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撤軍
大明末年:我的快樂奮鬥史 作者:光陰的讚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99章撤軍
崇禎15年9月中旬,河南
3日後的上午,李岩如期來與周鉉見麵,說闖王同意大軍撤退到襄陽,但要求大明官軍和騎兵不得趁機攻擊與偷襲。
周鉉聽後大喜,讓李岩明日再來1趟,明天上午會有明確的答複。
周鉉本人則連忙趕赴開封城,他要與眾官員商討此事。如果這些官員腦袋沒有問題,肯定應該同意流寇的簡單要求。
晚上,開封城巡撫衙門燈火通明。
5省總督丁啟睿、3邊總督孫傳庭、保定總督楊文嶽、河南巡撫高名衡、周王以及河南省重要官員全部到場。
周鉉把事情經過全部講了1遍:流寇騎兵偷襲,周遇吉總兵的騎兵付出1定代價,殺了1些流寇騎兵,並活捉輕傷3名騎兵。
後來,周鉉試探是否通過這3名騎兵帶信給闖賊,以歸順方式能夠讓流寇主動退兵。
流寇頭領闖賊派出代表與周鉉交流,同意撤退到襄陽城。但要求官兵不得進行追擊。
聽到周鉉這個重要、緊急而又意外之喜的消息,眾人皆麵露笑容。
如今的丁啟睿,肯定想扮演自己強硬的1麵,他問道:“周國舅,如果答應流寇的條件,這次我們是否放跑了流寇主力,有些可惜啊!”
“如果丁大人不答應他們的要求,也可以與之決戰1次。這次,我隻是看在建虜強悍的原因上,考慮讓流寇真正歸順朝廷,然後與朝廷官軍1起打建虜。”
周鉉的話讓丁啟睿啞口無言。顯然,真打,丁啟睿沒有信心、更沒有能力。
高名衡問道:“周國舅,闖賊的話可信嗎?還有,闖賊會不會獅子大開口才同意歸順?”
“高大人、周王、諸位大人,本人是這麽看的,不管闖賊的話是否可信,不管他將來提出什麽要求,隻要他撤軍了,而且撤到離開封800百裏外的襄陽城,那麽對開封就是1件大好事。”
高名衡顯然有些不滿意,因為他擔心流寇卷土重來,那時候如果朝廷援軍少或來不及,那可是大事。他朝周王看了看,問道:“王爺,你是怎麽看的?”
周王咳嗽兩聲道:“依本王的意見,這要看諸位大人的看法。如果官兵有足夠的實力消滅或者擊潰流寇,那當然非常好。可如果無法做到,那麽這次答應流寇的條件,也未嚐不是1件好事。
如果流寇從此改邪歸正,與我大明官軍1起抗擊建虜,那這真是朝廷之福、大明之福。”
仔細想過後,眾官員都明白,答應流寇的要求是上上策。
當日晚上,為了避免朝廷官員的責怪與彈劾,所有在開封城官員1起聯名上了1封奏折,但這份奏折隻是反映流寇撤軍的要求,並未做出答應還是不答應的決定。
眾官員知道,無論朝廷有什麽意見,待消息傳過來時,流寇已經遠離開封城了。
第2日上午,李岩果然過來了,周鉉代表開封城這邊答應在農民起義軍撤退時,不追擊他們;
同時,3天後,周鉉將在今日見麵地點等候闖王派出的幾位親信,護送他們先去遼東看看,再去京城,等待周鉉迴京後,由周鉉帶領他們去覲見皇上。
李岩聽後,臉上露出了笑容,他認為自己完成了1個大任務。
第2天上午,大順軍真的往南邊撤退了。沒有官兵去追擊他們,有的是有想法但沒有膽量;有的有膽量但沒有想法。
既然流寇撤退了,那麽運送糧草的人、馬匹就更多了,6000餘匹馬又加入進來了。
周鉉趁著這難得的時間,又到周王府與周王、世子和朱9靈見麵聊天。
