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蘆花撥琴曲悠殤,
瓢雨潤濕萍蹤蕩。
一壺甘酒下肚腸,
英雄有淚也無妄。
說到上一迴,小千在小橋鎮酒館買了飯菜,施舍給悟戒等眾僧,幾個師弟先把飯抬迴去了,小千在酒館待不住,就酒館外拿了酒肉,靠在門檻閑坐,客官老板見他付了酒錢,也不好意思說他,就隨他了。
時小千茫然若失地看著外邊的街市,悟戒再次拜謝他,正要想走,小千一把拉住他,說道:“和尚,先別走,我等先聊著心事。”
悟戒也把僧袍卷起,盤腿打坐在地上,不時有人從門檻進進出出,小千一邊悶酒一邊說道:“和尚,來,吃酒。”
說完,小千給了一盅酒遞給他。
悟戒恭禮答道:“出家人不吃酒。”
小千問小二哥討了碗茶,再請悟戒吃。
悟戒這時才緩緩接過,說道:“施主,可有心事?”
小千歎氣答道:“哎,自我和我兄弟上路以來,多少殺生的勾當,汙了這一身衣裳,大和尚,你不曾知道,我當年雖是做乞丐,也沒有這般難過,要吃吃,要喝喝,要睡那,便睡上這麽一整天,自在逍遙,可現在迴頭想想,真不該隨我兄弟走這趟路,惹得我有苦說不出,真是心煩。”
說完,把酒壺裏的酒又悶了口,這時天色已變,冷雨驟然而至,風吹酒簾,門旁來來往往的酒客便不出去了,有些躲在酒館繼續喝酒,有些則站在屋簷下躲雨。
一個躲雨的手藝人拿著把二胡,搬了把小凳子,在屋簷角落坐下,抬著腿,把那柄舊二胡輕輕撥動,一道殤曲便傳到街頭巷尾,悟戒聽了這般曲聲,有感而發說道:“那曲中之意,看來也是苦,說不盡的惆悵。”
小千則不發一言,眼角迸出了一道熱淚,淚光泛動,一邊忍淚,一邊喝酒,自顧自說道:“真不知道冷婆婆現在怎麽樣了,身體好些了麽?”
悟戒問道:“你既是擔心你婆婆,為何不寫封書信給她?”
小千淚水落下,說道:“哎,冷婆婆年紀大了,兩眼看不清楚,也不識字,隻便是等迴到泰州後,我想見見她。”
簷前雨水滴滴下,點點滴滴似舊痕。
聽著這連綿的曲聲,還有那下不盡的滔滔銀珠,心中漣漪似房根下的水窪一般,隨雨滴此起彼伏。
小千問悟戒道:“大和尚,你等下一步要去哪裏?”
悟戒答道:“聽師父說,我等隻要去嵩山少林,麵見智龍主持,同他報告此事,他是天下佛寺的總寺的主持,武林之事,我師父尚不能做主,還是迴北少林再做籌謀。”
小千把酒敬道:“兄弟,你我今日恐怕要分別,這江湖之大,不知何日才能相見,今總算認識你個有情有義的漢子,你我雖不同宗派,可畢竟披荊瀝血過,也算是舍過命的兄弟,我丐幫窮是窮些,還望你不要嫌棄我這身邋遢的裝束,我便用一碗水酒,當作敬你!”
悟戒也把茶碗端起,對小千說道:“施主,你的大恩大德,小僧今世難忘,多虧了你舍生忘死送迴拳譜,我少林南宗雖成破壁敗瓦,可仍保留了達摩祖師的三件宗寶,不期之日,眼看你我就要分離,小僧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來!”“來!”
隨著酒碗一碰,碗中的茶水滌蕩,兩人掩麵一飲而盡,悟戒把茶碗交還小二哥,起身執禮,對小千說道:“恩公,送君千裏,終須一別,請恕小僧唐突,現在就要動身上路,恩公,我等來日,江湖再見。”
小千也站起來,抱拳施禮說道:“和尚,一路好走。”
悟戒答道:“你也是。”
遂戴了身邊鬥笠,踏著街上積水,小雨滴答作響,這人雖走,可情義仍在,悟戒再三迴頭,麵容不舍,常言道:相見難時別亦難,分離了當然難上加難,兩人沒有作聲,心裏都不言而喻地難過。
“罷了——罷了,江湖再見!”
