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常年混非洲的人,楊猛當然知道孔瓦是個什麽樣的地方。
孔瓦是哪裏呢?在坦桑尼亞首都多多馬的旁邊。
曾經的坦噶尼喀(為了方便就接下來就叫坦桑尼亞)是德國殖民地屬於‘德屬東非’的一部分,因為一戰戰敗德國把那裏讓給了英國。那時候的殖民國家為了方便管理殖民地,都會把首都或者發展重心放在那些交通便利的地方,比如說厄立特裏亞的馬薩瓦就是這樣的存在。
而坦桑尼亞原來首都是達累斯薩拉姆,是一個海邊港口城市。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龍國的偉人總理告訴他們的總統說這樣把首都放在海邊的話戰爭時期不容易防守,當時的總統直接在1974年遷都多多馬。
不過由於多多馬不論環境還是交通都不如達累斯薩拉姆,所以大部分政府機關到現在一直都留在後者隻是個名義上的首都。
那麽當時他們為什麽要選擇遷都去多多馬?
這要感謝‘殖民者的良心’大英帝國。
英國在各個殖民地都是‘抽筋吸髓’式剝削,包括坦桑尼亞!在二戰時期,英國在坦桑尼亞征召了十萬士兵替他們參戰!
但是二戰後他們肯定不能再像原來那樣剝削坦桑尼亞,於是英國人決定在那裏包地種花生,而他們當年承包的土地就是在孔瓦一帶。
估計當年做下這個決策的老利弗爾和那些參與這個計劃的人躺在棺材裏都後悔這個決定。
利弗爾當時向英國政府的食品部長約翰-斯特雷奇提議在坦桑尼亞種花生,說那裏適合農業發展適合種植花生,‘聯合非洲公司’願意和政府合作,為老百姓解決吃黃油的難題!
而這個老約翰原來是個記者,壓根不懂什麽農業。但是一聽到這個事情可以造福老百姓,老約翰作為一名堅定的gczy者直接對這個項目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沒錯,老約翰信仰gczy——事實上那個時期的英國政府裏基本上都是gczy者。
但是他做事還是很謹慎的,就往坦桑尼亞派遣了一個調查小組實地考察,想知道利弗爾說的是真是假。
這個調查小組一共三個人,一個是‘非洲聯合公司’的萊文馬丁,兩個是坦桑尼亞本地向導。
讓同一個公司的人自己考察自己公司的項目,這讓人不得不感歎:英國人在‘不靠譜’這件事兒上一直做得很靠譜。
調查三個月後,得出的結論毫無疑問——那裏簡直就是農業天堂!而當時英國的偏左政府一聽之後直接通過一份可以進入史冊的計劃:《坦噶尼喀花生種植計劃》!
甚至時任英國首相埃德禮大筆一揮:預算直接翻倍。
按照這個計劃,英國要派遣超過七百五十名專家前往坦桑尼亞,在孔瓦那裏雇傭三萬兩千名本地人,清理出321萬英畝的土地種植花生,整個種植區劃分為107個種植單位,每個單位都有自己單獨的種植計劃。同時在當地修建至少一百棟的公寓改造當地人的生活。
基本上就跟蕭鵬在厄立特裏亞做的事情如出一轍。
而負責執行這個任務的正是‘聯合非洲公司’,項目負責人是‘聯合非洲公司’農業部負責人萊文馬丁,那些種花生的人被稱為‘花生軍’。
等到1947年1月,英國本土1500人浩浩蕩蕩的‘花生軍’前往坦桑尼亞,於是英國的噩夢開始了。
其實剛到那裏的時候就有英國農業專家提出了異議:說孔瓦那裏的土地黏性太高且幹旱不太容易開墾。
對此英國其餘人表示不屑一顧:幹旱?花生本身就耐旱,至於土地不容易開墾?你怕是不知道有種東西叫拖拉機吧?
