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應對輿論(二)
撞破女領導私密,我官升三級 作者:任羨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半小時眨眼過去,就在江一鳴拿出手機準備通知孟春生行動的時候,梁永光的電話率先打了進來。
“書記,我們的人摸清楚了,那個學生家長是故意賣慘,實際上家庭條件很不錯。”
梁永光匯報道:“那個姓費的學生家裏在市中心開了一家菜店,還雇了四個幫手,學生父母倆人確實要起早貪黑,主要是負責采購物品,但他們賺的也非常多,根據調查,他們出行的車子是奔馳,在市中心有兩套房子。學生的父親也不是幹活傷到了,而是旁邊也開了家菜店,他怕人家搶他生意,帶人去鬧事,和對方打架打傷的。”
“你立即讓我們的人再確認一遍。”
江一鳴想了想,說道:“同時讓人摸清楚,與那名學生家長起衝突的菜店店主的聯係方式。”
“好的書記,我馬上落實。”
掛斷電話後,江一鳴給孟春生發了條消息:“繼續等消息。”
大約十多分鍾後,梁永光迴複說,所調查信息無誤,並將另一家菜店店主的聯係方式發了過來。
江一鳴當即打電話給劉雲,並將調查到的情況簡要的講述了一遍。
“這可是好消息啊!隻要能夠推翻賣慘人設,我們稍微一出手,就能扭轉輿論。”
劉雲作為新聞人,對這件事的核心點非常清楚。
“我已經讓人摸到了對家店主的信息,我發給你?”
江一鳴沒有說破,但這件事隻有劉雲來處理更加合適。
他不是西川縣政府人員,出手處理這件事沒有什麽隱患,以免被其他人知道,批評他們西川縣政府使用手段。
最主要的是,劉雲身為媒體人,所結交的也是媒體人,即使他不認識當地的媒體,隻要打幾個電話就能聯係上,所以交給他非常的合適。
劉雲自然也心照不宣,笑道:“江書記放心,這件事我肯定給辦好。”
掛斷電話後,劉雲就聯係了當地的媒體,並把聯係方式給了對方,讓對方去采訪這家菜店的店主。
那家媒體的負責人與劉雲是大學校友,之前有過聯係,關係也還行。再加上這件事關注度非常高,隻要拿到一手采訪,流量自然不會少。所以欣然的答應了。
“書記,我們這邊可以行動了吧?”
劉雲笑道。
“劉站長,你們動手吧,其他的事情我來處理。”
江一鳴說道。
扭轉輿論還需要時間,劉雲的文章和采訪視頻發了後,肯定會受到關注以及市領導的質疑。
他隻能硬著頭皮扛下壓力。
就在網上一邊倒的批評西川縣時,網絡上出現了多篇力挺西川縣的文章。
《成年人該不該為違規行為買單?》、《任性驢友該為其冒險行為買單嗎? 》、《“驢友”不走尋常路,救援不該是“免費午餐”》等多篇文章。
文章內容更傾向於六名大學生為其任性行為買單。
文章的觀點指出,雖然搜救隊員的工資由財政支付,每一位納稅人在納稅時已經為救援付費了,無需再次單獨付費。這種觀點實際上混淆了政府公共資源的實際用途。公共資源是用於拯救意外遇險的非責任人,而對違反規定、自找風險者,救援仍然是必需的,但費用和相關責任卻必須由肇事者承擔。道理明擺著,官方、警方救援所耗費的每一分錢,都來自公眾稅款,公眾並沒有授權政府、警方耗費這些寶貴的資金,去無償解救那些“自討苦吃”的不負責任者。
文章發出後,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共鳴。
“終於有媒體敢支持追要救援費了,之前媒體一邊倒,我還以為是我的三觀有問題,現在看來,是那幫無良記者瞎寫。”
“我也支持應該承擔費用,憑什麽浪費我們納稅人的錢?你若是正常旅遊遇到了危險,無論怎麽救援,花多大的代價,我都不反對,但你明明違規在前,卻要別人為你的錯誤行為買單,就是自私行為,我是不讚成的。”
“支持追討費用,這是體現公平正義的一環,至於沒有錢支付,可以與當地政府協商,我想他們應該能夠理解,而不是一味的引導輿論,推脫責任!”
