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從地質勘測的數據看,15000至6000年前全球海平麵每年上升大約10毫米,接著從6000至3000年前每年上升毫米。在過去的3000年裏,全球海平麵每年上升了至毫米。也就是說,在6000年前,地球上的氣候逐漸穩定了下來。人類終於可以擺脫追野獸、摘果子的生活,嚐試著從事春種秋收的生存方式。農耕文明標誌著人類真正進入文明世界。
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目前所確知的全世界最早產生的文明。蘇美爾文明主要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南部,通過放射性碳十四的斷代測試,表明蘇美爾文明的開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約結束在公元前2000年,被閃族人建立的巴比倫所代替。
距離兩河流域不遠的尼羅河畔,文明更加璀璨。約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建統一的奴隸製國家,史稱第一王朝。在4500年前,埃及的法老們開始建造偉大的金字塔,埃及有句話叫:“人怕時間,時間怕金字塔”。這些金字塔在此後的日子裏果然巋然不動,守護者對人類文明的記載。
相比之下,中華文明就來的稍稍晚了那麽一點點,但我們也有很多關於大洪水的傳說,比如女媧補天。迴到歷史,4000年前大禹用“三國家門而不入”的精神疏通了江河,收到了萬民的擁戴。他死後,他的兒子才建立了中國的“第一王朝”——夏。
第五季冰川vs全球變暖?
從歷史長期看,6000年來的溫度比較穩定,但有時候也有效的變化。比如明末清初是中國歷史上最幹寒的時期,被研究第四紀氣候變化的學者稱為小冰期。崇禎年間,從1638到1643年,持續的幹旱七、八年。長期幹旱、加上賑災不濟,造成千百萬農民缺食甚至餓死,階級矛盾迅速激化。飢餓的流民逐漸發展成農民起義。李自成、張獻忠等部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集中,最終推翻了明朝的政權。
在未來,人類最大的威脅依然是自然災害。2002年美國《發現》雜誌就有人撰文說,有跡象表明,第五紀冰川期即將來臨。此前,一些加拿大科學家在經歷了1996年的大風雪以後也公開宣稱,地球已經踏入了一個新的冰川期。第四紀冰川期的來臨時,導致了大量的生物物種的滅絕。可以想像在下次大冰期來臨時,人類將麵臨嚴酷的考驗。因為一旦重新進入冰河時代,首先將麵臨打擊的農業,而食物匱乏則是文明最大的危害。當然,現在的人類已經足夠強大,一定會想辦法克服食物短缺的困難。在冬季,冰封的世界將造成出行的困難,人類最好的選擇可能就是 “冬眠”,每個人貓在自己的小屋中,用網絡打發時間。
另一方麵,隨著人類自身能力的增長,人為因素又開始反過來影響氣候。隨著工業革命之後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地球的平均溫度又已經提高了度。我不知道地球是否會就此繼續變暖?
中國古代有很強烈的敬天思想,皇帝每年都要到天壇祭天,道教則講求:“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氣候是影響人類文明的第一因素,溫度太高或太低、水太多或太少都會危及人類的生存。當然,我們更應該以平常心對待第五次冰川或各種預言的自然災害,畢竟在宇宙中人類原本就很渺小,我們已經很幸運的在溫暖濕潤的氣候中生活了一萬年,珍惜現在的環境是我們的責任。
作者題外話:關鍵詞:冰河時代、大洪水、諾亞方舟、文明古國、全球變暖、第五季冰川
第一粒種子
關鍵詞:種子、石器時代、母係社會、馴化、第一產業
伴隨最後的冰河期之末,地球變得暖和起來,大陸冰塊在14000年前開始融化,起初極為緩慢,再過三千年,世界範圍的冰塊全部消退,海平麵不斷上升……這是是地史上更新世晚期末,考古學上的中石器時代,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環境發生的巨大的變化,一係列的新事物先後出現。
在1萬年前的一個春天,人類在大地上種下了第一粒種子,並計劃它秋天結出豐碩的果實。
在此前數百萬年的漫長歲月裏,人類的祖先一直依賴採集和漁獵為生。一般在部落中,青壯年男子擔任狩獵、捕魚和防禦野獸等任務,婦女擔任採集食物、燒烤食品、縫製衣服,養育老幼等繁重任務,而老人和小孩則從事輔助性的勞動。從簡單的分工中,不難看出,婦女從事的採集比男子從事的狩獵有比較穩定的收成。同時,相比於滿世界遊獵男性,女性維繫了氏族的生存和繁殖的脈絡,家族由祖母傳給母親,由母親傳給女兒,由女兒傳給孫女,依此類推。因此,這一時期又被稱為母係社會。(在中國西南一些少數民族,至今還保留著母係社會的走婚製度)
但事實上,採集、狩獵、捕撈的發展不可能無限的,當定居點發展到一定階段時,資源和需求之間慢慢地會發生日益尖銳的矛盾。這個矛盾一方麵來自人口的增長,另一方麵來自食物資源的縮小。根據人口理論專家的觀點,如當每100平方公裏人口密度達到人時依賴狩獵就不可能了,而當人口密度超過人時,植物採集經濟也難以為繼了,必須強化利用資源。舊石器時代末期,地球上人口隻有300萬,中石器時代已經發展到1000萬人口,到新石器時代已增長到5000萬之多。人口的增長,所需之食物量明顯地增加,但自然界的食物資源,不論是動物或植物,在自然和社會諸因素的影響下,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愈來愈少了。
</br>
從地質勘測的數據看,15000至6000年前全球海平麵每年上升大約10毫米,接著從6000至3000年前每年上升毫米。在過去的3000年裏,全球海平麵每年上升了至毫米。也就是說,在6000年前,地球上的氣候逐漸穩定了下來。人類終於可以擺脫追野獸、摘果子的生活,嚐試著從事春種秋收的生存方式。農耕文明標誌著人類真正進入文明世界。
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目前所確知的全世界最早產生的文明。蘇美爾文明主要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南部,通過放射性碳十四的斷代測試,表明蘇美爾文明的開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約結束在公元前2000年,被閃族人建立的巴比倫所代替。
距離兩河流域不遠的尼羅河畔,文明更加璀璨。約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建統一的奴隸製國家,史稱第一王朝。在4500年前,埃及的法老們開始建造偉大的金字塔,埃及有句話叫:“人怕時間,時間怕金字塔”。這些金字塔在此後的日子裏果然巋然不動,守護者對人類文明的記載。
相比之下,中華文明就來的稍稍晚了那麽一點點,但我們也有很多關於大洪水的傳說,比如女媧補天。迴到歷史,4000年前大禹用“三國家門而不入”的精神疏通了江河,收到了萬民的擁戴。他死後,他的兒子才建立了中國的“第一王朝”——夏。
第五季冰川vs全球變暖?
