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立特裏亞東部地區是在厄立特裏亞高原,那也是厄立特裏亞主要的農產區。
那裏的農田就跟國內的‘梯田’有所類似,基本上就是在山上開墾一片平地進行農業活動——厄立特裏亞炸藥廠生產的炸藥主要幹的就是這活。
再加上那邊的道路真的很爛,大型農機根本上不去,所以那邊的農業基本還停留在牛拉耕地人工播種的狀態。
作為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家沒有農機,這可是個很可怕的事情。
說起來可能有點兒誇張,但是龍國工業崛起還真跟小小的拖拉機有極大的關係!
別看龍國現在工業發達,號稱‘世界工廠’,但是能有今天這個地步可真不容易。
當年龍國好不容易有明智之士建立了基礎工業體係想要發展工業,結果某個老太太拿著一筆買軍艦的錢給自己辦了個壽宴,讓龍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工業和國防體係留下一個大缺口,導致某個小日子過的不咋地的國家趁虛而入,老太太大筆一揮,老祖宗積攢千年的基業被那小老太太打包送人……
幾十年後歐洲爆發了一戰,這又給了龍國建立工業體係的時機,又有了工業體係的雛形,結果某位禿子又忙著給自己人捅刀子,導致再次錯過了機會:汽車工業曇花一現,協同柴油機廠獨木難支,再加上某個小日子過上好日子的國家還想來再打包一次,結果這次結果就不一樣了!
而前蘇聯當時援助了156個工業項目基本上涵蓋了所有的工業體係,但是當時人均小學肄業的龍國人麵對那些工業項目真的是有心無力。
當時大半重工業集中在東北,就是因為那裏蘇聯專家過去方便,簡單來說,龍國第一架飛機、第一輛坦克、第一輛汽車都是在蘇聯專家指導下完成的。
說是蘇聯人造的都不為過!
但是第一台拖拉機?
妥妥的龍國人自己搞出來的!
龍國第一台拖拉機誕生於河南洛陽。
這本身就是個奇跡。
現在的洛陽是個七百多萬人的大城市,曆史古都,可是在剛建國的時候,洛陽人口不到九萬人,就是個小縣城。而且位於中原腹地,遠離東北重工業地區。非常不利於發展。
當年禿子掘了花園口,導致河南民不聊生,而且黃河泥沙在河南製造了大量鹽堿地,現在河南是龍國第一人口大省,可是剛建國的時候整個河南人口也就二百多萬人。
更悲催的是:好不容易選好了建設拖拉機廠的地址要開工建設的時候,一場洪水直接淹了廠址……
就在這麽艱苦的條件下,龍國的初代工業人拿到了德特54拖拉機的圖紙,然後進行了本土化改造降低操作難度,老一批的工業人就像蕭鵬修破車那樣,用錘子敲鐵皮,用老式車床車零件,生生就造出了第一台龍國拖拉機。
發動機、傳動裝置、底盤、轉向、懸掛、動力駕駛操縱以及牽引係統全部手工製作!
在一個連基本供電都保證不了的地方能做到這一切真心不容易!
在1856年世界上第一台拖拉機誕生後的102年後,龍國終於有了第一個拖拉機——東方54,女農機工程師,‘最美奮鬥者’梁軍駕駛這個拖拉機的形象印上了當時的一元鈔票上。
別覺得麵值小,那可是當時流通最多的貨幣,由此可見這拖拉機對龍國有多重要!
而東方54的量產這才表明龍國有自主研發生產農用機械的能力。而這款拖拉機真的給龍國出盡風頭,出口世界各國。是龍國農用機械的標杆。
那也是當年唯一一款可以和印度拖拉機媲美的龍國產拖拉機。
這可真不容易。
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印度就在生產拖拉機。他們擁有全套的西方拖拉機技術。到了今天印度拖拉機銷量還是世界第一。而龍國就隻能停靠自己研發。
事實上龍國還有大概二十年的農機停滯期。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全麵推廣,各家分田各家種,老黃牛和騾子之類的牲口重迴戰場,龍國一拖差點兒關門大吉,企業停產大量工人無事可做。
而這時候一代‘神拖拉機’就出現了,也就是‘東方15’。
這車簡陋無比,隻有15馬力隻有一個座位,但是超級皮實耐用,那種小拖拉機從投產到停產一共生產了二百多萬台!真的是賣遍了龍國的每一個角落,現在去農村地區還能在一些人家裏的倉庫裏翻出一台這玩意。
就是靠著這種‘破爛小’拖拉機,他們熬過了最困難的時期,現在‘龍國一拖’已經成為了龍國最大的工程機械工廠,現在他們的拖拉機26個係列二百多個品種,但是……
都不適合厄立特裏亞!
準確的說是都不適合厄立特裏亞東部地區!
