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另維90後寫作者大三學生nba節目主播另維_
“嘿,能稍微,稍微留步嗎?我有一樣東西送給你。一張代金卡,賽百味三明治店的,我不知道它餘額多少,也不認為它在這裏有什麽實用價值。我知道有點莫名其妙,但是請允許我,依然把它送給你。其實它原本就是個禮物,別人送的。”
1
2010年,我18歲,獨自來到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念書。一切都是新的,語言,飲食、用擁抱蹭臉表示“你好”、“再見”,以及在開學前上學校書店自購課本。
課本按學科分類。書店很大人很多,我右手環抱一個文件夾,取書放進懷裏,轉身碰見熟人,寒暄著同路迴家。進了寢室才發現書還在手裏,大約因為被擋在文件夾後,躲過了人們的視線。
我發了會兒呆,連忙查看定價。飛來橫財啊,淨賺175刀,添點零頭就是一個katespade小手包,本學期開門大吉。
但我又馬上皺起眉頭,這種事難免掉人品,恐有報應,搞不好會碰上一個變態教授或者出門丟錢包。如果再不幸點,所有的課上都碰不到一個美少年,那我就要哭了。
我左思右想,神情恍惚。出門吃午飯,沒走兩步,便險些撞上電線杆。報應來得太快了。我抓起那本書,一路小跑殺迴學校書店。
“真對不起,我剛剛在這裏遇到熟人,聊著天忘了手裏還有書,結果沒付錢就走出去了。我不是故意的,書還給你們。”
櫃台前,收銀員接過書,連聲道謝,謝得我臉紅得都想逃了。末了她又說一句“請等一下”,轉身與同事交頭接耳起來。不一會兒,她們一齊迴到我麵前,手裏多了一張卡片。
“昨晚來了個老奶奶,丈夫剛剛去世,也是華盛頓大學的畢業生。這張賽百味代金卡是老人生前沒用完的,她希望我們把它送給一個善良的人。我們達成共識,你完全配得上這份禮物。”
她們用了“deserve”一詞:值得,配得上。
我接過卡片,不新,但被保存得很完好。卡上附有一張黃色小紙條,我對英文手寫連體字還沒有辨識能力,琢磨了幾遍,勉強讀出最後一句話:thankyouforyourrandomactionofkindness.(感謝你不經意間的善行。)
我眼前飄過katespade小手包,紅色款橙色款黃色款還有格外別致的寶石綠款,一陣臉紅手抖心虛。
而店員還在意猶未盡地竊竊私語:“誰說中國人素質低愛貪小便宜,真是信口開河。”這一句入耳,已經起步走人的我腳下一頓,心頭有什麽東西動了一動。
2
開學幾個月後,腦袋裏學校甚至城市的地圖漸漸清晰起來,我開始習慣每天排隊乘公交車,習慣平日常把“謝謝”掛在嘴邊。在每周四的晚上,也會裹上小片裙和同學們一塊兒走進酒氣繚繞、樂聲震天的派對,還在校日報社做起了記者。
有一天去市中心跟訪本校教授的公共演講,活動結束時天色已暗。眼看快到黑人流浪漢出沒的時間了,我加快腳步,卻還是被一個高大的黑人乞丐擋住了去路。
我嚇得臉色慘白。他伸出手:“我肚子很餓,你能給我點零錢買東西吃嗎?”我搖頭。我確實沒帶現金,隻好不好意思地衝他笑一笑。
“well,thanksforyourbrilliantsmile.(那麽,謝謝你明亮的笑容。)”他說罷,側身讓路。
“不用謝。”我說完,小跑幾步加緊離開。忽然想起卡包裏那張賽百味代金卡——我禁不住又停下來,轉頭看向那位巨型黑叔。他的黑衣服和黑臉在半黑的街頭化作一團不太明顯的黑影,一種寂寞與無助的存在。
我從包裏翻出代金卡,跑迴去遞給了他。
他連聲道謝,並在我轉身離去時叫住我:“youndy,it'snotsafeouthere.areyoutakingbus?iwalkyoutothestop,okay?(年輕的女士,這裏不安全。你去搭公車嗎?我和你一起走到車站如何?)”
