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不說南京城中大家的反響,當尚方寶劍被帶到了朱瞻墉的手中的時候,廣東三司的人員也都聽說了朱棣的口諭。
這麽一來,越王府在廣東地區,就徹底的無敵了。
原本還想著尋找機會報複的人家,現在都低調的縮起了身子,避免讓朱瞻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
而接著這個機會,朱瞻墉也是搞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動作。
“王爺,這造紙作坊修建的如此巨大,我們廣州府根本就用不上那麽多的紙張吧?”
於謙跟在朱瞻墉身後,有點不解的看著一疊疊的紙張從造紙作坊生產出來。
這個造紙作坊也是朱瞻墉來到廣州府之後就開始安排人準備的。
但是因為涉及到不少的新工藝,所以到了最近才算是正式的量產。
而這一量產,單單這個作坊的紙張產量,就超過了廣州府其他所有造紙作坊加起來的產量了。
這顯然是非常誇張的一個數據。
“就這麽一點紙張,怎麽就會多了呢?我還覺得這個造紙作坊的規模不夠大,希望能夠繼續不斷的擴大規模呢。”
“或者是在韶州那邊木材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再設立一個造紙作坊,盡可能多的生產出紙張出來。”
“如今嶺南書院已經開始大量的招募各個作坊的匠人和匠人子弟進入到書院學習,需要用到的書籍也是越來越多。”
“將來不管是書院的學員,還是新軍的將士,亦或是各個作坊的匠人和幫工,我都喜歡他們能夠識字。”
“一個識字的匠人和一個文盲的價值是完全不同的。”
朱瞻墉習慣了後世的信息轟炸,對於這個年代的書籍之少是很不習慣的。
去到書鋪裏頭,永遠就是那麽幾個類型的書籍。
一般的人根本就沒有機會出書。
而這一般的人,還指的是小有名氣的人。
真的一個普通的讀書人,出書跟他壓根就沒有任何的緣分。
朱瞻墉想要改變這種局麵。
“哪怕是如此,也不需要那麽多的紙張吧?”
“畢竟造紙作坊旁邊的印刷作坊,采用了活字印刷技術之後,大批量印刷書籍的效率也是非常的高的。”
“除了剛開始會忙一些,後麵很快就沒有那麽多活了。”
在於謙看來,現在的造紙作坊和印刷作坊耗費的大量的錢財,顯然是有點浪費了。
“不,於謙,這一次你錯了,本王有一個全新的東西準備推出來,到時候每天都是需要大量的紙張和印刷。”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蘋果均可。】
“雖然現在新的造紙作坊和印刷作坊投入使用之後,紙張和書籍的成本都有了大幅度的下滑。”
“但是我還是覺得不夠,現在的紙張成本,如果能夠降低到十張一尺見方的紙張的成本隻要一文錢的時候,我覺得就差不多了。”
朱瞻墉這麽一說,於謙無語了。
大明的書籍相比漢唐時期雖然已經比較便宜了,但也是很貴的。
一本普通的書籍,至少是需要幾百文錢的。
也就是說,一張紙的成本是超過了一文錢的。
現在朱瞻墉居然想要把成本降低到原本的十分之一。
這怎麽可能?
得把造紙作坊的規模擴大到什麽程度,才能製作出如此便宜的紙張?
“王爺,你剛說準備推出一個全新的東西出來,那個東西是什麽呢?”
王富貴看到於謙不說話了,自然是要站出來捧場。
要不然冷場了就更加尷尬了。
“這個年頭,大家平時都沒有什麽消遣,除了去青樓,好像找不到什麽事情做了。”
“這種狀態肯定是不正常的。”
“我準備招募人員成立一家報社,負責運營一份報紙。”
朱瞻墉覺得有必要掌控輿論,進一步的提高自己的影響力。
沒有電腦,沒有互聯網。
沒有電話,沒有收音器。
沒有電視,也沒有大喇叭。
這種情況下,出版報紙就是最好的掌控輿論的好方法。
先從廣東開始,慢慢的影響到整個大明。
將來在有需要的時候,看起來不掙錢的報紙就能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利益。
這一點,恐怕沒有幾個人現在就能夠看清楚的。
甚至沒有幾個人願意現在就參與到報紙行業。
“報紙?王爺,報紙是什麽?”
