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雙手合十,口宣佛號。
“阿彌陀佛,敢問明王,你手中的少林絕技,究竟是從何處得來?”
鳩摩智笑道:“若是別人詢問,小僧不便迴答,既是方正大師詢問,小僧便給這個麵子,此乃友人相贈。”
【推薦下,換源app追書真的好用,這裏下載 .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方正道:“不知是哪位友人?”
鳩摩智麵露懷念之色:“那位友人逝去多年,他的子嗣因為造反作亂,已經滿門盡歿,真是好大的冤孽。”
方正道:“原來如此,這些也是少林的冤孽,世事無常,如之奈何。”
少林的冤孽!
這可不就是少林的冤孽?
方正當然明白,鳩摩智說的那位故去的友人,定然是姑蘇慕容博,也是當年蠱惑玄慈伏殺蕭遠山的元兇。
杏子林事件後,玄慈把當初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方正本就覺得慕容博害人不淺,聽聞此事,越發覺得冤孽。
可惜慕容博已然身死,姑蘇慕容片瓦不存,一切恩怨,都屬於少林了!
少林僧眾心思各異。
今日本來就是少林的劫數,沒想到正主還沒來,便先有這等挑釁。
神山上人隻是打嘴炮,並未有過太多挑釁,鳩摩智卻以少林絕技,連敗玄字輩三十高僧,縱然方正憑易筋經攔住鳩摩智,鬥武終歸是輸了一籌。
不僅如此,鳩摩智身負這麽多少林絕技,若是流傳出去,該是何等災禍?
少林並不介意絕學外傳,但流傳一門兩門無所謂,一下流傳這麽多,還流入吐蕃密宗,那可就是大大的不妥。
密宗高僧眾多,高手如雲,隻需把這些秘訣改頭換麵一番,便能創出什麽寧瑪派三十六絕技、三十六大法。
到那時,就不是少林的臉麵,中原佛門的臉麵,也會被大大折損。
可鳩摩智今日出手皆點到為止,而且也說出心法來曆,並未太過失禮,難不成還能一擁而上強留鳩摩智?
本就有遼國之事,若是再加上一個吐蕃,上少林的怕是要換成狄仁傑,以及金吾衛、千牛衛的精兵強將了。
該在的總是要來。
無論少林僧眾如何憂慮,一位位高手接連到來,就連蕭峰也已經到達。
蕭峰到達少室山後,並未直接向玄慈尋仇,而是大步走向玄苦大師,翻身下拜:“徒兒參見恩師!”
玄苦心中百感交集,喜的是自家弟子武功有成,且並未因玄慈之事,對自己冷眼相待,還記得師徒之情。
憂的是從此之後,這段師徒緣分怕是無法存留,想見一麵千難萬難。
“峰兒,為師……”
“弟子一身所學,全賴師父辛苦教導,無論發生何事,您永遠都是弟子的師父,弟子永遠記得這段恩情。”
李瑾瑜心中暗暗點頭,好在及時勸住蕭遠山,否則玄苦可就危險了。
要說玄字輩的高僧,大多數都是尋常的和尚,不好不壞,江湖武者。
有玄慈這種人品低劣、欺世盜名的偽君子,也有如玄苦這等高僧。
要說原劇情中,對蕭峰最好的,長輩之中,唯有喬三槐夫婦以及玄苦。
玄苦對蕭峰是真心實意教導,毫無保留傳授,待到蕭峰武功有成,又托關係送去丐幫,請汪劍通傳授武功。
汪劍通小家子氣,蕭峰經受三大考驗,立了七大功勞,方才成為幫主,乃曆代幫主最為困難的繼承者。
說是汪劍通傳位,可憑蕭峰當時的武功和功績,他不是幫主誰是幫主?
更讓人覺得可笑的是,那些看似鐵骨錚錚的丐幫長老,在逐走蕭峰後,遊坦之僅憑武功便壓服所有不服之人。
阿紫在丐幫為非作歹,又有哪個長老敢多說半句廢話?
對阿紫有半句重話,遊坦之可是真的會殺人,而且殺起人來毫不猶豫!
不要怪人看不起丐幫,丐幫長老自己骨頭軟,欺軟怕硬,貪生怕死,難道能指望別人理解他們的“大局”?
