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日,垂拱殿內。


    首相韓琦與三司使韓絳一起來到了趙頊的麵前。


    韓絳率先拱手:“啟稟官家,臣有一件幸福而又有些煩惱的事情匯報。”


    趙頊頓時樂了。


    “幸福而又煩惱?天下還有這樣的事情,說來聽聽。”


    “今年,我大宋的糧食迎來了大豐收,米、麥和粟、豆等雜糧的收成,幾乎是前三年之和。如今各個州府的糧倉都已爆滿,百姓們交完糧稅後,糧倉已然滿滿當當,有的甚至都存在別人家糧食了!”


    “尤其是江南地區,在引入三季種植的占城水稻後,今年收獲的糧食足夠整個大宋吃上五年了,預計明年,糧倉的存糧會更多!”


    “這是多幸福的事情呀,煩惱何在?”趙頊問道。


    “糧食豐收,價格自然而然也就降了。”


    “往年,米麥糧價都在每鬥七十文左右,粟豆雜糧每鬥在五十文左右。當下,米麥每鬥不到五十文,粟豆雜糧每鬥不到三十文!且還在降價中!”


    “百姓手中的糧食根本吃不完,但是有些百姓是忍饑挨餓怕了,將糧食放在倉內,依然不敢放開膽量吃,長此以往,新糧變舊糧,會壞掉的。”


    “另外,隨著我大宋的糧食價格降低,西夏、高麗、東瀛、遼國在邊境地區都在大量收購我們的糧食,我們是否采取一些阻止措施?”


    趙頊微微搖頭。


    “不用阻止,反正我們也吃不完。遼國和西夏的很多百姓還活在水深火熱中呢,我們沒必要將糧食放壞都不賣給他們,這不是我大宋的做派,按照市場價格,敞開了賣!”趙頊斬釘截鐵地說道。


    當下的大宋,根本不需要用糧價去遏製別國。擁有了諸多火器的大宋,當下打仗根本不需要打持久戰,故而軍營中便沒有儲存大量糧食的必要了!”


    一旁,韓琦露出一抹哭笑不得的表情。


    “官家,我們即使敞開了賣,周邊幾國也消化不了我們的全部糧食、西夏、遼國、高麗、東瀛等國根本沒有那麽多錢。”


    “我們還是要內部消化,若將糧食放壞了,那簡直是暴殄天物!”


    聽到這話,趙頊忍不住也笑了。


    如今,今年大宋可謂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糧食也迎來大豐收。


    反觀遼國,因為大力擴展騎兵,導致百姓愈加貧困。


    西夏則是還沒有從去年的幹旱中恢複過來源氣,若沒大宋的救助,可能其早就改朝換代了。


    至於高麗和東瀛,彈丸小國而已,就是喜歡占小便宜,但胃口又太小,根本買不了大宋多少糧食。


    四國的百姓手裏皆無錢,故而隻能忍受饑餓。


    故而,能消化掉大宋糧食的,還隻能是大宋的百姓。


    這時。


    韓絳補充道:“官家,其實許多地方的百姓並非是完全滿足了溫飽,很多百姓是窮怕了,不敢多吃。故而在有了糧食後,賣了嫌太便宜,自己吃又不敢敞開肚子吃,最後隻能等到快放壞了,才舍得用更低的價格賣出去,特別是村落裏的百姓!”


    百姓們都是窮怕了。


    習慣於將喜歡的東西放到最後,最後好東西卻變成了壞東西。


    趙頊是明白這種感覺的。


    當下,朝廷需要做的,就是迅速地消耗掉一大批糧食。


    不然糧食會越來越便宜,且有更多的糧食會被放壞、生蟲子,直到最後變成空殼子。


    趙頊想了想,朝著二人問道:“開封府內,哪裏的人最多?”


    “自然是汴京城內城,每天都是人擠人,根本走不動!”韓琦想都不想地迴答道。


    趙頊又問道:“哪裏的窮苦百姓多,特別是下力氣的窮苦百姓。”


    韓絳不假思索地說道:“那……那自然就是汴河碼頭附近了!”


    “對,汴河碼頭。”趙頊不由得眼前一亮。


    汴京城二百萬人的吃喝拉撒,基本都是靠著汴京碼頭的百姓來周轉的。


    他們幹的都是體力活。


    “你們可知汴河碼頭河工們一日的夥食費大概是多少?”


    韓絳站出來,說道:“臣曾經去調查過,一般的河工一天隻吃兩頓飯,早晨或半晌一頓,大概八文錢。午時或黃昏還有一頓,大概十二文錢。一天大概要二十文錢左右!”