小千彷徨地立在風中,他的酒壺裏沒酒了,這一趟他打算先去祝公莊,找左房龍,告訴他劍客屠寺一事,不過,在動身之前,他仍要把酒打滿再走。
※※※
看官們,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前部分,我們說過的施雲彪,他自從被打得皮開肉綻,與阿彌寄留在竹林之後,好在村子有些江湖郎中,懂得醫治外傷,不留外疤,一連多天,多虧了阿彌與村民背個籮筐,上山采些藥材,終於把身上一道道疤痕都給消去了,身上又變成了精皮細肉的模樣,他出身雖不是大富大貴之家,皮膚黝黑,身材瘦削,這一個多月下來,他是內服露水,外貼草藥,一身黝黑也變成個嫩白肌肉的漢子,既然傷好了,就要動身上路了。
動身之前,他還要去趟山上,村裏有戶姓王的人家,平日裏不為金錢,專一行善積德,他受傷之時,多虧了王家的王幹娘上山采藥,才把一身傷痕消去,雲彪是個出身貧苦的人,懂得知恩圖報,和阿彌收拾行裝,捕了兩條鱸魚,用草繩紮著,放在籮筐裏,準備給王幹娘送些禮物,以答謝她多天來的照顧之恩。
天才五更,山上的道觀鍾聲鳴起,雲彪穿著一身村服,戴著個漁夫鬥笠,腳係草鞋,背馱籮筐,阿彌則手提長劍,背了個衣裳包裹,和雲彪兩個,一前一後,踏著山上的草路進發,走不到半個更次,兩人淋漓走到一處雲霧繚繞的山峰上,見到眼前一座小村,果然有些景致,隻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青鬆徬道,飛鶴翱翔;崖壑邊轉出數株翠榕樹,端嶺中飄落多少桃梅枝,青煙寥寥,描的是重映樓閣,泉聲潺潺,寫的是雲影高致;花穀吹來滿悠香,涼入心脾,瀑布蕩走小寒露,迎風撲臉。高紗臥籠,崗藏逍遙村坊;低簷伏壁,山隱富貴莊家。春亥村夫下田時,暖陽孩童采薇去。
兩人見天色大好,這早上的時候,草徑上的露珠映著微光,先進了村口,沿路再轉過一道曬穀的穀場,來到一戶人家門前,門上左右貼著尉遲恭和秦瓊兩道門神,阿彌當先敲了敲門,裏麵門栓聲音響動,走出一位四五十歲的老婦人,頭插鬆鬢,身穿鄉服,滿臉皺紋,對兩人說道:
“哦,是雲彪,阿彌啊?快些進來,進來喝杯茶!”
兩人進了院落,再走進房子,老婦人招唿他們坐在一張農家桌子上,兩人各尋了把藤椅坐了,阿彌對老婦人說道:“王幹娘,近來可好?”
王幹娘從屋裏拿來一盞茶壺,上麵雕著一隻喜鵲鳥,放在兩人麵前,說道:“好,好,村子裏沒有什麽大事,一切和順,和順地很咧!”
雲彪答禮道:“王幹娘,我等在山下捕著兩條鱸魚,聽說你家兒子最喜歡吃,圖它新鮮,因此給你拿來了。”
王幹娘笑口盈盈地說道:“哎呀,你們兩個到來,我這個做主人的, 尚且沒有什麽菜式招待,還要勞煩你給我送禮,這……怎過意地去。”
雲彪從籮筐拿出兩條鮮活的鱸魚,對王幹娘說道:“王幹娘,休這般說,我重傷之時,整日下不了床,轉身就痛,痛得我如同臥在針板上一樣難熬,若不是你,每日替我上山采藥,我怎會好起來?可惜我身上沒有銀兩,不能好好地請王幹娘在山下市集吃一頓,要說過意不去,都隻是我過意不去。”
王幹娘說道:“哎,依我看呐,都不要計較人情了,我等都是鄉土人家,不如城裏的人一般俗套,既然雲彪和阿彌你等拿了鱸魚來,不等我那小兒子迴來了,今日便由我,烹製一頓好菜肴,一起享用如何啊?”