而現在看的話,最適合那邊的拖拉機還真是那時候的‘老破小’東方15。
楊學軍聽到蕭鵬要把東方15搬到厄立特裏亞的時候他笑的那叫一個開心。
“我說錯什麽了嗎?”蕭鵬不解。
楊學軍笑道:“蕭老板,你可能不知道,在別的發動機領域咱們不敢說,但是在柴油發動機方麵,咱們國家說第二沒人說第一,現在龍國柴油發動機占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市場,就算是印度拖拉機都要采購我們的發動機。”
他用雙手比了個形狀道:“一個南瓜大小的柴油發動機能達到26馬力,遠超原來‘東方15’的馬力,我這次來的任務就是幫助設計一款適合東非高原地區的小型拖拉機。不過到了你這裏我突然想到一個新的想法:東非地區大片土地在旱季時候過於堅硬難以開墾。研發出適合這裏的農機對東非發展肯定有很大的幫助。”
蕭鵬笑道:“關於東非土地的硬度英國人印象最深刻。”
眾人一起笑了起來。
英國人當年跑去坦桑尼亞種花生的經曆可是全世界農機人的笑柄,為了開墾坦桑尼亞的土地,他們廢了無數的拖拉機還是開墾不動,最後想出來的辦法是:用坦克拉著船錨開墾土地。
當年還鬧出一個笑話:他們那裏沒有足夠的船錨,於是發電報給國內造船企業發出訂單,訂購了一批船錨,理由算是‘開墾荒地’。
然後等了半年後再打電報諮詢船錨訂單的事情,卻被告知:對方壓根就沒有生產。
想想倒也不奇怪:正常人誰會用船錨去開墾荒地啊!
不過話又說迴來 這對英國人來說絕對算是小兒科。
他們幹出腦洞更大的事情。
二戰時期,新西蘭作為英聯邦一員在為英國提供武器,而他們提供的武器叫做‘bob sempel坦克’,其實就是把凱特彼勒拖拉機加上一層鐵皮然後加上輕重機關槍就完事。
所以說,別小看拖拉機,是能造出好拖拉機的沒有一個是等閑之輩——包括印度。
很多著名的車企都是造拖拉機起家的,比如說‘國民神車’五菱原來就是造拖拉機的;那個‘賽道沒贏過夜店沒輸過’的蘭博基尼原來也是造拖拉機的。
楊學軍道:“蕭老板,我這段時間想在這裏進行考察一下,帶領我的團隊在這裏研發適合東非沙漠地區的的農具。能在你這裏待一段時間嗎?”
蕭鵬打了個響指:“需要什麽告訴我,我讓你們在這裏享受到最舒服的待遇。”
那裏的農田就跟國內的‘梯田’有所類似,基本上就是在山上開墾一片平地進行農業活動——厄立特裏亞炸藥廠生產的炸藥主要幹的就是這活。
再加上那邊的道路真的很爛,大型農機根本上不去,所以那邊的農業基本還停留在牛拉耕地人工播種的狀態。
作為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家沒有農機,這可是個很可怕的事情。
說起來可能有點兒誇張,但是龍國工業崛起還真跟小小的拖拉機有極大的關係!
別看龍國現在工業發達,號稱‘世界工廠’,但是能有今天這個地步可真不容易。
當年龍國好不容易有明智之士建立了基礎工業體係想要發展工業,結果某個老太太拿著一筆買軍艦的錢給自己辦了個壽宴,讓龍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工業和國防體係留下一個大缺口,導致某個小日子過的不咋地的國家趁虛而入,老太太大筆一揮,老祖宗積攢千年的基業被那小老太太打包送人……
幾十年後歐洲爆發了一戰,這又給了龍國建立工業體係的時機,又有了工業體係的雛形,結果某位禿子又忙著給自己人捅刀子,導致再次錯過了機會:汽車工業曇花一現,協同柴油機廠獨木難支,再加上某個小日子過上好日子的國家還想來再打包一次,結果這次結果就不一樣了!
而前蘇聯當時援助了156個工業項目基本上涵蓋了所有的工業體係,但是當時人均小學肄業的龍國人麵對那些工業項目真的是有心無力。
當時大半重工業集中在東北,就是因為那裏蘇聯專家過去方便,簡單來說,龍國第一架飛機、第一輛坦克、第一輛汽車都是在蘇聯專家指導下完成的。
說是蘇聯人造的都不為過!
但是第一台拖拉機?
妥妥的龍國人自己搞出來的!
龍國第一台拖拉機誕生於河南洛陽。
這本身就是個奇跡。
現在的洛陽是個七百多萬人的大城市,曆史古都,可是在剛建國的時候,洛陽人口不到九萬人,就是個小縣城。而且位於中原腹地,遠離東北重工業地區。非常不利於發展。
當年禿子掘了花園口,導致河南民不聊生,而且黃河泥沙在河南製造了大量鹽堿地,現在河南是龍國第一人口大省,可是剛建國的時候整個河南人口也就二百多萬人。
更悲催的是:好不容易選好了建設拖拉機廠的地址要開工建設的時候,一場洪水直接淹了廠址……
就在這麽艱苦的條件下,龍國的初代工業人拿到了德特54拖拉機的圖紙,然後進行了本土化改造降低操作難度,老一批的工業人就像蕭鵬修破車那樣,用錘子敲鐵皮,用老式車床車零件,生生就造出了第一台龍國拖拉機。
發動機、傳動裝置、底盤、轉向、懸掛、動力駕駛操縱以及牽引係統全部手工製作!
