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看你這頭磕的不大實誠,莫非適才沒有給這些老公打點好,這才找不到那幾塊空心的磚?”
略帶調侃的語音從張守言頭頂傳來,讓張守言心底微微一麻。
但崇禎身邊的幾個太監當即臉色發白,包括王承恩在內“唿”的一聲全部跪倒。
其實是張守言自己不想磕頭,還真不能怪這些太監。
聽到崇禎調侃後,張守言第一個想法不是害怕,而是想到:“莫非勞資今天就要反?還沒準備好呢!”
好在沒等張守言聯想到“匹夫之怒,血濺五步”,皇帝見他不聲不響,也覺得無趣。
“平身吧,沒想到又是一個孫倔頭,不愛吭聲的。”
張守言心裏一樂,這是把他當成孫傳庭那種刻板的讀書人了。
他謝恩後慢慢起身。
“來,給他看看。”
崇禎指著龍案上一疊子奏章,讓王承恩抱著一起塞給了張守言。
低著頭的張守言心裏暗罵,狗屁的帝王心術,翻開第一本之後,果然都是彈劾他的。
沒奈何,肚子裏罵翻天的張守言隻能“誠惶誠恐”的再次跪倒。
崇禎見這家夥跪倒後又陷入了不言不語的狀況,一時哭笑不得。
舉人出身還是直接原地出仕的官員就是這樣,隻要錢財沒使到位,禮部教導禮儀的人恨不得多挖幾個坑給人備著。
(禮部官員:冤枉啊,這廝給錢是真大方!)
“三十多本都彈劾你依附權相,厚財媚上,怎麽就沒一句自辯的話?”
張守言一聽皇帝沒問“遇敵兩端”、“未娶先納”的事,便知道皇帝心裏是肯定了自己功績,也沒把他納名妓的事放在心上。
皇帝更在意的是楊嗣昌和他捐錢的事。
“依附權相不敢,厚財媚上照做。”
張守言這直愣愣的話,讓整個上書房都是一靜。
太監們都差點笑出聲來。
倒是王承恩驚訝之餘,又高看了張守言一眼。
這句話可是說到皇爺的心尖上去了!
果然崇禎臉上帶了笑意,想想他對首輔們的防備,以及對財政的無力感,這話真的一下子就戳中他心裏的軟處。
“別跪著了,來人給賞個凳子。”
皇帝轉身迴了龍案後麵,張守言等皇帝入座後才爬起來恭恭敬敬的謝恩,肚子裏其實已經罵出了花樣。
崇禎對張守言剛才的那句話,居然沒做任何點評,而是直接開始考核他對西北的認識。
不問不知道,這一問唬了皇帝一跳。
西北形勢和地理,用兵要點和安民重處,居然都在這個人心裏裝著!
原本安排最多半個時辰得陛見,直接拖了足足兩個時辰,就連首輔範複粹也被崇禎請來參與。
崇禎賞了飯食之後,才放張守言出宮。
不說張守言被人領著去吃崇禎那出名的“素宴”,上書房內,崇禎與範複粹也談起了張守言這個人。
“臣觀此人行事,旨在便宜直達,未免會有偏頗之處,著陝西巡撫丁啟睿好生看顧一些,但用在臨洮卻是極合用的人。”
崇禎沉吟片刻,笑了一笑,搖頭道:此人年輕氣盛,還需給他加一副轡頭。”
說完轉頭對著上書房書架後麵說道:“劉卿,出來吧!”
隨著崇禎的話,書架後麵走出來一個愁眉苦臉的老者來。
範複粹自然認得此人,正是剛剛被皇帝重新啟用的翰林學士知製誥劉理順。
崇禎叫人給劉理順看座:“劉卿對朕之前所議,想得如何。這個張信之,可還能入劉卿的眼?”
劉理順一板一眼的先謝恩,然後露出了難色。
“不敢欺瞞陛下,臣對此子殊無好感,疏於禮數,滿口俱是鄉庶白話,絕非良人所選。”
聽到劉理順這句話,範複粹這才知道原來皇帝說的“轡頭”居然在這裏,竟是要給張守言拉媒。
不過他想到劉理順與楊嗣昌之間的“微妙”關係,就知道這樁親事劉理順絕對躲不掉。
畢竟張守言是楊嗣昌的薦主和同鄉,不摻和這一手,皇帝是絕對不敢重用張守言的。
“複禮,莫非覺得此子不可用?”
劉理順見是首輔發問,拱手直言:“不敢,此子心術才幹於臨洮府邊地正是合適。”
範複粹笑問:“莫非是複禮認為此子不可教也?”
劉理順沒好氣了起來,首輔這句話是在堵他後路,但是想到自己那個愛若珍寶的幺女,他又想硬起氣來再頂上一頂。
站在皇帝身後的王承恩忽然小聲道:“咦,皇爺何時又多了幾根白發?”
這話很輕,但是劉理順和範複粹都聽到了。
劉理順一愣,隨即歎息一聲,皇帝對他的恩遇委實太殊,自詡理學大家的他也想到了皇帝的樁樁難處,不得不歎息一聲:“如此,臣領旨謝恩便是!”
