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理說,法國對於西非國家那是毫無疑問的優勢方。
在世界上任何矛盾,不管是國與國的矛盾還是人與人的矛盾,優勢方要做的隻有一件事情——維穩。
隻要把局勢穩定下去,優勢就會極大概率不斷擴大。如果在優勢的時候做太多動作,很容易陷入‘黑天鵝陷阱’。
就看現在漂亮國和龍國的爭端,漂亮國急的上竄下跳,龍國卻穩如泰山見招拆招,就是因為這一點。
現在很多人著急恨不得速通漂亮國,這些‘速通派’其實和‘投降派’差不多,區別是後者真的壞,前者是好心辦壞事;相同點就是都壞。
而薩科齊就是法國的‘速通派’。
2007年,剛剛成為法國總統的薩科齊首先訪問西非各國,在去塞內加爾的時候語出驚人:‘非洲人自相殘殺不是殖民者的責任,非洲的問題在於過度沉浸在對兒時天堂的懷念’。
也不知道他是什麽腦迴路竟然蹦出這麽一句話,此言一出舉座嘩然!瞬間西非各國老百姓紛紛怨聲載道抵製法國。
後來2010年的時候,科特迪瓦出了一個事情,就是前總統巴博和前總理瓦塔拉在當年競選的時候都宣布自己獲勝,分別宣誓就任總統。
看到這個局麵薩科齊直接親自下場支持親法派的瓦塔拉,一方麵切斷了科特迪瓦的外匯供應導致整個國家引發人道主義危機,然後又派兵攻占阿比讓國際機場,襲擊總統府生擒巴博把他交給了反對派最後以‘反人道罪’送到了國際刑事法庭。
結果羈押了七年後無罪釋放。
薩科齊為什麽這麽急?
薩科齊在擔任市長的時候就參加了瓦塔拉的婚禮,然後兩人關係從沒有間斷過——瓦塔拉的老婆多米尼克在那時候就是負責長官科特迪瓦前總統‘西非聖人’博瓦尼在法國資產的人,而負責該資產的律師事務所正是歸薩科齊所有。
什麽?博瓦尼死時隻留下一句‘在我之後洪水將至’的遺言沒有任何書麵遺囑和書麵遺產報告?
嗬嗬。
具體他多有錢?
他個人出資修建了一座‘和平聖母大教堂’,整個教堂高158米,超過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二十米,由二十多家歐洲公司同時承建,接近兩千人同時建設,占地麵積1950畝,室內可以同時容納一萬八千人,室外場地可以容納三十萬人。
這也是全球最大的教堂,。
不可思議吧?全球最大的教堂竟然在一個西非窮國的荒原上。還是由個人出資……
博瓦尼說了,這是他‘給上帝的禮物’。
在這些非洲‘任君’麵前,世界上所有的貪官都算是‘清廉’的。
就這麽說吧,他給自己的修的總統府,光院牆長度就長達22公裏!總統府裏除了建築物外還包括滿足他個人喜好的動物園、鱷魚池!他建了個議會大廈,造型直接就是金字塔,裏麵三百個房間外加十個套房,建築費用就是220億西非法郎!
