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小說》是大昆汀的成名之作。


    其實在那之前還有一部《落水狗》也是非常精彩,但是作為一部英文電影卻是在法國首映,雖然在法國、意大利、瑞典、德國、瑞士、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上了院線,卻並沒有在漂亮國發行。


    而《低俗小說》是在戛納拿獎之後才有漂亮國的發行公司願意在本國上院線。


    那部電影真的捧紅了一大批在事業瓶頸期的明星。


    比如在當時隻能當配角的布魯斯-威利斯;比如當時隻能飾演變態且無戲可拍的烏瑪-瑟曼;比如雖然成為第一名黑人戛納最佳男配獎但是沒有任何片約的‘媽惹法克俠’塞廖爾-傑克遜;比如五年沒有片約的1983年‘金酸梅年度最差男主角’提名獎獲得者約翰-特拉沃爾塔等等。


    他們在那部電影裏片酬是多少呢?


    是拿演員工會製定的‘最低工資’標準。


    現在是每天788美刀或者周薪一萬美刀,估計在1994年的時候還不到一百五,周薪也不會超過兩千美刀。(日薪加班費另算,周薪包括在裏麵)。那些明星也不會要什麽豪華包房也不會要求什麽私人飛機和數百萬的額外酬勞,就是去拍戲。


    當然,這也不能說明他們的收入就這麽低。


    雖然他們不會領到全球票房和版權收入的分紅,但是拍攝獨立電影的明星有一套叫做‘淨利點計價’的營收模式,簡單點兒說就是一部電影的淨利潤到達了一定的比例的時候,他們會拿到一筆分紅,但是好萊塢的賬本計算的時候都比較麻煩。所以就算到了‘淨利點計價’的標準,他們想要拿到過多的分紅也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比如那部電影裏片酬最高的約翰-特拉沃爾塔最後片酬拿到了14萬。


    也就因為這種情況在獨立電影屆有這麽一句話:‘邀請一位明星演出的成本,可能比買一台複印機還便宜’。(最好的例子自然是‘爛片之王’尼古拉斯凱奇,曾經有個階段為了還債他真的是有片酬就去演。然後片酬就越來越低越來越低。)


    那麽明星為什麽去接拍這些低收入的獨立電影?


    第一呢,是增加曝光出境的機會來保持熱度;第二呢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獲獎機會讓履曆變得更好看——獨立電影拍出來第一件事情基本上就是跑電影節評獎然後找發行商;第三也是為了說出去好聽。你瞧,我都不在乎片酬,我之所以演獨立電影是因為我熱愛電影藝術……


    也就是因為這些好處,好萊塢明星隻要行程表上有空擋,首先考慮的就是獨立電影的拍攝。


    當然,獨立電影屆也要感謝這些明星,因為有明星參與的影片才更容易在電影節上找到發行商。


    哦,還有第四個原因。


    就和那些新晉模特喜歡給新設計師走秀一樣,萬一這些新人設計師變大牌設計師呢?


    電影演員也一樣,誰也不知道這些拍獨立電影的導演會不會成為大咖!


    如果跟這些導演搞好關係後那意味著今後就有了工作。


    比如說現在在好萊塢炙手可熱的‘滾導’詹姆斯-古恩,他也是拍攝獨立電影出名的,他的首部電影《撕裂人》,而當時低薪參與拍攝的包括邁克爾-魯克、內森-菲利安等明星,然後在滾導幾部熱門電影裏都能看到兩人的演出,後者成了《自殺小隊2》裏麵的‘斷臂人’和《銀河護衛隊3》裏麵的卡裏亞等角色;而邁克爾-魯克則成了人氣角色‘勇度’的飾演者。


    哦,還有另外一個牛x導演就是麥當娜的前夫蓋裏奇。


    這哥們也是靠著拍獨立電影《兩杆大煙槍》出的名,而那部電影裏幾個主演的事業走向全部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中更是有個曾經是跳水運動亞隻參與過mtv拍攝的娛樂圈新人在他的扶持下一躍成為好萊塢頂流男星——沒錯,說的就是郭達-斯坦森。


    而郭達-斯坦森就是因為出演了蓋裏奇幾部電影後成為好萊塢炙手可熱的存在。


    還有《那個殺手不太冷》的呂克-貝鬆,為什麽讓-雷諾是他的‘禦用男主角’?因為他的首部獨立電影《最後決戰》就是讓-雷諾演得。


    這樣的例子真的是比比皆是。


    對哪些演員來說,有可能一部電影就可能改變他們的人生,而對導演來說也是如此。


    而第一次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所以基本上靠獨立電影起家的導演都會對自己首部電影參演人員更有好印象更願意繼續合作。


