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陛下前些日子抓了他,殺也不是放也不是,扔到扶桑來豈不是正好?”
陶文友是新朝文官中第一個被張守言拿刀子逼著就範的,如今雖然隻是侍郎,但從龍的資曆卻是文官裏最高的一個。
這樣的實話也就他敢說一說。
陶文友清楚,陛下之所以離京親征,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春考在即。
陛下此來扶桑也有躲清靜的意思。
張守言踱步不語,腦子裏也在思考這件事。畢竟事關大楚教育官製,這可比區區扶桑俘虜的事重要太多。
他很清楚,在大楚各項製度中,就屬大楚的考學製度最受人非議。
喜歡新考製的拚命維護,反對的則一直死命抗爭。
在天下讀書人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文采一途上出類拔萃。
可千年以降,曆朝曆代的科考都文采優劣來取士。很多有大抱負的士子很難熬到殿試那一關,通過一篇文章讓皇帝看中自己。
新朝的考製將“君子六藝”全部重新撿了起來,還加以了擴充,錄取士子進入下一輪學習的側重點也變得多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隻要過了府試便可從明文、農林、醫藥、格物、兵事、律法、考史、地理、天文九門中任選三門主攻參考。
在考中高等學府之後專修二到四年不等,即可進入各部授予對應職位的官吏。
這種大分流錄取的政策,得到絕大多數讀書人的支持,畢竟不是誰都適合走明文一途的。
有人讚成自然就有人反對。
反對最激烈的便是壟斷了學術界的儒家各大流派。
新朝的舉措無疑是大大降低了各大學派在教育科考界的影響力和統治力。
宋之朱程,明之心學,幾乎與兩朝官員選拔密不可分,這也造就了這些學派在政學兩界的超然地位。
可到了大楚這麽一變,各派學子的仕途立即艱險了起來。
就算其在明文上出類拔萃,但若是選擇的其餘兩主科或者三副科中有任一科不達標,便會被排除在高等學府之外。
那些在理學、文章上不甚精通的學子,卻可在其餘科目上尋求機會。
按照理學大家孫奇逢的話來說,便是截了文道九分散於歧途,此為天下之大謬!
大楚考試分為少試、中試和高試。
少試由禮部派到縣中的學司主官教諭負責組織選拔,考試內容是主科一門副科三門。
通過者稱少學生,分入府內各中學堂受教或自學。
中試由禮部派到各州府的學衙主官提學官組織,通過者稱為中學生,可參加國朝高試。
高試由禮部出題,各省學廳主官學政組織考試,過關者入京城幾所高等院校進修合格後授官。
因為前朝遺留下了大量的讀書人,故而大楚在開國頭幾年的考試從原定的一年一考改為一年兩考。
而在正武二年的中試歲考時,出了一件震驚天下學界的大事。
保定府大儒孫奇逢帶領上百各學派子弟堵住了保定府學衙考場的大門,不讓一些他們認為不合格的考生入內。
這一事件直接讓楚帝張守言震怒。
保定知府被他直接降為了縣令,推諉不力的保定提學被免職,參與阻撓考試的一百二十一人全部下獄。
但是在如何論罪上,法部與大理寺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幹預阻礙科考,放在任何一個前朝都是死罪,但大楚律法裏卻是輕罪,刑期最高才八年。
大理寺得到多部尚書的支持,想要給孫某人一個好看,這也是本朝高層官僚想給那些前朝餘孽一個嚴重的警告。
尤其是負責文宣事務的禮部侍郎錢謙益,一連發文想把孫奇逢的事情往誅心上論。
但法部堅持不肯以重罪起訴,內閣隻能把這事上呈到了張守言這裏。
皇帝從來都隻是想當聖人,其實他根本不是聖人,誰都有脾氣。
從現代來的張守言也是一樣,孫奇逢等人的行為算是徹底惹火了他。
帶兵拿刀的開國皇帝是這樣惹得的?
再說誰不知道大楚開國皇帝本來就有些不待見這些腐儒。
當然同情孫奇逢的人也大有人在,說情的甚至都找到了來自朝鮮國的金美人來吹枕頭風。
雖然皇後劉錦綺馬上教訓了金美人一頓,但從皇後輕拿輕放的態度裏,張守言還是看出自己老婆也想勸自己放那個姓孫的一馬。
而在現代的“曆史架空”貼子裏,讚同殺無赦的網友占了六成五,與另一些不讚同殺他破壞新朝法製的網友吵得蓋樓無數。
陶文友沒有繼續進言,他知道皇帝沒有立即反駁,應該是對他的提議動了心思,這對於孫某等人來說就是好消息。
他暗自思索:“隻要春考期間那些人不再鬧出事,孫啟泰這條老命大約就能保住。”
又在櫻花林裏走了十多步,張守言轉頭看向了徐寶。
“挑選五萬俘虜留下作為礦工,其餘俘虜一律裝船運往天津、鬆江,一日一個飯團就行,記著不要餓死他們。”
“到了地方讓工部來接手。川邊、藏邊的道路修了一年多進展都不大,讓他們上心些用這些倭國俘虜。”
“喏!”