蕭峰到來不久,蕭遠山也來了。
玄慈越眾而出,道:“蕭施主,當年之事,是我受人蒙蔽,對你不起,這三十年,貧僧日夜覺得悔恨。”
數月過去,玄慈變得麵黃肌瘦,神色甚是淒苦,似乎一陣風就能吹倒。
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擺出這等淒苦的姿態,任誰也會有三分同情。
蕭遠山冷笑道:“悔恨?你以為我是三歲小兒不成?你若有半分悔恨,便不可能安心當三十年少林方丈!”
悔恨的表現有很多種。
承認錯誤,贖罪,改過。
世上無人不會犯錯,沒有十全十美的聖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玄慈這三十年間做了什麽?
一、安安心心當方丈;
二、與葉二娘生了個兒子;
他向誰承認過錯誤?他有過什麽贖罪的舉動?如果這些都沒有,那麽憑什麽說他改過,說他有悔改之心?
這個玩笑一點都不好笑!
李瑾瑜不喜歡這種玩笑。
李瑾瑜非常明白,嘴上說的隻是找借口、撇責任、裝模作樣,越是強調有悔過之心,便越顯得虛偽。
一個犯過無數大錯,卻毫無半分悔改之心的偽君子,死的時候卻讓人覺得敬佩,這完全不符合公理正道!
嶽不群做了錯事,所以嶽不群死前成了太監,眾叛親離,身敗名裂。
玄慈的錯事比嶽不群更甚千倍,虛偽比嶽不群更甚百倍,憑什麽能夠有好結果?佛法能大過道義不成?
佛法不能大過道義,也不可能大過王法,所以今日玄慈注定無法維持他的假麵具,注定要露出虛偽的真麵目。
玄慈先前那句話,原本讓人覺得他有悔改之心,蕭遠山一句話,卻讓眾人明白,自己險些被玄慈蒙騙。
以蕭遠山的智計,還有他滿是仇恨和莽撞的腦子,自然想不到這些。
這都是李瑾瑜教的。
蕭遠山原本覺得李瑾瑜多慮,覺得李瑾瑜未免有些陰暗。
如今看來,李瑾瑜智慧通達,深知人心叵測,不得不防。
玄慈低眉說道:“方丈之位,如何能輕易退卻?門派所托,貧僧不敢有絲毫辜負,並非是貪戀權勢。”
蕭遠山冷笑道:“既然如此,你說你日夜悔恨,不知有何證據,難道紅口白牙隨便一說,便算是悔過?”
玄慈默然無語。
蕭遠山道:“我且問你,你可曾對我兒承認過錯誤?”
玄慈道:“不曾!”
蕭遠山道:“我且問你,你可曾對我兒有過半分照拂?”
玄慈道:“甚少!”
蕭遠山道:“我且問你,我兒成長過程中,把他養大成人,教導他讀書識字和武功,可有你半分參與?”
玄慈道:“把他養大成人的,是喬三槐夫婦,教他武功的,是貧僧的師弟玄苦,貧僧並未親自教導半招。”
蕭遠山道:“當年之事,替你背黑鍋的那些倒黴鬼,你可曾照顧他們留下的孤兒寡婦?少林弟子千千萬,不知他們的後人,有幾人在少林學藝?”
玄慈道:“有三個俗家弟子,如今已然出師,別的一個也無。”
蕭遠山道:“當年因為你一己之私欲,險些導致兩國開戰,你可曾去邊關巡視,親眼見證邊關的血肉戰場?”
玄慈道:“不曾。”
蕭遠山道:“如今中原遼國即將結為盟友,你為此付出過什麽?是去保護了遼國使團,還是參與了談判?”
玄慈道:“保護使團的,是李瑾瑜李施主,貧僧沒能參與其中。”
蕭遠山問的這些問題,每一句都是誅心之言,可卻都清晰可查,便是想要撒謊搪塞,也會被人輕易揭破。
與其扯謊搪塞,不如實話實說,反正今日打定主意任人羞辱,用生命了結一切,玄慈不在乎丟多少麵皮。
蕭遠山連問數個問題,隨即冷冷的說道:“換而言之,你既沒有照拂我的兒子,也沒有照拂老友之子,更沒有對中原遼國的關係,做出半分貢獻!”
玄慈咬牙說道:“是!”
蕭遠山道:“你什麽都沒做,卻說自己三十年來日夜悔過,諸位英雄好漢都來評評理,有這麽悔過的麽?”