隨著文章的發出,讓輿論再次掀起了一波小高潮。
雖然輿論有所扭轉,但還沒有形成壓倒性的扭轉,而且輿情更加洶湧。
因此,江一鳴這邊的壓力更大了。
多名領導給他打電話,質問他為何沒有按照之前製定的措施處理。
江一鳴一一解釋,但還是沒能打消他們的疑慮和擔憂。
不過到了這一步,江一鳴已經沒有了退路,自然一條道要走到黑,沒有再理會領導的批評,支持劉雲繼續發布采訪視頻。
緊接著,由東江日報發布的采訪報道,引發了大量網友的關注。
題目為《默默無聞的英雄》。
視頻開頭的畫麵是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子一瘸一拐的背著木材往家裏走。
“張大哥,你好,我是東江日報的劉雲,想問下你背這些木材是為了?”
“這個呀,是為了燒火做飯用的,我每隔幾天都要去山上砍一些樹枝和枯木迴來。”
大叔憨厚的笑了笑。
“冒昧的問一下,你的腿是怎麽了?”
“也沒什麽,就是去年不小心摔了一腳,骨折了,留下了後遺症,現在走路有些不方便,其他都還好。”
“能問一下,是因為什麽摔倒的嗎?”
“也沒什麽,是幫人帶路。”
大叔簡潔的說了一句。
“張大哥比較謙虛,那我就給大家解釋一下吧。”
劉雲說道:“去年五一假期期間,有不少外地遊客前來西川縣旅遊,在節假日的最後一天,有六名大學生擅自闖入禁止遊玩區,最終失聯。西川縣委縣政府接到消息後,立即調派大量武警和消防人員前去搜救,由於當天下著雨,而且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山路又非常的崎嶇難走,為了盡快找到六名失聯的大學生,縣政府組織當地熟悉山路的村民帶路搜救,經過一整夜的搜救,最終成功將六名大學生安全救出。這事情看似告一段落,但實際上背後還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書記,我們的人摸清楚了,那個學生家長是故意賣慘,實際上家庭條件很不錯。”
梁永光匯報道:“那個姓費的學生家裏在市中心開了一家菜店,還雇了四個幫手,學生父母倆人確實要起早貪黑,主要是負責采購物品,但他們賺的也非常多,根據調查,他們出行的車子是奔馳,在市中心有兩套房子。學生的父親也不是幹活傷到了,而是旁邊也開了家菜店,他怕人家搶他生意,帶人去鬧事,和對方打架打傷的。”
“你立即讓我們的人再確認一遍。”
江一鳴想了想,說道:“同時讓人摸清楚,與那名學生家長起衝突的菜店店主的聯係方式。”
“好的書記,我馬上落實。”
掛斷電話後,江一鳴給孟春生發了條消息:“繼續等消息。”
大約十多分鍾後,梁永光迴複說,所調查信息無誤,並將另一家菜店店主的聯係方式發了過來。
江一鳴當即打電話給劉雲,並將調查到的情況簡要的講述了一遍。
“這可是好消息啊!隻要能夠推翻賣慘人設,我們稍微一出手,就能扭轉輿論。”
劉雲作為新聞人,對這件事的核心點非常清楚。
“我已經讓人摸到了對家店主的信息,我發給你?”
江一鳴沒有說破,但這件事隻有劉雲來處理更加合適。
他不是西川縣政府人員,出手處理這件事沒有什麽隱患,以免被其他人知道,批評他們西川縣政府使用手段。
最主要的是,劉雲身為媒體人,所結交的也是媒體人,即使他不認識當地的媒體,隻要打幾個電話就能聯係上,所以交給他非常的合適。
劉雲自然也心照不宣,笑道:“江書記放心,這件事我肯定給辦好。”
掛斷電話後,劉雲就聯係了當地的媒體,並把聯係方式給了對方,讓對方去采訪這家菜店的店主。
那家媒體的負責人與劉雲是大學校友,之前有過聯係,關係也還行。再加上這件事關注度非常高,隻要拿到一手采訪,流量自然不會少。所以欣然的答應了。
“書記,我們這邊可以行動了吧?”