看官都聽我說,古時鄉裏鄉情真的是淳樸,一家有難,八方支援。固不似現在的人,冷血無情,你有難時,他卻置若罔聞,他有難時,倒巴不得你撲過去救他,完全沒有一點體諒的意思,人情淡薄,也難怪現代的人即使有錢,也不見得開心,哎。
“那,就請王幹娘做主,改日再有薄禮,雲彪定會再拿上山,孝敬王幹娘!”
施雲彪對王幹娘鞠了一禮,對於他來說,不善言辭,卻依舊掩藏不住他那善良的心。
兩人坐在桌子旁等待,突然聽到村坊小路上,有幾個人,在路上轉著鈴鐺,「叮裏當啷」作響,倒引起雲彪,阿彌的注意。
“那裏甚是熱鬧,不知發生了什麽事?”
阿彌問道。
“我也不知道,一起去看看。”
兩人連忙奔出外邊,朝小道上一看,原來是三個高高瘦瘦的人,和尚不像和尚,道士不像道士,卻穿了一身直綴,脖子上掛著個佛珠,手提著戒刀,徑直地朝這邊過來,雲彪問道:“這幾個莫非是下山化齋的?”
阿彌說道:“我不曾見過這般奇怪的人,出家人卻拿著戒刀,兇神惡煞,看來不像是為齋飯而來。”
於是兩個人想要去問問,這幾個人葫蘆裏到底賣什麽藥,剛湊上前,當頭的一個說道:“我教保靈仙藥,萬試萬靈,不論男女,都可食用!”
話未說完,雲彪問道:“幾位小師傅,你等賣的什麽藥?”
當先一個戴著戒箍,臉似蠟皮色的說道:“施主,你莫不是有意思,我教靈藥——是用那天上神水煉成,有病的吃了治病,沒病的吃了還能強健體魄,買兩貼,孝敬老人,如何?”
阿彌疑惑說道:“哦,隻不知這靈藥賣多少錢?”
蠟皮色臉皮的人說道:“哎,我等都是度厄賑施的出家人,不收你銀兩,你隻需往我大羅莊,贈濟幾兩香火錢就好。”
雲彪,阿彌心裏疑惑道: 這幾個人鬼鬼祟祟,圖的什麽居心。
阿彌說道:“可惜我這行走江湖的漢子,沒有這般閑心,時間十分地緊,今天到這村,明天到那城,一來一往,倒虧了許多腿骨功夫,出家人,若你真有這心,倒不如留下幾劑藥材,也算是積德行善。”
後頭一個出家人聒噪道:“我以為是什麽人?原來是這村子裏的窮漢,大哥鳥他作甚,我等去其他地方好了。”
為頭的蠟皮色出家人把眼睛一努,朝後頭剛剛說話的人打起臉色,不快地說道:“你這漢子倒識得什麽!”
後頭剛剛聒噪的人立馬把臉色沉了下去。
蠟皮色出家人說道:“兩位不好意思,小僧仍要去別處度厄賑施,這藥材,我先留下一貼,不要你錢,你倒有份報答的心,可以上我山上,喚作大羅莊的,交納些香火錢就好。”
雲彪,阿彌假意拘禮,收下一包藥材,三個頭陀一般的人又消失在山道之中。
屋內又傳來一聲叫喚:“雲彪,阿彌,飯菜都做好嘍!”
果不其然,就屋子中傳出一陣菜香氣味,兩人一聞,嗯,是紅燒鱸魚的味道。
遂返迴屋子內,兩人分頭坐下,見桌上放著一碟紅燒鱸魚,一大碗魚湯,王幹娘做好了酒菜,招唿兩人食用。
阿彌用碗乘著魚湯,一邊喝一邊問王幹娘道:“王幹娘,你說,這大羅莊在哪裏?”
王幹娘問道:“阿彌,你今日怎問起大羅莊來了?”
