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甲格鬥到底好玩不好玩,蕭鵬和楊猛兩人是截然不同的看法。
第二天在小波波維奇的邀請下,他們去了貝爾格萊德大學的體育場,看了他們的一場全甲友誼賽。
蕭鵬看的津津有味,楊猛則跑到大學裏瞎逛去了。
用楊猛的話說:太中二了。
所謂的全甲格鬥就是選手穿著13-17世紀期間的戰甲手持武器格鬥的比賽。
那些戰甲都是全身重甲,裏麵一層是‘武裝衣’,這種武裝衣有點兒像棉襖,裏麵是厚厚的棉花起到緩衝的作用;武裝衣的外麵則是使用3毫米軟鋼製作的金屬甲。而金屬甲的外麵則是布做的罩袍。
這個罩袍的作用就是起到分辨敵我的作用,同時也可以隱藏自己甲胄的弱點位置,比如說肩膀的甲縫之類位置。
而他們使用的武器也是要符合時代,不許開刃,同時隻能劈砍不能捅,而且重量也有要求,單手武器有單手武器的重量上限,雙手武器有雙手武器的重量上限。
另外武器類型也有限製,比如說古代戰場上的主要兵器長矛、長槍因為主要攻擊方式是刺,所以不允許存在,另外還有中世紀作品裏常見的鉤鐮、瑞士戟、斧槍也因為類似的原因被禁或者限製用法。
雖然這些全甲看上去和古代的甲胄很像,但是差距那可大了去了:首先,鋼材厚度就比那些文物甲胄厚了很多,另外像什麽古代壓根不存在的‘65錳鈦合金’之類的材料被大量用於甲胄製作。
比賽類型也有好幾種,有一對一、五對五、十五對十五、二十一對二十一之類,關鍵看的是看比賽規模來定。
甚至還有過150對150的‘史詩級’對戰。
其中團體賽要求是把對手全部打倒,個人賽則是比用擊打點數來決定勝負。
其中還要考慮到各種各樣的戰陣之類的,還有每個人的分工,比如說靈活一些的選手做‘遊擊手’執行戰術,身材高大的選手做‘坦克’正麵攻擊之類。
這種比賽現在有很多國際賽事,什麽老塔林杯、中世紀格鬥世錦賽之類的,關鍵是這種運動還真有‘奧運會’,名字叫做both,又叫做‘諸國之戰’,從09年開始一直到今天,現在已經有四十多個國家有隊伍參加,而且數量越來越多。
龍國加入這個項目已經是2017年的事情,在龍國境內隻有少數愛好者堅持玩這個,基本就在北都和魔都兩個城市。算是極小眾極小眾的冷門運動。
不過成績還真不錯,第一次參加‘諸國之戰’就在個人賽有人進入了八強。
基本上別的新加入國家都是一波帶走那種。
小波波維奇說龍國剛剛奪冠,這個事情細致了解一下蕭鵬才知道是怎麽迴事。
全甲格鬥盛行於歐洲尤其是東歐地區,有種繼承當年羅馬遺風的感覺,在這個比賽項目上的強國主要是前蘇聯國家,是最早玩全甲格鬥的,另外漂亮國也是這個項目的強國。
而半個月前的比賽是在俄羅斯舉辦,因為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比賽規模大大縮水,所以舉辦方設計出了一套2v2的新戰鬥模式,而龍國就在這個戰鬥模式裏奪冠。
但是那也是個冠軍!
蕭鵬認為:不管是什麽東西,電競也好、全甲格鬥也罷,隻要能為國爭光、強身健體,弘揚正能量,那就該支持!
事實上這種格鬥在歐洲尤其是東歐真的能算是一種‘全民運動’了,很多五六歲的小孩就身穿海綿衣做練習,當然,主要還是為了孩子喜歡玩而且可以強身健體。
另外家長支持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這個運動比足球之類的運動受傷幾率低太多了——愛好踢球的有幾個沒受過傷的?
