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兄多禮了,隻要嶽兄能守口如瓶便好。”


    “穆兄心存顧慮,這些自是應當的。在下定會替二位守著秘密。”


    頓了一下,嶽琮轉入正題,對穆建明道:“不知這位小穆兄桃園結義的故事從哪聽來的?”


    嶽琮這話請教的語氣中還帶著一絲審視。


    穆建明一聽這話,寒毛根都炸起來了。


    難道是遇到了同行?對方也是穿越者?


    可前世看的小說裏,極少是有同時代的同行的,不可能這麽寸,就讓自己遇到了吧。


    甩開腦中的胡思亂想,穆建明用盡量平緩的語氣問道:“怎麽?嶽兄聽過這個故事?”


    話一出口,穆建明就察覺出自己的語氣雖然已經盡量平緩了,可是還是帶著一絲顫抖。


    “第一次聽到。覺得這個故事甚為有趣,才想著問問小穆兄。”


    穆建明仔細打量著嶽琮的神色,見他神態自然,眼珠也沒有躲閃,知道他說的應該是真話,這才放下心來,暗暗鬆了口氣,還以為自己的身份要泄露了呢。


    “噢,這是我自己無事的時候,胡亂想出來的。”


    嶽琮嘖嘖了兩聲,敬佩地搖著腦袋。


    “真不知曉穆兄的一身才學是從何處學來的。在大魏要想有此等才華,著實不是一件易事。”


    穆建明嗬嗬一笑。


    “倒也沒什麽。在下閑著無事翻看一些典籍,有時候會產生一些疑問,可書中沒有答案,就隻能自己思考。想得多了,便有一些體悟。”


    穆建明說得輕鬆,讓嶽琮有些發呆。


    “那穆兄的天資可算是上乘,僅是自行參悟便有如此才華,在下佩服。”


    嶽琮說著衝穆建明拱拱手,然後又對楊霖道:“這位穆兄的才華,想來也定是不一般。”


    楊霖道:“嶽兄可喚我表字雨林,也方便些。說來慚愧,在下的那點兒才學可拿不出手。”


    穆建明又搶著解釋道:“家兄要幫著處理些家中事務,精力難免分散。若非如此,才華成就定不在我之下。”


    就在幾人聊天的空檔,場中突然爆發出一陣陣叫好聲。幾人有些錯愕地抬頭眺望。


    場中五位班主一字排開,有焦急,有失落,有欣喜,也有理當如此的平靜。


    呂陽賓趕忙解釋了一通。


    場中已經對幾支舞姬做出了評定。簪花社占據主場優勢,獲得了第一。


    雲舒的舞姬班子以出色的表現與簪花社並列。


    不過其他三支舞姬也還有機會,等下一輪表現若是出色的話,也不難獲得一個好的排名。


    穆建明戳了戳芸秀,在她耳邊低聲說道:“你去找雲舒,若是真有落敗解散的舞姬班子,她能多接收一些便多接收一些。她們以後的著落我會幫著解決。”


    芸秀答應一聲,領命而去。


    五位班主下場以後,文會也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三人也停止交談,看著場中的情形。


    周興安等名老學士又全部上場,看了看場下的諸多儒生,周興安提到了些聲音道:“老夫今日來此,也不隻為了點評爾等,更是為了給爾等解惑。若是在學識上有何不解之處,皆可提出來。老夫幾人定竭盡全力予以解答。當然若是覺得老夫等人有不對之處,也可提出。”


    “嘩”的一聲,場下一下子就沸騰起來。


    大魏的這些儒生最缺的就是名師的指點。現在這幾名老學士主動提出,誰能不高興。


    楊霖、穆建明兩人不知道這周興安的底細,可在場的絕大多數人都知道。在這彭城方圓百裏內,周興安是聞名已久的鴻學大儒,學問、見解都是很了不起的,要不然也不會被彭員外等人請來。


    當下,就有數人站起來爭相提問。


    周興安嗬嗬笑道:“不急不急,一個一個的來。”


    說著隨手點了一個起身的儒生。


    “你先吧。”


    那儒生感激地行了一禮,問出自己的問題。


    周興安點點頭,對旁邊的另一個老者說道:“翰辭兄,你尤其擅長春秋,不如此題由你來解答。”


    坐在最邊上的一個老者,笑嗬嗬地起身。


    “也好,老夫就講一些拙見。”


    這個環節極受普通儒生喜歡,而於楊霖、穆建明而言沒那麽大吸引力。


    楊霖是不需要,穆建明是不懂。甚至這些儒生引經據典所提的一個個問題,穆建明聽都沒聽過。


    過了好一會兒,終於有人提出了一個穆建明能聽懂的問題。


    “幾位先生,觀之日月皆為圓盤,又因日月圍繞大地運行。天似蓋笠,地若棋坪,便有了天圓地方之說。去歲時,南楚之人在太學中也宣揚天體轉動,大地靜止。可為何沈常侍卻說大地也是轉動的,甚至當場證實了這件事。”


    “這……”