他的後人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錢,現在在法國過著那些法國貴族看著都要流口水的生活。他的所作所為,很符合他的本名‘烏弗埃’。(估計非洲那邊也有‘賤名好養活’的說法。博瓦尼本名烏弗埃,意思是‘應該扔掉的垃圾’,後來改名‘博瓦尼’,意思是領頭的山羊)
但是就這麽一個人現在聯合國還用他來命名了一個‘博瓦尼和平獎’,隻能說這個世界還真的是個草台班子。
扯得有點兒遠。
博瓦尼病危的時候去法國搶救,他的指定接班人正是瓦塔拉,法國能不支持瓦塔拉?於是出兵推翻了巴博,瓦塔拉成為科特迪瓦總統。
正好那時候卡大佐在唿籲棄用非洲法郎統一非洲貨幣成立非盟,這再次惹怒了薩科齊,然後這老哥公開承認自己在利比亞組建自主反對派‘鬥地主’,眼看著反對派武裝不是利比亞政府軍的對手被打的節節敗退,最後幹脆攜手英國和漂亮國在安理會通過出兵協議直接幹掉卡大佐,
這兩件事情雖然法國達到了目的,但是後果卻很可怕:一時間周圍各國人人自危!就連他們扶植起來的瓦塔拉都被嚇壞了,第二年就跑到東方大國那裏交了投名狀,結果就是科特迪瓦加入帶路穩步發展,現在這老哥還是科特迪瓦總統。
另外一個結果更可怕:薩科齊親手打開了利比亞這扇非洲難民進入歐洲的閘門!現在歐洲發生的一切跟難民相關的問題最終都會落在他頭上。
關鍵是數百萬利比亞青壯年失業,為了活下去他們拿起武器各立山頭開始了武裝衝突,然後迅速蔓延到周邊,史稱‘薩赫拉動亂’。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法國還是很沉得住氣的——因為那時候法國正在大選。等到衝突威脅到馬裏的時候,他們坐不住了!
當時馬裏叛軍一路南下打的政府軍節節敗退,甚至連首都都差點兒丟掉。於是剛剛上任的法國總統奧德郎直接決定發動‘藪貓行動’出兵馬裏。
為什麽他這麽著急?
馬裏的二十億桶原油擺在那裏呢!
而且馬裏旁邊是尼日爾,那可是法國最主要的鈾礦來源地!
事實上‘藪貓’行動前期真的非常順利,法軍很快就把反叛軍打的節節敗退,隻用了一個月就收複失地馬裏恢複了和平。
到這時候的法國簡直贏麻了——既保護了自己的資產又可以殺雞儆猴給其餘西非國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實力,如果這時候他們選擇撤退,他們可能還會延續二十年國運!
但是偏偏法國人說‘不’。
他們不懂什麽叫做‘見好就收’,反而是繼續加強了對薩赫拉地區的軍事行動,他們拉著布基納法索、乍得、毛裏塔尼亞、尼日爾和馬裏成立了一個‘薩赫拉五國集團’,然後帶著這五個國家開展了一場‘新月沙丘’行動準備犁庭掃穴,發誓要把西非完全掌控在手中。
隻不過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漂亮國十多萬人花了幾萬億打了十幾年都沒搞定,就法國還想搞定那麽大總人口過億的薩赫拉?
這裏已經成了法國的‘阿富汗’很快就深陷其中。
更離譜的是:這次沒人幫他們了。
當時英國和漂亮國幫他們幹掉了卡大佐,結果呢?利比亞亂成一鍋粥大家都沒撈到油水,而且漂亮國還陷在阿富汗分身乏術英國更樂於看笑話,所以最後隻有法國自己在非洲蹦躂。
法國當然也知道這不行,就跑到歐盟尋求幫助,非說他們這麽做是為了減少難民是對整個歐盟負責。但是大家都不是傻子,然後大家都做出了慷慨承諾,然後能拖就拖拒不兌現。
現在這場戰爭都過去那麽多年了,當年的承諾大多還是空頭支票……
關鍵是法國軍事打擊行動拉胯也就罷了,醜聞卻接連爆出。
既然打擊對手能力不行,那就打擊平民唄,於是一樁樁一件件關於法軍的醜聞被曝光,例如人家舉辦個婚禮,他們能派飛機把所有人都炸死然後宣稱那是‘恐怖分子’,和漂亮國在阿富汗的‘借老鄉人頭一用’的做法如出一轍。
法軍說了:怎麽判斷是否是‘恐怖分子’?
對其開槍,敢逃跑的就是恐怖分子!
那麽不跑的呢?
那是‘訓練有素的恐怖分子’!
戰後統計,有超過八千名平民死於法國天兵之手。
但是這對法國來說還不是最嚴重的打擊,接下來發生的問題才是最嚴重的!