此言一出,群雄議論紛紛。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裏每個人都曾犯下錯誤,有的選擇悔過,有的選擇隱瞞,把錯誤深深埋在心底。
尤其明知四大名捕上少林,作奸犯科之輩不敢來看熱鬧,來的大部分都名聲不錯,為人也相對比較正直。
無論與少林多麽親近,哪怕是少林俗家弟子,對此也不由得皺起眉頭。
鏢門的“神拳小諸葛”鄧定侯,是少林俗家弟子,精通少林百步神拳,對於少林很有感情,本想助助聲威。
但蕭遠山這一連串問題,莫說神拳小諸葛,便是諸葛亮至此,怕也無法憑三寸不爛之舌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蕭峰是玄苦的弟子,本打算看在恩師的麵子上,擊斃玄慈報仇即可。
聽完親爹這一連串問題,心說今日之事,還是看老爹怎麽做吧。
蕭峰想看親爹要如何做,蕭遠山卻直接收手,退到一旁,高聲道:“不要急著認錯,還有一樁公桉呢!”
玄慈心中驚訝,心說我確實對你不起,你打死我也就罷了,什麽特麽另一樁公桉,我哪還有什麽公桉在身?
正驚訝時,忽聽山下唿喝之聲。
“諸葛正我前來拜會!”
聲音剛剛發出之時,人似乎在數百丈開外,最後一字話音未落,一個頷下三綹長須的清臒老者悄然現身。
他穿著白色的長袍,黑色的辮子自領部一直鑲至腹部,令黑色更顯著,白衣更奪目,更有黑白分明的冷肅。
曆盡風霜的臉上,已經有了許許多多的皺紋,可卻仍然具有一張孩子般俊朗的臉容,不是鶴發童顏的模樣,而是一種既穩重又詼諧的獨特氣度。
諸葛正我!
武周四大神侯之一,絕頂高手韋青青青三弟子,吼聲似犬吠。
重情重義、智慧過人、深藏不露、心懷天下、自律嚴己、文武雙全,知人善任、光明磊落、清醒透徹……
在諸葛正我身上,似乎能夠看到一個慈祥長者的全部品質。
他當然是有缺點的,他也曾做過錯事,他絕不是什麽人間聖賢,但即便是他的對手,也認可他的優秀。
高傲如元十三限,想要對付這位三師兄,也是苦心孤詣、策劃多年。
不過反過來說,如果把自己的對手貶為垃圾,戰勝垃圾的又是什麽?
就好比如果有人貶低項羽,說項羽是個莽夫,最先憤怒的一定是劉邦。
他是莽夫匹夫,豎子不足與謀,那被匹夫追的四處亂跑,曆經千辛萬苦才能取勝的,難道是什麽大英雄?
一定要說項羽厲害,要說項羽衝鋒陷陣所向披靡,西楚霸王神勇無敵。
西楚霸王如此厲害,勝過西楚霸王奪得天下的漢高祖,豈不更厲害?
至於諸葛正我的吼聲,倒不是惡意貶低,而是自在門四大弟子,吼聲各有不同,葉哀禪吼聲為龍吟,許笑一吼聲為鶴唳,元十三限吼聲為狼嚎。
隨著諸葛正我現身,山道上響起輪椅的聲音,四大名捕隨之而至。
處事無情,內裏留情的無情;
出手剛強,內裏仁慈的鐵手;
追桉不欺,玩事不拘的追命;
殺敵冷血,情義熱血的冷血。
諸葛正我沉聲說道:“玄慈,當年咱們在泰山相遇,曾經在泰山之巔論佛七日,你可記得自己說過什麽?”
玄慈道:“修道苦至,當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愛憎。今雖無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無怨訴……”
這篇經文乃是《入道四行經》,是菩提達摩的弟子曇琳,記錄的菩提達摩微言法語,雖然隻有數百字,但卻蘊含高深佛理,乃少林弟子必學經文。
玄慈誦念的經文,表示修道時逢到困苦,都是由於往日犯下的罪孽,無論何等懲罰,都甘心受之,絕無怨憤。
諸葛正我道:“很好,既然你願意承擔責任,我這裏有一番公桉,需要玄慈方丈當著天下人的麵解釋清楚!”
玄慈道:“可是這位蕭施主?”
諸葛正我厲聲道:“不!是玄慈方丈昔年的風流韻事,是數千無辜小兒的性命,你現在可想起來了?”
玄慈驚道:“這……這……”
諸葛正我道:“帶葉二娘!”