徐寶轉身退下,張守言再次看向了陶文友。
“德川幕府已經日落西山,一個時辰前鄭森出來消息,幕府最後一支羊動部隊在他的勸說下在東海道三河舉義。”
“如此一來,德川家光的最後一條內褲都被剝了個幹淨。你且派個人去一趟江戶城,問問這位幕府將軍還有什麽打算?”
陶文友低頭應下,又問:“陛下,若是德川家光要求投降稱臣,臣的人該如何應對?”
張守言澹澹的扔下了一句:“削藩獻土是必須的,沒有任何談判的餘地。至於稱臣,他一個幕府將軍還不夠格。”
張守言轉頭看了一眼跟在隊伍最後低眉順目的小倭王一眼,低聲笑著對陶文友道:“朕準備賞這個小倭王一個【偽命伯】的爵位,他一個倭王臣子也敢與舊主同殿稱臣?”
“德川一族除去黃金外,可保留三成財富。舉族遷往新附的尼泊爾地區,著廓爾喀首領看管。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你讓去傳話的人說清楚,若是他不從,朕不會讓大楚的軍隊進入江戶城,入城的會是中村氏家。朕記得中村氏家留在江戶城做人質的兒子是被德川家斬成了肉醬是吧?”
陶文友想了想道:“那還是臣親自走一趟吧。如今的態勢,就算借他十個膽子也不敢對臣做什麽。德川家光應該清楚,若真是由中村氏家的倒幕軍負責攻擊幕府所在,德川全族上下都得死。”
“也好,”張守言點頭同意了陶文友的提議,“那就讓第一艦隊送你去,你與他們談判之際,那四十艘炮艦都會橫在江戶灣內。若是對方死硬著不鬆口,那你便讓大炮與他們講講道理。”
陶文友是新朝文官中第一個被張守言拿刀子逼著就範的,如今雖然隻是侍郎,但從龍的資曆卻是文官裏最高的一個。
這樣的實話也就他敢說一說。
陶文友清楚,陛下之所以離京親征,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春考在即。
陛下此來扶桑也有躲清靜的意思。
張守言踱步不語,腦子裏也在思考這件事。畢竟事關大楚教育官製,這可比區區扶桑俘虜的事重要太多。
他很清楚,在大楚各項製度中,就屬大楚的考學製度最受人非議。
喜歡新考製的拚命維護,反對的則一直死命抗爭。
在天下讀書人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文采一途上出類拔萃。
可千年以降,曆朝曆代的科考都文采優劣來取士。很多有大抱負的士子很難熬到殿試那一關,通過一篇文章讓皇帝看中自己。
新朝的考製將“君子六藝”全部重新撿了起來,還加以了擴充,錄取士子進入下一輪學習的側重點也變得多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隻要過了府試便可從明文、農林、醫藥、格物、兵事、律法、考史、地理、天文九門中任選三門主攻參考。
在考中高等學府之後專修二到四年不等,即可進入各部授予對應職位的官吏。
這種大分流錄取的政策,得到絕大多數讀書人的支持,畢竟不是誰都適合走明文一途的。
有人讚成自然就有人反對。
反對最激烈的便是壟斷了學術界的儒家各大流派。
新朝的舉措無疑是大大降低了各大學派在教育科考界的影響力和統治力。
宋之朱程,明之心學,幾乎與兩朝官員選拔密不可分,這也造就了這些學派在政學兩界的超然地位。
可到了大楚這麽一變,各派學子的仕途立即艱險了起來。
就算其在明文上出類拔萃,但若是選擇的其餘兩主科或者三副科中有任一科不達標,便會被排除在高等學府之外。
那些在理學、文章上不甚精通的學子,卻可在其餘科目上尋求機會。
按照理學大家孫奇逢的話來說,便是截了文道九分散於歧途,此為天下之大謬!
