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迴——


    宋廷的軟弱無能讓人看了真是大開眼界。


    但是道君皇帝拒絕割地的消息傳來,還讓張叔夜稍有振奮,他馬上跑來求見扈三娘和王麗華,上表朝廷,出兵以抗金軍!


    得到扈三娘首肯之後,張叔夜大喜過望,當即請了筆墨紙硯送上京城去。


    一個月後東京那裏才傳來消息。


    主戰派李綱、黃裳、宿元景等人自然是一口附和,請道君皇帝下旨,但卻遭到蔡京、童貫等人的反對。


    於是,扈三娘的奏表被道君皇帝否決了,因為皇帝這是不敢和金國打仗啊。


    扈三娘得到消息後,便召集諸將議事。


    又過了一個月,戰報消息接連不斷傳來,金軍進至燕山,燕山府官員,開城投降。大宋花大價錢贖迴的燕南九州全部給還了金國。


    金國侵宋至中山府時,受到宋駐守中山府官兵的頑強抵抗,於是,金軍繞過中山府接近黃河,黃河北岸州防守的士兵一聽金兵來了,倉卒奔逃,不戰自潰。


    道君皇帝還是沒什麽心思指揮兵馬抗擊金軍的,他現在想的隻有如何逃跑,逃到安全的地方去,繼續做他的安樂皇帝。


    而他要做安樂皇帝,就必須依靠蔡京、童貫一黨,他需要蔡京的理財、政務手段,需要童貫的軍馬支持。


    道君皇帝受李綱之言,禪讓給太子趙桓,李綱、宗澤等人則是仰天長歎道:“忠奸不辨,亡國不遠矣。”


    宋徽宗宣布退位,由皇太子趙桓即皇帝位。趙桓後廟號為欽宗,故史稱其為宋欽宗。欽宗即位後,改明年元為靖康元年,根據徽宗的旨意,尊徽宗為教主道君皇帝,尊為太上皇,居龍德宮。


    時光匆匆,很快過了歲日,便來到了靖康元年正月初三日上。


    壞消息接二連三傳來,金軍東路軍已經兵渡黃河,一路上宋軍毫無抵抗能力,實際上朝廷也沒有派出什麽兵馬前去抵抗,道君皇帝、蔡京、童貫等人聽說金兵已經渡過黃河,都是驚慌失措,道君皇帝決定連夜向南逃竄,而蔡京、童貫等奸臣則決定追隨道君皇帝。


    道君皇帝讓位出逃的消息傳到山東路來,張叔夜更是一夜之間蒼老了十多歲,隨著他對道君皇帝的徹底失望,他對大宋的希冀最後全都放在了新繼位的宋欽宗身上。


    宋欽宗當即任命李綱為尚書右丞兼東京留守,想讓李綱為他守東京,而自己逃往陝西避敵。李綱流著淚拚死清求,宋欽宗才答應不去陝西,留在東京。


    李綱怕這位新君又要逃跑,於是召集百官、將士,當眾宣布說,皇上主意已定,再有人敢說離開都城出走的,一律斬首。


    宋欽宗又加封李綱為親征行營使,全麵負責都城開封的防務。


    李綱臨危受命,當即組織軍民全力備戰。


    當晚,金兵即以火船數十艘順汴河而下,進攻西水門。


    李綱親自臨陣,以二千名精銳步軍布列城下,用長鉤鉤敵船,投石擊船。


    又在河上放上杈木,擋住敵船前進,把蔡京家花園的假山石運來堵住西水門門道,防止敵船進入城內。


    經過一晝夜苦戰擊退了金兵的進攻。


    宋欽宗見得金軍勢大,軟弱的一麵又暴露出來,他雖然一麵任命李綱為親征行營使,負責防務,一麵卻派遣鄭望之等去金營求和。


    李綱堅決反對割地,宋欽宗又驚又怒,當即傳召李綱入宮問話。李綱坦然無懼,自入宮陛見。


    李綱方才參拜了,宋欽宗便大聲叱問道:“何故私下扣住割讓三地詔書?金軍不得詔書,便不息兵,何以保全汴京?”


    李綱不慌不忙起身,道:“陛下莫慌,今日巡城,不日將有數路勤王大軍到來,定可退敵。”


    宋欽宗怒道:“金軍圍城,勤王兵馬來得再多,可是敵手?”


