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動員幾乎在東番島的每一個縣發動。


    在安平城則尤為熱鬧。就連少年班的孩子們都走上了接頭去給百姓們宣講動員。


    城內的青壯沒有用動員,就自己主動找到民兵隊長要求報名參加守城。


    在廣大農村地區,基本上是一個生產大隊對應一個民兵中隊,農村的自然村落更加方便民兵的組織。


    而在城內,情況要複雜一些,董良的方案是模仿後世的街道辦,以坊、市為單位管理城內的居民,有些大的工廠附屬的居住區,還會以工廠為管理單位。


    然後在這些基本單位內部根據青壯的人數設立一到若幹個民兵中隊。


    平時這些民兵中隊隻有一個空殼子。


    每個月訓練的時候會集中一次,然後就是因為某些突發事件的臨時召集。


    就如同現在一般。


    當數據被匯總到董良的手中之時,他第一次發現原來自己爆兵的速度那麽快。


    整個東番島上一共組織了八百多個中隊的民兵,總兵力將近十萬人。


    這種快速爆兵的感覺真的很爽。


    太平軍的幾十萬大軍估計就是這麽來的吧。


    不過董良很清楚,這些民兵平時都是主要的勞動力。太平軍就是爆兵太快,破壞了地方上的生產,


    這次動員對華族的生產將帶來了重大的影響,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好在董良這次提前跟蘇文燦購買了一大批糧食,要不然光是這些民兵參加行動的糧食補貼都發不出來。


    民兵參加行動,沒有餉銀就罷了,但是官府總要管飯吧。


    蘇達帶著幾個同學,手中拿著鐵皮做成的擴音器,站在街市的一角,向過往的百姓宣揚洋人的殘暴和護衛軍保護百姓的決心。


    他們的麵前還放著一個捐款的木頭箱子。


    卓浪拿著毛筆坐在一張小桌子後麵,他的身旁是尚泰王,捐款的人可以將名字自願登記在功德簿上。


    他們以班級的名義募捐,這些錢會用來給傷亡的戰士發放撫恤。


    趙國棟站在人群中,看著這些孩子的表演,似乎非常新鮮。


    “華族是大家的,每個人都是華族的主人,東番島是我們的家,強盜來了自己家,咱們難道還不拿起家中趁手的兵器起來反抗嗎?”


    這話在蘇達看來是理所當然的,建立一個所有華族百姓共同的華族,這是董良一直掛在嘴上的。


    趙國棟跟著董良的時間還不長。


    還需要時間去接受這些看似離經叛道的觀點。


    董良出去視察,趙國棟請了半天假,準備迴家中看看。


    自從毛遂自薦擔任這個起居郎,趙國棟已經多日未迴家了。


    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記錄董良每天做了什麽,見了什麽人,說了哪些話。


    好在書房的事情還是楊瑛瑛來負責。


    對於董良將自己的寡嫂留在身邊做事兒,趙國棟一開始也頗為不滿。


    他還威脅董良會將此事記錄下來。


    董良毫不在意,讓趙國棟盡管記錄。


    不過趙國棟漸漸發現,這個楊瑛瑛確實頗有才華,言談中對經史子集了熟於心,而且還寫得一首漂亮的小楷,讓他自愧不如。


    而且楊瑛瑛打理的書房整齊有序。


    趙國棟看了,至少他是做不到這樣的程度的。


    於是他將起居注中的“寡嫂楊瑛瑛”改成了同安才女“楊瑛瑛”。


    有時候董良出去,或者是在書房寫東西,都是楊瑛瑛陪伴。


    完了,楊瑛瑛會將董良做的事情告訴趙國棟。


    有時候,她還會將董良寫的手稿拿給趙國棟抄錄。


    這讓趙國棟非常感激。


    他做的事情,現在看來似乎沒有什麽意義。但是趙國棟相信,百年之後的人們會感激他今天做了這些事情,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曆史資料。


