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府城之中,新上任的台灣兵備道王資雨最近正忙著宴請當地的文武官員與地方大族。
在這個交通不便的時代,東番島相對閉塞。越是閉塞的地方,地方勢力就越加的強大。
天高皇帝遠,他們就都成了土皇帝。
朝廷的流官要想順利地施政,必須要依靠當地而大族。
“哼,一幫吝嗇鬼、守財奴,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有本事等亂匪起了也不要來找我。”等人走了之後,王資雨在嘴中咒罵道。
他來了之後才發現島上的武備鬆弛,綠營的缺額嚴重。
如果此時哪個地方要是爆發了叛亂,那麽他從府城中可以抽調的兵馬也就隻能夠達到一千人。
至於島上那五百駐防八旗,那就是大爺,人家才不會聽從調遣。
王資雨畢竟是幕僚出身,而且受到了王懿德的影響,他還是比較務實的。
一到東番島之後,他立即對各縣進行了走訪。
在走訪的過程中,他就發現東番各地,民間結社情況嚴重。
受到小刀會起義的影響,王資雨知道這些幫會組織都是潛在的動亂因素。
不過他沒有立即下令進行取締,而是先梳理了一下自己手底下掌握的兵力。
因為他知道,一旦對這些組織進行取締,立馬就會引起變亂。
要是手頭上沒有一支力量,那麽這場變亂很快就會擴散開來,波及整個東番島。
他這次召集當地的官員、鄉紳,其實就是想征募餉銀,編練一支兩千人的團練。
不論是征伐太平軍的戰爭,還是之前剿滅小刀會的戰爭中,地方團練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朝廷對征募團練剿匪的地方官員,賞賜頗重。
王資雨已經步入官場,往上爬成為了他的重要目標。
他現在已經是正四品的官員,驟登高位,讓他的野心膨脹。
他的下一個目標是一方布政使。
福建的布政使還是慶瑞兼任呢,也許自己能夠頂上去,為慶瑞巡撫分憂。
“大人,屬下打聽到,最近台南諸縣都傳說有兩位姓熊的大豪俠,逐漸掌控了好幾個會匪組織,勢力頗大。”說話的人叫葉勝才,是王資雨手下的差役頭目。
葉勝才是當地人,原本是一個道上混混,被王資雨提拔起來專門幫自己刺探情報。
王資雨本身就起於微末,他知道這些市井之人有自己的獨特生存之道。
作為一方大員,不能光用讀書人,也要學會使用那些市井遊俠兒。
“這兩人是什麽來頭?”王資雨皺著眉頭問道。
“這個……大人,這二人像是從外地來的,以前在這裏從來沒有聽說過,隻知道這二人非常厲害,被他們兼並的會匪基本上都是頭目被他們幹掉。江湖上稱這二人是索命閻王。”
“這樣,你去打探到這二人的動向,先不要打草驚蛇。”王資雨吩咐道。
“另外,那霧靈山上的土匪不是想要被招安嗎?你去聯係一下他們,幫我辦一件事情,辦好了,本官就收了他們。”王資雨繼續吩咐道。
那個地方士紳,不是吝嗇嗎?
那就讓他們感受一下匪亂的下場,到時候這些人還不乖乖地將錢給送過來啊。
時間來到了鹹豐三年的二月份。
董良帶領華工起義一周年時間。
他在石垣島川平灣,原本華工登岸的地方豎起了一座石碑。
然後帶著手下的人到此處祭奠了當初在起義中死難的華工。
站在石碑之前,董良感歎,時間過得真快。
不過大部分的華族官員所想的跟董良不同,他們感歎的是僅僅一年時間,董良就帶著他們做了這麽多的事情。
奪船,登島,擊敗島上的薩摩勢力,解救薩摩種植園中的華奴,擊退洋人和薩摩家的圍剿,創立華族,攻占同安縣城,接迴華工的家眷,北征薩摩,控製整個琉球,然後攻打鼓浪嶼,解救豬仔,順帶跑福州幫滿清擊退了洋人聯合艦隊的圍困,最後又征伐東海海盜。
一年來,華族一邊發展生產,一邊不斷地戰鬥。
在生產中積累成長,在戰鬥中磨練自己。
護衛軍作為一支新軍,硬是被董良磨礪成百戰老兵。
放眼整個東亞地區,華族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成長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勢力。
同樣發展迅速的還有太平軍。
他們自金田村起義開始,幾起幾落,有好幾次差點被清軍剿滅。
但是在永安建製之後,太平軍的政策得到了久經壓迫的底層百姓的支持。
他們開始發揮自己的特長,流竄作戰,隊伍如同滾雪球一般擴大。
每到一地,力量都能夠得到擴充。
隻要太平軍還在流動,他們就有用之不竭的兵源。
而且太平軍在戰鬥中不斷學習,成長非常迅速,僅僅一兩年時間楊秀清、石達開、羅大綱、林鳳祥等人都從原本的普通百姓成長為優秀的將領。