於謙忍不住好奇的問了一句。
跟朱瞻墉接觸久了,他也算是明白了朱瞻墉的性格。
隻要是他單獨搞出來的東西,一定是有點什麽名堂的。
“你可以理解成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書籍。在報紙上麵,主要是報道各種各樣的新聞為主。”
“比如廣州城內發生了什麽大事了,朝廷有什麽新的政策了,我們的編輯和記者都可以把相關的內容寫下來,刊印在報紙上麵。”
“為了讓更多的人接受報紙,上麵的內容一般要做到盡量的通俗易懂,報道的內容也不能那麽的讓人覺得枯燥。”
“比如一些城內發生的趣事,就可以在上麵報道。”
“一些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也可以在報紙上說明。”
“總之我們的報紙就刊登各種各樣的有意思、有意義、有價值的新聞和評論等內容。”
朱瞻墉越說,於謙的眼神就越亮。
這是個好東西啊。
單單聽一聽,就知道這個報紙是識字的人非常想要擁有的玩意。
“王爺,這個報紙交給我來負責吧,我一定把他搞好。”
於謙主動請纓。
其實他不說,朱瞻墉也是會安排他去負責的。
報紙這麽重要的東西,肯定是要找一個自己信任的人去搞啊。
要不然到時候重要的輿論戰場被別人搶占了,自己就是想要哭也來不及啊。
“沒問題,迴頭我把這個報紙的具體東西整理成幾張紙,把一些注意事項給寫出來。”
“從明天開始,我們就先準備第一期的《大明日報》,暫時先定為兩天印刷一期,以後改為每天出版一期。”
朱瞻墉先給《大明日報》定了一個調子。
剩下的具體內容就交給於謙了。
作為大明朝的宰相級人物,於謙的辦事能力絕對是值得信任的。
哪怕是剛開始的時候比較稚嫩,人家的上手也是非常快的。
更加不用說於謙現在已經有了不少經驗了。
這麽一來,越王府在廣東地區,就徹底的無敵了。
原本還想著尋找機會報複的人家,現在都低調的縮起了身子,避免讓朱瞻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
而接著這個機會,朱瞻墉也是搞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動作。
“王爺,這造紙作坊修建的如此巨大,我們廣州府根本就用不上那麽多的紙張吧?”
於謙跟在朱瞻墉身後,有點不解的看著一疊疊的紙張從造紙作坊生產出來。
這個造紙作坊也是朱瞻墉來到廣州府之後就開始安排人準備的。
但是因為涉及到不少的新工藝,所以到了最近才算是正式的量產。
而這一量產,單單這個作坊的紙張產量,就超過了廣州府其他所有造紙作坊加起來的產量了。
這顯然是非常誇張的一個數據。
“就這麽一點紙張,怎麽就會多了呢?我還覺得這個造紙作坊的規模不夠大,希望能夠繼續不斷的擴大規模呢。”
“或者是在韶州那邊木材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再設立一個造紙作坊,盡可能多的生產出紙張出來。”
“如今嶺南書院已經開始大量的招募各個作坊的匠人和匠人子弟進入到書院學習,需要用到的書籍也是越來越多。”
“將來不管是書院的學員,還是新軍的將士,亦或是各個作坊的匠人和幫工,我都喜歡他們能夠識字。”
“一個識字的匠人和一個文盲的價值是完全不同的。”
朱瞻墉習慣了後世的信息轟炸,對於這個年代的書籍之少是很不習慣的。
去到書鋪裏頭,永遠就是那麽幾個類型的書籍。
一般的人根本就沒有機會出書。
而這一般的人,還指的是小有名氣的人。
真的一個普通的讀書人,出書跟他壓根就沒有任何的緣分。
朱瞻墉想要改變這種局麵。
“哪怕是如此,也不需要那麽多的紙張吧?”