所以一般國際比賽中什麽女子賽、兒童賽都有。
不過這個比賽絕對不像影視作品中出現的那麽精彩。
為了安全考慮,那些甲胄重量基本上都在八十斤以上,普通人穿上想要走路都難更何況格鬥?所以可以說所有選手的行動都比較笨拙。這也是楊猛不喜歡看的原因。
但是蕭鵬卻看的津津有味。
而他喜歡看的原因是因為一個好萊塢明星:希斯萊傑。
沒錯,就是那個號稱‘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醜’的希斯萊傑。(咳咳,個人認為傑昆-菲尼克斯飾演的小醜更精彩,可能是因為劇本走向不同。)
這位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提名獲得者曾經在2001年時候拍攝了一部輕喜劇勵誌電影,叫做《聖戰騎士》或者《騎士傳奇》,蕭鵬對那部電影印象極其深刻,甚至超過了人人叫好的《蝙蝠俠:黑暗騎士》。
畢竟那部電影開場就是一群中世紀的人齊聲高唱《we will rock you》的橋段太讓人記憶深刻了。對了,還有那個用宮廷舞音樂蹦迪的橋段……
蕭鵬當時真的就以為這是一部惡搞片,結果沒想到那還能算的上是一部‘紀錄片’,那部電影竟然是有曆史背景和原型的!
根據西方曆史記載,公元八世紀墨洛溫王朝‘采邑製度’登上曆史舞台後,‘騎士比武’就迅速在法國發展成熟然後不斷擴散。
到了十世紀的時候,法國王權崩潰,出現了很多獨霸一方的貴族,而這些貴族就非常熱衷於舉辦、參加騎士比武。
這個意思就跟今天的‘軍演’差不多,一邊是震懾對手,一邊是吸引人才。
另外還有一些貴族次子或者私生子也會熱衷於參加這樣的賽事,為的就是揚名立萬獲得被賞識的機會和賞金。
而且這比上戰場的傷亡率可低太多了,於是很多貧窮的騎士不惜貸款參賽為自己搏個前程。
西方曆史上有個著名的騎士叫做威廉-馬歇爾:其影響力多大?英語裏‘元帥’一詞就是‘馬歇爾’,他先後為四位英國皇帝服務,最終成為英格蘭的攝政王,被稱之為‘最忠誠的騎士’。
而他就是靠著騎士比武發的家。
他隻是一個小貴族的二兒子,從擔任貴族扈從開始參加過上百次各種各樣的騎士比武,在這過程中積累財富,獲得名聲,成為唯一一位在騎士比武賽場上擊敗‘獅心王’理查一世的選手,然後得到賞識,贏取白富美,加官進爵成為最終的攝政王。
這就跟《聖殿騎士》對的上了:聖殿騎士裏男主角叫威廉-撒切爾,在影片裏他是唯一一個在騎士比武中擊敗‘黑王子’愛德華的人,然後得到賞識成為騎士,加官進爵迎娶白富美……
不過這個改變是有原因的:在查理一世那個年代的騎士比武那都是以命相搏,騎兵步兵都有進行對抗,說白了就是一場小型戰爭,然後抓住對方的俘虜索要贖金,如果交不起贖金還可以帶走對方的騎士,一場比賽下來出現死傷都是正常的,而且也就因為投資迴報比很高所以才有那麽多領主熱衷於舉辦騎士比武。
不過到了黑王子愛德華時期,這個事情就發生了改變。
這就要不得不提英王愛德華一世。
這哥們是騎士比賽的狂熱擁躉,舉辦了無數次比武大會斂財。
其中在查隆舉辦的一場比武大會上他親自上陣跟一名伯爵比武,結果被對方打下馬。然後……
英國人的祖傳手藝拿了出來:賴賬,他們非說是伯爵違反了比武規則,然後雙方就爆發了一場群毆,最終導致八十多名騎士死亡,數百名平民和隨從喪生。
然後這場醜聞還被他們冠以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查隆戰役’。
當時愛德華一世差點兒把命丟在查隆,於是他製定一個新法案,禁止除了參賽者之外的其他人攜帶武器,防止貴族階層大範圍死亡。
打不過就改規則,這也是西方人的祖傳技能。
契約精神?