    四名老學士都皺起了眉頭。


    這個問題算是說得了幾人的知識盲點上。一時之間誰都不知該如何迴答了。


    “不錯,這位仁兄說言不假。當時南楚的幾位大儒確實提出這一說法。太學的山長和幾位祭酒都無法駁斥,甚至就連司天監的官員也無法給出解釋。


    幸得沈常侍出手,解決了這個問題。所做之事我等親眼所見。甚至等迴到太學後,有人照著沈常侍所做,重新做了一次,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大地是轉動的。”


    一名太學的學生起身說道。


    場下的儒生開始議論紛紛。不少人沒聽過這件事,聽這兩人說的事情根本不知道,連忙相互打聽起來。


    周興安嗯了一聲,據實相告。


    “這個問題卻是超出我等的幾人的學識。若是胡言一通,怕是以謬傳謬誤了你們。若有機會,你們或可去洛京請教沈才女,看她是如何迴答的。”


    穆建明點點頭。


    這老頭兒的胸襟氣度不錯,不懂就是不懂。並沒有維護顏麵亂說,更沒有對這名儒生訓斥強行挽尊。


    那名發問的儒生遺憾地點點頭。手剛搭起來,準備行禮答謝。人群中卻傳來一道聲音。


    “因為腳下的大地,也如日月一般,是個不停旋轉的。”


    穆建明顧不上楊霖等人驚愕的目光,在全場儒生驚愕的目光中,不緊不慢走到場中,繼續說道:“你既然看到日月是一個圓盤,那麽大地為何就不能是呢?”


    那名儒生低頭思索了片刻,豁然開朗。


    “對啊。大地為什麽就不能是圓的呢?”


    穆建明嗬笑一聲。


    “其實把它說成是一個圓球更為合適?”


    一句話把所有人都說懵了。


    說是圓盤還好理解,人都可以站在圓盤之上。可說成圓球就不好說了。難道自己所處的地方永遠是向上不動的嗎?


    可是沈常侍已經驗明了大地是轉動的。那等自己這邊轉到向下時,自己為何不會頭下腳上?


    穆建明早就料到他們會想到什麽,巡視一圈,從桌案上拿起一顆大梨。


    “諸位,這就好比我們所見的日月,它本身就是一個圓球,隻是在我們看來,隻能看到它的一個呈現圓形的輪廓,所以才覺得它是圓盤。這麽一說,大家是不是就能明白。”


    不少反應快的已經在點頭了。


    “等等。那為何……”


    穆江明搶先說道:“這可是另外一個問題了。一時半會也不好講清楚。但腳下的大地確實是一個圓球。倘若你站在一座高山上,能看到遠方弧形的地平線,便能驗證這種說法。”


    這名提問的儒生低頭思索了一會,又看了看那梨。


    “若是如此,從一個方向一直行走,便有可能迴到原地。”


    對於這人能想到這一點,穆建明老懷大慰。


    “這位兄台貴姓?”


    這儒生忙答道:“在下範衡,汴州人氏。”


    穆建明點點頭。


    “範兄可知南轅北轍?”


    “自然知道。此語出自《戰國策》,乃是季梁勸誡魏安厘王放棄攻打邯鄲而講的一個故事。


    季梁見有一人北麵而持其駕,告訴季梁欲要去楚。季梁問,欲要去楚為何向北而行。答曰:馬良、用多、禦者善。而季梁道: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穆建明明顯呆愣了一下,暗暗吐槽。


    我隻是問你知不知道南轅北轍。你這嘰裏咕嚕的一大通,差點兒沒聽明白你說的是什麽。


    不滿的輕哼一聲。穆建明道:“其實古人早已經知道大地乃是一個圓球。不然南轅北轍這個成語解釋不通。季梁和對方兩人誰都沒有說,為什麽朝著北走,最終會抵達楚國。”


    包括周興安、楊霖、嶽琮在內所有人都懵了。


    這南轅北轍還能這麽解釋的嗎?


    “穆小友,這是真的麽?”


    一位老學士不相信地問道。


    穆建明攤攤手。


    “不然解釋不通故事中與季梁對話的那位旅人,為什麽會說,他的馬好,帶的盤纏多,禦者技術好。


    人們都是站在季梁的角度來嘲笑那旅人。可若是站在旅人的角度上,豈不是在嘲笑季梁的無知?”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穆建明繼續道:“盡信書不如無書。看書要敢於質疑書中內容,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才不枉讀完這一本書。”


    教育完這幫儒生,穆建明便就退迴去坐到位置上。


    “小穆兄,你這實在是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穆建明嘿嘿一笑。


    “子瑞兄你就說有沒有道理吧。”


    嶽琮仔細思索了一會兒,確實沒發現這話中有什麽漏洞,可要說同意穆建明的觀點,嶽琮一時又接受不了,隻能搖搖頭表示不解。


    “這就是小穆兄所說的,時常思考書中疑問得到的感悟?”


    穆建明笑了笑,攤了炭手,並沒有說話。


    楊霖也湊上來問道:“真的是這樣麽?”


    穆建明低聲在他耳邊道:“我是胡說八道的。”


    “你……”


    楊霖哭笑不得地看著穆建明。


    “學問一途焉能如此胡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魏武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山隱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山隱影並收藏北魏武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