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肖雨涵二人,一路講經論道,又是半年過去。
天地擺脫了混沌之象,虛空中氤氳紫氣籠罩,更有白雲相托,靈氣十足。
山川巍峨聳立,峰巒峻秀,岩石嶙峋,似有靈犀貫通表裏;水流在山川間盤縱橫交錯,水花飛濺處如碎玉落盤,散發盎然生機;湖泊之水,波光瀲灩,似夢似幻,漣漪悠悠蕩漾,似乎將靈氣暈染開來。
二人越過山川,跨過水流湖泊,徑過千萬裏。山川中始有瑞獸吐納天地,水流中有祥禽高歌共鳴,湖泊中有玄龜匍匐修心。
這些俊逸靈秀之地,暗藏無數修士,隱居潛心修煉。
修士與飛禽走獸和睦共處,毫無爭端,這方世界宛然一片仙境。
張旭東本可施展道法去窺探那些修士識海中的神魂之秘,以圖探尋中央戊土的下落,可思索再三,還是放棄了。
但看這方世界正是有厚德載物之相,便知自己所尋方向不差,隻中央戊土藏於何方他沒有頭緒。
他的修行已經到了如今這般境界,離出神罰之地不遠了,他需要重拾初心,殺伐掠奪的手段他能不用就盡量不用。
更何況這些修士與他無冤無仇,隻是在這裏潛修,他們甚至也沒有破壞這裏的美好,自己又何必去做這個不雅之人呢?
……
這一日,張旭東正以神魂之力聞八方之氣,探四方之地時,忽聞吟詩之聲從側方傳來,聲音中正柔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漸雷震,君子以恐懼修身;善如水,君子以作事謀始;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步澤履,君子以辨民安誌;艮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
張旭東往吟句之人看去,心中也在反複體會這八段句子的含義,頗覺這些句子以後天八卦的卦象去指引君子之行,富有大道理。
他自己向來不以君子自居,但是對君子之行佩服不已。聽了這些君子之道,他結合自己的經曆和所作所為,似乎也覺得有些句子與自己做人做事之道不謀而合。
來人一身白衣,長袍素雅,束發於頂, 麵容清秀,眉眼間透著一股娟秀儒雅之氣,眼神中流露出溫和、謙遜與睿智。
他身立虛空,舉止優雅,行動間似乎輕盈舒緩,速度卻是極快,眨眼間就來到張旭東身前十丈外。
他舉手投足間風度翩翩,氣質溫潤如玉,給人一種如沐春風之感,又帶有文人的清高和傲骨,似乎不與世俗同流。
這人氣質上與張旭東有三分相似,張旭東的長相也同樣是儒雅隨和、溫潤如玉的模樣,隻不過張旭東沒有正兒八經的在書院中習禮,少了些書生卷氣。
張旭東這些年在神罰之地修行,他一向無敵於同輩人物,早已從無敵中養出自己的淡然氣質,而淡然中又生霸氣。
他同樣喜歡身穿白衣,但卻要在白袍外再披一件紅氅。他喜歡長發披肩,隨風飄散的感覺。
張旭東拱手道:“閣下好文采!未敢請教閣下尊姓大名?”
白衣書生聞言,嘴角勾起一絲好看的弧度,說道:“謬讚了,在下天上樓白玉京。”
張旭東也迴禮道:“在下龍騰閣張旭東,我身邊這位是我的妻子肖雨涵。”
白玉京說道:“賢伉儷夫婦都是一身好氣度,端得是一對金童玉女啊。可惜,我觀張兄這般模樣,似乎少了些書卷氣,莫非張兄自小就投身武道修行,沒有受過書卷熏陶嗎?”
張旭東沒有從這人嘴裏聽出譏諷之意,知道他沒有惡意,隻是實話實說,也就沒有介意,說道:“我自小困縛於小小山村,自五歲啟智後,隨先生讀了兩年私塾,十一歲時偶遇家師,便投身武道修行了。”
白玉京歎氣道:“可惜可惜。”
張旭東聞言莞爾道:“這有何可惜?”