皇帝指了指王承恩,不悅道:“怎的沒規矩,自己出去領二十板子!”
王承恩眉開眼笑的應了,卻被劉理順攔住:“陛下且看在臣這點喜事的份上,饒過王公此次吧!”
崇禎捉住了劉理順的手,也歎息了一聲:“中原板蕩,朕盡付楊嗣昌,而西北偏隅之地,此人委實合用至極,卻偏偏與楊相糾葛太甚。朕若就如此用了此人,又怕楊相因避嫌而收縮了手腳,弱了對陝西的統製,最後被流賊鑽了空子。”
“滿朝上下,唯有甚六(劉理順的號)之女下嫁,楊相才得拋開對陝省顧忌,放開手腳。委屈令愛不得為進士妻,朕心也有愧啊!”
迴到客棧沒一天,張守言便接到了聖旨。
不過不是封官的敕書,卻是封賞的誥書。
皇帝追贈了他便宜老爹張敬仁為奉議大夫,便宜老娘張何氏為宜人,然後還給他賜了一門婚事。
翰林學士劉理順四女,劉錦綺,虛歲十七。
“劉理順?!”
在張守言看到這個人名後,竟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一絲欽佩之意。
這位老大人會試十多次不中,崇禎七年終於中了會試三百多名。在殿試的時候,崇禎卻被劉理順文中的論斷和憂國憂民之意打動,將其破格點為了狀元。
中狀元那一年,劉理順已經五十有二了。
崇禎自己都笑言,說自己取了一位耆老。
這位劉理順是崇禎的死忠,不久前曾被罷官,就是因為他彈劾了寵臣楊嗣昌。
楊嗣昌出任督師時,剛好家裏父親去世,按製需要守製丁憂。
雖然皇帝下旨奪情,但這位老學究依然給楊嗣昌來了一本彈章。
哭笑不得的皇帝隻能把他免職了一段時間,最近才重新委任了翰林學士,是個與楊嗣昌有嫌隙的板正之臣。
但讓張守言聞其名而生敬的卻不是這位劉大人敢於彈劾寵相,而是幾年後李自成破北京的時,滿城殉國的大臣沒幾個,但是劉理順一家上下,妻妾子女,奴婢下人合計十八人闔門自縊而亡,慘烈到無以複加。
“為何偏偏是這戶人家?!”
張守言欽佩過後不免大為頭疼起來,他可是注定要造反的,偏偏攤上了這個大明的死忠。
略帶調侃的語音從張守言頭頂傳來,讓張守言心底微微一麻。
但崇禎身邊的幾個太監當即臉色發白,包括王承恩在內“唿”的一聲全部跪倒。
其實是張守言自己不想磕頭,還真不能怪這些太監。
聽到崇禎調侃後,張守言第一個想法不是害怕,而是想到:“莫非勞資今天就要反?還沒準備好呢!”
好在沒等張守言聯想到“匹夫之怒,血濺五步”,皇帝見他不聲不響,也覺得無趣。
“平身吧,沒想到又是一個孫倔頭,不愛吭聲的。”
張守言心裏一樂,這是把他當成孫傳庭那種刻板的讀書人了。
他謝恩後慢慢起身。
“來,給他看看。”
崇禎指著龍案上一疊子奏章,讓王承恩抱著一起塞給了張守言。
低著頭的張守言心裏暗罵,狗屁的帝王心術,翻開第一本之後,果然都是彈劾他的。
沒奈何,肚子裏罵翻天的張守言隻能“誠惶誠恐”的再次跪倒。
崇禎見這家夥跪倒後又陷入了不言不語的狀況,一時哭笑不得。
舉人出身還是直接原地出仕的官員就是這樣,隻要錢財沒使到位,禮部教導禮儀的人恨不得多挖幾個坑給人備著。
(禮部官員:冤枉啊,這廝給錢是真大方!)
“三十多本都彈劾你依附權相,厚財媚上,怎麽就沒一句自辯的話?”
張守言一聽皇帝沒問“遇敵兩端”、“未娶先納”的事,便知道皇帝心裏是肯定了自己功績,也沒把他納名妓的事放在心上。
皇帝更在意的是楊嗣昌和他捐錢的事。
“依附權相不敢,厚財媚上照做。”
張守言這直愣愣的話,讓整個上書房都是一靜。
太監們都差點笑出聲來。
倒是王承恩驚訝之餘,又高看了張守言一眼。
這句話可是說到皇爺的心尖上去了!
果然崇禎臉上帶了笑意,想想他對首輔們的防備,以及對財政的無力感,這話真的一下子就戳中他心裏的軟處。
“別跪著了,來人給賞個凳子。”
皇帝轉身迴了龍案後麵,張守言等皇帝入座後才爬起來恭恭敬敬的謝恩,肚子裏其實已經罵出了花樣。
崇禎對張守言剛才的那句話,居然沒做任何點評,而是直接開始考核他對西北的認識。
不問不知道,這一問唬了皇帝一跳。
西北形勢和地理,用兵要點和安民重處,居然都在這個人心裏裝著!