呸!
第二天在小波波維奇的邀請下,他們去了貝爾格萊德大學的體育場,看了他們的一場全甲友誼賽。
蕭鵬看的津津有味,楊猛則跑到大學裏瞎逛去了。
用楊猛的話說:太中二了。
所謂的全甲格鬥就是選手穿著13-17世紀期間的戰甲手持武器格鬥的比賽。
那些戰甲都是全身重甲,裏麵一層是‘武裝衣’,這種武裝衣有點兒像棉襖,裏麵是厚厚的棉花起到緩衝的作用;武裝衣的外麵則是使用3毫米軟鋼製作的金屬甲。而金屬甲的外麵則是布做的罩袍。
這個罩袍的作用就是起到分辨敵我的作用,同時也可以隱藏自己甲胄的弱點位置,比如說肩膀的甲縫之類位置。
而他們使用的武器也是要符合時代,不許開刃,同時隻能劈砍不能捅,而且重量也有要求,單手武器有單手武器的重量上限,雙手武器有雙手武器的重量上限。
另外武器類型也有限製,比如說古代戰場上的主要兵器長矛、長槍因為主要攻擊方式是刺,所以不允許存在,另外還有中世紀作品裏常見的鉤鐮、瑞士戟、斧槍也因為類似的原因被禁或者限製用法。
雖然這些全甲看上去和古代的甲胄很像,但是差距那可大了去了:首先,鋼材厚度就比那些文物甲胄厚了很多,另外像什麽古代壓根不存在的‘65錳鈦合金’之類的材料被大量用於甲胄製作。
比賽類型也有好幾種,有一對一、五對五、十五對十五、二十一對二十一之類,關鍵看的是看比賽規模來定。
甚至還有過150對150的‘史詩級’對戰。
其中團體賽要求是把對手全部打倒,個人賽則是比用擊打點數來決定勝負。
其中還要考慮到各種各樣的戰陣之類的,還有每個人的分工,比如說靈活一些的選手做‘遊擊手’執行戰術,身材高大的選手做‘坦克’正麵攻擊之類。
這種比賽現在有很多國際賽事,什麽老塔林杯、中世紀格鬥世錦賽之類的,關鍵是這種運動還真有‘奧運會’,名字叫做both,又叫做‘諸國之戰’,從09年開始一直到今天,現在已經有四十多個國家有隊伍參加,而且數量越來越多。
龍國加入這個項目已經是2017年的事情,在龍國境內隻有少數愛好者堅持玩這個,基本就在北都和魔都兩個城市。算是極小眾極小眾的冷門運動。
不過成績還真不錯,第一次參加‘諸國之戰’就在個人賽有人進入了八強。
基本上別的新加入國家都是一波帶走那種。
小波波維奇說龍國剛剛奪冠,這個事情細致了解一下蕭鵬才知道是怎麽迴事。
全甲格鬥盛行於歐洲尤其是東歐地區,有種繼承當年羅馬遺風的感覺,在這個比賽項目上的強國主要是前蘇聯國家,是最早玩全甲格鬥的,另外漂亮國也是這個項目的強國。
而半個月前的比賽是在俄羅斯舉辦,因為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比賽規模大大縮水,所以舉辦方設計出了一套2v2的新戰鬥模式,而龍國就在這個戰鬥模式裏奪冠。
但是那也是個冠軍!
蕭鵬認為:不管是什麽東西,電競也好、全甲格鬥也罷,隻要能為國爭光、強身健體,弘揚正能量,那就該支持!
事實上這種格鬥在歐洲尤其是東歐真的能算是一種‘全民運動’了,很多五六歲的小孩就身穿海綿衣做練習,當然,主要還是為了孩子喜歡玩而且可以強身健體。
另外家長支持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這個運動比足球之類的運動受傷幾率低太多了——愛好踢球的有幾個沒受過傷的?