在世界上任何矛盾,不管是國與國的矛盾還是人與人的矛盾,優勢方要做的隻有一件事情——維穩。
隻要把局勢穩定下去,優勢就會極大概率不斷擴大。如果在優勢的時候做太多動作,很容易陷入‘黑天鵝陷阱’。
就看現在漂亮國和龍國的爭端,漂亮國急的上竄下跳,龍國卻穩如泰山見招拆招,就是因為這一點。
現在很多人著急恨不得速通漂亮國,這些‘速通派’其實和‘投降派’差不多,區別是後者真的壞,前者是好心辦壞事;相同點就是都壞。
而薩科齊就是法國的‘速通派’。
2007年,剛剛成為法國總統的薩科齊首先訪問西非各國,在去塞內加爾的時候語出驚人:‘非洲人自相殘殺不是殖民者的責任,非洲的問題在於過度沉浸在對兒時天堂的懷念’。
也不知道他是什麽腦迴路竟然蹦出這麽一句話,此言一出舉座嘩然!瞬間西非各國老百姓紛紛怨聲載道抵製法國。
後來2010年的時候,科特迪瓦出了一個事情,就是前總統巴博和前總理瓦塔拉在當年競選的時候都宣布自己獲勝,分別宣誓就任總統。
看到這個局麵薩科齊直接親自下場支持親法派的瓦塔拉,一方麵切斷了科特迪瓦的外匯供應導致整個國家引發人道主義危機,然後又派兵攻占阿比讓國際機場,襲擊總統府生擒巴博把他交給了反對派最後以‘反人道罪’送到了國際刑事法庭。
結果羈押了七年後無罪釋放。
薩科齊為什麽這麽急?
薩科齊在擔任市長的時候就參加了瓦塔拉的婚禮,然後兩人關係從沒有間斷過——瓦塔拉的老婆多米尼克在那時候就是負責長官科特迪瓦前總統‘西非聖人’博瓦尼在法國資產的人,而負責該資產的律師事務所正是歸薩科齊所有。
什麽?博瓦尼死時隻留下一句‘在我之後洪水將至’的遺言沒有任何書麵遺囑和書麵遺產報告?
嗬嗬。
具體他多有錢?
他個人出資修建了一座‘和平聖母大教堂’,整個教堂高158米,超過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二十米,由二十多家歐洲公司同時承建,接近兩千人同時建設,占地麵積1950畝,室內可以同時容納一萬八千人,室外場地可以容納三十萬人。
這也是全球最大的教堂,。
不可思議吧?全球最大的教堂竟然在一個西非窮國的荒原上。還是由個人出資……
博瓦尼說了,這是他‘給上帝的禮物’。
在這些非洲‘任君’麵前,世界上所有的貪官都算是‘清廉’的。
就這麽說吧,他給自己的修的總統府,光院牆長度就長達22公裏!總統府裏除了建築物外還包括滿足他個人喜好的動物園、鱷魚池!他建了個議會大廈,造型直接就是金字塔,裏麵三百個房間外加十個套房,建築費用就是220億西非法郎!