而同去的交通專家也提出了問題:從孔瓦那裏到達累斯薩拉姆港交通不便,沒法把花生運出去,可以不可以在這裏修建一條支線鐵路並入坦桑尼亞鐵路唯一的幹線方便運輸。
這樣也用不了多少錢。
對此英國政府表示——你們罵誰呢?
咱們大英帝國有錢!
修什麽支線鐵路?直接修一條直通達累斯薩拉姆的幹線鐵路,順便再修三百公裏的公路!達累斯薩拉姆港太小有可能不夠花生運輸那順手再把港口擴建一下!
這些錢不從你們項目預算中出,我們大英政府就把這筆錢給出了!
而且所有‘花生軍’的人都是為了大英人民揮灑熱血的英雄!
苦了誰不能苦英雄!
於是他們又在孔瓦建起了一個‘營地’——說是營地堪比城鎮,裏麵商店醫院酒館j院應有盡有,而他們為了保證進度,用當地人不敢想象的高薪招聘了大批的本地人先進行‘崗前培訓’,而這些人的進入又導致當地進一步繁榮,甚至都有‘花生軍’的人買了幾頭長頸鹿迴家玩……
因為這裏商業活動過於繁榮,當年‘孔瓦營地’被人稱為‘非洲小倫敦’!
於是英國人就在一顆花生都沒種下之前就斥巨資在坦桑尼亞修了一條鐵路、一條公路以及擴建了一個碼頭建了一個城鎮。對了,他們還從英國本土調來兩千兩汽車專門用於運輸物資,還有八百多輛拖拉機來到坦桑尼亞用於開墾荒地。
所有人準備就緒,就等到拖拉機運到營地就可以開工了!
那時候鬥誌昂揚的‘花生軍’們絕對沒有想到,噩夢就這麽開始了!
因為當地的雨季到來了,運到的八百多台拖拉機安安靜靜的放在達累斯薩拉姆港的倉庫裏等著長毛。
那邊的雨季該怎麽形容呢?
天天都是當年鄭州大雨的量!
這樣的雨量下那邊的道路是連拖拉機都過不去!
最後項目經理馬丁沒辦法,雇傭了一大批的本地人用了接近一個月的時間,生拉硬扛才運到營地三十多台拖拉機。
有了這些東西總算可以開工了,但是開工僅一天他們就放棄了繼續開墾。
因為他們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拖拉機功率不夠,這邊土地粘稠而且植物紮根極深,別說參天大樹,就連灌木層鏟起來都費勁。
馬丁急忙打報告,需要重型機械來進行開墾。
可是當年英國壓根就沒有重型機械,隻能滿地球找,最後發現:隻有加拿大有他們需要的重型機械——畢竟加拿大土地寒冷,機械功率低了沒什麽用。
但是加拿大那邊沒有什麽現貨數量太少解決不了問題!
而加拿大當年賣給漂亮國一大批的重型機械用於在菲律賓搞建設!
於是英國就聯係漂亮國:把你們這些重型機械賣給我們唄?
漂亮國聽後想也不想直接以成本價把這些機械轉賣給了英國運到坦桑尼亞。
然後英國人驚奇的發現:這些重型機械裏一大半是沒用的廢品,其餘的也是破爛不堪全是故障。
但是有總比沒有強吧?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他們把那些機械進行了大量的維護下,把能用的機械帶迴孔瓦繼續開墾。
不得不說,有了這些重型推土機後,開墾工作果然順利了許多,灌木層什麽的已經不是他們的問題。
但是他們這時候才想起來他們好像忽略了一個的問題:他們忽略了‘本地居民’的抗議。
這裏所說的‘本地居民’當然不是坦桑尼亞人。
坦桑尼亞人對英國人這種不遠萬裏來送錢的行為還是很支持的。
但是本地居民不僅僅是人,還包括著各種野生動物!而那些灌木層和樹林正好就是野生動物的家!
於是‘花生軍’們多了一項新的任務:今天跟犀牛硬碰硬,明天跟大象捉迷藏,後天跟獅子打遊擊。
基本上他們和整個非洲生物圈打了一波正麵團戰,不扛著機槍不敢出去開荒!
