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梅這個地方該怎麽說呢?估計龍國十四億人口裏能有一萬個人聽說過哪個地方……是屬於小透明中的小透明。


    但是就因為這個基本上沒人聽誰說過的小地方,卻發生了號稱‘現代史上最沒意義’的一場戰爭。


    沒錯,就是埃塞和厄立特裏亞的‘埃厄戰爭’。


    這個事情說起來真的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


    蕭鵬能在厄立特裏亞發家並不是沒原因的。


    那個國家堪稱是‘什麽都沒有’的代表,隨便做點兒什麽就能賺錢——就像陳澤濤,當時他倒騰二手衣服都沒少賺。


    但是一百年前,這個國家絕對發達!


    沒錯,那裏還趕不上一百年前!


    這要感謝‘全球殖民者兩大良心’之一的意大利。(另外一個是荷蘭,養著蘇裏南養了三百多年,最後掏了三十五億荷蘭盾求著蘇裏南獨立)


    事實上厄立特裏亞在曆史上從來也沒有成立過一個獨立的國家。曾經屬於阿克蘇姆帝國的一部分,也曾經先後屬於過奧斯曼帝國和埃及王國的領土。


    現在能獨立建國,這事兒還真要感謝‘殖民者之恥’意大利。


    事實上意大利這個國家非常年輕。


    1861年薩丁王國完成了意大利統一才有了現在的意大利。隻不過那時候還叫意大利王國。


    建國後的的意大利迅速投身到了殖民事業中,然後先後在巴爾幹地區被希臘暴揍;在東非被埃塞俄比亞暴打;在亞洲被清朝血虐的一係列輝煌戰績。


    因為他們的武力確實有待提高打不下來殖民地,意大利人就想出來別的開拓殖民地的辦法。


    花錢買!


    沒錯,他們是花錢買殖民地!


    在1869年11月的時候,意大利以‘航運公司’的名義以六千枚銀幣的價格買下紅海西岸的一片土地。也就是現在厄立特裏亞馬薩瓦那一帶。然後他們用那裏為中心不斷的購買旁邊的土地,到了1882年買了一大片土地。然後以那裏為基礎占了埃及以及埃塞不少不要的空地,然後給那裏取名叫做厄立特裏亞,意思是‘紅色的海’,宣布那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


    簡單點兒說:意大利的殖民地是用錢買來的。


    然後有了殖民地他們就膨脹了,十年後他們準備武力入侵埃塞俄比亞。然後結果就是他們賠償了一千萬裏拉……


    別的殖民國家瞧不上厄立特裏亞,但是意大利則是另外一個樣子,他們對這份土地的珍惜程度甚至超過了他們本土。


    那時候厄立特裏亞首都的繁華程度甚至超過了意大利首都羅馬!


    在1888年的時候,厄立特裏亞首都阿斯馬拉就通了火車,是非洲最早通火車的國家之一;為了吸引移民,阿斯馬拉是按照當時的現代化都市標準來建設的,有完整的基建設施和全新的下水工程,而且他們對厄立特裏亞土著的政策隻能用‘溫柔’來形容。尊重本地人信仰和習慣,所有公務員崗位都麵向本地人公開招募,也沒有欠薪什麽的說法,絕對是殖民者的良心!


    那時候的意大利移民和本地人相處的那叫一個融洽!


    而等到1922年老墨上位後,為了表示意大利強大的國力,他對厄立特裏亞的建設更是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阿斯馬拉位於山地高原之中交通不便,老墨大手一揮,直接修了一條總長度71.8公裏的山地索道,可以從阿斯馬拉直接坐索道去平原地區!


    等到幾年之後,意大利在厄立特裏亞建了足足2198家工廠!現在厄立特裏亞的工廠數還沒有一百年前的零頭多!