阿彌迴答道:“不瞞幹娘說,我與雲彪剛才在路上,見到三個詭異的出家人,說是要在附近村莊度厄施藥,還不收金錢,我們便向他們討了一服,他們自報家門,說是大羅莊的,若我們有心,可到他莊上使些香火錢,我心上疑惑,這頭陀怎麽跑到莊上去了?於是,我才問你,這大羅莊究竟在何處地方。”
王幹娘說出一個緣由,有分教:雲彪打聽小昆教,山崖上詭事迭起。
蘆花撥琴曲悠殤,
瓢雨潤濕萍蹤蕩。
一壺甘酒下肚腸,
英雄有淚也無妄。
說到上一迴,小千在小橋鎮酒館買了飯菜,施舍給悟戒等眾僧,幾個師弟先把飯抬迴去了,小千在酒館待不住,就酒館外拿了酒肉,靠在門檻閑坐,客官老板見他付了酒錢,也不好意思說他,就隨他了。
時小千茫然若失地看著外邊的街市,悟戒再次拜謝他,正要想走,小千一把拉住他,說道:“和尚,先別走,我等先聊著心事。”
悟戒也把僧袍卷起,盤腿打坐在地上,不時有人從門檻進進出出,小千一邊悶酒一邊說道:“和尚,來,吃酒。”
說完,小千給了一盅酒遞給他。
悟戒恭禮答道:“出家人不吃酒。”
小千問小二哥討了碗茶,再請悟戒吃。
悟戒這時才緩緩接過,說道:“施主,可有心事?”
小千歎氣答道:“哎,自我和我兄弟上路以來,多少殺生的勾當,汙了這一身衣裳,大和尚,你不曾知道,我當年雖是做乞丐,也沒有這般難過,要吃吃,要喝喝,要睡那,便睡上這麽一整天,自在逍遙,可現在迴頭想想,真不該隨我兄弟走這趟路,惹得我有苦說不出,真是心煩。”
說完,把酒壺裏的酒又悶了口,這時天色已變,冷雨驟然而至,風吹酒簾,門旁來來往往的酒客便不出去了,有些躲在酒館繼續喝酒,有些則站在屋簷下躲雨。
一個躲雨的手藝人拿著把二胡,搬了把小凳子,在屋簷角落坐下,抬著腿,把那柄舊二胡輕輕撥動,一道殤曲便傳到街頭巷尾,悟戒聽了這般曲聲,有感而發說道:“那曲中之意,看來也是苦,說不盡的惆悵。”
小千則不發一言,眼角迸出了一道熱淚,淚光泛動,一邊忍淚,一邊喝酒,自顧自說道:“真不知道冷婆婆現在怎麽樣了,身體好些了麽?”
悟戒問道:“你既是擔心你婆婆,為何不寫封書信給她?”
小千淚水落下,說道:“哎,冷婆婆年紀大了,兩眼看不清楚,也不識字,隻便是等迴到泰州後,我想見見她。”
簷前雨水滴滴下,點點滴滴似舊痕。
聽著這連綿的曲聲,還有那下不盡的滔滔銀珠,心中漣漪似房根下的水窪一般,隨雨滴此起彼伏。
小千問悟戒道:“大和尚,你等下一步要去哪裏?”
悟戒答道:“聽師父說,我等隻要去嵩山少林,麵見智龍主持,同他報告此事,他是天下佛寺的總寺的主持,武林之事,我師父尚不能做主,還是迴北少林再做籌謀。”
小千把酒敬道:“兄弟,你我今日恐怕要分別,這江湖之大,不知何日才能相見,今總算認識你個有情有義的漢子,你我雖不同宗派,可畢竟披荊瀝血過,也算是舍過命的兄弟,我丐幫窮是窮些,還望你不要嫌棄我這身邋遢的裝束,我便用一碗水酒,當作敬你!”
悟戒也把茶碗端起,對小千說道:“施主,你的大恩大德,小僧今世難忘,多虧了你舍生忘死送迴拳譜,我少林南宗雖成破壁敗瓦,可仍保留了達摩祖師的三件宗寶,不期之日,眼看你我就要分離,小僧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來!”“來!”
隨著酒碗一碰,碗中的茶水滌蕩,兩人掩麵一飲而盡,悟戒把茶碗交還小二哥,起身執禮,對小千說道:“恩公,送君千裏,終須一別,請恕小僧唐突,現在就要動身上路,恩公,我等來日,江湖再見。”
小千也站起來,抱拳施禮說道:“和尚,一路好走。”
悟戒答道:“你也是。”
遂戴了身邊鬥笠,踏著街上積水,小雨滴答作響,這人雖走,可情義仍在,悟戒再三迴頭,麵容不舍,常言道:相見難時別亦難,分離了當然難上加難,兩人沒有作聲,心裏都不言而喻地難過。
“罷了——罷了,江湖再見!”
