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興八年秋,韓越發十萬大軍分兵三路攻打青州。


    為了能夠一舉擊潰劉備軍青州的防線,韓越派大將張任帶領三萬人馬突襲樂陵。


    又叫兗州的張合帶領本部人馬強攻濟陰。


    韓越自己則是親率主力大軍,由趙雲做先鋒,馬超做副將,龐統為軍師,一行人浩浩蕩蕩殺入青州。


    韓越早在很久以前便做了充足的準備,他準知道劉備會拚死反抗,因此才毫無保留的全力出擊,將手中的所有底牌全都拿了出來。


    如今劉備手下文有諸葛亮、劉曄、陳登、陳群、廖立、賈逵等一幹文臣,武有關羽、張飛、魏延、陳到、廖化等一眾猛將相助,想要擊敗他並不容易。


    為了防止有人趁漢軍南征之時擾亂冀州,韓越特意留下司馬懿總督冀州境內大小事務,有司馬懿在,就算諸葛亮也很難在冀州有所作為。


    自從劉備占據青州以來,在城防上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知道青州是阻擋韓越的最前線,這裏有泰山做屏障,黃河做依托,隻要他布置得當,就算韓越有百萬雄師也討不到便宜。


    當初諸葛亮從冀州退迴徐州之後,特意留關羽守衛樂陵,又留下張飛守把濟陰。


    表麵上看起來,諸葛亮對關張二人十分信任,將他們布置在最關鍵的位置上。就連劉備也沒有意識到這麽安排有什麽不妥。


    暗地裏,諸葛亮將大將陳到安排在了泰山一帶,將蹋頓的騎兵交到了他的手上。


    為了能夠將蹋頓的騎兵交給陳到,諸葛亮動了很多心思,他首先把關羽派往樂陵,讓他在那裏練兵。


    樂陵是冀州進入青州的咽喉要道,算是青州的門戶,留守在這裏的絕對都是頂流上將,關羽被派往樂陵的時候也非常激動,他知道這是劉備對他的信任,也是諸葛亮對他的認可,因此他毫不猶豫的便去樂陵駐守了。


    調走關羽之後,諸葛亮又以作戰不力的借口將定陶的紀靈調了迴來,派張飛接替紀靈的位置。


    眼下定陶正是劉備與張合交戰的最前線,戰事時有發生,以往紀靈駐守的時候,他幾乎都是以守為攻,能不與張合發生衝突盡量不衝突,就算張合的軍隊欺門蹋戶,他也隻是象征性的廝殺一陣便草草了事。


    對於紀靈的消極怠工,張飛十分不悅,他無數次請求劉備派他去接替紀靈。


    劉備自然知道張飛的為人,別看他武力高強,用兵的本事也不差,可是他的性格有致命缺陷,根本不適合做三軍統帥。


    剛開始的時候,劉備還找各種借口不讓張飛去,最後還是諸葛亮想出個好辦法,他叫廖立做張飛的謀士,派劉封做張飛的副將,有這二人在,張飛就算是個笨蛋也不會出現太大的疏漏。


    劉備見諸葛亮都同意讓張飛去定陶領兵,也就不好說什麽了。


    張飛去濟陰之後,先後和張合打了幾仗,這才知道張合的厲害。


    張合在兗州駐軍已經好幾年了,他的身邊不但有陳宮做謀士,還有高覽、郭援、武安國等上將相助,將兗州打造的鐵桶一般。


    張飛初到定陶的時候,不知輕重急於立功,他不聽廖立的勸說,直接攻打張合大營,結果被張合、高覽前後夾擊殺得大敗。


    別看張飛敗在了張合之手,心裏卻一點都不憋屈,他第一次殺得這麽痛快。


    那張飛是個武癡,每當遇到武林高手都要和人家比試一番,與他交過手的人當中,他隻佩服三個人。


    第一個就是天下第一強者呂布,當年劉關張兄弟三人會鬥呂奉先,合三人之力也沒討到一丁點好處,在張飛眼裏,呂布的武藝已經到了無懈可擊的地步,說他已經達到武學極致也不為過,因此張飛第一個服氣的就是呂奉先。


    第二個讓張飛佩服的就是趙雲,當初張飛與趙雲在河北一戰,二人各憑本事廝殺一場,表麵上看起來棋逢對手,實際上隻有張飛自己知道,趙雲的武藝比他高許多,那趙雲隻是吃虧在力量不如張飛,但是他的槍法比張飛精妙太多了,無論是對力量的把控,還是反應速度,乃至於隨機應變的手段,張飛都不如趙雲,就算讓張飛再練二十年,他也不敢說一定能夠趕得上趙雲。


    第三個讓張飛佩服的就是關羽,之所以把關羽排在第三,主要是張飛對這個二哥還是有點不服氣,他也曾與關羽交過手,深知關羽刀法的精妙之處,可是二人從沒拚命廝殺過,在張飛心中,關羽的武藝比自己高一點而已,如果疆場廝殺,他未必會敵不過關羽。


    以上三人是張飛一生最服氣的三個人,至於其他高手,張飛誰也不服氣,哪怕是河北的文醜、徐晃等人,他都不在乎,他堅信,隻要他在清醒的時候,其他人都不是自己的對手。


    讓張飛沒想到的是,他來到定陶之後第一個就遇到了張合。


    此時的張合須發皆白,一張臉布滿了傷痕,看起來好像個魔鬼一般。


    那張合遇到張飛之後絲毫不肯避讓,二人就在疆場之上廝殺了一陣,結果倆人誰也奈何不了對方,他們無論是力氣還是槍法都是半斤八兩,就連發力的方式也一般無二,簡直就像一個師父教出來的一樣。