如今形勢1片大好。如果流寇真的歸順朝廷,那麽中原肯定能夠贏得太平,周王提議是否幹脆在開封城舉辦婚禮,然後帶朱9靈迴京城。
周鉉解釋了3天後,他需要出發的事情和原因。
朱9靈也希望再等待幾個月,等流寇歸順朝廷的事情確定後,再舉辦婚禮。因為隻有這樣做了,開封和周王府裏的人才會真正安全。
於是,雙方約定年末,或者崇禎16年1月份正式舉辦婚禮。
9月16日上午,開封城內,1派喜氣洋洋。
除還有2萬石糧食在糧草基地,未被運到開封城外,其它都已經入庫。在多名官員的見證下,高名衡簽署了文書,已證明30萬石糧草收到。
丁啟睿也簽署了12萬兩銀子的收據文書。
在與朱9靈纏綿3天後,周鉉離開了開封城,這個時間已經是9月17日了。
這次,原河南開封籍的周家護衛隊老隊員幹脆將家屬遷走去京城,這樣他們與家人相聚見麵也容易。
李岩也在約定地方等待他們,這次闖王1共派出了4人,除了李岩外,還有3個人,但看起來年齡小、塊頭小。周鉉估計這些人是李自成的“娃娃兵”。
撤退了,周鉉先撤退,他帶領2000千精銳騎兵要去榆林鎮,這路途可真是遙遠。
與孫傳庭獨自商量後,孫傳庭派出了5名親衛引路,周鉉決定從開封到潼關,再從潼關去榆林鎮。
有向導,有孫傳庭的通關文書,還不擔心渡黃河,這1路應該暢通無阻。
周鉉的副侍衛長李讓則帶領10名周家護衛隊隊員,攜帶周鉉的手書,護送李岩等4人1路前往遼東寧遠城、山海關,甚至薊遼防線也去看1看。
其餘人馬撤退到山東或京城。張國紀的河南親戚和河南籍隊員將被護送至京城,交由1本安置。
周鉉這次1共給了周遇吉500匹馬、孫傳庭500匹,楊文嶽300匹、虎大威200匹。這些馬匹都是因農民起義軍偷襲運糧隊留下來的。
周鉉給了周遇吉官兵5萬兩銀子的獎勵,周家每人獎勵5兩銀子。
隨後,周鉉率領2000精銳騎兵隊5,前往潼關。盧家良、李大武、薛華、王軍都1路前行,所有的隊員都憧憬著草原上的“好日子”。
崇禎15年9月中旬,河南
3日後的上午,李岩如期來與周鉉見麵,說闖王同意大軍撤退到襄陽,但要求大明官軍和騎兵不得趁機攻擊與偷襲。
周鉉聽後大喜,讓李岩明日再來1趟,明天上午會有明確的答複。
周鉉本人則連忙趕赴開封城,他要與眾官員商討此事。如果這些官員腦袋沒有問題,肯定應該同意流寇的簡單要求。
晚上,開封城巡撫衙門燈火通明。
5省總督丁啟睿、3邊總督孫傳庭、保定總督楊文嶽、河南巡撫高名衡、周王以及河南省重要官員全部到場。
周鉉把事情經過全部講了1遍:流寇騎兵偷襲,周遇吉總兵的騎兵付出1定代價,殺了1些流寇騎兵,並活捉輕傷3名騎兵。
後來,周鉉試探是否通過這3名騎兵帶信給闖賊,以歸順方式能夠讓流寇主動退兵。
流寇頭領闖賊派出代表與周鉉交流,同意撤退到襄陽城。但要求官兵不得進行追擊。
聽到周鉉這個重要、緊急而又意外之喜的消息,眾人皆麵露笑容。
如今的丁啟睿,肯定想扮演自己強硬的1麵,他問道:“周國舅,如果答應流寇的條件,這次我們是否放跑了流寇主力,有些可惜啊!”
“如果丁大人不答應他們的要求,也可以與之決戰1次。這次,我隻是看在建虜強悍的原因上,考慮讓流寇真正歸順朝廷,然後與朝廷官軍1起打建虜。”
周鉉的話讓丁啟睿啞口無言。顯然,真打,丁啟睿沒有信心、更沒有能力。
高名衡問道:“周國舅,闖賊的話可信嗎?還有,闖賊會不會獅子大開口才同意歸順?”