    當時的阿斯馬拉的繁華程度放到歐洲的話估計隻有幾個大國首都能跟那裏比一下,意大利就這樣用重金砸了一個比意大利還要繁華的殖民地。


    現在的厄立特裏亞和當年比起來隻能用倆字形容:丟人。


    而這都要‘感謝’缺恩缺德的大英帝國。


    老墨發動的第二次對埃塞戰爭的時候使用了大量毒氣彈粉碎了埃塞的反抗,占領了埃塞。


    而那時候的英國和法國直接承認了意大利對埃塞的統治不承認埃塞流亡皇帝海爾塞拉西,可是幾年後二戰爆發,意大利站到了他們的對立麵上!於是英法又把海爾塞拉西搬了出來,英國也出兵埃塞,兩邊把意大利暴揍一頓後,不但把他們趕出了埃塞,連厄立特裏亞也被英國占領。


    厄立特裏亞的好日子就這麽結束了。


    而英國到了厄立特裏亞後執行的政策就是‘打砸搶’,所有的意大利人建設的什麽工廠、鐵路、索道全部拆毀,連倉庫裏的存糧都不給留下統統打包裝船運到了印度,那時候的厄立特裏亞幾大城市各個讓英國人折騰的跟小男孩和胖子去過的地方有一拚。


    厄立特裏亞就這麽迴到了農業社會。


    不過二戰後厄立特裏亞的歸屬問題就成了個大問題。


    英國人本來打算按照他們的一貫攪屎習慣把本地人按照宗教分隔成兩部分,變成今天印巴地區那樣,但是意大利人在這裏的時候過於寬容,哪怕到了今天尤其是在西部高原地區,經常有人前腳除了清真寺後腳跑去教堂溜達。各種宗教夾雜在一起各玩各的壓根沒有什麽宗教矛盾,英國人這屢試不爽的損招在這裏還真沒用。


    而這個地方過於偏僻,二戰三巨頭也沒把這地方放在眼裏,厄立特裏亞想要獨立他們又不讓,最後站出來的是埃塞的海爾塞拉西皇帝,人家說了——我也是戰勝國,直接把厄立特裏亞給我唄?


    那時候海爾塞拉西也是二戰英雄,國際聲望那是沒的說。他說了:我們是二戰戰勝國,有理由從戰敗國身上得到點兒東西。


    然後最後結果就是:也給也沒給。


    允許厄立特裏亞自治,但是要以‘聯邦’的方式加入埃塞俄比亞,海爾塞拉西成為聯邦領袖。


    對此厄立特裏亞人很不滿:他們是想獨立,結果給他們頭上裝了個皇帝。而厄立特裏亞雖然和埃塞俄比亞是鄰國,但是除了阿法爾人外兩國各民族不管語言風俗等都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兩邊自然有了矛盾。


    特別是海爾塞拉西對厄立特裏亞人的態度並不算友好。


    他是真的認為厄立特裏亞那就是戰敗國的賠償物,對厄立特裏亞人民進行了一番缺恩缺德抽筋吸髓似的管理,各種壓榨他們的自治權,幾年後更是直接幹脆取消了厄立特裏亞的自治地位。


    這還廢什麽話?反了丫的!


    於是在1960年的時候,厄立特裏亞在埃及成立了反抗組織‘厄解陣’,然後他們迴到埃塞轟轟烈烈的打響了反抗埃塞第一槍。


    為什麽厄立特裏亞的反抗組織在埃及成立?


    說起來很熱鬧,其實那個反抗組織就是十幾個人。然後跑去偷襲了埃塞的一個警察局,然後最終結果還失敗了……


    但是這次反抗卻引起了海爾塞拉西的超級重視,直接派遣大軍鎮壓這十幾個人順便教育一下厄立特裏亞人。而後者也團結了起來,開始了真正的獨立戰爭。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非常符合非洲的特色:打著打著埃塞自己開始內戰然後又和索馬裏打起來餓了,而厄立特裏亞那邊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他們自己也分成‘厄解陣’和‘厄人陣’,然後分裂出來的‘厄人陣’幹掉了‘厄解陣’,但是也錯過了獨立的最佳機會。


    這裏有個bug:分裂出來的厄人陣怎麽能幹掉老牌的厄解陣?


    他們現在總統伊薩亞斯為什麽會說流利的漢語?


    南京軍事學院了解一下:


    厄人陣裏的領導層那就是南京軍事學院校友會。


    他們把‘禁止虐待俘虜’、‘全民掃盲運動’、‘提高婦女地位’這些非洲人聽都沒聽過的東西帶到了那邊去,他們能不贏嗎?


    不過這些事情都跟‘現代史上最沒意義的戰爭’沒有半毛錢關係。


    那場戰爭發生在厄立特裏亞獨立之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非洲當酋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楊半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楊半仙並收藏我在非洲當酋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