“阿彌陀佛,敢問明王,你手中的少林絕技,究竟是從何處得來?”
鳩摩智笑道:“若是別人詢問,小僧不便迴答,既是方正大師詢問,小僧便給這個麵子,此乃友人相贈。”
【推薦下,換源app追書真的好用,這裏下載 .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方正道:“不知是哪位友人?”
鳩摩智麵露懷念之色:“那位友人逝去多年,他的子嗣因為造反作亂,已經滿門盡歿,真是好大的冤孽。”
方正道:“原來如此,這些也是少林的冤孽,世事無常,如之奈何。”
少林的冤孽!
這可不就是少林的冤孽?
方正當然明白,鳩摩智說的那位故去的友人,定然是姑蘇慕容博,也是當年蠱惑玄慈伏殺蕭遠山的元兇。
杏子林事件後,玄慈把當初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方正本就覺得慕容博害人不淺,聽聞此事,越發覺得冤孽。
可惜慕容博已然身死,姑蘇慕容片瓦不存,一切恩怨,都屬於少林了!
少林僧眾心思各異。
今日本來就是少林的劫數,沒想到正主還沒來,便先有這等挑釁。
神山上人隻是打嘴炮,並未有過太多挑釁,鳩摩智卻以少林絕技,連敗玄字輩三十高僧,縱然方正憑易筋經攔住鳩摩智,鬥武終歸是輸了一籌。
不僅如此,鳩摩智身負這麽多少林絕技,若是流傳出去,該是何等災禍?
少林並不介意絕學外傳,但流傳一門兩門無所謂,一下流傳這麽多,還流入吐蕃密宗,那可就是大大的不妥。
密宗高僧眾多,高手如雲,隻需把這些秘訣改頭換麵一番,便能創出什麽寧瑪派三十六絕技、三十六大法。
到那時,就不是少林的臉麵,中原佛門的臉麵,也會被大大折損。
可鳩摩智今日出手皆點到為止,而且也說出心法來曆,並未太過失禮,難不成還能一擁而上強留鳩摩智?
本就有遼國之事,若是再加上一個吐蕃,上少林的怕是要換成狄仁傑,以及金吾衛、千牛衛的精兵強將了。
該在的總是要來。
無論少林僧眾如何憂慮,一位位高手接連到來,就連蕭峰也已經到達。
蕭峰到達少室山後,並未直接向玄慈尋仇,而是大步走向玄苦大師,翻身下拜:“徒兒參見恩師!”
玄苦心中百感交集,喜的是自家弟子武功有成,且並未因玄慈之事,對自己冷眼相待,還記得師徒之情。
憂的是從此之後,這段師徒緣分怕是無法存留,想見一麵千難萬難。
“峰兒,為師……”
“弟子一身所學,全賴師父辛苦教導,無論發生何事,您永遠都是弟子的師父,弟子永遠記得這段恩情。”
李瑾瑜心中暗暗點頭,好在及時勸住蕭遠山,否則玄苦可就危險了。
要說玄字輩的高僧,大多數都是尋常的和尚,不好不壞,江湖武者。
有玄慈這種人品低劣、欺世盜名的偽君子,也有如玄苦這等高僧。
要說原劇情中,對蕭峰最好的,長輩之中,唯有喬三槐夫婦以及玄苦。
玄苦對蕭峰是真心實意教導,毫無保留傳授,待到蕭峰武功有成,又托關係送去丐幫,請汪劍通傳授武功。
汪劍通小家子氣,蕭峰經受三大考驗,立了七大功勞,方才成為幫主,乃曆代幫主最為困難的繼承者。
說是汪劍通傳位,可憑蕭峰當時的武功和功績,他不是幫主誰是幫主?
更讓人覺得可笑的是,那些看似鐵骨錚錚的丐幫長老,在逐走蕭峰後,遊坦之僅憑武功便壓服所有不服之人。
阿紫在丐幫為非作歹,又有哪個長老敢多說半句廢話?
對阿紫有半句重話,遊坦之可是真的會殺人,而且殺起人來毫不猶豫!
不要怪人看不起丐幫,丐幫長老自己骨頭軟,欺軟怕硬,貪生怕死,難道能指望別人理解他們的“大局”?
