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堂。


    年關降至,這學習的任務也開始緊了起來。


    年底朱元璋對兒子們的考校,那是固定的科目。


    這在他還是吳王的時候,就已經是如此了。


    所以這個時候,即便是朱樉,也認認真真的坐在自己的座位前,仔細的聽著老師講課。


    當然,能不能學的進去那就不是朱樉所能決定的了。


    反正學了就是學了,態度得有。


    “所謂天地,指的是……”


    台上,老師仔細的講述著課程。


    台下,皇子們神色各異。


    朱樉兩隻眼睛瞪得老大,十分努力的聽講,但奈何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完全記不住。


    朱棡麵色淡然,顯然這些東西早就自己學過了,現在不過是溫習而已。


    朱棣雖然也不是很能聽懂,不過他在記錄,老師一邊講,他一邊記。


    至於剩下的老六老七,則是搖頭晃腦的跟著,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聽懂。


    很快便到了課間,隨著老師離開,朱樉立刻伸了個懶腰。


    “真羨慕五弟,不用和我們一樣學習。”


    朱樉一臉羨慕的說道。


    朱橚和他們不一樣,一直都在農學院內做著自己的研究,朱元璋並沒有對他有四書五經上的要求。


    “二哥,五弟可不是不在學習,隻是學的和我們不太一樣而已。”


    朱棡朝著朱樉道。


    朱樉立刻道:“那也比我們在這苦讀書好,我聽說現在農學院裏有意思的東西可太多了。”


    朱樉就是標準的隻要現在幹的就是最苦的想法,反正就是不願意做好手頭的事情。


    朱棡沒再多說,自己二哥的性格他是知道的,多說無益。


    “四弟,最近你的學習倒是認真了不少啊。”


    朱棡轉而看向朱棣道。


    現在的朱棣,真是相當的認真學習。


    即便對於這些文字類的東西,他學起來很痛苦。


    學不進去,那就死學。


    在意誌力這方麵,朱棣還是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一麵。


    “三哥,我學識淺薄,之前的時間都荒廢了,之後可能要多多叨擾了。”


    朱棣看向朱棡,臉上滿是認真的神色。


    “好,四弟如此向學,父皇知道的話,肯定會很開心的。”


    朱棡笑著說道。


    他倒是知道點朱棣的想法,朱棣之所以突然標的如此好學,就是為了好向蘇璟討教。


    無論是朱標還是朱橚,都是相當聰慧好學的人。


    這正是蘇璟選學生的標準。


    之前他們幾個皇子一起完成了舉鼎,可是和朱元璋討要到了一次蘇璟的授課的。


    朱棣正是在為了下一次的課程做著準備。


    一定要用自己的表現,去贏得蘇璟的好感。


    “三哥說的過了,我平日裏太過貪玩,一直都沒有好好學習,父皇不責罵我已經是萬幸了。”


    朱棣謙虛的說道。


    朱棡頗為意外,隻是一個蘇璟,竟然讓朱棣的變化如此之大。


    “老四,你現在倒是變了不少麽。”


    此時,朱元璋的聲音突然響起。


    “兒臣拜見父皇!”


    ……


    一眾皇子立刻朝著朱元璋行禮,他們相當意外,因為朱元璋已經好多天沒來大本堂看他們了。


    原因麽,很簡單,就是年終盤點,各種官員都要處置。


    朱元璋沒時間。


    “起來吧。”


    朱元璋擺擺手,然後看向朱棣,心情好了幾分。


    這些大臣私底下一個個都有著小九九,做著亂七八糟的醃臢事,真的是讓朱元璋相當的心煩。


    不過自己的兒子們這邊,好像還不錯。


    “老四,最近怎麽突然變得如此好學啊?”


    朱元璋走到朱棣的座位前,他的筆記正攤在桌麵上,雖然字不算好看,但起碼還是工整的。


    朱棣當即迴答道:“父皇,兒臣隻是自覺以前荒廢了太過時間,所以現在想要補迴來。”


    “哦,你還能有這般認識,不錯不錯。”


    朱元璋點點頭道:“你們都是皇子,我給你們請的也都是名師,認真學習是應該的,想你們的父皇我當年可沒有你們的條件。”


    “所以也隻能是現在刻苦用功補迴來,你能意識到這一點,很不錯!”