小千彷徨地立在風中,他的酒壺裏沒酒了,這一趟他打算先去祝公莊,找左房龍,告訴他劍客屠寺一事,不過,在動身之前,他仍要把酒打滿再走。
※※※
看官們,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前部分,我們說過的施雲彪,他自從被打得皮開肉綻,與阿彌寄留在竹林之後,好在村子有些江湖郎中,懂得醫治外傷,不留外疤,一連多天,多虧了阿彌與村民背個籮筐,上山采些藥材,終於把身上一道道疤痕都給消去了,身上又變成了精皮細肉的模樣,他出身雖不是大富大貴之家,皮膚黝黑,身材瘦削,這一個多月下來,他是內服露水,外貼草藥,一身黝黑也變成個嫩白肌肉的漢子,既然傷好了,就要動身上路了。
動身之前,他還要去趟山上,村裏有戶姓王的人家,平日裏不為金錢,專一行善積德,他受傷之時,多虧了王家的王幹娘上山采藥,才把一身傷痕消去,雲彪是個出身貧苦的人,懂得知恩圖報,和阿彌收拾行裝,捕了兩條鱸魚,用草繩紮著,放在籮筐裏,準備給王幹娘送些禮物,以答謝她多天來的照顧之恩。
天才五更,山上的道觀鍾聲鳴起,雲彪穿著一身村服,戴著個漁夫鬥笠,腳係草鞋,背馱籮筐,阿彌則手提長劍,背了個衣裳包裹,和雲彪兩個,一前一後,踏著山上的草路進發,走不到半個更次,兩人淋漓走到一處雲霧繚繞的山峰上,見到眼前一座小村,果然有些景致,隻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青鬆徬道,飛鶴翱翔;崖壑邊轉出數株翠榕樹,端嶺中飄落多少桃梅枝,青煙寥寥,描的是重映樓閣,泉聲潺潺,寫的是雲影高致;花穀吹來滿悠香,涼入心脾,瀑布蕩走小寒露,迎風撲臉。高紗臥籠,崗藏逍遙村坊;低簷伏壁,山隱富貴莊家。春亥村夫下田時,暖陽孩童采薇去。
兩人見天色大好,這早上的時候,草徑上的露珠映著微光,先進了村口,沿路再轉過一道曬穀的穀場,來到一戶人家門前,門上左右貼著尉遲恭和秦瓊兩道門神,阿彌當先敲了敲門,裏麵門栓聲音響動,走出一位四五十歲的老婦人,頭插鬆鬢,身穿鄉服,滿臉皺紋,對兩人說道:
“哦,是雲彪,阿彌啊?快些進來,進來喝杯茶!”
兩人進了院落,再走進房子,老婦人招唿他們坐在一張農家桌子上,兩人各尋了把藤椅坐了,阿彌對老婦人說道:“王幹娘,近來可好?”
王幹娘從屋裏拿來一盞茶壺,上麵雕著一隻喜鵲鳥,放在兩人麵前,說道:“好,好,村子裏沒有什麽大事,一切和順,和順地很咧!”
雲彪答禮道:“王幹娘,我等在山下捕著兩條鱸魚,聽說你家兒子最喜歡吃,圖它新鮮,因此給你拿來了。”
王幹娘笑口盈盈地說道:“哎呀,你們兩個到來,我這個做主人的, 尚且沒有什麽菜式招待,還要勞煩你給我送禮,這……怎過意地去。”
雲彪從籮筐拿出兩條鮮活的鱸魚,對王幹娘說道:“王幹娘,休這般說,我重傷之時,整日下不了床,轉身就痛,痛得我如同臥在針板上一樣難熬,若不是你,每日替我上山采藥,我怎會好起來?可惜我身上沒有銀兩,不能好好地請王幹娘在山下市集吃一頓,要說過意不去,都隻是我過意不去。”
王幹娘說道:“哎,依我看呐,都不要計較人情了,我等都是鄉土人家,不如城裏的人一般俗套,既然雲彪和阿彌你等拿了鱸魚來,不等我那小兒子迴來了,今日便由我,烹製一頓好菜肴,一起享用如何啊?”