蕭峰到來不久,蕭遠山也來了。
玄慈越眾而出,道:“蕭施主,當年之事,是我受人蒙蔽,對你不起,這三十年,貧僧日夜覺得悔恨。”
數月過去,玄慈變得麵黃肌瘦,神色甚是淒苦,似乎一陣風就能吹倒。
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擺出這等淒苦的姿態,任誰也會有三分同情。
蕭遠山冷笑道:“悔恨?你以為我是三歲小兒不成?你若有半分悔恨,便不可能安心當三十年少林方丈!”
悔恨的表現有很多種。
承認錯誤,贖罪,改過。
世上無人不會犯錯,沒有十全十美的聖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玄慈這三十年間做了什麽?
一、安安心心當方丈;
二、與葉二娘生了個兒子;
他向誰承認過錯誤?他有過什麽贖罪的舉動?如果這些都沒有,那麽憑什麽說他改過,說他有悔改之心?
這個玩笑一點都不好笑!
李瑾瑜不喜歡這種玩笑。
李瑾瑜非常明白,嘴上說的隻是找借口、撇責任、裝模作樣,越是強調有悔過之心,便越顯得虛偽。
一個犯過無數大錯,卻毫無半分悔改之心的偽君子,死的時候卻讓人覺得敬佩,這完全不符合公理正道!
嶽不群做了錯事,所以嶽不群死前成了太監,眾叛親離,身敗名裂。
玄慈的錯事比嶽不群更甚千倍,虛偽比嶽不群更甚百倍,憑什麽能夠有好結果?佛法能大過道義不成?
佛法不能大過道義,也不可能大過王法,所以今日玄慈注定無法維持他的假麵具,注定要露出虛偽的真麵目。
玄慈先前那句話,原本讓人覺得他有悔改之心,蕭遠山一句話,卻讓眾人明白,自己險些被玄慈蒙騙。
以蕭遠山的智計,還有他滿是仇恨和莽撞的腦子,自然想不到這些。
這都是李瑾瑜教的。
蕭遠山原本覺得李瑾瑜多慮,覺得李瑾瑜未免有些陰暗。
如今看來,李瑾瑜智慧通達,深知人心叵測,不得不防。
玄慈低眉說道:“方丈之位,如何能輕易退卻?門派所托,貧僧不敢有絲毫辜負,並非是貪戀權勢。”
蕭遠山冷笑道:“既然如此,你說你日夜悔恨,不知有何證據,難道紅口白牙隨便一說,便算是悔過?”
玄慈默然無語。
蕭遠山道:“我且問你,你可曾對我兒承認過錯誤?”
玄慈道:“不曾!”
蕭遠山道:“我且問你,你可曾對我兒有過半分照拂?”
玄慈道:“甚少!”
蕭遠山道:“我且問你,我兒成長過程中,把他養大成人,教導他讀書識字和武功,可有你半分參與?”
玄慈道:“把他養大成人的,是喬三槐夫婦,教他武功的,是貧僧的師弟玄苦,貧僧並未親自教導半招。”
蕭遠山道:“當年之事,替你背黑鍋的那些倒黴鬼,你可曾照顧他們留下的孤兒寡婦?少林弟子千千萬,不知他們的後人,有幾人在少林學藝?”
玄慈道:“有三個俗家弟子,如今已然出師,別的一個也無。”
蕭遠山道:“當年因為你一己之私欲,險些導致兩國開戰,你可曾去邊關巡視,親眼見證邊關的血肉戰場?”
玄慈道:“不曾。”
蕭遠山道:“如今中原遼國即將結為盟友,你為此付出過什麽?是去保護了遼國使團,還是參與了談判?”
玄慈道:“保護使團的,是李瑾瑜李施主,貧僧沒能參與其中。”
蕭遠山問的這些問題,每一句都是誅心之言,可卻都清晰可查,便是想要撒謊搪塞,也會被人輕易揭破。
與其扯謊搪塞,不如實話實說,反正今日打定主意任人羞辱,用生命了結一切,玄慈不在乎丟多少麵皮。
蕭遠山連問數個問題,隨即冷冷的說道:“換而言之,你既沒有照拂我的兒子,也沒有照拂老友之子,更沒有對中原遼國的關係,做出半分貢獻!”
玄慈咬牙說道:“是!”
蕭遠山道:“你什麽都沒做,卻說自己三十年來日夜悔過,諸位英雄好漢都來評評理,有這麽悔過的麽?”
