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偷襲珍珠港前的365天 作者:[日]實鬆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十二日上午十一時開始,聯絡懇談會繼昨天的會議繼續召開。永野軍令部總長在陸海軍同意的情況下,提出了一個以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為主的方案——《關於促進對南方的對策問題》。他強調說:“如法屬印度支那不答應我方要求時,或在英、美、荷進行阻撓的情況下,就行使武力。”《關於促進對南方的對策問題》這一方案(即出兵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定下來了,它附有下列三個諒解條件:
一、最終要按照本方案行事;二、由於進駐的準備工作需要相當時間,不妨將其分為兩個階段舉行談
判,三、第一階段的談判結束後,就不失時機地進行第二階段的談判。這就是所謂對付abcd(指美、英、中、荷四國)包圍圈的一個策略。在珍珠港,當地的指揮官不希望設置防魚雷網的意見,並沒有消除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對飛機施放魚雷的擔心。
因此,斯塔克於六月十三日向各海軍軍區司令分發了一個文件,題為《關於防止魚雷攻擊的設置》。同時又將該文件的抄本送交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斯塔克在該文件中指出:
“我們設想,要使飛機施放魚雷成功,水的深度必須至少達到七十五英尺(二十二點九米)1。同時,魚雷必須(在水中)航行二百碼(一百八十三米)左右才能啟動爆炸裝置。但這些也許會發生變化。”
由於斯塔克在文件中說“魚雷在水深四十英尺(十二點二米)以內可能不會航行(會直墜海底)”,因此金梅爾和他的同僚經過研究後認為,“珍珠港不存在受到魚雷攻擊的危險”2。
結果,對珍珠港所部署的防止飛機施放魚雷的設置問題,實質上就此以後不了了之,在開戰時未採取任何措施。不僅如此,在加強珍珠港防空力量方麵,也同陸軍部部長史汀生所許下的“優先處置”的保證截然相反,情況很差。
可以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最大原因之一,是低估了日本海軍越洋進攻的能力——認為日本無法造出可用於水深十二米的珍珠港的淺水魚雷——和輕視塔蘭托海戰的教訓。金梅爾將軍在珍珠港事件調查會上所作的如下證詞,就清楚地暗示了這一點:
“我知道那種飛越海洋的遠征是有因難的。我也懂得日本航空母艦的續航能力。我對日本的進攻計劃和執行這一計劃的能力抱有許多懷疑。關於日本航空隊的情況,我們收到了種種報告。我覺得不僅是我們,就是海軍部的全體人員,對日本航空隊所取得的戰果及其攻擊方法都會感到大吃一驚..”另外,從太平洋艦隊作戰參謀麥克莫裏斯上校的下列證詞中,可以窺見他們對日本海軍實力估計過低。他說:
“由於[日本]距離珍珠港很遠,存在著補給上的問題,所以對攻擊珍珠港的可能性,我是打了很大折扣來考慮的。對珍珠港內艦艇船隻的攻擊,特別是在英國航空母艦發動塔蘭托海戰之後,可以想見,由於珍珠港水淺,而飛機施放魚雷時,如果沒有一定深度的水,魚雷是得不到必要航行距離的,再加上高射炮火對攻擊機的傷害很大,因此,我對這種攻擊會取得成功表示懷疑。我不認為採用這種方法能夠從日本本土發起有效的攻擊,因而沒想到日本會給我們造成巨大的損失。”
然而,正如後麵所詳述的那樣,我國海軍也在英國航空母艦艦載飛機於塔蘭托海戰中進行魚雷攻擊所獲戰果的刺激下,加緊研製沉度為十二米的淺水魚雷,終於取得成功。
1 我國海軍攻擊珍珠港時飛機所施放的魚雷,是一種可以朝十二米深的水域裏施放的淺水魚雷。——原注
2 珍珠港拋錨處的水深約十二米。——原注
推論德蘇開戰的影響
十六日,召開了聯絡懇談會。鬆岡外相突然反對十二日已經決定了的《關於促進對南方的對策問題》,他說:“昨晚我想到三點鍾。進駐法屬印度支那,這將不可避免地招致國際上的不信任。作為一直被說成沒有國際信義的日本,必須考慮這一點,在德蘇兩國形勢緊張的今天,對這種進駐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及川海相說:“..要變更前些日子決定下來的東西,這樣好嗎?”
鬆岡外相說:“我腦筋不好,事後我想了一下..”
(有人插話問:“你沒有變卦?”)
