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報:在研究電的過程中,人們發現還利用電流(有線)或電磁波(無線)作載體,通過編碼技術實現傳輸與交換信息。電報於19世紀30年代在歐美發展起來,美國人莫爾斯、義大利人馬可尼為此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實現了人類長距離的即時通訊,開始了真正的信息革命,其後的電視、廣播、電話、網際網路等,無不以此為基礎。
電燈:電能還能轉化為光能,貌似簡單,但它卻解決人類夜晚照明問題 。現在的地球,在夜空中望去,已是燈火輝煌。電燈最有名的發明者是美國的愛迪生。
化學元素周期表 :化學是個古老的專業,但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首創的表格,它使化學從自然現象變得有章可循,人類一下子用數學邏輯掌握了自然界物質構成的規律。
核:了解了物質構成,我們離徹底揭開能量的奧秘又近了一步,核能就是人類破解的宇宙中的超能量,太陽能就是核能。和很多其它發明一樣,核能先是被物理學家在理論上論證,然後用於軍事,最後發展到民用,20世紀,人類開始大規模發展核能,
電腦:據說為了滿足開發原子彈(核能)所需的大量數據,推動了電子計算機的發展。目前公認的第一台正式的電腦是1946年在美國誕生,此後處理器和存儲發展神速,人類開始讓機器幫助運算和處理信息,進入到新智能時代。
基因:17世紀一些科學家就用簡單的顯微鏡看到了細胞,除病毒之外幾乎所有生物均由細胞所組成,但這隻是生命構成的表象。有了計算機等輔助手段,人類才可能更深入研究細胞核的內部。基因是生命遺傳的物質基礎,通過複製或突變,影響著生物體的生長病死和進化。人類大約有幾萬個基因,儲存著生命孕育生長、凋亡過程的全部信息。同時,人類正逐漸揭開地球生命的奧秘……
寫到這裏,我不禁抬頭看了看窗外的夜空。雖然,我至今認為人類在宇航技術行還沒什麽革命性突破,但我相信自由遨遊宇宙的日子並不遙遠,隻要我們有這個市場需求。
大同世界
關鍵詞:經濟危機、大蕭條、社會保障、大同世界
兩千多年前,孔子曾經構想過他的“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到了今天,2000多年前孔子所夢想的:“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正在慢慢成為現實。
老人世界
中國古人有一種說法:五福壽為先。這句話取自《尚書?洪範》,所謂五福“一曰壽,二曰福,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在五福中,壽是排在第一位的。看來從福利的角度看,長壽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中國還有一句話:人到七十古來稀。這句話取自唐代大詩人杜甫在《曲江二首》的詩中。唐朝規定,官員七十致仕,就是到了七十歲你就可以退休了。但是以古代人的衛生水平平均壽命,又有幾個能活到七十歲呢。
在工業革命以前,世界人口的年齡結構在相當漫長的時期裏都沒有多大變化,那時候世界各地區的人口平均壽命都很短,歐洲的人均壽命僅30-42歲。年齡結構平均大致是15-64歲的人口在60%左右,14歲及以下人口在37%左右,65歲以上人口僅占3%左右。
當然,越是這樣,人們越是羨慕那些長命百歲的人,並且編出了很多傳說。比如,在《聖經》中,瑪土撒拉活了969歲,他的孫子就是築方舟保存了地球各類動物的挪亞。至今,很多西方人依然認為瑪土撒拉是世界上有記錄以來最長壽的人。在中國,據說有個叫李青雲的人,生於清康熙16年(1677年),逝於1933年,先後歷經了康熙、雍正、幹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九代至民國,活了256歲,先後共娶了24位妻子,留下180位後人……
直到近代,人類的平均壽命才開始增長,到19世紀中葉,歐洲人的平均壽命首次超過了40歲。到20世紀末,世界人口男女平均壽命分別達到歲和歲,其中日本男女平均壽命已分別達到和歲。平均壽命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工業革命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醫療衛生的進步,特別是抗菌素的發展和免疫預防接種,使那些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傳染病如天花、霍亂、鼠疫等得到控製或消滅。
目前,人類正在飛快進入老齡化社會。
在1950年,世界60歲以上的老年人僅僅占總人口的8%,在2000年也隻占10%,但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21%,老年人的數目將首次超過年輕人的數目,這是因為,老年人所占比例增加的同時伴隨著生育率的降低。事實已經證明,現代城市化會引起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現在很多國家已經發生了人口的歷史性扭轉,比如按照目前趨勢,從2000年到2050 年,義大利的人口預計將減少22%,愛沙尼亞減少52%,拉脫維亞減少44%。