原本安排最多半個時辰得陛見,直接拖了足足兩個時辰,就連首輔範複粹也被崇禎請來參與。
崇禎賞了飯食之後,才放張守言出宮。
不說張守言被人領著去吃崇禎那出名的“素宴”,上書房內,崇禎與範複粹也談起了張守言這個人。
“臣觀此人行事,旨在便宜直達,未免會有偏頗之處,著陝西巡撫丁啟睿好生看顧一些,但用在臨洮卻是極合用的人。”
崇禎沉吟片刻,笑了一笑,搖頭道:此人年輕氣盛,還需給他加一副轡頭。”
說完轉頭對著上書房書架後麵說道:“劉卿,出來吧!”
隨著崇禎的話,書架後麵走出來一個愁眉苦臉的老者來。
範複粹自然認得此人,正是剛剛被皇帝重新啟用的翰林學士知製誥劉理順。
崇禎叫人給劉理順看座:“劉卿對朕之前所議,想得如何。這個張信之,可還能入劉卿的眼?”
劉理順一板一眼的先謝恩,然後露出了難色。
“不敢欺瞞陛下,臣對此子殊無好感,疏於禮數,滿口俱是鄉庶白話,絕非良人所選。”
聽到劉理順這句話,範複粹這才知道原來皇帝說的“轡頭”居然在這裏,竟是要給張守言拉媒。
不過他想到劉理順與楊嗣昌之間的“微妙”關係,就知道這樁親事劉理順絕對躲不掉。
畢竟張守言是楊嗣昌的薦主和同鄉,不摻和這一手,皇帝是絕對不敢重用張守言的。
“複禮,莫非覺得此子不可用?”
劉理順見是首輔發問,拱手直言:“不敢,此子心術才幹於臨洮府邊地正是合適。”
範複粹笑問:“莫非是複禮認為此子不可教也?”
劉理順沒好氣了起來,首輔這句話是在堵他後路,但是想到自己那個愛若珍寶的幺女,他又想硬起氣來再頂上一頂。
站在皇帝身後的王承恩忽然小聲道:“咦,皇爺何時又多了幾根白發?”
這話很輕,但是劉理順和範複粹都聽到了。
劉理順一愣,隨即歎息一聲,皇帝對他的恩遇委實太殊,自詡理學大家的他也想到了皇帝的樁樁難處,不得不歎息一聲:“如此,臣領旨謝恩便是!”
皇帝指了指王承恩,不悅道:“怎的沒規矩,自己出去領二十板子!”
王承恩眉開眼笑的應了,卻被劉理順攔住:“陛下且看在臣這點喜事的份上,饒過王公此次吧!”
崇禎捉住了劉理順的手,也歎息了一聲:“中原板蕩,朕盡付楊嗣昌,而西北偏隅之地,此人委實合用至極,卻偏偏與楊相糾葛太甚。朕若就如此用了此人,又怕楊相因避嫌而收縮了手腳,弱了對陝西的統製,最後被流賊鑽了空子。”
“滿朝上下,唯有甚六(劉理順的號)之女下嫁,楊相才得拋開對陝省顧忌,放開手腳。委屈令愛不得為進士妻,朕心也有愧啊!”
迴到客棧沒一天,張守言便接到了聖旨。
不過不是封官的敕書,卻是封賞的誥書。
皇帝追贈了他便宜老爹張敬仁為奉議大夫,便宜老娘張何氏為宜人,然後還給他賜了一門婚事。
翰林學士劉理順四女,劉錦綺,虛歲十七。
“劉理順?!”
在張守言看到這個人名後,竟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一絲欽佩之意。
這位老大人會試十多次不中,崇禎七年終於中了會試三百多名。在殿試的時候,崇禎卻被劉理順文中的論斷和憂國憂民之意打動,將其破格點為了狀元。
中狀元那一年,劉理順已經五十有二了。
崇禎自己都笑言,說自己取了一位耆老。
這位劉理順是崇禎的死忠,不久前曾被罷官,就是因為他彈劾了寵臣楊嗣昌。
楊嗣昌出任督師時,剛好家裏父親去世,按製需要守製丁憂。
雖然皇帝下旨奪情,但這位老學究依然給楊嗣昌來了一本彈章。
哭笑不得的皇帝隻能把他免職了一段時間,最近才重新委任了翰林學士,是個與楊嗣昌有嫌隙的板正之臣。
但讓張守言聞其名而生敬的卻不是這位劉大人敢於彈劾寵相,而是幾年後李自成破北京的時,滿城殉國的大臣沒幾個,但是劉理順一家上下,妻妾子女,奴婢下人合計十八人闔門自縊而亡,慘烈到無以複加。
“為何偏偏是這戶人家?!”
張守言欽佩過後不免大為頭疼起來,他可是注定要造反的,偏偏攤上了這個大明的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