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的發展停滯不前,主要是由於明朝國內的戰爭基本平定。


    一戰和二戰向我們表麵,戰爭才是科技飛速發展的催化劑。


    而且火槍取代弓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火槍的學習成本低,培養一個弓箭手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多,而火槍需要的時間當然是大大減少,但是明朝的火槍裝填效率低,也就鳥銃等的實用性還行。


    其他的火器如碗口炮、神槍、快槍等種類繁多的火器,都隻不過是巧立名目而已。


    明朝存在著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始終沒有對火器的發展取得突破性的進步,走向軍事近代化的道路,而是一直停留在較為原始的階段。從而導致明朝軍隊自始至終作戰都是以冷兵器為主,當然這主要還是因為科學技術層次的原因。


    而造成明朝科學技術落後的原因,則是因為明代社會的人將科學技術視為奇淫技巧,因此大家都遠離熱衷於發明創造的科學技術人員,這樣就使一些發明或者一些新現象不能得到傳播。


    而且也正是這種觀念,使上層知識分子與下層技術人員變得完全脫節,他們之間缺乏溝通交流,這些原因造成了明代的科學技術出現嚴重的停滯。


    士農工商,古中國傳統的階級結構也正是確保了科技人員的技術得不到重視,科學技術難以發展,而且我國古代是重實用性,輕理論性,技術也就難以流傳下來。


    還有什麽教徒弟餓死師父的,要留一手,還有傳男不傳女等等習俗,讓中國古代的技術更是難以發展。


    所以中國後來落後西方列強百年,還是由於體製和思想問題。


    從秦時商鞅開始留下的禍根,以農本思想為主的社會有利於封建君主專製的統治,但是不利於社會總體的發展。


    就如同近代的戊戌變法,被稱為是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但是哪有那麽多地主需要自救?


    在他們大多數地主階級的眼中,割地沒割自己的就好,殺人沒殺自己就行,何況沒殺他滿族人。洋人討要賠款?那就讓泥腿子們多給一點就好。


    而你要變法?就是在割地主階級自己的肉,這也是為什麽就維持了百日,便被慈禧等人叫停了。


    說會範進這邊,範進見了寧王展示的火器之後,自然是大失所望,根本沒有後世傳得那麽神,不過也有可能是明朝火器真正的精華是在神機營這種官方機構,寧王這個最多隻能算個作坊。


    範進讓寧王叫來工匠,問道:“這火槍發射距離幾何?”


    “大概在100步以內”工匠拘謹的迴答道。


    範進用手捂了捂額頭,早知道他就不抱有過多的期待了。


    我們永遠不要在自己看重的事情上投入不切實際的期待,附著不著邊際價值,因為人生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的人生。這裏的“期待”就是讓我們過不好這一生的核心關鍵。


    範進自然是很失望。然後將自己腦海中關於燧發槍的理念告訴了工匠。


    他本來以為會如同小說中的那樣,自己提一個想法,然後工匠就能做出來,事實上卻不是這樣的。


    工匠召集了其他的工匠,一同商討著範進說的這種槍的可行性,討論半天之後,卻是不可行。


    燧發槍的槍機的製造成本超過火繩槍的槍機。


    火繩槍機材質可用銅製,銅是種偏軟的金屬,熔點也比鐵低,憑借手工技術很容易打造成型。


    火繩槍機結構隻需要將火繩送到藥池並不需要受力,因此銅製槍機即可。


    燧發槍機需要擊打摩擦燧石,擊錘也必須為鐵質。


    且燧發結構必須能承受一定力量,銅質偏軟長期使用容易變形,因此需要精鐵製作,也即是用鋼材。


    鋼質地較硬,純用手工製作為各種零件難度較大,且燧發結構更為複雜,製作需要更多的工期,人工消耗比銅製火繩槍機多很多,即不得不贈加成本。


    而且燧發槍的結構複雜得多,若是想要麵世,可能連調試都得調試幾年。範進自然是更加沮喪了。


    火力這邊的優勢也就隻有一個弗朗機炮了,而軍隊這邊,靠那群匪徒自然是不行的。


    範進走了工坊這一趟算是給他的造反計劃潑了一盆涼水,本以為自己能用火器之利來彌補寧王軍隊的不足,現在看來卻是範進想當然了,果然造反不是那麽好造的。


    既然現有的科技無法改進,那就該改進軍隊了。


    在範進的建議之下,寧王還是準備裝備一些火槍隊,大概是裝備800人的新軍,這是範進極力要求過來的,然後還讓寧王將譚武派給他,和他一起訓練新軍。裝備的東西是鳥銃。


    範進自然不知道怎麽訓練軍隊,不過前世的軍訓卻是被訓過,以前發的軍訓手冊在精神的變異之下自然還是能記得。


    而且火槍兵主要靠的是隊形和工作的分配。鳥銃就是火繩槍屬於一種前膛槍。


    前膛槍精度奇差,不戰成一排命中率不高雖然即使戰成一排命中率也不高,必須進入50米甚至更近的範圍。


    而最早開槍的人意味著另一邊可以到離你更近的地方開槍,然後一發齊射,你這邊的隊伍就可能士氣崩潰人跑了。


    例如英國就是這樣,往往戰術就是等對手先開槍,然後英國逼近之後再開槍,一輪拍射就能造成對麵重大傷亡。而且那時候的死亡原因更多是因為衝鋒的近戰而不是拍射射死的。


    範進準備先用軍訓的方法訓練軍隊,然後再用英國的方法來作為軍隊的陣勢,雖然鳥銃的缺點極多。


    特別是裝填速度和設計距離,仍舊是現在的範進解決不了的。


    而真正的訓練,範進卻是準備以戰養戰,訓練新軍之後便去攻打土匪,然後俘虜的土匪再次進行訓練,達到軍隊越打越多的效果,也能保證軍隊的戰鬥力。


    當然,這隻是範進之後的想法,而且光練火銃的話攻擊方式過於單一,所以他準備讓工匠配有插管式的銃刀。


    (鳥銃是嘉靖才傳入的中國,但是就海外來說,弗朗機炮都傳進來給寧王看見了,寧王再看見鳥銃算是比較合理吧?)


    (至於刺刀的問題:明崇禎3年(1630年)刻印的《兵錄》記載的子母鳥銃配有插管式的銃刀(刺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成範進,開局就中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洛克莫裏亞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洛克莫裏亞蒂並收藏穿越成範進,開局就中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