白玉京說道:“白玉蒙塵,豈不可惜?張兄身上有濃厚的殺伐之氣,這倒是其次,你身上為何還沾染了無辜之人的鮮血?這就無法修行我這一門的天地浩然之氣。不然,出了這神罰之地後,我倒是可以引薦張兄去我天上樓拜師學藝。”
張旭東搖了搖頭說道:“每個人因後天環境不同,都會走向不同的道路,即便我沒有殺過無辜之人,我也未必就能修煉什麽浩然之氣。白兄的好意在下隻能心領了。”
肖雨涵聞言卻是反駁道:“書生,我夫君向來寬厚仁慈,何曾殺過無辜之人?你可不要妄言!”
白玉京看著張旭東說道:“這就隻有張兄自己知道了。”
張旭東想了想,自己在離火城的離火秘地下,的確在進入道心空明之境時,親手摘取了不少神火教親傳弟子的人頭,他們也因此被太陽之氣焚毀了肉身,身死道消。
那些人是不是無辜之人,張旭東當時並沒有在意。但那些人的確隻是在守護自己的利益,才與張旭東站在了對立麵,說他們是無辜冤死的,並不是無的放矢。
張旭東想到這裏點了點頭,算是承認自己手中有無辜人之血,便伸手攔下了肖雨涵。
他轉移話題說道:“白兄,剛剛那八段詞句是你作的嗎?很富有哲理啊,在下倒是佩服不已。”
白玉京搖搖頭說道:“這些句子得傳自一部古經書《易經》,卻不是二十八星宿之物,而是來自一個叫地球的地方。可惜的是,那方地界現如今靈氣稀薄,已經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凡人星球了。這些至理名言雖有天人合一之象,卻也隻是教書育人,卻不能當做修行功法看待。”
“地球?”張旭東看了看身邊的肖雨涵,因為他記得肖雨涵就曾經提過地球,甚至肖雨涵還傳了一部來自地球的《心經》給張旭東。
張旭東對白玉京的話有不同見解,說道:“白兄從書卷中修浩然之氣,卻著了相啊。修行和修心與修身並不衝突。心正行不正,氣未必就不正,行正心不正,氣也未必就正。這些詞句雖然不能當做修行的功法,卻可以當做修心的心法看待啊。”
白玉京聞言,微笑著點點頭說道:“張兄果然是至人。”
天地擺脫了混沌之象,虛空中氤氳紫氣籠罩,更有白雲相托,靈氣十足。
山川巍峨聳立,峰巒峻秀,岩石嶙峋,似有靈犀貫通表裏;水流在山川間盤縱橫交錯,水花飛濺處如碎玉落盤,散發盎然生機;湖泊之水,波光瀲灩,似夢似幻,漣漪悠悠蕩漾,似乎將靈氣暈染開來。
二人越過山川,跨過水流湖泊,徑過千萬裏。山川中始有瑞獸吐納天地,水流中有祥禽高歌共鳴,湖泊中有玄龜匍匐修心。
這些俊逸靈秀之地,暗藏無數修士,隱居潛心修煉。
修士與飛禽走獸和睦共處,毫無爭端,這方世界宛然一片仙境。
張旭東本可施展道法去窺探那些修士識海中的神魂之秘,以圖探尋中央戊土的下落,可思索再三,還是放棄了。
但看這方世界正是有厚德載物之相,便知自己所尋方向不差,隻中央戊土藏於何方他沒有頭緒。
他的修行已經到了如今這般境界,離出神罰之地不遠了,他需要重拾初心,殺伐掠奪的手段他能不用就盡量不用。
更何況這些修士與他無冤無仇,隻是在這裏潛修,他們甚至也沒有破壞這裏的美好,自己又何必去做這個不雅之人呢?