    “能吃飽嗎?”趙頊又問道。


    “他們做的都是力氣活,吃不飽便灌個水飽,畢竟要養家湖口呢!至於汴河旁的百姓,比他們可能要強一些,大概一頓飯二十文左右。官家是想給他們送糧?”韓絳問道。


    韓琦無奈地說道:“送糧恐怕不行,他們還是不舍得吃,寧願將其存下來或換成銅錢。”


    趙頊微微一笑。


    “朕不是給他們送糧,而是給他們送飯,還送到嘴邊,看他們吃不吃?”


    此刻,趙頊的心中已經有了主意。


    ……


    兩日後。


    汴河碼頭附近,出現了數個大棚。


    棚內開灶支鍋,有師傅在蒸米蒸饅頭,切菜炒菜。


    一旁,還有禁兵看護,不多時便冒起了炊煙。


    來往的百姓們都甚是好奇,不知為何會在這裏做飯,也不知這飯到底是做給誰吃的。


    片刻後。


    開封府府尹楊左來到大棚前。


    他見很多百姓都圍在前麵,不由得高聲道:“諸位鄉親父老,吾乃開封府府尹楊左。”


    “官家感念汴河旁的百姓為汴京城輸送各種物品有功。經朝廷決定,將在汴河旁,開設二十個飯棚,名為自助飯棚!”


    “任何百姓,隻需花八文錢,便可領到一葷一素兩份菜與一碗湯,米飯和饅頭則不限量,能吃多少便可以吃多少。”


    “但是,不能帶走,不能浪費,發現者,永久取消在自助飯棚吃飯的資格。


    ……


    很快,一個牌子掛了起來:八文錢管飽餐,饅頭米飯不限量。


    與此同時。


    一筐筐饅頭米飯都搬到了桌子上,還有一大鍋雞蛋湯,其中的兩道菜,一道為蘿卜翠,一道為肉片菘菜。


    僅僅這兩份菜,都不止八文錢了。


    “大米和饅頭隨便吃,這是真的嗎?”一名漢子問道。


    掌勺的廚子說道:“真的,隻要你肚子大,將這一筐饅頭全吃了都行。咱們大宋富了,官家是希望沒有一個人再餓肚子!”


    八文錢管飽餐,顯然是賠錢的。


    但趙頊願意,惟有此,才能迅速消耗大量的糧食,且提高了底層百姓們的幸福程度。


    吃飽喝足的百姓,是不可能去想著要偷盜殺人、造反幹壞事的。


    汴河旁的百姓們,基本都是體力勞動者,最能消耗的便是碳水。


    像趙頊,一頓飯吃兩個饅頭或一碗米飯,基本就可以了。


    但是體力勞動者,包括那些十二三歲的孩子,一頓飯輕輕鬆鬆七八個饅頭,四五碗米飯。


    “官爺,我一頓能吃十個饅頭呢!八文錢可以吃嗎?”有人怯怯地問道。


    “可以,你吃二十個都可以!”楊左笑著說道。


    “官爺,限時間嗎?是不是吃半刻鍾就不讓吃了?”


