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將安置人員的任務交給了趙烈文和尚雲。


    他倆都是與董良一起來的,對安平城非常熟悉。


    董良則在書房接見了蘇家的管事蘇林。蘇林跟在蘇達的身後一起進了書房。


    “見過先生。”蘇達非常標準地給董良行了拱手禮。


    少年蘇達,老成持重,做事細心,學習用功,深受董良的喜歡。


    他就是董良眼中最優質的五好學生。


    “見過元首。”蘇林也跟著少東家後麵行禮。


    這是一個四十幾歲,身材不高挺著一個大肚子的男人,他留著兩寸長的胡須,下巴有些尖,但是眼神中透著精明。


    “蘇管事不必多禮。”


    董良揮揮手說道,同時示意楊瑛瑛給二人上茶。


    蘇達見楊瑛瑛端著茶盤進來,趕緊上前去接了下來。


    楊瑛瑛也時常給他們上課,算是他的先生,他怎麽可能讓自己的先生給自己斟茶呢?


    楊瑛瑛也沒有客氣,將茶水遞給了蘇達,離開了書房迴去忙自己的事情。


    “蘇管事所言之事,董某已經知道,這個情報對我們非常重要。不知蘇先生那邊是怎麽獲取消息的。”


    董良將蘇林找來就是想了解更多的細節。


    美國人原本就有一支小型艦隊駐紮在港島。多出了一支艦隊,也可能是來替換的。


    “元首,是這樣的,我蘇家主營的是糧食業務,與廣州張家的裕盛洋行有業務往來,這個裕盛洋行的東家叫張亞霖,與港島上的英國人關係密切,島上英國人的吃食都是他家供應的。他們家每天都要送麵包和牛肉、蔬菜等物上島。”


    “最近張家前來購買糧食的管事增加了進貨量,隨口提到島上來了一支美國艦隊,人數有幾千人,這些人讓張家幫忙籌備一批糧食蔬菜,還要方便保存的那種。”


    “他們也許不知道張家的夥計都能夠聽懂英語。就在他們商量事情的事情,張家的夥計聽到了他們要去進攻東番島。”


    “後來這個消息又被張家管事傳到我們這裏。東家覺得此事非比尋常,讓在下專門去打聽清楚了,這才趕緊跟著糧船前來報信。”


    董良並不擔心蘇家提供的情報有誤。


    他讀過史書,知道這幾年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黑船事件。


    後世的日本人將這一天定為重要的紀念日。他們覺得正是美國人用軍艦打開了他們的國門,才觸發了日本的改革,讓他們在甲午戰爭中擊敗清國,成為遠東第一強國,讓日本成為列強之一。


    這支剛剛到達港島的艦隊應該就是佩裏率領的黑船艦隊了。


    “蘇管事,他們一共有多少艘船?你知道他們戰艦的樣式嗎?”


    “一共新來了四艘,他們原本隻有三艘軍艦在這裏。不過這新來的四艘軍艦有兩艘帶有煙囪,那大小就跟小山一般,我們的廣船從邊上經過要抬頭才能夠看到人家的甲板。”


    蘇管事畢竟不是親眼所見,他對洋人軍艦的了解也有限,因此隻能簡單的描述出來。


    董良之前見過美國人的蒸汽動力明輪巡洋艦“沙利多加號”,那艘船參加了第一次對護衛軍的圍剿。


    這次又來了兩艘蒸汽軍艦,那就相當於三艘主力艦。


    而護衛軍手中隻有兩艘蒸汽貨輪改造的小型蒸汽護衛艦,剩下的風帆護衛艦就更加不是人家的對手。


    在幾年後的克裏木戰爭中,沙俄用自己的蒸汽明輪戰艦將奧斯曼帝國的風帆艦隊打得大敗。


    然後英法艦隊更加先進的蒸汽戰艦又將沙俄艦隊給胖揍,導致後者不得不在馬裏烏波爾軍港坐沉。


    那場戰爭是蒸汽動力戰艦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戰爭,讓各國都認識到了蒸汽動力的優勢。


    從而才有英國人的“勇士號”和法國人的“光榮號”鐵甲蒸汽戰艦。


    “他們還在港島嗎?”董良問道。


    蘇林迴道:“小的來的時候,美國人還在,不過他們急著補充物資,估計是要出發的,這個時候,不知道對方在哪裏?”