在一個連基本供電都保證不了的地方能做到這一切真心不容易!
在1856年世界上第一台拖拉機誕生後的102年後,龍國終於有了第一個拖拉機——東方54,女農機工程師,‘最美奮鬥者’梁軍駕駛這個拖拉機的形象印上了當時的一元鈔票上。
別覺得麵值小,那可是當時流通最多的貨幣,由此可見這拖拉機對龍國有多重要!
而東方54的量產這才表明龍國有自主研發生產農用機械的能力。而這款拖拉機真的給龍國出盡風頭,出口世界各國。是龍國農用機械的標杆。
那也是當年唯一一款可以和印度拖拉機媲美的龍國產拖拉機。
這可真不容易。
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印度就在生產拖拉機。他們擁有全套的西方拖拉機技術。到了今天印度拖拉機銷量還是世界第一。而龍國就隻能停靠自己研發。
事實上龍國還有大概二十年的農機停滯期。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全麵推廣,各家分田各家種,老黃牛和騾子之類的牲口重迴戰場,龍國一拖差點兒關門大吉,企業停產大量工人無事可做。
而這時候一代‘神拖拉機’就出現了,也就是‘東方15’。
這車簡陋無比,隻有15馬力隻有一個座位,但是超級皮實耐用,那種小拖拉機從投產到停產一共生產了二百多萬台!真的是賣遍了龍國的每一個角落,現在去農村地區還能在一些人家裏的倉庫裏翻出一台這玩意。
就是靠著這種‘破爛小’拖拉機,他們熬過了最困難的時期,現在‘龍國一拖’已經成為了龍國最大的工程機械工廠,現在他們的拖拉機26個係列二百多個品種,但是……
都不適合厄立特裏亞!
準確的說是都不適合厄立特裏亞東部地區!
而現在看的話,最適合那邊的拖拉機還真是那時候的‘老破小’東方15。
楊學軍聽到蕭鵬要把東方15搬到厄立特裏亞的時候他笑的那叫一個開心。
“我說錯什麽了嗎?”蕭鵬不解。
楊學軍笑道:“蕭老板,你可能不知道,在別的發動機領域咱們不敢說,但是在柴油發動機方麵,咱們國家說第二沒人說第一,現在龍國柴油發動機占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市場,就算是印度拖拉機都要采購我們的發動機。”
他用雙手比了個形狀道:“一個南瓜大小的柴油發動機能達到26馬力,遠超原來‘東方15’的馬力,我這次來的任務就是幫助設計一款適合東非高原地區的小型拖拉機。不過到了你這裏我突然想到一個新的想法:東非地區大片土地在旱季時候過於堅硬難以開墾。研發出適合這裏的農機對東非發展肯定有很大的幫助。”
蕭鵬笑道:“關於東非土地的硬度英國人印象最深刻。”
眾人一起笑了起來。
英國人當年跑去坦桑尼亞種花生的經曆可是全世界農機人的笑柄,為了開墾坦桑尼亞的土地,他們廢了無數的拖拉機還是開墾不動,最後想出來的辦法是:用坦克拉著船錨開墾土地。
當年還鬧出一個笑話:他們那裏沒有足夠的船錨,於是發電報給國內造船企業發出訂單,訂購了一批船錨,理由算是‘開墾荒地’。
然後等了半年後再打電報諮詢船錨訂單的事情,卻被告知:對方壓根就沒有生產。
想想倒也不奇怪:正常人誰會用船錨去開墾荒地啊!
不過話又說迴來 這對英國人來說絕對算是小兒科。
他們幹出腦洞更大的事情。
二戰時期,新西蘭作為英聯邦一員在為英國提供武器,而他們提供的武器叫做‘bob sempel坦克’,其實就是把凱特彼勒拖拉機加上一層鐵皮然後加上輕重機關槍就完事。
所以說,別小看拖拉機,是能造出好拖拉機的沒有一個是等閑之輩——包括印度。
很多著名的車企都是造拖拉機起家的,比如說‘國民神車’五菱原來就是造拖拉機的;那個‘賽道沒贏過夜店沒輸過’的蘭博基尼原來也是造拖拉機的。
楊學軍道:“蕭老板,我這段時間想在這裏進行考察一下,帶領我的團隊在這裏研發適合東非沙漠地區的的農具。能在你這裏待一段時間嗎?”
蕭鵬打了個響指:“需要什麽告訴我,我讓你們在這裏享受到最舒服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