食價格低,賣糧賣不下多少錢,如果他們將賣糧換迴來的銅錢給了朝廷,他們還需要用銅錢再去買糧食吃,這時候一樣的錢可買不迴來同樣斤數的糧食了,簡單來說就是低買高賣,這還是損傷了百姓的利益啊!”


    “標兒說的有道理,這一來二去,傷的還是百姓!這法子不行。”


    羅青搖搖頭,賣起了關子:“我們可以把銅錢換成白銀啊!”


    那會被朱元璋罵了一頓的朱棣,火氣還沒消下去,正愁找不到一個發泄口,還有就是這四人裏麵,他也就敢噴噴羅青了:“羅青,你在開什麽玩笑,你知道大明白銀一年才產十幾萬兩,而且這些白銀都隻在王親貴族、大臣這些人手中流通,普通百姓根本就夠不到,他們隻能用碎銀、寶鈔還有銅錢交易。”


    “燕王,我知道大明的白銀產量不足,可白銀作為貨幣具有價值穩定、易於分割和攜帶、耐腐蝕性、各國通用性等優點,不管是宋朝還是元朝,絲綢之路都靠的是白銀這種貨幣,因為白銀在我們眼裏是錢,在那些外國人眼裏也是錢,它是通用的。”


    “難道外國人不用紙幣嗎?他們要是也有紙幣,我們可以用我們的寶鈔作為交易貨幣。”


    “他們也用紙幣,但我記得由於寶鈔的紙質較差,難以耐久,而且寶鈔隻發不收,發行數量又無限製,致使市場上流通的紙幣越來越多,泛濫成災,發行當年就通貨膨脹,貶值極快,百姓紛紛棄之,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便趨於衰敗,到時候就算海上的生意做得再大,一旦貨幣出現問題,都白搭!”


    “羅青,我有一事不解,為何發行的寶鈔多了,就會貶值呢?”


    “我舉個例子,現在朝廷為了讓百姓過得富裕,就發行了超級多超級多的寶鈔,為此,你手裏有一千張寶鈔,我手裏有一萬張寶鈔,燕王手裏有十萬張寶鈔,我們拿著這些錢按理說可以買房子、開鋪子、買吃的喝的,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你有我有他有,難道其他人就不會有了嗎?人的本性就是貪圖享樂,等大家都有錢後,誰願意出去幹活,誰願意每天辛苦開著鋪子等客人上門?又有誰願意種地產糧食呢?所以錢越來越多,隻會導致錢越來越不值錢,到最後,錢不過就是一張廢紙了。”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你拿寶鈔去兌換外國的紙幣,是一張兌換一張嗎還是要一張兌換五張,這個價值如何才能對等?假設我們在經商過程中兌換了很多張外國紙幣,那如何在我朝花出去呢?飯店和客棧會收嗎?”


    馬皇後的身體微微前傾,手指輕輕摩挲著椅子的扶手,說道:“原來,一個寶鈔竟然有這麽多的學問在裏麵,要不是羅青今天說出來,咱還不知道呢。”


    “父皇,如此我們便不能發行那麽多的寶鈔了,而且流通的主要貨幣也得改,不能再是寶鈔了。”


    “改!必須改,隻是這該如何改呢?”說著,朱元璋疑惑地看向了羅青,他希望從羅青這裏聽到令他滿意的答案,但羅青的說話風格他又不是不知道,羅青是不可能全說好的的!


    “用白銀。”


    “你這放的什麽屁話!都跟你說了,每年白銀最多隻能產十萬兩,你讓我去哪給你弄那麽多的白銀啊???”


    “我知道有個地方,儲藏著將來幾百年的白銀礦產,而且容易開采,一年粗略估計能挖出個五百萬兩白銀吧!”


    五百萬兩!!!眾人眼裏立即閃爍出明亮的光芒,仿佛海麵上迷失方向的船隻,找到了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朱元璋激動地唾沫星子都飛出來不少:“快說,地址在哪裏,我這就安排人過去開采!”此刻的朱元璋腦海中似乎已經浮現了一堆堆銀山。


    “倭國。”


    “這麽一個彈丸之地竟然藏著這麽一個富可敵國的寶庫,早知道,當初就應該踏平他們這個小國,現在這些白銀我還不是想開采多少就開采多少!”


    朱標無奈地看著朱元璋,自己的父皇就是這麽一個隨時都能激動起來,一激動就想殺殺殺,踏平這踏平那的人,為此,朱標暗自在心裏發誓,等自己以後繼位後,一定不能像朱元璋這樣!


    “我們大明自建立以來,倭寇問題就一直存在,時常影響北方沿海地區,父皇統一江南後,決定北定中原、南略沿海並舉,以奪取全國統治權,在南線,軍隊消滅了割據浙東的方國珍勢力和攻取福建的勢力,穩定了沿海地區,這些行動對倭寇也形成了一定的威懾,近幾年,他們便沒有再來犯。”


    “後來,父皇還頒布了《皇明祖訓》,宣布將朝鮮、日本等15個海外國家列為“不征之國”,告誡後世子孫不得恣意征討,這15個國家分別是:朝鮮國、日本國、大琉球國、小琉球國、安南國、真臘國、暹羅國、占城國、蘇門答剌、西洋國、爪窪國、湓亨國、白花國、三弗齊國、渤泥國。”


    一聽到《皇明祖訓》,朱元璋尷尬的咳了咳,說道:“咱不是因為贍養親王的政策已經把《皇明祖訓》廢了嘛?好端端的提這作甚?”


    “重八,你也知道你這《皇明祖訓》害人啊,幸虧現在廢了,不然的話定會讓後世的子孫們束手束腳!你看看,現在倭國有個銀礦,要照你這祖訓,咱不是白白錯過了這麽多財富嘛?!”


    “嘿嘿嘿,愛妻,為夫已經深刻認知到自己的錯誤了,為夫現在該還來得及,來得及!”


    當羅青看到朱元璋定的十五個不征之國時,也有些不解,因為按朱元璋的性子,對於周邊這些蠢蠢欲動的小國,他一定會殺之而後快,絕不留一絲隱患。


    後來,當他翻到《明太祖實錄》卷186時,他才明白朱元璋這樣做的道理,在與諸將論及兵政時,朱元璋曾說道:“國家用兵,猶如醫生用藥。開了大堆的藥,目的是要治病,不能沒什麽病就吃吃藥,那可要吃壞的!治國也如此,國家不太平,用兵來勘定禍亂。等天下太平了,隻需整修甲兵.操練士卒,備作國防而已。為什麽這麽說呢?大家應該要知道:用兵能消除禍亂,但也能招致禍亂,倘若恃富逞強,好大喜功,惹是生非,就會結怨挑釁,這不恰恰招惹了禍亂!正如醫生亂開瞑眩之藥,強迫無病之人服用,雖然不至於造成身體殘疾或送命,但足以大傷元氣!所以為國當政者應該常講軍事,但千萬不能窮兵黷武!


    這是一生講究“洪武”“尚武”的心狠手辣皇帝的“諄諄教導”,這更是朱元璋從曆史教訓中總結出的經驗,他在南京明皇宮奉天門給各部大臣做了這番告諭:“海外蠻夷之國有為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古人有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勞乃易亂之源。如隋煬帝妄興師旅,征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為後世譏。朕以諸蠻夷小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為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惟西北胡戎(指漠北蒙古)世為中國患,不可不謹備之耳,卿等當記所言,知朕此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躺贏公主,皇後求我做駙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開水318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開水318並收藏大明:躺贏公主,皇後求我做駙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