    而且這些獨立電影也可以幫過氣演員翻身。


    最好的例子就是尼古拉斯凱奇。


    作為‘爛片之王’,他的翻身之作應該說是驚悚片《曼蒂》,那就是一部獨立電影,從那部電影之後他又可以接演一些小成本院線電影,例如《窺鏡》等等,然後獲得了《蜘蛛俠:平行宇宙》‘暗影蜘蛛俠’的配音工作,然後又重新開始一步步獲得關注片約不斷。


    雖然肯定不如當年的時候,但是也算是穩定了下來。


    阿卜杜道:“一般來說,年輕女新星的演出機會會隨著年齡到30歲而越來越少,甚至這個數字還會更低。克裏斯汀-斯圖爾特之前片約無敵,23歲好萊塢女星年收入排前三,24歲還能進前十,到現在呢?演了十年獨立電影!資本就是這麽現實。”


    “我說起來很殘忍,但是事實就是如此——電影產業主要觀眾還是年輕人,要迎合年輕人口味,一些女星歲數稍微大點兒就會出現類似於審美疲勞之類的情況影響她們的片約,這時候女星的花費為了不想成為‘地區檢察官’就陷入了容顏焦慮,各種整形、注射肉毒杆菌或者膠原蛋白,各種謊報年齡想要得到片約,但是肯定會遇到年齡障礙,絕大多數女星連‘甜心寶貝’魔咒都突破不了。”


    阿依古麗冷哼道:“這是歧視!”


    阿卜杜道:“影視公司也是做生意,做生意就不是做慈善。雖然對女星的年齡歧視一直都在,但是這不是電影公司管理層對女星的厭惡、輕蔑,因為這就是影視市場規則。電影公司要抓住青少年觀眾,他們會成為電影中代言的各類產品主要消費者,這些東西都會給電影公司帶來利潤。包括電影隨之而來的dvd、電玩遊戲、以及其他電影授權相關產品的忠實用戶,這些才是電影的主要收入來源,所以電影公司才會想進辦法抓住青少年觀眾,這也就是他們總是會采用受青少年喜歡的青春寶貝女演員的原因,他們最喜歡那種引人遐想的女星。相信我,這個世界絕對不缺美女,漂亮國演員工會注冊的女演員就超過六位數!再出名再漂亮的流量女新星市場也可以隨時淘汰。她們還要保持體麵的生活,那些大明星還有繼續,那些小明星呢?不管是中東還是我那邊真的都不缺女明星。”


    好萊塢電影票房收入隻是一方麵,主要收入還是各種各樣的周邊。


    舉個簡單的例子:《暮光之城》係列電影票房賺的錢還趕不上周邊銷售賺的錢的五分之一。


    不過又是一些電影周邊就讓人哭笑不得。


    比如說《暮光之城》有一個周邊產品就是衛生棉條,嗯,就是西方女性來大姨媽用的那玩意,他們不是衛生巾,而是直接塞進去那種。


    按理說周邊產品有衛生棉條不是什麽稀罕事,但是《暮光之城》的周邊衛生麵條包裝有點兒問題——上麵印著男主角的頭像,然後旁邊是一句廣告語:‘一次不夠我喝的,但是我隻喝你的血’……


    這特麽的都是什麽鬼?


    當然,這還不是最神奇的電影周邊。


    最神奇的電影周邊出自漂亮國頂級玩具商美泰公司。


    他們在電影《哈利波特》火爆之後買下了授權,複刻生產了電影裏‘光輪2000’飛天掃把。


    為了讓小朋友在玩的時候有‘飛天’的感覺,還特意給這個玩具掃把加上了裝上電池後震動的功能。


    問題來了:哈利波特裏的飛天掃把是怎麽騎的?如果帶振動會有什麽效果?


    於是在他們剛推出那玩具掃帚沒多久後,那玩意就成了成人用品店的熱銷產品,價格甚至比玩具本身價格翻倍。


    美泰公司倒是也發現自己好像玩砸了,趕緊停止出售震動款的改為退出不帶震動功能的飛天掃帚,結果卻導致已經在市麵上的‘飛天騷豬’價格再次暴漲……


    不得不說,還是老外會‘玩’……


    左嶺看向約瑟芬:“估計那個女的看到老板是又看到財主了吧?”


    阿卜杜點頭:“可能吧。畢竟你們老板不是個小氣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非洲當酋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楊半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楊半仙並收藏我在非洲當酋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