此言一出,群雄議論紛紛。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裏每個人都曾犯下錯誤,有的選擇悔過,有的選擇隱瞞,把錯誤深深埋在心底。
尤其明知四大名捕上少林,作奸犯科之輩不敢來看熱鬧,來的大部分都名聲不錯,為人也相對比較正直。
無論與少林多麽親近,哪怕是少林俗家弟子,對此也不由得皺起眉頭。
鏢門的“神拳小諸葛”鄧定侯,是少林俗家弟子,精通少林百步神拳,對於少林很有感情,本想助助聲威。
但蕭遠山這一連串問題,莫說神拳小諸葛,便是諸葛亮至此,怕也無法憑三寸不爛之舌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蕭峰是玄苦的弟子,本打算看在恩師的麵子上,擊斃玄慈報仇即可。
聽完親爹這一連串問題,心說今日之事,還是看老爹怎麽做吧。
蕭峰想看親爹要如何做,蕭遠山卻直接收手,退到一旁,高聲道:“不要急著認錯,還有一樁公桉呢!”
玄慈心中驚訝,心說我確實對你不起,你打死我也就罷了,什麽特麽另一樁公桉,我哪還有什麽公桉在身?
正驚訝時,忽聽山下唿喝之聲。
“諸葛正我前來拜會!”
聲音剛剛發出之時,人似乎在數百丈開外,最後一字話音未落,一個頷下三綹長須的清臒老者悄然現身。
他穿著白色的長袍,黑色的辮子自領部一直鑲至腹部,令黑色更顯著,白衣更奪目,更有黑白分明的冷肅。
曆盡風霜的臉上,已經有了許許多多的皺紋,可卻仍然具有一張孩子般俊朗的臉容,不是鶴發童顏的模樣,而是一種既穩重又詼諧的獨特氣度。
諸葛正我!
武周四大神侯之一,絕頂高手韋青青青三弟子,吼聲似犬吠。
重情重義、智慧過人、深藏不露、心懷天下、自律嚴己、文武雙全,知人善任、光明磊落、清醒透徹……
在諸葛正我身上,似乎能夠看到一個慈祥長者的全部品質。
他當然是有缺點的,他也曾做過錯事,他絕不是什麽人間聖賢,但即便是他的對手,也認可他的優秀。
高傲如元十三限,想要對付這位三師兄,也是苦心孤詣、策劃多年。
不過反過來說,如果把自己的對手貶為垃圾,戰勝垃圾的又是什麽?
就好比如果有人貶低項羽,說項羽是個莽夫,最先憤怒的一定是劉邦。
他是莽夫匹夫,豎子不足與謀,那被匹夫追的四處亂跑,曆經千辛萬苦才能取勝的,難道是什麽大英雄?
一定要說項羽厲害,要說項羽衝鋒陷陣所向披靡,西楚霸王神勇無敵。
西楚霸王如此厲害,勝過西楚霸王奪得天下的漢高祖,豈不更厲害?
至於諸葛正我的吼聲,倒不是惡意貶低,而是自在門四大弟子,吼聲各有不同,葉哀禪吼聲為龍吟,許笑一吼聲為鶴唳,元十三限吼聲為狼嚎。
隨著諸葛正我現身,山道上響起輪椅的聲音,四大名捕隨之而至。
處事無情,內裏留情的無情;
出手剛強,內裏仁慈的鐵手;
追桉不欺,玩事不拘的追命;
殺敵冷血,情義熱血的冷血。
諸葛正我沉聲說道:“玄慈,當年咱們在泰山相遇,曾經在泰山之巔論佛七日,你可記得自己說過什麽?”
玄慈道:“修道苦至,當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愛憎。今雖無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無怨訴……”
這篇經文乃是《入道四行經》,是菩提達摩的弟子曇琳,記錄的菩提達摩微言法語,雖然隻有數百字,但卻蘊含高深佛理,乃少林弟子必學經文。
玄慈誦念的經文,表示修道時逢到困苦,都是由於往日犯下的罪孽,無論何等懲罰,都甘心受之,絕無怨憤。
諸葛正我道:“很好,既然你願意承擔責任,我這裏有一番公桉,需要玄慈方丈當著天下人的麵解釋清楚!”
玄慈道:“可是這位蕭施主?”
諸葛正我厲聲道:“不!是玄慈方丈昔年的風流韻事,是數千無辜小兒的性命,你現在可想起來了?”
玄慈驚道:“這……這……”
諸葛正我道:“帶葉二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