他的後人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錢,現在在法國過著那些法國貴族看著都要流口水的生活。他的所作所為,很符合他的本名‘烏弗埃’。(估計非洲那邊也有‘賤名好養活’的說法。博瓦尼本名烏弗埃,意思是‘應該扔掉的垃圾’,後來改名‘博瓦尼’,意思是領頭的山羊)
但是就這麽一個人現在聯合國還用他來命名了一個‘博瓦尼和平獎’,隻能說這個世界還真的是個草台班子。
扯得有點兒遠。
博瓦尼病危的時候去法國搶救,他的指定接班人正是瓦塔拉,法國能不支持瓦塔拉?於是出兵推翻了巴博,瓦塔拉成為科特迪瓦總統。
正好那時候卡大佐在唿籲棄用非洲法郎統一非洲貨幣成立非盟,這再次惹怒了薩科齊,然後這老哥公開承認自己在利比亞組建自主反對派‘鬥地主’,眼看著反對派武裝不是利比亞政府軍的對手被打的節節敗退,最後幹脆攜手英國和漂亮國在安理會通過出兵協議直接幹掉卡大佐,
這兩件事情雖然法國達到了目的,但是後果卻很可怕:一時間周圍各國人人自危!就連他們扶植起來的瓦塔拉都被嚇壞了,第二年就跑到東方大國那裏交了投名狀,結果就是科特迪瓦加入帶路穩步發展,現在這老哥還是科特迪瓦總統。
另外一個結果更可怕:薩科齊親手打開了利比亞這扇非洲難民進入歐洲的閘門!現在歐洲發生的一切跟難民相關的問題最終都會落在他頭上。
關鍵是數百萬利比亞青壯年失業,為了活下去他們拿起武器各立山頭開始了武裝衝突,然後迅速蔓延到周邊,史稱‘薩赫拉動亂’。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法國還是很沉得住氣的——因為那時候法國正在大選。等到衝突威脅到馬裏的時候,他們坐不住了!
當時馬裏叛軍一路南下打的政府軍節節敗退,甚至連首都都差點兒丟掉。於是剛剛上任的法國總統奧德郎直接決定發動‘藪貓行動’出兵馬裏。
為什麽他這麽著急?
馬裏的二十億桶原油擺在那裏呢!
而且馬裏旁邊是尼日爾,那可是法國最主要的鈾礦來源地!
事實上‘藪貓’行動前期真的非常順利,法軍很快就把反叛軍打的節節敗退,隻用了一個月就收複失地馬裏恢複了和平。
到這時候的法國簡直贏麻了——既保護了自己的資產又可以殺雞儆猴給其餘西非國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實力,如果這時候他們選擇撤退,他們可能還會延續二十年國運!
但是偏偏法國人說‘不’。
他們不懂什麽叫做‘見好就收’,反而是繼續加強了對薩赫拉地區的軍事行動,他們拉著布基納法索、乍得、毛裏塔尼亞、尼日爾和馬裏成立了一個‘薩赫拉五國集團’,然後帶著這五個國家開展了一場‘新月沙丘’行動準備犁庭掃穴,發誓要把西非完全掌控在手中。
隻不過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漂亮國十多萬人花了幾萬億打了十幾年都沒搞定,就法國還想搞定那麽大總人口過億的薩赫拉?
這裏已經成了法國的‘阿富汗’很快就深陷其中。
更離譜的是:這次沒人幫他們了。
當時英國和漂亮國幫他們幹掉了卡大佐,結果呢?利比亞亂成一鍋粥大家都沒撈到油水,而且漂亮國還陷在阿富汗分身乏術英國更樂於看笑話,所以最後隻有法國自己在非洲蹦躂。
法國當然也知道這不行,就跑到歐盟尋求幫助,非說他們這麽做是為了減少難民是對整個歐盟負責。但是大家都不是傻子,然後大家都做出了慷慨承諾,然後能拖就拖拒不兌現。
現在這場戰爭都過去那麽多年了,當年的承諾大多還是空頭支票……
關鍵是法國軍事打擊行動拉胯也就罷了,醜聞卻接連爆出。
既然打擊對手能力不行,那就打擊平民唄,於是一樁樁一件件關於法軍的醜聞被曝光,例如人家舉辦個婚禮,他們能派飛機把所有人都炸死然後宣稱那是‘恐怖分子’,和漂亮國在阿富汗的‘借老鄉人頭一用’的做法如出一轍。
法軍說了:怎麽判斷是否是‘恐怖分子’?
對其開槍,敢逃跑的就是恐怖分子!
那麽不跑的呢?
那是‘訓練有素的恐怖分子’!
戰後統計,有超過八千名平民死於法國天兵之手。
但是這對法國來說還不是最嚴重的打擊,接下來發生的問題才是最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