    張飛第一次遇到這種對手,他仿佛遇到了另外一個自己,直到此時他才意識到自己有多麽的難纏。


    雖然張飛與張合在武藝上半斤八兩,可是張飛很欣賞張合,他覺得敗在張合手下不丟人,他覺得張合才是真正的豪傑。


    自從張飛敗給張合之後,他便再也不敢輕敵了,他發誓要擊敗張合,在他的全力經營之下,雙方戰局開始焦灼起來,彼此間也互有勝負,隻不過誰也無法將戰果擴大,畢竟雙方軍中都有頂級謀士在暗中謀劃,很少出現大的紕漏,就算有一丁點失敗,也僅限於局部的失利。


    就在張飛被張合拖住的這段時間裏,諸葛亮開始對蹋頓動手了。


    蹋頓投靠劉備以來,活的一直很憋屈,他當初是烏桓大王,平日裏說一不二,就是個獨霸一方的土皇帝,無法無天慣了,如今他失去了遼東的土地,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狗,幹什麽都要受到約束,簡直生不如死。


    若是放在以前,蹋頓早就帶著屬下反叛了,可如今他想要反叛也很難,天下之大已經沒有他的容身之所,就算他脫離了劉備,又能去什麽地方呢,韓越一定不會放過他,草原上各部落也對他恨之入骨,唯一可去的地方或許隻有東吳,無奈孫策是劉備的盟友,一旦他背叛了劉備,東吳會不會收留他都很難說。


    其實蹋頓根本就是在犯傻,他手裏有兩萬多騎兵,這支騎兵放到哪裏都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別看孫策手下士兵眾多,可是騎兵數量卻少得可憐,眼下他正缺少一支強力的騎兵隊伍,倘若蹋頓投靠過去,孫策必然接納他。


    其實孫策早就盯上蹋頓了,他太羨慕劉備身邊有這麽一直精銳騎兵了,如果自己手裏也有這麽一支騎兵,何至於被顏良壓得喘不過氣來。


    雖然孫策很需要騎兵,但是他不敢貿然招降蹋頓,生怕破壞了自己與劉備之間的同盟。


    別看孫策沒有打蹋頓的主意,周瑜卻在暗中有了行動,那周瑜表麵看上去是個文弱書生,內心卻比孫策還要剛毅,他看問題的角度非常奇特,思維也十分清晰,他準知道就算自己把蹋頓挖過來,劉備也不敢和東吳翻臉。


    正因為周瑜吃定劉備不敢翻臉,所以才派人悄悄與蹋頓接觸,打算製造機會讓蹋頓逃往荊州。


    周瑜的小手段根本瞞不過諸葛亮,那諸葛亮早就對蹋頓有所防備,誰都知道蹋頓是個反複無常的小人,如果他手裏沒有兩萬多騎兵,諸葛亮早就把他除掉了,眼下蹋頓又生出二心,還打算將兩萬騎兵帶去東吳,那諸葛亮怎能容他。


    就在蹋頓謀劃著如何逃走的時候,軍中發生了一件大事,他的小兒子虎托在騎馬的時候掉了下來,昏死過去,無論軍醫如何救治,始終無法把他救醒。


    原本蹋頓有七個兒子,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眼下他身邊就剩下虎托這一個兒子了,其他的要麽戰死要麽失散,可以說虎托就是他未來的唯一繼承人。


    為了給虎托治病,蹋頓親自帶著兒子去下邳求醫,哪曾想他剛進下邳城就被一支冷箭射中頭部,當場斃命。


    蹋頓一死,兩萬騎兵的指揮權立刻落在諸葛亮手裏,他第一時間向劉備建議,希望將這支騎兵的控製權交到陳到手裏。


    原本劉備心中最適合接管這支隊伍的人選是關羽,無奈關羽目前正在樂陵駐紮,根本無暇統帥這支軍隊。於是劉備又想到了張飛,可惜張飛正在定陶與張合對峙,根本離不開。無奈之下,劉備隻好同意諸葛亮的要求。


    其實劉備手下還有幾個適合接管這支騎兵的大將,其中最適合的就是紀靈,他是袁術麾下第一猛將,無論武力值還是統兵能力都是上上之選,讓他接管這支騎兵比陳到還適合。


    可惜劉備不信任他,在劉備心中,紀靈始終是袁術的心腹愛將,就算他投靠自己,也未必有多少忠心,這支騎兵是劉備身邊的王牌,怎能交給一個不可靠的人。


    話說陳到接管這支騎兵控製權之後,第一時間被諸葛亮派往泰山附近駐紮。


    陳到不明白諸葛亮的用意,於是向諸葛亮詢問緣由。


    由於陳到是諸葛亮的心腹,諸葛亮也不隱瞞他,直接對他說道“眼下韓越大勢已成,早晚必取青州,主公於青州境內留下眾多兵馬,隻為消耗韓越軍,無奈敵我懸殊,別看青州境內大小城池十分堅固,怎奈河北軍勢龐大,一眾孤城如無源之水,皆為死地,將軍手握兩萬騎兵,便是青州唯一生路,日後韓越南下之時,青州將生靈塗炭,唯一留有生機者獨將軍一人而已”


    聽了諸葛亮的話,陳到不禁後背發涼,他沒想到諸葛亮竟然把關羽和張飛當成了死棋,可笑劉備還被蒙在鼓裏,表麵看起來諸葛亮派兵一直都是按部就班順理成章,沒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暗地裏他早就想好一切,想要除掉誰簡直不留一絲痕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毒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瘋並收藏漢末毒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