大楚考試分為少試、中試和高試。
少試由禮部派到縣中的學司主官教諭負責組織選拔,考試內容是主科一門副科三門。
通過者稱少學生,分入府內各中學堂受教或自學。
中試由禮部派到各州府的學衙主官提學官組織,通過者稱為中學生,可參加國朝高試。
高試由禮部出題,各省學廳主官學政組織考試,過關者入京城幾所高等院校進修合格後授官。
因為前朝遺留下了大量的讀書人,故而大楚在開國頭幾年的考試從原定的一年一考改為一年兩考。
而在正武二年的中試歲考時,出了一件震驚天下學界的大事。
保定府大儒孫奇逢帶領上百各學派子弟堵住了保定府學衙考場的大門,不讓一些他們認為不合格的考生入內。
這一事件直接讓楚帝張守言震怒。
保定知府被他直接降為了縣令,推諉不力的保定提學被免職,參與阻撓考試的一百二十一人全部下獄。
但是在如何論罪上,法部與大理寺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幹預阻礙科考,放在任何一個前朝都是死罪,但大楚律法裏卻是輕罪,刑期最高才八年。
大理寺得到多部尚書的支持,想要給孫某人一個好看,這也是本朝高層官僚想給那些前朝餘孽一個嚴重的警告。
尤其是負責文宣事務的禮部侍郎錢謙益,一連發文想把孫奇逢的事情往誅心上論。
但法部堅持不肯以重罪起訴,內閣隻能把這事上呈到了張守言這裏。
皇帝從來都隻是想當聖人,其實他根本不是聖人,誰都有脾氣。
從現代來的張守言也是一樣,孫奇逢等人的行為算是徹底惹火了他。
帶兵拿刀的開國皇帝是這樣惹得的?
再說誰不知道大楚開國皇帝本來就有些不待見這些腐儒。
當然同情孫奇逢的人也大有人在,說情的甚至都找到了來自朝鮮國的金美人來吹枕頭風。
雖然皇後劉錦綺馬上教訓了金美人一頓,但從皇後輕拿輕放的態度裏,張守言還是看出自己老婆也想勸自己放那個姓孫的一馬。
而在現代的“曆史架空”貼子裏,讚同殺無赦的網友占了六成五,與另一些不讚同殺他破壞新朝法製的網友吵得蓋樓無數。
陶文友沒有繼續進言,他知道皇帝沒有立即反駁,應該是對他的提議動了心思,這對於孫某等人來說就是好消息。
他暗自思索:“隻要春考期間那些人不再鬧出事,孫啟泰這條老命大約就能保住。”
又在櫻花林裏走了十多步,張守言轉頭看向了徐寶。
“挑選五萬俘虜留下作為礦工,其餘俘虜一律裝船運往天津、鬆江,一日一個飯團就行,記著不要餓死他們。”
“到了地方讓工部來接手。川邊、藏邊的道路修了一年多進展都不大,讓他們上心些用這些倭國俘虜。”
“喏!”
徐寶轉身退下,張守言再次看向了陶文友。
“德川幕府已經日落西山,一個時辰前鄭森出來消息,幕府最後一支羊動部隊在他的勸說下在東海道三河舉義。”
“如此一來,德川家光的最後一條內褲都被剝了個幹淨。你且派個人去一趟江戶城,問問這位幕府將軍還有什麽打算?”
陶文友低頭應下,又問:“陛下,若是德川家光要求投降稱臣,臣的人該如何應對?”
張守言澹澹的扔下了一句:“削藩獻土是必須的,沒有任何談判的餘地。至於稱臣,他一個幕府將軍還不夠格。”
張守言轉頭看了一眼跟在隊伍最後低眉順目的小倭王一眼,低聲笑著對陶文友道:“朕準備賞這個小倭王一個【偽命伯】的爵位,他一個倭王臣子也敢與舊主同殿稱臣?”
“德川一族除去黃金外,可保留三成財富。舉族遷往新附的尼泊爾地區,著廓爾喀首領看管。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你讓去傳話的人說清楚,若是他不從,朕不會讓大楚的軍隊進入江戶城,入城的會是中村氏家。朕記得中村氏家留在江戶城做人質的兒子是被德川家斬成了肉醬是吧?”
陶文友想了想道:“那還是臣親自走一趟吧。如今的態勢,就算借他十個膽子也不敢對臣做什麽。德川家光應該清楚,若真是由中村氏家的倒幕軍負責攻擊幕府所在,德川全族上下都得死。”
“也好,”張守言點頭同意了陶文友的提議,“那就讓第一艦隊送你去,你與他們談判之際,那四十艘炮艦都會橫在江戶灣內。若是對方死硬著不鬆口,那你便讓大炮與他們講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