    讓後世華族的史學家能夠了解到一個真實的董良,也為後董良時代的華族發展有了重要的參照。


    而且董良說的很清楚了,擔任起居郎,不可改為他職。


    也就是說趙國棟的職業生涯就此斷了。


    這也是考慮到起居郎跟在自己的身邊,知道的事情太多。


    如果要是還可以升官的話,那麽很容易就會起了壞心思。


    趙國棟知道,台上的那個少年名叫蘇達,是元首的得意門生。


    這位年輕的元首精力非常充沛,每天剛過寅時就起床,那時候天剛蒙蒙亮。


    他會跟著教導隊員一起沿著城牆根晨跑。


    晨跑半小時之後,跟戰士們一起吃早飯。


    隨後趕到少年班給他帶的學生上一堂課。


    接下來還要到公署官員的短訓班上課。


    上午他還要抽出一個小時處理公務。


    吃中飯的時候,也要聽取趙烈文在一幫匯報工作。


    下午的時間,他正常要去一趟工坊,每天去的地方不同。


    有時候他會到工坊中幫忙解決一些疑難問題。


    有時候,他純粹就是去看看。華族總部搬來之後,隨之一起搬來的還有一些工坊。


    安平城外的造船廠現在就非常熱鬧。


    董良幾乎將半個西表船廠給搬來了。


    這裏原本就有一座官辦的船廠,董良可以在其基礎上進行擴建。


    東番島上的造船材料更加的豐富,船廠放在這裏顯然是比西表島上要強上一些。


    這麽多的工廠過來,董良自然是要關心一下的。


    下午看完工坊之後,董良才會迴去處理一天的公務。


    有時候會找一些官員來談話。


    華族這裏沒有早朝,沒有特殊的事情,一般也不開會。


    趙國棟能夠感受到,這裏的官員大都比較務實。


    他們有些出身華工,有些出身琉球士族,有些就是普通的讀書人,除了那幾個投降過來的官員,科舉出身的人很少。


    但是他們辦事的能力和效率卻比那些正規科舉出身的滿清官員不知道要高出多少。


    董良不喜歡開大會,因為一場大會,人人都要出席,但是講的事情卻不一定關係到所有人。


    這樣勢必要浪費一部分人的時間。


    董良跟屬下談事情也都是開門見山,就事論事,簡單高效,這倒是方便了趙國棟做記錄。


    董良一般會晚一些吃晚飯,因為他每天都要快到子時的時候才會睡覺。


    晚上的這段時間,他大部分都是坐在書桌上寫寫畫畫。


    此時,趙國棟一般是不在場,隻有楊瑛瑛會陪著董良一起辦公。


    趙國棟明白,少男少女,紅袖添香,他這個糟老頭子在邊上甚是煞風景。


    不過董良可真的是在寫東西。


    他的那套《告華族同胞書》已經完成了六卷,洋洋灑灑五六十萬字。


    趙國棟已經反複讀了兩邊,很多內容打破了趙國棟的認知。


    正是這本書漸漸改變了趙國棟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過去幾百年時間,理學的發展,並沒有給這個民族帶來明顯的進步。


    反而是為大家鉤織了一個謊言。


    包括皇帝在內都以為自己生活在天朝上國,除了中土以外的地方都是化外蠻荒之地。


    正是因為如此,華族變得沒有進取之心,陷入到了持續循環的內鬥之中。


    他從人群中走了出去,一身布衣,平凡的長相,讓他在街道上很不起眼。


    他來到了城市東北角的安定坊,他的家就在這裏。


    趙國棟的家不大,隻有一個小院子,正房三間以及兩間廂房。


    “咦,當家的,你怎麽迴來了,是不是元首府不要你了?”一個身材瘦小,嘴巴尖尖,但是看起來非常幹練的婦人幫他打開了門。


    “你這婦人說什麽呢,為夫現在是華族命官,元首身邊的近臣,誰能趕我走,就是元首都不能。”婦人有些奇怪,趙國棟今日裏說話比以往更有底氣了。


    “你就空手迴來啊。家裏已經要揭不開鍋了。”婦人轉移話題,聲調了提起來幾分。


    “先給我沏壺茶。”趙國棟沒管婦人,徑直向正廳走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怒海覆清185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董王不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董王不懂並收藏怒海覆清185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