    李綱垂手道:“陛下容稟,勤王兵馬精銳有二十餘萬軍馬,不必懼怕金人。待得二十萬軍馬到了,在也不俱金人。”


    可惜的是二十餘萬勤王兵馬未到,靖康元年三月,金軍兵臨城下,宋欽宗趙桓被金人擄去,逃跑的道君皇帝用也被抓住,康王趙構被嶽飛救下,後宋欽宗趙桓死於五國城,時年54歲,史稱靖康之恥。


    二十餘萬勤王兵馬雖然擊退了金軍,隻救下了一位大宋公主,其他的人被金軍帶走,北宋悲歌,衣冠南渡,金國在靖康之難中俘虜了眾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趙構是其中的一位漏網之魚。趙構從濟州南下到陪都南京應天府即位為宋高宗,於鴻慶宮謁太祖廟,改元建炎,重建宋朝。


    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語出唐史學家劉知幾《史通》“邑裏”篇。該文原僅指西晉末天下亂,中原士族相隨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權南遷。


    後衣冠南渡逐漸演化為熟典,代指縉紳﹑士大夫等避亂南方並落地生根的事件。


    華-夏-族曆史上有三次因動-亂而發生的大規模人口南遷現象,分別是:


    第一次:西晉末晉元帝司馬睿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


    第二次:唐“安史之亂”後,中原士庶避亂南徙;定都江寧府(南-京),建立南唐;


    第三次:北宋末,宋高宗渡江,以臨安(今杭-州)為行都,建立南宋。


    其中,史學界亦有隻認可西晉末與北宋末這兩次為“衣冠南渡”(也有曆史學者三者皆稱),但在文學應用上,三次都冠以“衣冠南渡”者比比皆是。


    半年之後,為避金兵進攻,以巡幸為名,先後流亡至揚州,金朝也一路南撲,直逼杭-州,宋高宗無路可逃,隻得入海逃避,在溫州沿海漂泊了四個月之久。


    由於南方天候潮濕河道縱橫,加上南宋軍民的英勇抗戰,金主帥完顏兀術決定撤兵北上。


    在北撤到鎮江時,被宋將韓世忠斷掉後路,結果被逼入黃天蕩。


    宋軍以八千人之兵力圍困金兵十萬,雙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後金軍用火攻才打開缺口,得以撤退,金軍又在建康被嶽飛打敗,從此再不敢渡江。


    灰燼中重燃,黃天蕩之戰,朱仙遙望黃龍恨國恥未涯,可惜嶽飛的情商,太低了,不然怎麽會對著現在的皇帝說要迎迴二聖,把現在的皇帝放在什麽位子,也是後來的嶽飛之死,埋下伏筆。


    宋室南渡之後,朝中將領以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嶽飛戰功最為卓著,他們在抵抗金兵、保證南宋政權的建立與鞏固過程中起過重大作用,被譽為“中興四將”。


    據史書記載,劉光世一貫畏懼金軍,一有詔令讓他到前線,他就設法退避。由於他治軍不嚴,不少流寇、叛軍反而投靠他,他的部隊在當時人數眾多,成為高宗依靠的主力部隊之一,他死後被追封鄜王。由於名聲不好,在“中興四將”的另一種說法中,劉光世被名將劉錡替代。


    金人雖然退兵,但此戰實力並未受損,扈三娘這裏勸慰了張叔夜後,獨自一個人見了重傷的李綱,後扈三娘帶兵追擊金人迎迴二聖。


    “隨我殺金狗!救百姓!”


    “殺金狗!救百姓!”


    扈三娘一騎當先之下,王麗華護在她身邊。


    扈三娘打的金軍措手不及,花榮、張清也殺至,金軍抵敵不住,紛紛往後奔走,待得朱仝、雷橫殺至時,金軍已經大潰。


    但是沒有了皇帝,雖然康王趙構在南方剛剛稱帝,但是基本不被北地這些氏族和重臣承認,在王麗華不覺得趙構好控製,這趙構已經成年,他又不是傻子,會任人擺布,就看他為了皇位,不惜扶持秦檜收拾嶽飛的舉動來看,他還是會搬弄權術的。


    王麗華把目光看向唯一一位救下來的大宋公主,宋朝,自趙匡義謀奪了他兄長的帝位後,為了防止其後嗣造反奪位,趙宋一直是把幾乎所有的宗室子孫都聚集在開封圈養起來,不像明朝那樣,把皇家子嗣都分封到各地去。這也是為何北宋滅亡時,隻走脫趙構一個,其餘宗室都被金人擄走,趙構就成了唯一合法的繼承人,繼而建立南宋。


    而金人在攻破開封後的做法狠絕,全部擄劫北上之外,中原漢地沒了正統的皇帝號召,將來一定又是一個五代十國紛亂的局麵,他金朝便好逐步蠶食,侵吞天下。


    卻沒想後來出了一個趙構建立南宋,金人的如意算盤才沒有打響。


    關於北宋滅亡時的細節上,也有讓人想不明白的地方,那就是為什麽趙宋皇室在金人大軍逼近,而宋軍援兵遲遲不至的危險情形下,趙宋一幹軟骨頭的太上皇、皇帝、宗室子弟們為何都沒有出逃南下呢?


    趙宋宗室被一網成擒,隻走脫一個早早去了河北的康王趙構呢?原因似乎很玄幻,那就是因為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郭京!一個最早會逃脫魔術的人。


    而這些事情王麗華才懶的去管,帶著扈三娘去見見這位被救下,避免悲慘命運的大宋公主柔福帝姬,趙多富,又名嬛嬛,母懿肅貴妃王氏,宋徽宗趙佶第二十女。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窯仙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道啟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道啟玄並收藏寒窯仙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