“高大人、周王、諸位大人,本人是這麽看的,不管闖賊的話是否可信,不管他將來提出什麽要求,隻要他撤軍了,而且撤到離開封800百裏外的襄陽城,那麽對開封就是1件大好事。”
高名衡顯然有些不滿意,因為他擔心流寇卷土重來,那時候如果朝廷援軍少或來不及,那可是大事。他朝周王看了看,問道:“王爺,你是怎麽看的?”
周王咳嗽兩聲道:“依本王的意見,這要看諸位大人的看法。如果官兵有足夠的實力消滅或者擊潰流寇,那當然非常好。可如果無法做到,那麽這次答應流寇的條件,也未嚐不是1件好事。
如果流寇從此改邪歸正,與我大明官軍1起抗擊建虜,那這真是朝廷之福、大明之福。”
仔細想過後,眾官員都明白,答應流寇的要求是上上策。
當日晚上,為了避免朝廷官員的責怪與彈劾,所有在開封城官員1起聯名上了1封奏折,但這份奏折隻是反映流寇撤軍的要求,並未做出答應還是不答應的決定。
眾官員知道,無論朝廷有什麽意見,待消息傳過來時,流寇已經遠離開封城了。
第2日上午,李岩果然過來了,周鉉代表開封城這邊答應在農民起義軍撤退時,不追擊他們;
同時,3天後,周鉉將在今日見麵地點等候闖王派出的幾位親信,護送他們先去遼東看看,再去京城,等待周鉉迴京後,由周鉉帶領他們去覲見皇上。
李岩聽後,臉上露出了笑容,他認為自己完成了1個大任務。
第2天上午,大順軍真的往南邊撤退了。沒有官兵去追擊他們,有的是有想法但沒有膽量;有的有膽量但沒有想法。
既然流寇撤退了,那麽運送糧草的人、馬匹就更多了,6000餘匹馬又加入進來了。
周鉉趁著這難得的時間,又到周王府與周王、世子和朱9靈見麵聊天。
如今形勢1片大好。如果流寇真的歸順朝廷,那麽中原肯定能夠贏得太平,周王提議是否幹脆在開封城舉辦婚禮,然後帶朱9靈迴京城。
周鉉解釋了3天後,他需要出發的事情和原因。
朱9靈也希望再等待幾個月,等流寇歸順朝廷的事情確定後,再舉辦婚禮。因為隻有這樣做了,開封和周王府裏的人才會真正安全。
於是,雙方約定年末,或者崇禎16年1月份正式舉辦婚禮。
9月16日上午,開封城內,1派喜氣洋洋。
除還有2萬石糧食在糧草基地,未被運到開封城外,其它都已經入庫。在多名官員的見證下,高名衡簽署了文書,已證明30萬石糧草收到。
丁啟睿也簽署了12萬兩銀子的收據文書。
在與朱9靈纏綿3天後,周鉉離開了開封城,這個時間已經是9月17日了。
這次,原河南開封籍的周家護衛隊老隊員幹脆將家屬遷走去京城,這樣他們與家人相聚見麵也容易。
李岩也在約定地方等待他們,這次闖王1共派出了4人,除了李岩外,還有3個人,但看起來年齡小、塊頭小。周鉉估計這些人是李自成的“娃娃兵”。
撤退了,周鉉先撤退,他帶領2000千精銳騎兵要去榆林鎮,這路途可真是遙遠。
與孫傳庭獨自商量後,孫傳庭派出了5名親衛引路,周鉉決定從開封到潼關,再從潼關去榆林鎮。
有向導,有孫傳庭的通關文書,還不擔心渡黃河,這1路應該暢通無阻。
周鉉的副侍衛長李讓則帶領10名周家護衛隊隊員,攜帶周鉉的手書,護送李岩等4人1路前往遼東寧遠城、山海關,甚至薊遼防線也去看1看。
其餘人馬撤退到山東或京城。張國紀的河南親戚和河南籍隊員將被護送至京城,交由1本安置。
周鉉這次1共給了周遇吉500匹馬、孫傳庭500匹,楊文嶽300匹、虎大威200匹。這些馬匹都是因農民起義軍偷襲運糧隊留下來的。
周鉉給了周遇吉官兵5萬兩銀子的獎勵,周家每人獎勵5兩銀子。
隨後,周鉉率領2000精銳騎兵隊5,前往潼關。盧家良、李大武、薛華、王軍都1路前行,所有的隊員都憧憬著草原上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