    雖然聽起來有些自誇,但朱元璋的的確確是這麽做的。


    泥腿子出身,僅僅隻是他的過去了。


    “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朱棣認真的迴答道。


    朱元璋轉頭看向朱樉,麵色微變。


    這個老二,有些爛泥扶不上牆的味道。


    “老二,最近的讀書讀的怎麽樣啊?”


    朱元璋問道。


    朱樉立刻道:“迴稟父皇,兒臣一直都有認真讀書,不敢有絲毫懈怠。”


    “哼。”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不敢有絲毫懈怠,那朕現在考考你,怎麽樣?”


    一聽到考校,朱樉的臉色立刻變了,忙道:“父皇最近很操勞,兒臣也略有耳聞,兒臣以為,父皇還是多休息為好,不要讓父皇因為這點小事而煩心了。”


    讀書到底認不認真,朱樉知道,朱元璋也知道,所以還是越晚越好。


    “你倒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考校你會讓我煩心。”


    朱元璋看著朱樉說道:“那你怎麽就不能不讓我煩心呢?”


    朱樉無奈道:“父皇,兒臣也不想,但兒臣就不是這塊料麽,我就是個石頭,您非要把我雕成玉,那怎麽可能嘛。”


    朱樉對自己,還真是相當有自知之明的。


    隻可惜,朱元璋並沒有理解他。


    “老二,你就算是個石頭,也得給朕變成玉!”


    朱元璋麵色嚴肅,麵向一眾皇子說道:“你們都是朕的兒子,這大明的江山,需要你們來治理,你說你是石頭,難道朕要把這江山給外人來統治嗎?”


    封建王朝,自誕生起,便是家天下。


    朱元璋更是一個有著極度權力掌控欲的人,他根本無法容忍大明的江山,落到外人的手裏。


    “兒臣知道了。”


    朱樉立刻對頭,不敢有絲毫的反對。


    因為他聽出了朱元璋話語裏的認真。


    這不是在開玩笑,真要頂嘴,那就是自尋死路。


    “你們呢?”


    朱元璋又看向其他的幾個皇子道。


    “兒臣明白!”


    一眾皇子立刻點頭,氣氛頓時變得嚴肅了起來。


    朱元璋繼續道:“等年關一過,朕就打算給你們封藩了,到時候你們就是藩王了,注意點自己的形象,有點藩王的樣子。”


    現在的大明,局勢還是比較亂的。


    這封藩王的事情,他也是早就想好了。


    “是,父皇!”x5


    皇子們立刻應下,神色各異。


    “好了,你們繼續好好讀書吧,朕的兒子,不能有草包。”


    朱元璋沒有繼續說下去了,隻是提了一句封藩,卻沒說到底怎麽個封法,著實有些吊人胃口。


    隨著朱元璋離開,朱樉幾人的臉上,也多了幾分不一樣的神色。


    對於封藩的事情,他們心裏大概都知道些。


    但沒有想到的是,竟然會這麽快。


    “不知道父皇要給我封個什麽藩王?”


    朱樉自語道,臉上是興奮激動的神色,完全忘記了剛才的被朱元璋訓斥的事情了。


    作為二皇子,這封藩王他肯定是第一個,有些心急也可以理解。


    “二哥,此事還是先不要討論為好,父皇沒告訴我們,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我們隻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朱棡朝著朱樉勸說道。


    他是真關心自己這個二哥,可別腦子一熱,不知道又幹出啥事來了。


    朱樉不以為意道:“三弟,說說又沒關係,反正過了年,我們就都是藩王了,藩王啊,你懂我意思嗎!”


    別看這會他們是皇子,說是十分尊貴的身份。


    但實際上,他們的限製也很多,可以說一點也不自由。


    但若是變成了藩王,那就不一樣了。


    藩王是有品級的,皇子隻是個身份。


    “二哥,你別想多了,就算是封藩,我們大概也不會馬上去就藩的,起碼五六年後吧,在此之前還是得在大本堂學習。”


    朱棣朝著朱樉說道,直接擊碎了他的幻想。


    封藩和就藩,還有著距離呢。


    “不會吧,四弟,最多也就等我成人禮之後,父皇應該就會放我去就藩的。”


    朱樉一副不是很相信的樣子。


    明年朱標成年,他就比朱標小一歲,這樣算也就是一年的時間。


    朱樉覺得可以等。


    但如果是五六年,朱樉就感覺有些長了。


    “四弟,你為何會這麽說?”