“畢竟造紙作坊旁邊的印刷作坊,采用了活字印刷技術之後,大批量印刷書籍的效率也是非常的高的。”
“除了剛開始會忙一些,後麵很快就沒有那麽多活了。”
在於謙看來,現在的造紙作坊和印刷作坊耗費的大量的錢財,顯然是有點浪費了。
“不,於謙,這一次你錯了,本王有一個全新的東西準備推出來,到時候每天都是需要大量的紙張和印刷。”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蘋果均可。】
“雖然現在新的造紙作坊和印刷作坊投入使用之後,紙張和書籍的成本都有了大幅度的下滑。”
“但是我還是覺得不夠,現在的紙張成本,如果能夠降低到十張一尺見方的紙張的成本隻要一文錢的時候,我覺得就差不多了。”
朱瞻墉這麽一說,於謙無語了。
大明的書籍相比漢唐時期雖然已經比較便宜了,但也是很貴的。
一本普通的書籍,至少是需要幾百文錢的。
也就是說,一張紙的成本是超過了一文錢的。
現在朱瞻墉居然想要把成本降低到原本的十分之一。
這怎麽可能?
得把造紙作坊的規模擴大到什麽程度,才能製作出如此便宜的紙張?
“王爺,你剛說準備推出一個全新的東西出來,那個東西是什麽呢?”
王富貴看到於謙不說話了,自然是要站出來捧場。
要不然冷場了就更加尷尬了。
“這個年頭,大家平時都沒有什麽消遣,除了去青樓,好像找不到什麽事情做了。”
“這種狀態肯定是不正常的。”
“我準備招募人員成立一家報社,負責運營一份報紙。”
朱瞻墉覺得有必要掌控輿論,進一步的提高自己的影響力。
沒有電腦,沒有互聯網。
沒有電話,沒有收音器。
沒有電視,也沒有大喇叭。
這種情況下,出版報紙就是最好的掌控輿論的好方法。
先從廣東開始,慢慢的影響到整個大明。
將來在有需要的時候,看起來不掙錢的報紙就能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利益。
這一點,恐怕沒有幾個人現在就能夠看清楚的。
甚至沒有幾個人願意現在就參與到報紙行業。
“報紙?王爺,報紙是什麽?”
於謙忍不住好奇的問了一句。
跟朱瞻墉接觸久了,他也算是明白了朱瞻墉的性格。
隻要是他單獨搞出來的東西,一定是有點什麽名堂的。
“你可以理解成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書籍。在報紙上麵,主要是報道各種各樣的新聞為主。”
“比如廣州城內發生了什麽大事了,朝廷有什麽新的政策了,我們的編輯和記者都可以把相關的內容寫下來,刊印在報紙上麵。”
“為了讓更多的人接受報紙,上麵的內容一般要做到盡量的通俗易懂,報道的內容也不能那麽的讓人覺得枯燥。”
“比如一些城內發生的趣事,就可以在上麵報道。”
“一些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也可以在報紙上說明。”
“總之我們的報紙就刊登各種各樣的有意思、有意義、有價值的新聞和評論等內容。”
朱瞻墉越說,於謙的眼神就越亮。
這是個好東西啊。
單單聽一聽,就知道這個報紙是識字的人非常想要擁有的玩意。
“王爺,這個報紙交給我來負責吧,我一定把他搞好。”
於謙主動請纓。
其實他不說,朱瞻墉也是會安排他去負責的。
報紙這麽重要的東西,肯定是要找一個自己信任的人去搞啊。
要不然到時候重要的輿論戰場被別人搶占了,自己就是想要哭也來不及啊。
“沒問題,迴頭我把這個報紙的具體東西整理成幾張紙,把一些注意事項給寫出來。”
“從明天開始,我們就先準備第一期的《大明日報》,暫時先定為兩天印刷一期,以後改為每天出版一期。”
朱瞻墉先給《大明日報》定了一個調子。
剩下的具體內容就交給於謙了。
作為大明朝的宰相級人物,於謙的辦事能力絕對是值得信任的。
哪怕是剛開始的時候比較稚嫩,人家的上手也是非常快的。
更加不用說於謙現在已經有了不少經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