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叫林士蘭,今年55歲,也許是因為不用下地幹活,看著沒有實際歲數那麽大。


    老伴姓曾,叫啥不太清楚,今年60歲,張春暖到的時候人正坐院子裏糊火柴盒。


    兒子林安國,今年30歲,在肉聯廠上班,還是個什麽小領導。


    孫子林洪亮,6歲,體弱多病,隻能臥床休息。


    張春暖被林大媽拉進巷子,就被坐在巷裏帶娃八卦的大爺大媽問了。


    “阿蘭啊,這小媳婦兒長得挺水靈啊,誰啊這是?”


    “難道是給你家安國找的?我還想把我娘家侄女介紹給安國呢!”


    “呸!你也不看看你家侄女的模樣,一張驢臉看誰都沒個笑模樣,就她還配得上人家安國?還是我家外甥女……”


    “你外甥女又好到哪裏?滿臉疙瘩痘,看著都惡心得吃不下飯來!”


    林大媽朝眾人笑笑,揚聲說道:


    “你們可別瞎說,這是我家老曾的鄉下侄女,這不趁著還沒春耕,來家裏看看我們老兩口嘛!”


    她們林家是百官縣的坐地戶,家裏親戚都在縣裏,有名有姓的,不好瞎說。


    隻好說是曾家的親戚了。


    “哦,原來是老曾家的侄女。”


    其他人聞言大多對張春暖都沒了興趣,誰不知道老曾是林家的倒插門女婿。


    打小日龜孫子的時候,逃難逃到百官縣的,倒是聽說過他有個妹妹跟著一起逃了來,就是從來沒見過。


    難道這小媳婦兒就是老曾那妹妹的娃兒?


    還有幾個人向來跟林士蘭有些矛盾,看張春暖背著一個大背簍,眼珠子一轉,笑著問道:


    “阿蘭你有福氣,還有鄉下侄女來看你,就是不知道咱侄女給你送了什麽好東西,拿出來給咱開開眼!”


    林大媽想快速把人領迴家,不願與這些人糾纏,聞言臉一板,冷聲道:


    “你管我侄女給我帶了啥好東西,想要讓你侄女給你帶去!”


    言罷,拉著張春暖就進了自家院子,哐當一聲用力把門合上。


    剛進院子,就聽到一道年邁的聲音響起:“你怎麽又跟她們吵起來了?我不是說了,跟她們生氣不值當……”


    林大媽雖然已經習慣了自家老伴幾十年如一日慢條斯理的說話方式,卻仍忍不住生氣。


    “你當我是你啊,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你眼見著他們欺負我,從來不說幫我……”


    張春暖站在林家院子裏,腳趾從未如此靈活。


    她都快扣出一座布達拉宮了!


    拜托,你們老兩口吵嘴能不能先看看我這個陌生人?


    那麽大個人杵在這兒呢!


    好在林大媽雖然脾氣爆,卻也沒失去理智,衝糊火柴盒的老伴哼了一聲,拉著張春暖進屋了。


    進了屋還不算,她還把門窗都關嚴實,確定沒啥遺漏了,才對張春暖說道:


    “丫頭你別看醫院那塊兒沒人管,就以為其他地方也一樣,我告訴你,在其他地方,要是被糾察隊發現,或者有人舉報,那是什麽情麵都沒得講的。”


    林大媽說完,就讓張春暖把東西拿出來看看。


    其實張春暖沒往背簍裏放太多東西,大米和麵粉分別20斤的樣子。


    畢竟她也是第一次來縣城,隻當踩點了。


    能賣出去固然好,賣不出去,也能先探探行情。


    隻是沒想到會在醫院遇到了林大媽。


    林大媽看了看她拿出來的大米和麵粉成色,心裏十分心動。


    “成色那麽好的大米和麵粉都隻要一塊五毛一斤?”


    張春暖點點頭,“就按照咱們說好的價格。”


    林大媽隻考慮了不到十秒,對張春暖說了一句“你等著。”,就走出房間,找老伴商量去了。


    房間裏,張春暖沒敢到處走動,隻左右轉頭看了看。


    說起來縣裏的房子雖然是青磚建成,麵積上卻跟鄉下的比不了。


    張春暖估摸著,自己身處的房間可能也就她山腳村的家裏廚房那麽大。


    不大的房間裏,還豎著放了兩架木床。


    靠窗的床上,被子微微隆起,好像躺著個人兒。


    張春暖沒過去,林大媽家可有個病秧子小孫孫,要是她因為好奇過去,把孩子嚇了,那不是自找麻煩嘛!


    過了一會兒,林大媽拿著錢迴到房裏,把錢遞給張春暖,說道:


    “這是62塊錢,60塊是買大米和麵粉的錢,剩下2塊錢,我想買4斤蘋果。”


    張春暖把裝著大米和麵粉的袋子交給林大媽,因為沒帶秤,隻能估摸著給了10個蘋果。


    農莊生產的水果個頭都大,每一個都超過4兩重,10個絕對超過4斤。


    林大媽掂了掂蘋果,就知道張春暖給的隻有多,沒有少的。


    她把蘋果撿進竹籃裏放好,看到散開的裝著布料大包袱時咦了一聲。


    “你這布料不是咱們這兒的吧?”


    百官縣裏雖然有紡織廠,卻生產不出那麽細密柔軟的棉布,更染不出如此鮮亮的顏色。


    其他人看不出來,她娘家大哥在紡織廠上了一輩子班,不用上手摸都能看出其中的區別。


    張春暖點了點頭,說道:“這是我男人去滬市帶迴來的,那邊的布料比咱們這兒的好。”


    借口隨口就來,反正也不會有人真的去滬市查探。


    事實證明,無論什麽年紀,女人總是對漂亮的東西無法抗拒。


    林大媽愛不釋手地拿著一塊淺棕色的棉布,張了張嘴,囁嚅著,終究沒有開口問價,把布料放下。


    衣服嘛,夠穿就行,家裏老兩口的棺材本快掏空了,小孫孫的身體還要仔細養著,錢不能隨便亂花。


    張春暖見狀也不多話,將布料整理好,又把包袱係上。


    她不是鐵石心腸的人,但也不是聖母冤大頭。


    就算她農莊裏的糧食和布匹,幾輩子都吃不完、用不盡,但也不代表她能隨便拿出來送人。


    送給周家婆媳和張春杏,那是因為他們兩家對自己幫助良多。


    現在她跟林大媽才是第一次見麵,就算林大媽為她解惑,那她不也用比黑市便宜一半的價格賣了糧食給林大媽嗎?


    她們就算兩清了。


    張春暖收拾好背簍,告別林大媽,目不斜視走出巷子。


    至於那些老頭老太太的目光,過幾天誰還記得誰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零寡媳有空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北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北北並收藏六零寡媳有空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