我們拐過路口,一小群黑人映入眼簾,圍繞在公車站附近,大聲說著語調誇張的英語,看著我從他們麵前走過。
那之後一段時間,我還經常想起那張代金卡,然後猜測它的餘額。
是的,我並不知道它值多少美金。它屬於我時,我要麽把它遺忘在卡包裏,要麽在拿出的一刻忽然舍不得使用。我祈禱不要太少,否則對不起黑叔陪我走路的好心;也不要太多,否則我就虧大發了。
那麽,我的迴身遞卡,和他的“iwalkyoutothebusstop,okay?”,又分別值多少錢呢?
又過了一陣,因為參加公益活動的緣故,我每個星期四上午都會前往西雅圖的蘇丹流民區。他們是戰亂時代逃難前來的流民,群居在偏遠小鎮上,與世隔絕一般生活著。
政府鼓勵高中生和大學生們趁課餘時間來幫助這裏的小孩子,我報了名,教他們簡單的英語與算術。
事實是,沒有多少孩子買這份善舉的賬,縱使我們提供零食飲料,聽課的人數還是在新鮮感淡去之後一天一天地減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以在聊籃球的間隙講算術的方式,留住了兩個男孩一個女孩,三兄妹。學期結束時,他們的母親邀請我共進家庭晚餐。
我在餐桌前拆開來自這位蘇丹母親的禮物,然後足足愣了五秒鍾。
一張一模一樣的,賽百味代金卡。
我試著想象這張卡在離開我後所經曆的旅程:被巨型黑叔轉送給蘇丹孩子,孩子交給媽媽?或者,它們原本就不是同一張卡。
3
“少年,我所講述的卡片,就是這張了。它躺在我的卡包裏,隨我來到地球另一邊,和我一起在這座小村莊裏遇見你。”
大三的時候,我辦理了一年休學並迴國。在國內,我跟訪一個東莞工廠的女工,隨她一起來到了她的家鄉。路過這片田地時,遇見了你。少年,那時候你正在四處漏光的樹蔭下讀書,用樹枝在土地上做算術。我跟著你,看你因為熱愛讀書被同伴嘲笑,被父母責罰,而這一切都沒能阻止你對知識的渴望。
你告訴我,你要考進鎮上的初中,城裏的高中,然後上大學去。我忍不住坐在你身邊,和你一起擺弄樹枝,給你講外麵的世界。
你疑惑的眼神告訴我,你並沒聽懂這張代金卡究竟是什麽,你或許認為它很值錢,又或許覺得它不過和你用廢卡紙折成的玩具一樣沒什麽用。但我依然把它送給你。
生活一成不變也瞬息萬變,我看到這雙小小的眼睛裏,那個充滿希望的你,就仿佛看到一個青年的你,拐進美國街頭的賽百味店鋪,用嫻熟的英語匆匆買下三明治,然後迴到人流裏繼續前進。
怎麽會突然想起那個村莊和少年呢?已經過去兩三年了。此刻我正開車行駛在去往芝加哥的路上,夜色深沉。不過,我好像開錯路了。
這次我是來芝加哥做暑期實習。機場到酒店路途遙遠,我開著華人中文電台,以防精神不濟。
節目主題似乎是“你所收過的特別的禮物”。主持人與嘉賓們在一通接一通的電話裏調笑不止。我聽見有男聲說賽百味代金卡,心頭一動。
“我曾參加‘美麗中國’去山區支教的一個活動,離開時有個學生送了我一張美國地區的賽百味代金卡。我不知道這張卡是通過什麽神奇際遇輾轉到了那裏,但那個小學生顯然很珍惜這張卡,他用布把它層層包裹了起來,輕拿輕放,後來說什麽也要送給我,我很感動。”
男生的聲音很好聽,隻是大約不善言辭,故事被他講得幹巴巴的,調頻冷場了兩三秒,大概連主持人也不知用什麽語氣接話才好。
而我已經刹了車,翻找起電台號碼,我有相似的故事要講。
高速上夜色深沉,來往的車輛也很少。我坐在車裏,許多往事自記憶深處傾湧而出。等我找到號碼,調頻裏早已開始了另一則故事。芝加哥的夜冷而幹燥,車內卻暖洋洋的。我靜坐在車裏,心想,就讓這張代金卡繼續它自己的旅行吧,我原本就是一個傳遞者,而非擁有者。
我放迴手機,輕踩油門,轉動方向盤,重新上了路。