……
這一日,張旭東正以神魂之力聞八方之氣,探四方之地時,忽聞吟詩之聲從側方傳來,聲音中正柔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漸雷震,君子以恐懼修身;善如水,君子以作事謀始;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步澤履,君子以辨民安誌;艮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
張旭東往吟句之人看去,心中也在反複體會這八段句子的含義,頗覺這些句子以後天八卦的卦象去指引君子之行,富有大道理。
他自己向來不以君子自居,但是對君子之行佩服不已。聽了這些君子之道,他結合自己的經曆和所作所為,似乎也覺得有些句子與自己做人做事之道不謀而合。
來人一身白衣,長袍素雅,束發於頂, 麵容清秀,眉眼間透著一股娟秀儒雅之氣,眼神中流露出溫和、謙遜與睿智。
他身立虛空,舉止優雅,行動間似乎輕盈舒緩,速度卻是極快,眨眼間就來到張旭東身前十丈外。
他舉手投足間風度翩翩,氣質溫潤如玉,給人一種如沐春風之感,又帶有文人的清高和傲骨,似乎不與世俗同流。
這人氣質上與張旭東有三分相似,張旭東的長相也同樣是儒雅隨和、溫潤如玉的模樣,隻不過張旭東沒有正兒八經的在書院中習禮,少了些書生卷氣。
張旭東這些年在神罰之地修行,他一向無敵於同輩人物,早已從無敵中養出自己的淡然氣質,而淡然中又生霸氣。
他同樣喜歡身穿白衣,但卻要在白袍外再披一件紅氅。他喜歡長發披肩,隨風飄散的感覺。
張旭東拱手道:“閣下好文采!未敢請教閣下尊姓大名?”
白衣書生聞言,嘴角勾起一絲好看的弧度,說道:“謬讚了,在下天上樓白玉京。”
張旭東也迴禮道:“在下龍騰閣張旭東,我身邊這位是我的妻子肖雨涵。”
白玉京說道:“賢伉儷夫婦都是一身好氣度,端得是一對金童玉女啊。可惜,我觀張兄這般模樣,似乎少了些書卷氣,莫非張兄自小就投身武道修行,沒有受過書卷熏陶嗎?”
張旭東沒有從這人嘴裏聽出譏諷之意,知道他沒有惡意,隻是實話實說,也就沒有介意,說道:“我自小困縛於小小山村,自五歲啟智後,隨先生讀了兩年私塾,十一歲時偶遇家師,便投身武道修行了。”
白玉京歎氣道:“可惜可惜。”
張旭東聞言莞爾道:“這有何可惜?”
白玉京說道:“白玉蒙塵,豈不可惜?張兄身上有濃厚的殺伐之氣,這倒是其次,你身上為何還沾染了無辜之人的鮮血?這就無法修行我這一門的天地浩然之氣。不然,出了這神罰之地後,我倒是可以引薦張兄去我天上樓拜師學藝。”
張旭東搖了搖頭說道:“每個人因後天環境不同,都會走向不同的道路,即便我沒有殺過無辜之人,我也未必就能修煉什麽浩然之氣。白兄的好意在下隻能心領了。”
肖雨涵聞言卻是反駁道:“書生,我夫君向來寬厚仁慈,何曾殺過無辜之人?你可不要妄言!”
白玉京看著張旭東說道:“這就隻有張兄自己知道了。”
張旭東想了想,自己在離火城的離火秘地下,的確在進入道心空明之境時,親手摘取了不少神火教親傳弟子的人頭,他們也因此被太陽之氣焚毀了肉身,身死道消。
那些人是不是無辜之人,張旭東當時並沒有在意。但那些人的確隻是在守護自己的利益,才與張旭東站在了對立麵,說他們是無辜冤死的,並不是無的放矢。
張旭東想到這裏點了點頭,算是承認自己手中有無辜人之血,便伸手攔下了肖雨涵。
他轉移話題說道:“白兄,剛剛那八段詞句是你作的嗎?很富有哲理啊,在下倒是佩服不已。”
白玉京搖搖頭說道:“這些句子得傳自一部古經書《易經》,卻不是二十八星宿之物,而是來自一個叫地球的地方。可惜的是,那方地界現如今靈氣稀薄,已經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凡人星球了。這些至理名言雖有天人合一之象,卻也隻是教書育人,卻不能當做修行功法看待。”
“地球?”張旭東看了看身邊的肖雨涵,因為他記得肖雨涵就曾經提過地球,甚至肖雨涵還傳了一部來自地球的《心經》給張旭東。
張旭東對白玉京的話有不同見解,說道:“白兄從書卷中修浩然之氣,卻著了相啊。修行和修心與修身並不衝突。心正行不正,氣未必就不正,行正心不正,氣也未必就正。這些詞句雖然不能當做修行的功法,卻可以當做修心的心法看待啊。”
白玉京聞言,微笑著點點頭說道:“張兄果然是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