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四年,正月的最後一天。


    一份長達兩萬餘字,名為《兵政三百條》的奏疏出現在趙頊的龍案上。


    此奏疏嚴格按照趙頊的“半年之內,減官六成,減兵五成”規劃,大刀闊斧地裁官裁兵。


    裁官,隻裁無用的官;裁兵,隻裁無戰鬥力的兵。


    夠快!夠狠!夠猛!


    奏疏中除了各項執行條例外,還有關於各級州府執行不力的懲罰,懲罰力度也相當大,保證地方不會推諉糊弄。


    趙頊看後,非常滿意,當即命令中書,將《兵政三百條》傳至各個州府,二月便開始全麵執行,七月必須完成裁撤任務。


    ……


    二月二,龍抬頭,春耕之日,本是個喜慶的日子。


    但因為《兵政三百條》,一部分人開始變得暴躁起來。


    汴京城中,閑官最多,受到蔭封的官員也最多。


    一些人看到《兵政三百條》,照著條例一對照,發現自己完全符合裁撤條件,當即就坐不住了。


    而他們的行為都相當一致:拿錢送禮走關係。


    韓琦、富弼、曾公亮、歐陽修、文彥博等朝廷眾臣的家門口,門庭若市,車馬不斷。


    但這些辦事兒的人,無論親疏,無論官職大小,全都吃了閉門羹。


    朝廷重臣們,出奇的想法統一,團結一致。


    緊接著,汴京城的茶館、酒樓變得熱鬧起來。


    一群群閑官散兵憂心忡忡地商量著對策。


    在他們眼裏,若是這鐵飯碗被砸,那一生就徹底完了。


    當日晚,有三撥人已經形成了相當大的規模。


    第一撥:蔭封之官。


    組織聚眾者不是別人,正是寇準之孫,寇勇。


    一座深宅的庭院中,燈火通明。


    近百人聚在一起。


    而在最中間站著,體態如球的雙下巴男人,正是寇勇。


    寇勇召集的人,有一個明顯特征:全都是紈絝子弟。


    最小的十二歲,最大的八十歲。


    這些人乃是汴梁大街上街溜子的主要組成人群。


    他們的官俸已經足以讓他們吃喝不愁,玩樂無憂。


    故而都是身無一技之長,靠著長輩的餘蔭,坐吃山空。


    現在,趙頊要砸了他們的鐵飯碗,那就是要了他們的命。


    寇勇站在一張大桌上,高聲道:“兄弟們,我們已經到了快家破人亡的時候了,我們聚集在一起,不是為了反朝廷,也不是為了反官家,隻是想拿迴我們應得的東西!”


    “首先,我們不是大宋的蛀蟲,也不是那群無用的兵丁,我們是大宋英雄的後代,我們祖輩拚命為我們換來的榮譽,不應因變法而消失,我們需要官家給我們一個說法!”


    “明日午時,我們要去宣德樓前靜坐,讓官家給我們一個說法,我已經寫好一份血書,大家如果同意我的建議,就咬破你們的手指,在血書上按上手印!”


    ……


    此血書長三米寬兩米,上麵滿是紅字,寫滿了這些蔭封之人對《兵政三百條》的不滿。


    寇勇本來是想用自己的血的,後來覺得痛,就用雞血代替了。


    不多時。


    眾人便都蓋上了手印,並承諾將會唿朋喚友,一起前往宣德樓靜坐。


    而給予他們這種勇氣的,一是他們還擁有著官身,堅信法不責眾;


    二是在大宋,皇帝一般都不會逆民意而行,一旦鬧大,皇帝就會選擇妥協。


    這種情況在宋仁宗和宋英宗身上都屢見不鮮。


    第二撥人,則是汴京城內即將被裁撤的閑官和很多準備科舉考試的士子。


    這群人,就要比上麵那群人聰明多了。


    他們先是得知寇勇那撥人要去宣德樓前靜坐,然後才聚集在了一起。


    這群人裏,最鬱悶的是那些還未有功名的書生學子。


    那些閑官至少還享受過朝廷待遇。


    而這些一心想著往裏鑽的書生學子,還沒鑽進去,發現裏麵開始往外趕人了,心裏怎能不難受。


    這群人經過商議後,一致決定跟在那群蔭封官員的後麵,也去靜坐,討要一個說法。


    而第三撥人,就是被裁撤的禁軍士兵了。


    這些士兵,多是手藝人。


    能建屋修橋,能栽花種草,有的是蹴鞠高手,有的是說書達人,但就是不會打仗。


    突然要少一份俸祿,他們也甚是肉疼,但他們並不敢像前麵兩撥人那樣去宣德樓靜坐。


    他們是兵。


    聚眾就意味著造反,並且享受不了“刑不上士大夫”的福利。


    他們隻能觀望著,並盼望著另外兩撥人能將《兵政三百條》完全推翻。


    汴京城裏的這些動靜,自然悉數傳到了趙頊的耳中。


    趙頊無半分著急,一切都在他意料之中。


    翌日。


    趙頊剛來到垂拱殿。


    司馬光便拿著第一期的《大宋月刊》大步流星地走來了。


    趙頊看司馬光那自信的表情,便知後者定然對此刊很滿意。


    “官家,本期共收稿六十四篇,選中八篇,內容皆是關於精兵簡政的策論!”司馬光麵色激動。


    趙頊翻開目錄一看,笑問道:“朕記得前幾日,歐陽修還說自己寫了兩篇,都沒選上?”


    司馬光點了點頭,很認真地說道:“歐陽相公雖開一代文風,堪稱大宋的文壇領袖,但……但在策論上確實一般。”


    “還有王安石,他也寫了?”趙頊看到王安石的名字,不由得驚唿道。


    “臣與介甫私交甚篤,便讓其寫了一篇,臣看過之後,覺得八篇之中,此篇為冠!”


    要知,八篇策論中,也有司馬光的一篇。


    “哦?”趙頊翻開書頁認真看了起來。


    趙頊越看越開心,這幾篇策論,均是從各個角度闡述精兵簡政的益處,各個都有案例分析,且文字也是通熟易懂,適合民間傳播。


    而當趙頊看到最後一篇王安時撰寫的《覆國論》時,忍不住連道三聲“好”字。


    “好!好!好呀!”


    此篇《覆國論》角度甚是清奇。


    王安石反其道而行之,在策論裏講述了若大宋沒有進行這次精兵簡政,在五年、十年、二十年後會變成什麽樣子。


    此策論,字字如刀。


    讓人看後,忍不住汗毛豎起,篤定若沒有此次精兵簡政變法,大宋必亡。


    趙頊高興地說道:“命崇文院、大理寺、進奏院、國子監、太史局等刻書館立即刊印,以最快的速度刊印分發,讓百姓都看到此刊的內容。”


    “臣遵命!”司馬光拱手道。


    他隱隱覺得僅憑《大宋月刊》,就能讓自己名垂青史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年打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年打鐵並收藏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