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小重山》道出了嶽飛憂國憂民的愛國之情,壯誌未酬的憂憤難平,也表現出對朝廷主張議和的不滿和無奈。


    這一夜,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


    早上天剛微亮,王橫便起來了,顯然他昨晚也沒有睡好。待他出門,卻看見陸文龍已經站在了院中。


    “文龍,你也不曾好睡!”王橫問道。


    陸文龍搖了搖頭,沒有言語。


    “唉,有心了。”王橫看得出陸文龍早早就起身了,也可能是整夜未眠,知道他也惦記著嶽爺,不禁感慨。


    “叔父早已起來了。”陸文龍盯著嶽飛的屋子說道。


    “隻怕也是徹夜難眠。”王橫說道。


    陸文龍道:“我欲再勸叔父暫緩迴京,靜觀朝廷動向,再做計議。若是勸阻不得,文龍願隨叔父一同迴京。”


    王橫搖頭道:“俺已勸過多次,可嶽爺決心迴京麵聖,怕是不會聽咱們的。”


    “我再去試試。”分別將近,陸文龍越發不安,他不想嶽飛涉險,換句話說,他對朝廷並不信任。


    “也好!俺去張羅早膳,你自去嶽爺那裏便是。”王橫說完去了。


    陸文龍來到嶽飛的房門口,“叔父……”


    “你進來吧!”嶽飛說道。


    陸文龍推門進了屋。


    不等陸文龍開口,嶽飛說道:“文龍,我正有事找你。”


    “叔父有何要事?盡管吩咐便是。”陸文龍有些疑惑。


    嶽飛拿起昨晚寫的那封信,遞給陸文龍,說道:“這封信是我的最後囑托,是留給嶽家軍眾兄弟的,你要收好,切記在關鍵時刻方可拆開!”


    當聽到“最後囑托”四個字之時,陸文龍心中湧上一絲悲涼,他接過書信收在衣底,“叔父,文龍想……”


    “嗬嗬……”嶽飛一笑,打斷了陸文龍的話,“文龍啊,我豈不知你的心意?你定是要勸我緩行,或是準你一同進京,是也不是?”


    陸文龍忙道:“小侄正是此意。”


    嶽飛笑著搖了搖頭:“賢侄心意我自清楚,然我意已決,自帶王橫迴京,你也速迴朱仙鎮駐守。”


    陸文龍道:“那邊有牛皋、施全二位叔父統領,又有諸葛軍師及諸位將軍坐鎮,定可保無虞,倒是叔父這裏,令人擔憂。”


    嶽飛安慰道:“我奉旨迴京麵聖,有何不放心的。”


    陸文龍道:“小侄雖不熟得朝廷之事,可先前不理會,如今又十二道金牌急招,此事恐有蹊蹺,這進京之行當真吉兇難測。況且前日又有道悅禪師解夢,言此去兇險,叫人心中不安,小侄苦勸叔父三思而行。”


    嶽飛道:“我一生戎馬隻為國家百姓,此次聖上降旨召我進京,豈有抗旨不遵之理?再者待我麵見聖上,定會揭示讒臣之言,勸聖上準我再領兵北上。”


    陸文龍頓了頓,說道:“叔父請恕侄兒妄言,叔父忠君之心可昭日月,隻是……如果這一切都是聖上的意思呢?”


    嶽飛聞言一怔,沒有說什麽,慢慢的坐了下來,是啊!如果這一切都是聖上的意思,他又將何以自處?其實在看到劉琦、張信、韓世忠等人相繼離開,嶽飛就已想到這一切的安排怕是高宗的意思,隻是他自己不願相信這是真的,他自欺欺人的認為高宗定是聽信了讒言,才這麽做,包括這次招他迴京也是一樣。


    可是,他的內心總有一個令他寢食難安的聲音:與金議和正是高宗所期盼的,而大戰之後的一係列動作,也都是他的意思。削弱武將兵權,向外敵乞求議和,不思收複河山,拋棄中原百姓,無意迎迴二聖,苟安享樂,粉飾太平,逍遙自在的坐他的皇帝位,才是高宗最真實的想法。


    ……


    沉默了許久,嶽飛談談一笑:“我以身許國,不求他想,盡忠報國,雖死無恨!文龍不必再勸,此事亦不可再言。”


    陸文龍看出嶽飛心意已決,難以動搖,再勸下去也於事無補,便不再說了,隻是內心惦記感歎。


    在他看來,宋金議和已成定數,朝廷將各路統帥盡數調離,兵馬撤走,議和決心可見一斑。隻是如此急招嶽飛迴京,不得不叫人遐想。


    朱仙鎮一戰,嶽飛居功至偉,便是整個抗金曆程,也無人能與他相提並論。單是這些功績,足以讓嶽飛平步青雲,即便他與高宗政見不和,可念在他忠君愛國之心,陛下是不會太過為難的,最多也就是罷去兵權,做個閑職便是了。


    忠心的嶽飛沒有想到,年輕的陸文龍沒有想到,甚至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看似軟弱的高宗趙構,卻有著果決的手段。君王終究是君王,冷酷無情才是君王本色。


    待用過早膳,王橫和四名家將收拾妥當,準備啟程。


    來到驛館門前,嶽飛對陸文龍說道:“文龍啊,這次真個要做別了。”


    猛然聽到嶽飛說這句話,陸文龍似乎感覺到了什麽,心裏不是滋味,沒有做聲。


    嶽飛看了看陸文龍,正色道:“文龍,你能拋卻王權富貴,不忘家仇國恨,迷途知返,認祖歸宗,忠節可表,十分難得,尤其難而更顯珍貴。以你之能,他日必是國之棟梁,望你堅守心念,切記切記!!”


    陸文龍含淚說道:“叔父教誨,小侄銘記於心!!”


    嶽飛點了點頭,飛身上馬,他抬頭看了看陰暗的天色,長歎吟道:“霧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迴首看陸文龍時,已是淚眼闌珊,那眼神中充滿了無奈和不甘,似乎還有幾分悲涼和絕望。


    “叔父珍重!!”陸文龍跪倒在地,潸然淚下。


    “駕!”嶽飛領王橫及四名家將就此踏上了歸京的大路。


    望著嶽飛那漸漸遠去的背影,陸文龍的心中突然泛起一絲難以言喻的決別之感,嶽元帥還會迴來嗎?


    也許陸文龍不會想到,他的感覺不幸成真,這次與嶽飛的分別,竟成了永別。


    嶽飛,一代抗金名將,一個漢民族的民族英雄,一位忠君愛國的軍事家,即將走完他光輝又悲壯的一生。他的豐功偉績沒有喚醒統治者的憐憫和麻木,他的剛正執著得到的隻有酷刑和屠刀,隻有他的品德和精神令後人瞻拜和仰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吟壯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馬並收藏龍吟壯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