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壽命的預期還在不斷延伸。2009年丹麥科學家預言:富裕國家本世紀出生的嬰兒大都將能活到100歲。2010年,英國著名的老年病學專家奧布雷?德格雷發出驚世駭俗的斷言:“有朝一日,人類將可以存活千年”。
</br>
電燈:電能還能轉化為光能,貌似簡單,但它卻解決人類夜晚照明問題 。現在的地球,在夜空中望去,已是燈火輝煌。電燈最有名的發明者是美國的愛迪生。
化學元素周期表 :化學是個古老的專業,但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首創的表格,它使化學從自然現象變得有章可循,人類一下子用數學邏輯掌握了自然界物質構成的規律。
核:了解了物質構成,我們離徹底揭開能量的奧秘又近了一步,核能就是人類破解的宇宙中的超能量,太陽能就是核能。和很多其它發明一樣,核能先是被物理學家在理論上論證,然後用於軍事,最後發展到民用,20世紀,人類開始大規模發展核能,
電腦:據說為了滿足開發原子彈(核能)所需的大量數據,推動了電子計算機的發展。目前公認的第一台正式的電腦是1946年在美國誕生,此後處理器和存儲發展神速,人類開始讓機器幫助運算和處理信息,進入到新智能時代。
基因:17世紀一些科學家就用簡單的顯微鏡看到了細胞,除病毒之外幾乎所有生物均由細胞所組成,但這隻是生命構成的表象。有了計算機等輔助手段,人類才可能更深入研究細胞核的內部。基因是生命遺傳的物質基礎,通過複製或突變,影響著生物體的生長病死和進化。人類大約有幾萬個基因,儲存著生命孕育生長、凋亡過程的全部信息。同時,人類正逐漸揭開地球生命的奧秘……
寫到這裏,我不禁抬頭看了看窗外的夜空。雖然,我至今認為人類在宇航技術行還沒什麽革命性突破,但我相信自由遨遊宇宙的日子並不遙遠,隻要我們有這個市場需求。
大同世界
關鍵詞:經濟危機、大蕭條、社會保障、大同世界
兩千多年前,孔子曾經構想過他的“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到了今天,2000多年前孔子所夢想的:“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正在慢慢成為現實。
老人世界
中國古人有一種說法:五福壽為先。這句話取自《尚書?洪範》,所謂五福“一曰壽,二曰福,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在五福中,壽是排在第一位的。看來從福利的角度看,長壽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中國還有一句話:人到七十古來稀。這句話取自唐代大詩人杜甫在《曲江二首》的詩中。唐朝規定,官員七十致仕,就是到了七十歲你就可以退休了。但是以古代人的衛生水平平均壽命,又有幾個能活到七十歲呢。
在工業革命以前,世界人口的年齡結構在相當漫長的時期裏都沒有多大變化,那時候世界各地區的人口平均壽命都很短,歐洲的人均壽命僅30-42歲。年齡結構平均大致是15-64歲的人口在60%左右,14歲及以下人口在37%左右,65歲以上人口僅占3%左右。
當然,越是這樣,人們越是羨慕那些長命百歲的人,並且編出了很多傳說。比如,在《聖經》中,瑪土撒拉活了969歲,他的孫子就是築方舟保存了地球各類動物的挪亞。至今,很多西方人依然認為瑪土撒拉是世界上有記錄以來最長壽的人。在中國,據說有個叫李青雲的人,生於清康熙16年(1677年),逝於1933年,先後歷經了康熙、雍正、幹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九代至民國,活了256歲,先後共娶了24位妻子,留下180位後人……
直到近代,人類的平均壽命才開始增長,到19世紀中葉,歐洲人的平均壽命首次超過了40歲。到20世紀末,世界人口男女平均壽命分別達到歲和歲,其中日本男女平均壽命已分別達到和歲。平均壽命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工業革命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醫療衛生的進步,特別是抗菌素的發展和免疫預防接種,使那些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傳染病如天花、霍亂、鼠疫等得到控製或消滅。
目前,人類正在飛快進入老齡化社會。
在1950年,世界60歲以上的老年人僅僅占總人口的8%,在2000年也隻占10%,但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21%,老年人的數目將首次超過年輕人的數目,這是因為,老年人所占比例增加的同時伴隨著生育率的降低。事實已經證明,現代城市化會引起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現在很多國家已經發生了人口的歷史性扭轉,比如按照目前趨勢,從2000年到2050 年,義大利的人口預計將減少22%,愛沙尼亞減少52%,拉脫維亞減少44%。
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壽命的預期還在不斷延伸。2009年丹麥科學家預言:富裕國家本世紀出生的嬰兒大都將能活到100歲。2010年,英國著名的老年病學專家奧布雷?德格雷發出驚世駭俗的斷言:“有朝一日,人類將可以存活千年”。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