楊秀清成為東王之後,太平軍確立了雙元領導體製,他更是以其優秀的戰略眼光,帶領太平軍做出了重要的選擇。
鹹豐三年一月十二日晨,太平軍穴地攻武昌城,轟塌城西南文昌門城牆20餘丈,殿前左一檢點林鳳祥、殿前右二檢點李開芳、殿左一指揮羅大綱等率軍相繼攻入城內。
清軍棄城潰逃,雙福、常祿、王錦繡被擊斃,常大淳自殺,武昌被太平軍占領。
這是太平軍自金田起義以來攻占的首座省城。
此戰消息傳出,滿清朝野震動。
鹹豐皇帝更是被氣的舊疾發作,差點昏死過去。
這時清廷才讓正在處理黃河水患的兩江總督陸建瀛前往安慶整頓長江防務,同時讓蒙古八旗趕到河南駐守,防止太平軍北上。
武昌乃是九省通衢之地,從這裏太平軍可以出擊的選擇實在是太多,清軍想要將其圍剿難上加難。
同樣的,太平軍也為自己接下來的行動方向產生了迷茫。
天王洪秀全認為應該北上中原,與河南、淮北的撚軍匯合,然後直插京師。
洪秀全認為隻要攻打下京師,那麽天下漢人就會立即放棄滿清改為支持自己,這是迅速平定天下的捷徑。
而楊秀清則覺得應該東進,順江而下,他的理由同樣很充足,首先他分析了北上的缺點,太平軍大都是粵人,不適應北方的氣候,同時他們擅長水戰,此時北上中原必然要對抗大量的滿清騎兵,太平軍並沒有對抗騎兵的辦法,他們一直在南方的山林作戰。
如果順江而下,則能夠發揮其水戰優勢,利用長江水道,威震南方各省。
再者江寧城乃是南方重鎮,要是能夠占領那裏,同樣能夠讓天下震動。
還有一派以石達開為首,認為應該西進巴蜀,同樣有自己的理由,巴蜀乃是天府之國,還有地形優勢,易守難攻。
商議到了最後,都要吵起來了,還是沒有結果。
楊秀清無奈,直接在大殿上抽搐起來。
眾人一見,好吧,趕緊全都跪了下來。就連洪秀全都從禦座上爬起來,匍匐在地,口稱“恭迎天父”。
天父道:“東王兒子說的沒錯,南京城虎踞龍盤,乃是地上天國首選之地,爾等速速前去,定能旗開得勝,地上天國建立可期……”
在這個交通不便的時代,東番島相對閉塞。越是閉塞的地方,地方勢力就越加的強大。
天高皇帝遠,他們就都成了土皇帝。
朝廷的流官要想順利地施政,必須要依靠當地而大族。
“哼,一幫吝嗇鬼、守財奴,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有本事等亂匪起了也不要來找我。”等人走了之後,王資雨在嘴中咒罵道。
他來了之後才發現島上的武備鬆弛,綠營的缺額嚴重。
如果此時哪個地方要是爆發了叛亂,那麽他從府城中可以抽調的兵馬也就隻能夠達到一千人。
至於島上那五百駐防八旗,那就是大爺,人家才不會聽從調遣。
王資雨畢竟是幕僚出身,而且受到了王懿德的影響,他還是比較務實的。
一到東番島之後,他立即對各縣進行了走訪。
在走訪的過程中,他就發現東番各地,民間結社情況嚴重。
受到小刀會起義的影響,王資雨知道這些幫會組織都是潛在的動亂因素。
不過他沒有立即下令進行取締,而是先梳理了一下自己手底下掌握的兵力。
因為他知道,一旦對這些組織進行取締,立馬就會引起變亂。
要是手頭上沒有一支力量,那麽這場變亂很快就會擴散開來,波及整個東番島。
他這次召集當地的官員、鄉紳,其實就是想征募餉銀,編練一支兩千人的團練。
不論是征伐太平軍的戰爭,還是之前剿滅小刀會的戰爭中,地方團練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朝廷對征募團練剿匪的地方官員,賞賜頗重。
王資雨已經步入官場,往上爬成為了他的重要目標。
他現在已經是正四品的官員,驟登高位,讓他的野心膨脹。
他的下一個目標是一方布政使。
福建的布政使還是慶瑞兼任呢,也許自己能夠頂上去,為慶瑞巡撫分憂。
“大人,屬下打聽到,最近台南諸縣都傳說有兩位姓熊的大豪俠,逐漸掌控了好幾個會匪組織,勢力頗大。”說話的人叫葉勝才,是王資雨手下的差役頭目。
葉勝才是當地人,原本是一個道上混混,被王資雨提拔起來專門幫自己刺探情報。
王資雨本身就起於微末,他知道這些市井之人有自己的獨特生存之道。
作為一方大員,不能光用讀書人,也要學會使用那些市井遊俠兒。
“這兩人是什麽來頭?”王資雨皺著眉頭問道。
“這個……大人,這二人像是從外地來的,以前在這裏從來沒有聽說過,隻知道這二人非常厲害,被他們兼並的會匪基本上都是頭目被他們幹掉。江湖上稱這二人是索命閻王。”
“這樣,你去打探到這二人的動向,先不要打草驚蛇。”王資雨吩咐道。
“另外,那霧靈山上的土匪不是想要被招安嗎?你去聯係一下他們,幫我辦一件事情,辦好了,本官就收了他們。”王資雨繼續吩咐道。
那個地方士紳,不是吝嗇嗎?