從歷史長期看,6000年來的溫度比較穩定,但有時候也有效的變化。比如明末清初是中國歷史上最幹寒的時期,被研究第四紀氣候變化的學者稱為小冰期。崇禎年間,從1638到1643年,持續的幹旱七、八年。長期幹旱、加上賑災不濟,造成千百萬農民缺食甚至餓死,階級矛盾迅速激化。飢餓的流民逐漸發展成農民起義。李自成、張獻忠等部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集中,最終推翻了明朝的政權。
在未來,人類最大的威脅依然是自然災害。2002年美國《發現》雜誌就有人撰文說,有跡象表明,第五紀冰川期即將來臨。此前,一些加拿大科學家在經歷了1996年的大風雪以後也公開宣稱,地球已經踏入了一個新的冰川期。第四紀冰川期的來臨時,導致了大量的生物物種的滅絕。可以想像在下次大冰期來臨時,人類將麵臨嚴酷的考驗。因為一旦重新進入冰河時代,首先將麵臨打擊的農業,而食物匱乏則是文明最大的危害。當然,現在的人類已經足夠強大,一定會想辦法克服食物短缺的困難。在冬季,冰封的世界將造成出行的困難,人類最好的選擇可能就是 “冬眠”,每個人貓在自己的小屋中,用網絡打發時間。
另一方麵,隨著人類自身能力的增長,人為因素又開始反過來影響氣候。隨著工業革命之後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地球的平均溫度又已經提高了度。我不知道地球是否會就此繼續變暖?
中國古代有很強烈的敬天思想,皇帝每年都要到天壇祭天,道教則講求:“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氣候是影響人類文明的第一因素,溫度太高或太低、水太多或太少都會危及人類的生存。當然,我們更應該以平常心對待第五次冰川或各種預言的自然災害,畢竟在宇宙中人類原本就很渺小,我們已經很幸運的在溫暖濕潤的氣候中生活了一萬年,珍惜現在的環境是我們的責任。
作者題外話:關鍵詞:冰河時代、大洪水、諾亞方舟、文明古國、全球變暖、第五季冰川
第一粒種子
關鍵詞:種子、石器時代、母係社會、馴化、第一產業
伴隨最後的冰河期之末,地球變得暖和起來,大陸冰塊在14000年前開始融化,起初極為緩慢,再過三千年,世界範圍的冰塊全部消退,海平麵不斷上升……這是是地史上更新世晚期末,考古學上的中石器時代,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環境發生的巨大的變化,一係列的新事物先後出現。
在1萬年前的一個春天,人類在大地上種下了第一粒種子,並計劃它秋天結出豐碩的果實。
在此前數百萬年的漫長歲月裏,人類的祖先一直依賴採集和漁獵為生。一般在部落中,青壯年男子擔任狩獵、捕魚和防禦野獸等任務,婦女擔任採集食物、燒烤食品、縫製衣服,養育老幼等繁重任務,而老人和小孩則從事輔助性的勞動。從簡單的分工中,不難看出,婦女從事的採集比男子從事的狩獵有比較穩定的收成。同時,相比於滿世界遊獵男性,女性維繫了氏族的生存和繁殖的脈絡,家族由祖母傳給母親,由母親傳給女兒,由女兒傳給孫女,依此類推。因此,這一時期又被稱為母係社會。(在中國西南一些少數民族,至今還保留著母係社會的走婚製度)
但事實上,採集、狩獵、捕撈的發展不可能無限的,當定居點發展到一定階段時,資源和需求之間慢慢地會發生日益尖銳的矛盾。這個矛盾一方麵來自人口的增長,另一方麵來自食物資源的縮小。根據人口理論專家的觀點,如當每100平方公裏人口密度達到人時依賴狩獵就不可能了,而當人口密度超過人時,植物採集經濟也難以為繼了,必須強化利用資源。舊石器時代末期,地球上人口隻有300萬,中石器時代已經發展到1000萬人口,到新石器時代已增長到5000萬之多。人口的增長,所需之食物量明顯地增加,但自然界的食物資源,不論是動物或植物,在自然和社會諸因素的影響下,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愈來愈少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