“嘿,能稍微,稍微留步嗎?我有一樣東西送給你。一張代金卡,賽百味三明治店的,我不知道它餘額多少,也不認為它在這裏有什麽實用價值。我知道有點莫名其妙,但是請允許我,依然把它送給你。其實它原本就是個禮物,別人送的。”
1
2010年,我18歲,獨自來到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念書。一切都是新的,語言,飲食、用擁抱蹭臉表示“你好”、“再見”,以及在開學前上學校書店自購課本。
課本按學科分類。書店很大人很多,我右手環抱一個文件夾,取書放進懷裏,轉身碰見熟人,寒暄著同路迴家。進了寢室才發現書還在手裏,大約因為被擋在文件夾後,躲過了人們的視線。
我發了會兒呆,連忙查看定價。飛來橫財啊,淨賺175刀,添點零頭就是一個katespade小手包,本學期開門大吉。
但我又馬上皺起眉頭,這種事難免掉人品,恐有報應,搞不好會碰上一個變態教授或者出門丟錢包。如果再不幸點,所有的課上都碰不到一個美少年,那我就要哭了。
我左思右想,神情恍惚。出門吃午飯,沒走兩步,便險些撞上電線杆。報應來得太快了。我抓起那本書,一路小跑殺迴學校書店。
“真對不起,我剛剛在這裏遇到熟人,聊著天忘了手裏還有書,結果沒付錢就走出去了。我不是故意的,書還給你們。”
櫃台前,收銀員接過書,連聲道謝,謝得我臉紅得都想逃了。末了她又說一句“請等一下”,轉身與同事交頭接耳起來。不一會兒,她們一齊迴到我麵前,手裏多了一張卡片。
“昨晚來了個老奶奶,丈夫剛剛去世,也是華盛頓大學的畢業生。這張賽百味代金卡是老人生前沒用完的,她希望我們把它送給一個善良的人。我們達成共識,你完全配得上這份禮物。”
她們用了“deserve”一詞:值得,配得上。
我接過卡片,不新,但被保存得很完好。卡上附有一張黃色小紙條,我對英文手寫連體字還沒有辨識能力,琢磨了幾遍,勉強讀出最後一句話:thankyouforyourrandomactionofkindness.(感謝你不經意間的善行。)
我眼前飄過katespade小手包,紅色款橙色款黃色款還有格外別致的寶石綠款,一陣臉紅手抖心虛。
而店員還在意猶未盡地竊竊私語:“誰說中國人素質低愛貪小便宜,真是信口開河。”這一句入耳,已經起步走人的我腳下一頓,心頭有什麽東西動了一動。
2
開學幾個月後,腦袋裏學校甚至城市的地圖漸漸清晰起來,我開始習慣每天排隊乘公交車,習慣平日常把“謝謝”掛在嘴邊。在每周四的晚上,也會裹上小片裙和同學們一塊兒走進酒氣繚繞、樂聲震天的派對,還在校日報社做起了記者。
有一天去市中心跟訪本校教授的公共演講,活動結束時天色已暗。眼看快到黑人流浪漢出沒的時間了,我加快腳步,卻還是被一個高大的黑人乞丐擋住了去路。
我嚇得臉色慘白。他伸出手:“我肚子很餓,你能給我點零錢買東西吃嗎?”我搖頭。我確實沒帶現金,隻好不好意思地衝他笑一笑。
“well,thanksforyourbrilliantsmile.(那麽,謝謝你明亮的笑容。)”他說罷,側身讓路。
“不用謝。”我說完,小跑幾步加緊離開。忽然想起卡包裏那張賽百味代金卡——我禁不住又停下來,轉頭看向那位巨型黑叔。他的黑衣服和黑臉在半黑的街頭化作一團不太明顯的黑影,一種寂寞與無助的存在。
我從包裏翻出代金卡,跑迴去遞給了他。
他連聲道謝,並在我轉身離去時叫住我:“youndy,it'snotsafeouthere.areyoutakingbus?iwalkyoutothestop,okay?(年輕的女士,這裏不安全。你去搭公車嗎?我和你一起走到車站如何?)”