    “不限時間,隻要你能一直吃,我便一直給你拿,你都吃完了我便再給你做,沒糧食了,我就去糧倉去取,保管你吃飽為止。”一名廚子扯著喉嚨說道。


    朝廷此舉,其實算是給予底層百姓的一項福利。


    畢竟,真正的有錢者是不會經常跑過來吃這樣的八文錢管飽餐的。


    楊左自己都沒想到,自己做這種事情,做的竟然比審桉更有幸福感,看到一個個百姓那感激的眼神,他覺得自己甚是幸福。


    ……


    不到三日。


    八文錢管飽餐,便傳遍了汴京城的大街小巷。


    還有一些富家公子,趕著馬車去吃,三五成群去吃,甚至帶著猴兒醉去吃。


    吃了之後。


    有的甚至認為八文錢管飽餐比其在酒樓花一貫錢吃的飯還好吃。


    一時間,八文錢管飽餐成為了當下最流行、做有名的事件。


    對一些人來講,八文錢算不得什麽。


    但對於一些窮苦的家庭,完全能改變他們的現狀,甚至救了他們的命。


    朝廷此舉,贏得了無數百姓的心。


    而在開封府的八文錢管飽餐試行成功後,各個州府便也都開始施行了。


    州府出錢,外加朝廷補助。


    由於糧食很多,故而官府承擔的成本並不是很高。


    此舉,對於一些較為貧苦的地方百姓而言,簡直就是夏季的蒲扇、冬季的火把。


    無數百姓感恩朝廷,做出了一件前所未有的惠民舉動。


    他們感受到了盛世下潑灑在自己身上的溫暖陽光。


    此事風行後,管飽餐,自助餐就變成了大宋的流行。


    汴京的商人們非常具有經商頭腦。


    汴京有酒樓開設了一貫錢管飽餐,十貫錢老爺餐,還有百貫錢包年餐……


    多種多樣。


    所謂的十貫錢老爺餐,其實和一貫錢管飽餐的差距就在於,多了兩個十六七歲的姑娘服侍。


    吃飯者隻需要張張嘴。


    想吃哪個便有姑娘親自為你夾菜,放到口中。


    這可謂完全沒有性價比,但卻一躍成為了汴京城中最紅火的生意。


    這間接性地說明,大宋的有錢人越來越多了。


    趙頊也不由得感歎,汴京城商人的鬼主意是真多,任何一件事情都能被他們轉化為賺錢的手段。


    與此同時。


    西夏有官員也知曉了大宋的八文錢管飽餐。


    西夏皇宮內。


    梁太後高坐主位,小皇帝一臉木然地坐在一旁。


    一名西夏大臣拱手道:“太後,陛下,臣最近聽說了大宋的一種八文錢管飽餐,極為火熱,聽說汴京城內都排起了三裏長的隊伍!”


    “哦?細說一番,這種方式能讓朝廷賺錢嗎?”


    此時,西夏的窮乃是至上而下的,不僅僅是百姓窮,朝廷也窮。


    那名西夏大臣乃是道聽途說,根本不知大宋定製八文錢管飽餐乃是為了消耗糧食。


    他誤以為,又是朝廷的一項賺錢之法,當即就按照自己的理解講了起來。


    “據說非常賺錢。他們的方式便是,由官府在人多的地方搭建飯棚,米麵免費吃,然後提供一些小菜。大宋糧食便宜,成本較低,且人多,臣估計他們每餐的利潤大概是兩文錢,而汴京城二百萬人,每日的利潤便是四千貫啊!”


    “咱們如果要執行,可將價格定為十五文錢管飽餐,必然也能讓朝廷賺取大量的錢財。”


    “好,從明天起,不……從今日起便開始施行下去!”梁太後激動地說道。


    這些日子。


    梁太後與遼國、高麗、東瀛三國多次通信,大家都提出要多學習大宋的變法策略。


    耶律洪基認為,大宋的每一次變法策略都是朝廷在朝著百姓手裏斂財。


    對此,梁太後深信不疑。


    所以,下麵的官員還沒有具體講如何實施,她便直接批準了。


    他想著,跟著大宋走,準沒有錯,準能夠賺錢。


    很快,此事傳到了趙頊的耳中。


    趙頊大惑不解。


    “如今,梁太後的覺悟這麽高了嗎?在朝廷都快斷了俸祿的情況下,西夏還想著幫扶貧困百姓,這個境界有些高呀!”


    然後,在半個月後。


    西夏的十五文錢管飽餐戛然而止,那名施行的官員也被砍掉了腦袋。


    西夏的一些官員做事完全不過腦子,當具體施行後,一些官員才知道搭建飯棚、尋找廚師都需要大量成本。


    均攤之後,即使用最差的菜肴,十五文錢也是賠錢的。


    並且,西夏更嚴重的是,幾乎所有的百姓都是兩三年沒有吃飽飯了,向來都是饑一頓飽一頓。


    當得知十五文就能吃飽後,那一個個都如同餓死鬼投胎一般,吃得相當多,恨不得一頓將一個月的飯都吃出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西夏的飯棚,幾乎是開一個倒閉一個。


    沒有一個能夠堅持十天以上的。


    賠錢速度如流水,讓本就貧困的西夏更是雪上加霜。


    百姓們太能吃了。


    每個棚子都是賠錢。


    賠錢之後,西夏還不認為是自己的問題,而是認為大宋的變法官員都是大傻子,賠本賺吆喝,且直到現在都沒有發現這種行為是賠錢了。


    趙頊和韓琦等官員聽到這個故事後,差點兒沒有笑暈過去。


    西夏放著大宋那麽多好的發策不學,專挑一個能夠穩定賠錢的來學。這完全就是東施效顰的翻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年打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年打鐵並收藏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