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漂亮國所有大學的教練都背著學校派發的籌款壓力!


    沒錯,就是籌款!


    漂亮國各大學的體育教練都是各大學重要的收入來源,很多人想進校隊?沒問題,讓家裏人給學校捐錢!


    而越小眾越高端的運動項目就意味著參與人數少,籌款壓力也就大。


    如果是個橄欖球隊,動輒幾十上百人,裏麵就算三五十個捐錢進來的也能在不太影響成績的前提下解決很大的募款金額,但是一個賽艇隊就那麽幾個人,你讓賽艇隊教練籌款那壓力就太大了!


    一邊是缺錢的教練,一邊有錢人家的傻孩子,裏奇-辛格就用這個辦法打通了各方關係讓學生混進名校,連訓練都不用參加。


    如果有人問起?


    ‘臨時工’……哦不,‘臨時隊員’這樣的說辭全世界通用!


    也可以編纂出類似於‘傷病’、‘請假’等一係列原因。


    懂王他女婿去上哈佛?二百五十萬美刀,而找裏奇辛格?隻需要三十萬美刀,性價比超一流,比直接給官方捐樓劃算多了。這給那些富裕但又不是那麽富裕的家庭有了進名校的希望。


    2019年的時候這個案子東窗事發,看了看涉案人員名單幾乎清一色的公司老板、好萊塢明星、企業高管、律師醫生等精英階層。


    這裏麵就引申出來了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麽體育教練還要募款?


    這就是漂亮國大學教育的另外一個問題:募款。


    這個事情要從上個世紀說起。


    就像蕭鵬說的,漂亮國的頂級大學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不是為平民服務的,就像哈佛,他有另外一個稱號就是‘黃金海岸線富家子弟聚集地’,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等一眾名校也都是為富裕家庭們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搭建人脈、鞏固關係的平台。


    一直到了上世紀,才為了公平起見錄取的時候開始看考生成績。但是那時候像‘拉丁語’和‘希臘語’這些科目在公立學校根本就不教,隻有對口家庭的對口學生才有機會學,所以那時候的富家子弟不管其他科目有多爛都有可能被名校錄取。


    但是這樣的結果就是科研水平不斷下降!


    越來越多的庸才進入名校,人才卻越來越少。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於是名校們集體取消了對‘古典語’科目的要求,但是同時又增加了所謂的‘校友麵試’、‘教師推薦’等等新策略。


    比如說普林斯頓大學,如果他們要找的學生都是‘要有名校氣質的學生’。


    這個標準怎麽衡量?


    沒法衡量啊!


    總而言之一句話:我說你夠標準你就夠標準!


    而考生為了讓院方考量所謂的‘名校氣質’就需要把自己的資料交過去讓校方考察——其實考察的就是學生的家庭背景,被錄取的幾乎都是富家子弟。


    曾經國內有個搞房地產的想要為自己跑漂亮國鋪路,然後給哈佛一下捐了六個億美刀。並且美其名曰:這是為了幫哈佛的貧窮學生。


    特麽的別鬧了,能上哈佛的沒有一個窮學生!


    啥?打籃球的林瘋狂也是哈佛生?他是靠自己的努力拚搏和籃球能力進入的哈佛?


    當然,這裏麵確實有這方麵的因素,但是他也是富二代好嗎?


    人家進哈佛是不要獎學金的那種……


    翻譯過來就是:倒貼錢。


    反正就是用這種方式,名校依舊牢牢拿捏著普通人被錄取的可能性。


    最早做出改變的是哈佛。


    哈佛是最早開始重視sat成績的名校,在它的帶領下,頂級大學的sat均分是五百以上,而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均分就達到了625,而到了70年代,漂亮國高中集體卷sat考試。


    但是富人家庭依然有優勢,他們可以聘請私教,又以‘校友捐贈’等方式影響錄取結果。


    而另外一所和哈佛齊名的名校耶魯大學卻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


    當時他們的校長金曼-布魯斯特是二戰老兵,參與過太平洋戰爭。


    這哥們受過戰爭洗禮,認為精英階層必須要接納上升的社會團體,在他擔任耶魯大學校長期間為婦女平權、少數族裔平權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事實上:在1968年之前漂亮國的名校都不招女生,是耶魯最早搞男女合校,然後從第二年開始耶魯和普林斯頓也開始招女生;同樣道理,他也為黑人平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就是他在1964年給了扔在監獄裏關押的馬丁-路德-金‘耶魯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而在安吉拉-戴維斯案件中,他也是帶領著全校站在了‘黑豹’那邊。


    (ps:安吉拉-戴維斯案是指漂亮國gc黨成員、‘黑豹’成員,時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哲學係助理教授安吉拉-戴維斯因為一起兇殺案被捕的事情,當時正是由於小金曼團結了耶魯師生導致政府讓步,最後安吉拉-戴維斯無罪釋放。順便一提,這位安吉拉-戴維斯女士在1980年和1984年兩次由漂亮國gc黨提名競選副總統,後來在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任教)


    也就是在他擔任耶魯校長的時候,從1963年開始進行了招生改革,想要進入耶魯要不然很會讀書,要不然就在某方麵有特長。至於像原來的‘校友捐贈’、‘家庭出身’等因素都被他拋到一邊。


    他不但減弱了對校友子女的偏向,也取消了‘要有名校氣質’這個外(jia)表(ting)樣(bei)貌(jing)考察。


    也就是堅持擇優錄取!


    這在當時漂亮國名校裏絕對是蠍子拉粑粑——獨一份!


    但是很快耶魯就玩不轉了。


    到了八十年代漂亮國股市狂飆,市場精神也越來越受追捧,於是那些名牌大學也不可避免的開始卷了起來。


    最早是1983年的時候,《漂亮國新聞和世界報道》推出了一份《全漂亮國最佳大學》的排名榜單。


    這絕對是跟霓虹國學的。


    全世界最喜歡排名的國家就是霓虹國。


    結果就這麽一份莫名其妙的毫不相幹的排名,卻迅速成了當年漂亮國最重大的新聞,於是又陸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榜單來給各個大學評高低,然後漂亮國就迅速誕生了從考試培訓到諮詢顧問、從家庭教師到報考指南等的整條名校錄取產業鏈!


    尤其是當湯姆-沃爾夫一本《如何敲開常春藤盟校之門》一書更是賣遍全國,而這本書又進一步推動了這個產業。


    而那些名校之間就為了這些排名開始競爭了起來。


    但是競爭有個前提——錢!


    這時候漂亮國那些名牌大學的管理者終於反應過來一個問題:名校就是學生眼裏的奢侈品啊!


    沒錢?


    從他們身上撈錢不就行了?


    於是從那時候開始,十年內哈佛校友的‘資助捐贈’漲到了11.18億美刀,斯坦福和普林斯頓則緊緊跟上,反正捐贈額全部漲了n倍。


    而搞改革為學生說話的耶魯卻掉隊了。


    由於金曼-布魯斯特堅持擇優錄取,所以也得罪了不少人。


    就像耶魯出身的小布什總統對他的評價就是‘最討厭的校長,沒有之一’。


    所以耶魯的校友捐贈額度一直低的可怕,是漂亮國所有名校裏最低端的存在。


    但是這一切,都隨著金曼-布魯斯特卸任耶魯校長職位後發生了改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非洲當酋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楊半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楊半仙並收藏我在非洲當酋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