那就讓他們感受一下匪亂的下場,到時候這些人還不乖乖地將錢給送過來啊。
時間來到了鹹豐三年的二月份。
董良帶領華工起義一周年時間。
他在石垣島川平灣,原本華工登岸的地方豎起了一座石碑。
然後帶著手下的人到此處祭奠了當初在起義中死難的華工。
站在石碑之前,董良感歎,時間過得真快。
不過大部分的華族官員所想的跟董良不同,他們感歎的是僅僅一年時間,董良就帶著他們做了這麽多的事情。
奪船,登島,擊敗島上的薩摩勢力,解救薩摩種植園中的華奴,擊退洋人和薩摩家的圍剿,創立華族,攻占同安縣城,接迴華工的家眷,北征薩摩,控製整個琉球,然後攻打鼓浪嶼,解救豬仔,順帶跑福州幫滿清擊退了洋人聯合艦隊的圍困,最後又征伐東海海盜。
一年來,華族一邊發展生產,一邊不斷地戰鬥。
在生產中積累成長,在戰鬥中磨練自己。
護衛軍作為一支新軍,硬是被董良磨礪成百戰老兵。
放眼整個東亞地區,華族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成長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勢力。
同樣發展迅速的還有太平軍。
他們自金田村起義開始,幾起幾落,有好幾次差點被清軍剿滅。
但是在永安建製之後,太平軍的政策得到了久經壓迫的底層百姓的支持。
他們開始發揮自己的特長,流竄作戰,隊伍如同滾雪球一般擴大。
每到一地,力量都能夠得到擴充。
隻要太平軍還在流動,他們就有用之不竭的兵源。
而且太平軍在戰鬥中不斷學習,成長非常迅速,僅僅一兩年時間楊秀清、石達開、羅大綱、林鳳祥等人都從原本的普通百姓成長為優秀的將領。
楊秀清成為東王之後,太平軍確立了雙元領導體製,他更是以其優秀的戰略眼光,帶領太平軍做出了重要的選擇。
鹹豐三年一月十二日晨,太平軍穴地攻武昌城,轟塌城西南文昌門城牆20餘丈,殿前左一檢點林鳳祥、殿前右二檢點李開芳、殿左一指揮羅大綱等率軍相繼攻入城內。
清軍棄城潰逃,雙福、常祿、王錦繡被擊斃,常大淳自殺,武昌被太平軍占領。
這是太平軍自金田起義以來攻占的首座省城。
此戰消息傳出,滿清朝野震動。
鹹豐皇帝更是被氣的舊疾發作,差點昏死過去。
這時清廷才讓正在處理黃河水患的兩江總督陸建瀛前往安慶整頓長江防務,同時讓蒙古八旗趕到河南駐守,防止太平軍北上。
武昌乃是九省通衢之地,從這裏太平軍可以出擊的選擇實在是太多,清軍想要將其圍剿難上加難。
同樣的,太平軍也為自己接下來的行動方向產生了迷茫。
天王洪秀全認為應該北上中原,與河南、淮北的撚軍匯合,然後直插京師。
洪秀全認為隻要攻打下京師,那麽天下漢人就會立即放棄滿清改為支持自己,這是迅速平定天下的捷徑。
而楊秀清則覺得應該東進,順江而下,他的理由同樣很充足,首先他分析了北上的缺點,太平軍大都是粵人,不適應北方的氣候,同時他們擅長水戰,此時北上中原必然要對抗大量的滿清騎兵,太平軍並沒有對抗騎兵的辦法,他們一直在南方的山林作戰。
如果順江而下,則能夠發揮其水戰優勢,利用長江水道,威震南方各省。
再者江寧城乃是南方重鎮,要是能夠占領那裏,同樣能夠讓天下震動。
還有一派以石達開為首,認為應該西進巴蜀,同樣有自己的理由,巴蜀乃是天府之國,還有地形優勢,易守難攻。
商議到了最後,都要吵起來了,還是沒有結果。
楊秀清無奈,直接在大殿上抽搐起來。
眾人一見,好吧,趕緊全都跪了下來。就連洪秀全都從禦座上爬起來,匍匐在地,口稱“恭迎天父”。
天父道:“東王兒子說的沒錯,南京城虎踞龍盤,乃是地上天國首選之地,爾等速速前去,定能旗開得勝,地上天國建立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