我們拐過路口,一小群黑人映入眼簾,圍繞在公車站附近,大聲說著語調誇張的英語,看著我從他們麵前走過。
那之後一段時間,我還經常想起那張代金卡,然後猜測它的餘額。
是的,我並不知道它值多少美金。它屬於我時,我要麽把它遺忘在卡包裏,要麽在拿出的一刻忽然舍不得使用。我祈禱不要太少,否則對不起黑叔陪我走路的好心;也不要太多,否則我就虧大發了。
那麽,我的迴身遞卡,和他的“iwalkyoutothebusstop,okay?”,又分別值多少錢呢?
又過了一陣,因為參加公益活動的緣故,我每個星期四上午都會前往西雅圖的蘇丹流民區。他們是戰亂時代逃難前來的流民,群居在偏遠小鎮上,與世隔絕一般生活著。
政府鼓勵高中生和大學生們趁課餘時間來幫助這裏的小孩子,我報了名,教他們簡單的英語與算術。
事實是,沒有多少孩子買這份善舉的賬,縱使我們提供零食飲料,聽課的人數還是在新鮮感淡去之後一天一天地減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以在聊籃球的間隙講算術的方式,留住了兩個男孩一個女孩,三兄妹。學期結束時,他們的母親邀請我共進家庭晚餐。
我在餐桌前拆開來自這位蘇丹母親的禮物,然後足足愣了五秒鍾。
一張一模一樣的,賽百味代金卡。
我試著想象這張卡在離開我後所經曆的旅程:被巨型黑叔轉送給蘇丹孩子,孩子交給媽媽?或者,它們原本就不是同一張卡。
3
“少年,我所講述的卡片,就是這張了。它躺在我的卡包裏,隨我來到地球另一邊,和我一起在這座小村莊裏遇見你。”
大三的時候,我辦理了一年休學並迴國。在國內,我跟訪一個東莞工廠的女工,隨她一起來到了她的家鄉。路過這片田地時,遇見了你。少年,那時候你正在四處漏光的樹蔭下讀書,用樹枝在土地上做算術。我跟著你,看你因為熱愛讀書被同伴嘲笑,被父母責罰,而這一切都沒能阻止你對知識的渴望。
你告訴我,你要考進鎮上的初中,城裏的高中,然後上大學去。我忍不住坐在你身邊,和你一起擺弄樹枝,給你講外麵的世界。
你疑惑的眼神告訴我,你並沒聽懂這張代金卡究竟是什麽,你或許認為它很值錢,又或許覺得它不過和你用廢卡紙折成的玩具一樣沒什麽用。但我依然把它送給你。
生活一成不變也瞬息萬變,我看到這雙小小的眼睛裏,那個充滿希望的你,就仿佛看到一個青年的你,拐進美國街頭的賽百味店鋪,用嫻熟的英語匆匆買下三明治,然後迴到人流裏繼續前進。
怎麽會突然想起那個村莊和少年呢?已經過去兩三年了。此刻我正開車行駛在去往芝加哥的路上,夜色深沉。不過,我好像開錯路了。
這次我是來芝加哥做暑期實習。機場到酒店路途遙遠,我開著華人中文電台,以防精神不濟。
節目主題似乎是“你所收過的特別的禮物”。主持人與嘉賓們在一通接一通的電話裏調笑不止。我聽見有男聲說賽百味代金卡,心頭一動。
“我曾參加‘美麗中國’去山區支教的一個活動,離開時有個學生送了我一張美國地區的賽百味代金卡。我不知道這張卡是通過什麽神奇際遇輾轉到了那裏,但那個小學生顯然很珍惜這張卡,他用布把它層層包裹了起來,輕拿輕放,後來說什麽也要送給我,我很感動。”
男生的聲音很好聽,隻是大約不善言辭,故事被他講得幹巴巴的,調頻冷場了兩三秒,大概連主持人也不知用什麽語氣接話才好。
而我已經刹了車,翻找起電台號碼,我有相似的故事要講。
高速上夜色深沉,來往的車輛也很少。我坐在車裏,許多往事自記憶深處傾湧而出。等我找到號碼,調頻裏早已開始了另一則故事。芝加哥的夜冷而幹燥,車內卻暖洋洋的。我靜坐在車裏,心想,就讓這張代金卡繼續它自己的旅行吧,我原本就是一個傳遞者,而非擁有者。
我放迴手機,輕踩油門,轉動方向盤,重新上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