所以一般國際比賽中什麽女子賽、兒童賽都有。
不過這個比賽絕對不像影視作品中出現的那麽精彩。
為了安全考慮,那些甲胄重量基本上都在八十斤以上,普通人穿上想要走路都難更何況格鬥?所以可以說所有選手的行動都比較笨拙。這也是楊猛不喜歡看的原因。
但是蕭鵬卻看的津津有味。
而他喜歡看的原因是因為一個好萊塢明星:希斯萊傑。
沒錯,就是那個號稱‘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醜’的希斯萊傑。(咳咳,個人認為傑昆-菲尼克斯飾演的小醜更精彩,可能是因為劇本走向不同。)
這位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提名獲得者曾經在2001年時候拍攝了一部輕喜劇勵誌電影,叫做《聖戰騎士》或者《騎士傳奇》,蕭鵬對那部電影印象極其深刻,甚至超過了人人叫好的《蝙蝠俠:黑暗騎士》。
畢竟那部電影開場就是一群中世紀的人齊聲高唱《we will rock you》的橋段太讓人記憶深刻了。對了,還有那個用宮廷舞音樂蹦迪的橋段……
蕭鵬當時真的就以為這是一部惡搞片,結果沒想到那還能算的上是一部‘紀錄片’,那部電影竟然是有曆史背景和原型的!
根據西方曆史記載,公元八世紀墨洛溫王朝‘采邑製度’登上曆史舞台後,‘騎士比武’就迅速在法國發展成熟然後不斷擴散。
到了十世紀的時候,法國王權崩潰,出現了很多獨霸一方的貴族,而這些貴族就非常熱衷於舉辦、參加騎士比武。
這個意思就跟今天的‘軍演’差不多,一邊是震懾對手,一邊是吸引人才。
另外還有一些貴族次子或者私生子也會熱衷於參加這樣的賽事,為的就是揚名立萬獲得被賞識的機會和賞金。
而且這比上戰場的傷亡率可低太多了,於是很多貧窮的騎士不惜貸款參賽為自己搏個前程。
西方曆史上有個著名的騎士叫做威廉-馬歇爾:其影響力多大?英語裏‘元帥’一詞就是‘馬歇爾’,他先後為四位英國皇帝服務,最終成為英格蘭的攝政王,被稱之為‘最忠誠的騎士’。
而他就是靠著騎士比武發的家。
他隻是一個小貴族的二兒子,從擔任貴族扈從開始參加過上百次各種各樣的騎士比武,在這過程中積累財富,獲得名聲,成為唯一一位在騎士比武賽場上擊敗‘獅心王’理查一世的選手,然後得到賞識,贏取白富美,加官進爵成為最終的攝政王。
這就跟《聖殿騎士》對的上了:聖殿騎士裏男主角叫威廉-撒切爾,在影片裏他是唯一一個在騎士比武中擊敗‘黑王子’愛德華的人,然後得到賞識成為騎士,加官進爵迎娶白富美……
不過這個改變是有原因的:在查理一世那個年代的騎士比武那都是以命相搏,騎兵步兵都有進行對抗,說白了就是一場小型戰爭,然後抓住對方的俘虜索要贖金,如果交不起贖金還可以帶走對方的騎士,一場比賽下來出現死傷都是正常的,而且也就因為投資迴報比很高所以才有那麽多領主熱衷於舉辦騎士比武。
不過到了黑王子愛德華時期,這個事情就發生了改變。
這就要不得不提英王愛德華一世。
這哥們是騎士比賽的狂熱擁躉,舉辦了無數次比武大會斂財。
其中在查隆舉辦的一場比武大會上他親自上陣跟一名伯爵比武,結果被對方打下馬。然後……
英國人的祖傳手藝拿了出來:賴賬,他們非說是伯爵違反了比武規則,然後雙方就爆發了一場群毆,最終導致八十多名騎士死亡,數百名平民和隨從喪生。
然後這場醜聞還被他們冠以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查隆戰役’。
當時愛德華一世差點兒把命丟在查隆,於是他製定一個新法案,禁止除了參賽者之外的其他人攜帶武器,防止貴族階層大範圍死亡。
打不過就改規則,這也是西方人的祖傳技能。
契約精神?
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