    董良知道艦隊補充了食物和水之後,肯定是要出發的。


    要不然補充的蔬菜和水果時間長了會變質腐爛。


    “嗯,我知道了,蘇管事會去幫我感謝蘇東家。”


    “對了,我上次讓蘇東家找人去巴西購買橡膠樹苗,有眉目了嗎?”


    董良突然想到一件事情,這是董良送給蘇家的一條財路,可以保證他們家族未來經久不衰。


    當然了,也是因為蘇文燦這個人在南洋有些門路,與洋人之間的關係也不錯。


    尤其是蘇家與澳門的葡萄牙人關係緊密。他們家中船隊多為老閘船,就是澳門的葡萄牙人幫他們造的。


    這種船采用西式帆船的修長船身,適航能力很強,同時采用中式硬帆,方便華人水手操縱。


    這是蘇家維持自己南洋貿易航線的重要保證。


    因此董良建議他們走澳門葡萄牙人的路子到巴西去搞一些橡膠樹苗。


    這個時候,橡膠的應用並不是很多,等到幾十年後汽車發明,它才開始真正普及。


    不過,董良非常清楚,橡膠未來在工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有了橡膠,他才能夠做出氣密性更好的蒸汽機。有了橡膠,他才能做出橡膠輪胎。有了橡膠,華族百姓可以穿上膠底鞋,可以穿上完全防水的雨衣。


    然而在曆史上,1876年英國植物學家亨利·威克姆才把亞馬遜地區的七萬顆橡膠種子帶到英國,栽種在植物園,後來又陸續把橡膠移栽到東南亞各國。


    而一棵橡膠樹栽種之後要等上5~8年才能夠割膠。


    所以這件事情,董良必須提前布局。


    南洋的海島,地處熱帶,實際上是最適合種植橡膠樹的。


    在後世,這裏成為了全世界的橡膠種植生產中心。


    蘇管事迴答道:“已經托葡萄牙人去購買了,老爺沒有跟他們明說,隻是說自己要修建宗祠,聽說巴西有一種眼淚樹,可以流出白淚,希望能夠栽種在宗祠,寄托對祖先的哀思。葡萄牙人聽後大為感動,答應幫家主帶迴種子和樹苗。”


    這套說辭,還是董良教給蘇文燦的。


    這個時候,洋人實際上對華人還是有防範之心的。


    就像當年紅薯傳入華夏就廢了百般周折。


    1593年,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到呂宋島經商。在呂宋島,陳振龍發現了當地的一種農作物——朱薯。


    了解到朱薯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生長力強,耐旱、高產、適應度高,生熟都可以吃,聯想到家鄉時常災歉,食不果腹,便想要引種迴國。


    但由於當地有嚴厲的禁止帶出法令,於是他開始在呂宋學習朱薯種植法,而後在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將薯藤巧妙地絞進纜繩之內,避過了出境檢查,經過7晝夜航行迴到福州,即在住宅附近紗帽池邊隙地試種。


    巴西人對橡膠也有類似的禁令,因此董良讓蘇文燦使一些小手段。


    之所以找葡萄牙人,那是因為巴西曾經是葡萄牙的殖民地,雖然現在獨立,但是當地的統治階層依然以葡萄牙人居多。


    “蘇管事務必再次提醒一下蘇東家重視此事。”董良沒忍住再次提醒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怒海覆清185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董王不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董王不懂並收藏怒海覆清185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