    朱棡亦是好奇的問道。


    朱棣迴答道:“父皇給我們封藩王,是想讓我們領兵作戰,而不是去封地享福的,什麽時候父皇認為二哥能領兵了,才會讓二哥去就藩的,在此之前,肯定是要在大本堂繼續學習的。”


    別看朱棣讀書不在行,但對於這方麵,卻是十分的在行。


    朱元璋封藩,最真實的想法,就是大明的兵權,給掌握在自家人的手裏。


    隻不過,現在的朱樉他們,年紀還太小了。


    “不行,我得認真讀書,認真學習領兵作戰,五六年太長了!”


    朱樉當即說道。


    他可不想等那麽久,要是能去自己的封地,那想想就令人興奮。


    隻不過,朱樉這話,落在他的弟弟們耳朵裏,直接左耳進右耳出了。


    朱樉的嘴炮,太多了!


    這邊朱棣的話剛說完,那邊就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裏。


    “這個老四,倒是看得很清楚,果然是和我年輕時最像的兒子。”


    朱元璋笑著自語道。


    ……


    萊州府。


    這會天氣已經相當的寒冷。


    “蘇師,學生做出來了。”


    朱標將燒好的成品空心磚一個個測試堅固程度,然後選出幾種強度比較高的。


    之後再照著這幾種開窯,每種都燒製了幾十塊。


    接著用這些燒好的空心磚,搭建成一個個簡單的小“房子”。


    說是房子,其實稱為狗屋更合適。


    接著在屋子的旁邊放上冰塊,然後在一個個的“房子”裏點燃火堆,觀察哪一個房子周圍的冰塊融化的最快。


    整個思路都是朱標自己想的,雖然有些不足,但大致的效果還是能看出來的。


    最後,朱標交給蘇璟的作業是一塊開著不少圓形空洞的方磚。


    這和蘇璟記憶裏的空心磚,已經十分的相似了。


    “不錯,看來你對於熱量傳遞理解的已經很到位了。”


    蘇璟點點頭。


    做磚倒是其次,朱標在實驗中展現出的科學實驗思維,才是蘇璟最為看重的。


    “蘇先生,還請解惑,為什麽這樣就能找出最保暖的磚來?”


    沐英朝著蘇璟問道。


    蘇璟笑笑道:“牛懿,你解釋一下吧。”


    朱標點點頭道:“沐大哥,保暖其實就是阻隔熱量的傳遞,當我在這些磚塊搭建的小爐子裏點燃火堆的時候,火的熱量不斷的向外傳播。”


    “保暖效果越好的磚塊,熱量就更多的被保留在了爐子內部,而差的點則是散發了出去,也就導致了冰塊的加速融化。”


    聽完朱標的解釋,沐英點頭道:“原來如此,我懂了。”


    接著他興奮道:“僅僅是做成這樣,就能讓房屋的保暖性更高,若是能推廣開來,那不是大明百姓致富。”


    吃飽穿暖,這是封建王朝大部分百姓的終極追求。


    而住的暖,也可以算在穿暖裏。


    過冬過冬!


    為什麽要用“過”字,便是因為冬天是個難關,所以要過!


    熱量獲取和保留,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沐英敏銳的意識到了這種磚的意義。


    他很興奮,看向蘇璟的眼神裏,滿是崇敬。


    蘇璟笑道:“那麽牛懿,你做出了保暖的磚來,你認為,這就夠了嗎?”


    蘇璟拿著那塊看著有些奇形怪狀的磚,輕輕在手裏晃了晃。


    朱標想了想道:“蘇師,學生以為,還要考慮到量產的難度,不能僅僅是追求保暖性。”


    肥皂也是好東西,但顯然就不是普通人可以用的起的。


    這種空心磚,想要普及,必然也要考慮到量產的難度,也就是成本控製。


    “不錯,你考慮問題越來越全麵。”


    蘇璟點頭道:“我想你先前的實驗裏,應該已經有保暖性和製作難度相平衡的選項了吧。”


    “當然。”


    朱標會意,看向蘇璟,已然明白了蘇璟的用意。


    這場實驗,本就是為了讓朱標找到保暖和便宜兼顧的空心磚。


    “蘇師高義,學生深感欽佩。”


    朱標朝著蘇璟躬身道:“隻此一物,便可讓大明無數百姓度過寒冬!”


    一磚一瓦間,福澤百姓!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邊不亮北邊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邊不亮北邊亮並收藏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