外相說:“沒有變卦。不管怎麽樣,得讓我再考慮兩、三天。雖然你們說不存在不信任的問題,但我自己認為有一種不信任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得不上奏天皇陛下。這個問題不搞清楚的話,那就不能上奏。去年叫你們攻占新加坡,結果沒有去攻占,所以就出現了這個問題。”
最後,決定讓鬆岡再考慮兩、三天,那天的會議就此結束。
二十一日,從下午三時至晚上十一時,陸海軍兩位軍務局局長對鬆岡外相進行了熱情的說服工作,最後鬆岡總算表示諒解,撤銷十六日的修正事項,同意原來方案。其所以同意,是因為這次會談中,海軍省軍務局局長岡少將投鬆岡之所好,
暗示了攻占新加坡的可能性。他說:“一旦時機成熟,要揮戈北上,一旦英國本土崩潰,也要在南方進攻新加坡。”這樣,外相才勉強同意陸海軍的建議。
</br>
一、最終要按照本方案行事;二、由於進駐的準備工作需要相當時間,不妨將其分為兩個階段舉行談
判,三、第一階段的談判結束後,就不失時機地進行第二階段的談判。這就是所謂對付abcd(指美、英、中、荷四國)包圍圈的一個策略。在珍珠港,當地的指揮官不希望設置防魚雷網的意見,並沒有消除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對飛機施放魚雷的擔心。
因此,斯塔克於六月十三日向各海軍軍區司令分發了一個文件,題為《關於防止魚雷攻擊的設置》。同時又將該文件的抄本送交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斯塔克在該文件中指出:
“我們設想,要使飛機施放魚雷成功,水的深度必須至少達到七十五英尺(二十二點九米)1。同時,魚雷必須(在水中)航行二百碼(一百八十三米)左右才能啟動爆炸裝置。但這些也許會發生變化。”
由於斯塔克在文件中說“魚雷在水深四十英尺(十二點二米)以內可能不會航行(會直墜海底)”,因此金梅爾和他的同僚經過研究後認為,“珍珠港不存在受到魚雷攻擊的危險”2。
結果,對珍珠港所部署的防止飛機施放魚雷的設置問題,實質上就此以後不了了之,在開戰時未採取任何措施。不僅如此,在加強珍珠港防空力量方麵,也同陸軍部部長史汀生所許下的“優先處置”的保證截然相反,情況很差。
可以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最大原因之一,是低估了日本海軍越洋進攻的能力——認為日本無法造出可用於水深十二米的珍珠港的淺水魚雷——和輕視塔蘭托海戰的教訓。金梅爾將軍在珍珠港事件調查會上所作的如下證詞,就清楚地暗示了這一點:
“我知道那種飛越海洋的遠征是有因難的。我也懂得日本航空母艦的續航能力。我對日本的進攻計劃和執行這一計劃的能力抱有許多懷疑。關於日本航空隊的情況,我們收到了種種報告。我覺得不僅是我們,就是海軍部的全體人員,對日本航空隊所取得的戰果及其攻擊方法都會感到大吃一驚..”另外,從太平洋艦隊作戰參謀麥克莫裏斯上校的下列證詞中,可以窺見他們對日本海軍實力估計過低。他說:
“由於[日本]距離珍珠港很遠,存在著補給上的問題,所以對攻擊珍珠港的可能性,我是打了很大折扣來考慮的。對珍珠港內艦艇船隻的攻擊,特別是在英國航空母艦發動塔蘭托海戰之後,可以想見,由於珍珠港水淺,而飛機施放魚雷時,如果沒有一定深度的水,魚雷是得不到必要航行距離的,再加上高射炮火對攻擊機的傷害很大,因此,我對這種攻擊會取得成功表示懷疑。我不認為採用這種方法能夠從日本本土發起有效的攻擊,因而沒想到日本會給我們造成巨大的損失。”
然而,正如後麵所詳述的那樣,我國海軍也在英國航空母艦艦載飛機於塔蘭托海戰中進行魚雷攻擊所獲戰果的刺激下,加緊研製沉度為十二米的淺水魚雷,終於取得成功。
1 我國海軍攻擊珍珠港時飛機所施放的魚雷,是一種可以朝十二米深的水域裏施放的淺水魚雷。——原注
2 珍珠港拋錨處的水深約十二米。——原注
推論德蘇開戰的影響
十六日,召開了聯絡懇談會。鬆岡外相突然反對十二日已經決定了的《關於促進對南方的對策問題》,他說:“昨晚我想到三點鍾。進駐法屬印度支那,這將不可避免地招致國際上的不信任。作為一直被說成沒有國際信義的日本,必須考慮這一點,在德蘇兩國形勢緊張的今天,對這種進駐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及川海相說:“..要變更前些日子決定下來的東西,這樣好嗎?”
鬆岡外相說:“我腦筋不好,事後我想了一下..”
(有人插話問:“你沒有變卦?”)
外相說:“沒有變卦。不管怎麽樣,得讓我再考慮兩、三天。雖然你們說不存在不信任的問題,但我自己認為有一種不信任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得不上奏天皇陛下。這個問題不搞清楚的話,那就不能上奏。去年叫你們攻占新加坡,結果沒有去攻占,所以就出現了這個問題。”
最後,決定讓鬆岡再考慮兩、三天,那天的會議就此結束。
二十一日,從下午三時至晚上十一時,陸海軍兩位軍務局局長對鬆岡外相進行了熱情的說服工作,最後鬆岡總算表示諒解,撤銷十六日的修正事項,同意原來方案。其所以同意,是因為這次會談中,海軍省軍務局局長岡少將投鬆岡之所好,
暗示了攻占新加坡的可能性。他說:“一旦時機成熟,要揮戈北上,一旦英國本土崩潰,也要在南方進攻新加坡。”這樣,外相才勉強同意陸海軍的建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