劉雲笑道。
“劉站長,你們動手吧,其他的事情我來處理。”
江一鳴說道。
扭轉輿論還需要時間,劉雲的文章和采訪視頻發了後,肯定會受到關注以及市領導的質疑。
他隻能硬著頭皮扛下壓力。
就在網上一邊倒的批評西川縣時,網絡上出現了多篇力挺西川縣的文章。
《成年人該不該為違規行為買單?》、《任性驢友該為其冒險行為買單嗎? 》、《“驢友”不走尋常路,救援不該是“免費午餐”》等多篇文章。
文章內容更傾向於六名大學生為其任性行為買單。
文章的觀點指出,雖然搜救隊員的工資由財政支付,每一位納稅人在納稅時已經為救援付費了,無需再次單獨付費。這種觀點實際上混淆了政府公共資源的實際用途。公共資源是用於拯救意外遇險的非責任人,而對違反規定、自找風險者,救援仍然是必需的,但費用和相關責任卻必須由肇事者承擔。道理明擺著,官方、警方救援所耗費的每一分錢,都來自公眾稅款,公眾並沒有授權政府、警方耗費這些寶貴的資金,去無償解救那些“自討苦吃”的不負責任者。
文章發出後,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共鳴。
“終於有媒體敢支持追要救援費了,之前媒體一邊倒,我還以為是我的三觀有問題,現在看來,是那幫無良記者瞎寫。”
“我也支持應該承擔費用,憑什麽浪費我們納稅人的錢?你若是正常旅遊遇到了危險,無論怎麽救援,花多大的代價,我都不反對,但你明明違規在前,卻要別人為你的錯誤行為買單,就是自私行為,我是不讚成的。”
“支持追討費用,這是體現公平正義的一環,至於沒有錢支付,可以與當地政府協商,我想他們應該能夠理解,而不是一味的引導輿論,推脫責任!”
隨著文章的發出,讓輿論再次掀起了一波小高潮。
雖然輿論有所扭轉,但還沒有形成壓倒性的扭轉,而且輿情更加洶湧。
因此,江一鳴這邊的壓力更大了。
多名領導給他打電話,質問他為何沒有按照之前製定的措施處理。
江一鳴一一解釋,但還是沒能打消他們的疑慮和擔憂。
不過到了這一步,江一鳴已經沒有了退路,自然一條道要走到黑,沒有再理會領導的批評,支持劉雲繼續發布采訪視頻。
緊接著,由東江日報發布的采訪報道,引發了大量網友的關注。
題目為《默默無聞的英雄》。
視頻開頭的畫麵是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子一瘸一拐的背著木材往家裏走。
“張大哥,你好,我是東江日報的劉雲,想問下你背這些木材是為了?”
“這個呀,是為了燒火做飯用的,我每隔幾天都要去山上砍一些樹枝和枯木迴來。”
大叔憨厚的笑了笑。
“冒昧的問一下,你的腿是怎麽了?”
“也沒什麽,就是去年不小心摔了一腳,骨折了,留下了後遺症,現在走路有些不方便,其他都還好。”
“能問一下,是因為什麽摔倒的嗎?”
“也沒什麽,是幫人帶路。”
大叔簡潔的說了一句。
“張大哥比較謙虛,那我就給大家解釋一下吧。”
劉雲說道:“去年五一假期期間,有不少外地遊客前來西川縣旅遊,在節假日的最後一天,有六名大學生擅自闖入禁止遊玩區,最終失聯。西川縣委縣政府接到消息後,立即調派大量武警和消防人員前去搜救,由於當天下著雨,而且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山路又非常的崎嶇難走,為了盡快找到六名失聯的大學生,縣政府組織當地熟悉山路的村民帶路搜救,經過一整夜的搜救,最終成功將六名大學生安全救出。這事情看似告一段落,但實際上背後還有不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