看官都聽我說,古時鄉裏鄉情真的是淳樸,一家有難,八方支援。固不似現在的人,冷血無情,你有難時,他卻置若罔聞,他有難時,倒巴不得你撲過去救他,完全沒有一點體諒的意思,人情淡薄,也難怪現代的人即使有錢,也不見得開心,哎。
“那,就請王幹娘做主,改日再有薄禮,雲彪定會再拿上山,孝敬王幹娘!”
施雲彪對王幹娘鞠了一禮,對於他來說,不善言辭,卻依舊掩藏不住他那善良的心。
兩人坐在桌子旁等待,突然聽到村坊小路上,有幾個人,在路上轉著鈴鐺,「叮裏當啷」作響,倒引起雲彪,阿彌的注意。
“那裏甚是熱鬧,不知發生了什麽事?”
阿彌問道。
“我也不知道,一起去看看。”
兩人連忙奔出外邊,朝小道上一看,原來是三個高高瘦瘦的人,和尚不像和尚,道士不像道士,卻穿了一身直綴,脖子上掛著個佛珠,手提著戒刀,徑直地朝這邊過來,雲彪問道:“這幾個莫非是下山化齋的?”
阿彌說道:“我不曾見過這般奇怪的人,出家人卻拿著戒刀,兇神惡煞,看來不像是為齋飯而來。”
於是兩個人想要去問問,這幾個人葫蘆裏到底賣什麽藥,剛湊上前,當頭的一個說道:“我教保靈仙藥,萬試萬靈,不論男女,都可食用!”
話未說完,雲彪問道:“幾位小師傅,你等賣的什麽藥?”
當先一個戴著戒箍,臉似蠟皮色的說道:“施主,你莫不是有意思,我教靈藥——是用那天上神水煉成,有病的吃了治病,沒病的吃了還能強健體魄,買兩貼,孝敬老人,如何?”
阿彌疑惑說道:“哦,隻不知這靈藥賣多少錢?”
蠟皮色臉皮的人說道:“哎,我等都是度厄賑施的出家人,不收你銀兩,你隻需往我大羅莊,贈濟幾兩香火錢就好。”
雲彪,阿彌心裏疑惑道: 這幾個人鬼鬼祟祟,圖的什麽居心。
阿彌說道:“可惜我這行走江湖的漢子,沒有這般閑心,時間十分地緊,今天到這村,明天到那城,一來一往,倒虧了許多腿骨功夫,出家人,若你真有這心,倒不如留下幾劑藥材,也算是積德行善。”
後頭一個出家人聒噪道:“我以為是什麽人?原來是這村子裏的窮漢,大哥鳥他作甚,我等去其他地方好了。”
為頭的蠟皮色出家人把眼睛一努,朝後頭剛剛說話的人打起臉色,不快地說道:“你這漢子倒識得什麽!”
後頭剛剛聒噪的人立馬把臉色沉了下去。
蠟皮色出家人說道:“兩位不好意思,小僧仍要去別處度厄賑施,這藥材,我先留下一貼,不要你錢,你倒有份報答的心,可以上我山上,喚作大羅莊的,交納些香火錢就好。”
雲彪,阿彌假意拘禮,收下一包藥材,三個頭陀一般的人又消失在山道之中。
屋內又傳來一聲叫喚:“雲彪,阿彌,飯菜都做好嘍!”
果不其然,就屋子中傳出一陣菜香氣味,兩人一聞,嗯,是紅燒鱸魚的味道。
遂返迴屋子內,兩人分頭坐下,見桌上放著一碟紅燒鱸魚,一大碗魚湯,王幹娘做好了酒菜,招唿兩人食用。
阿彌用碗乘著魚湯,一邊喝一邊問王幹娘道:“王幹娘,你說,這大羅莊在哪裏?”
王幹娘問道:“阿彌,你今日怎問起大羅莊來了?”
阿彌迴答道:“不瞞幹娘說,我與雲彪剛才在路上,見到三個詭異的出家人,說是要在附近村莊度厄施藥,還不收金錢,我們便向他們討了一服,他們自報家門,說是大羅莊的,若我們有心,可到他莊上使些香火錢,我心上疑惑,這頭陀怎麽跑到莊上去了?於是,我才問你,這大羅莊究竟在何處地方。”
王幹娘說出一個緣由,有分教:雲彪打聽小昆教,山崖上詭事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