如果隻是那些哺乳動物還好,什麽毒蛇、馬蜂、蜘蛛……防不勝防!
曾經發生過推翻一顆猴麵包樹引爆一個超巨大馬蜂窩導致數百人入院的事情。
另外就是機械故障率實在太高,僅僅三個月過去所有能用的機械基本上全部被報廢,沒辦法之下‘花生軍’隻能再次向英國求援。
這時候英國方麵也徹底麻了,你們到底在非洲幹什麽?
可是已經花了那麽多錢的英國人停也停不下來隻能再次砸錢。
而根據後麵發生的事情來看:如果當時他們選擇了停手,損失可能還會少點兒……
孔瓦是哪裏呢?在坦桑尼亞首都多多馬的旁邊。
曾經的坦噶尼喀(為了方便就接下來就叫坦桑尼亞)是德國殖民地屬於‘德屬東非’的一部分,因為一戰戰敗德國把那裏讓給了英國。那時候的殖民國家為了方便管理殖民地,都會把首都或者發展重心放在那些交通便利的地方,比如說厄立特裏亞的馬薩瓦就是這樣的存在。
而坦桑尼亞原來首都是達累斯薩拉姆,是一個海邊港口城市。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龍國的偉人總理告訴他們的總統說這樣把首都放在海邊的話戰爭時期不容易防守,當時的總統直接在1974年遷都多多馬。
不過由於多多馬不論環境還是交通都不如達累斯薩拉姆,所以大部分政府機關到現在一直都留在後者隻是個名義上的首都。
那麽當時他們為什麽要選擇遷都去多多馬?
這要感謝‘殖民者的良心’大英帝國。
英國在各個殖民地都是‘抽筋吸髓’式剝削,包括坦桑尼亞!在二戰時期,英國在坦桑尼亞征召了十萬士兵替他們參戰!
但是二戰後他們肯定不能再像原來那樣剝削坦桑尼亞,於是英國人決定在那裏包地種花生,而他們當年承包的土地就是在孔瓦一帶。
估計當年做下這個決策的老利弗爾和那些參與這個計劃的人躺在棺材裏都後悔這個決定。
利弗爾當時向英國政府的食品部長約翰-斯特雷奇提議在坦桑尼亞種花生,說那裏適合農業發展適合種植花生,‘聯合非洲公司’願意和政府合作,為老百姓解決吃黃油的難題!
而這個老約翰原來是個記者,壓根不懂什麽農業。但是一聽到這個事情可以造福老百姓,老約翰作為一名堅定的gczy者直接對這個項目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沒錯,老約翰信仰gczy——事實上那個時期的英國政府裏基本上都是gczy者。
但是他做事還是很謹慎的,就往坦桑尼亞派遣了一個調查小組實地考察,想知道利弗爾說的是真是假。
這個調查小組一共三個人,一個是‘非洲聯合公司’的萊文馬丁,兩個是坦桑尼亞本地向導。
讓同一個公司的人自己考察自己公司的項目,這讓人不得不感歎:英國人在‘不靠譜’這件事兒上一直做得很靠譜。
調查三個月後,得出的結論毫無疑問——那裏簡直就是農業天堂!而當時英國的偏左政府一聽之後直接通過一份可以進入史冊的計劃:《坦噶尼喀花生種植計劃》!
甚至時任英國首相埃德禮大筆一揮:預算直接翻倍。
按照這個計劃,英國要派遣超過七百五十名專家前往坦桑尼亞,在孔瓦那裏雇傭三萬兩千名本地人,清理出321萬英畝的土地種植花生,整個種植區劃分為107個種植單位,每個單位都有自己單獨的種植計劃。同時在當地修建至少一百棟的公寓改造當地人的生活。
基本上就跟蕭鵬在厄立特裏亞做的事情如出一轍。
而負責執行這個任務的正是‘聯合非洲公司’,項目負責人是‘聯合非洲公司’農業部負責人萊文馬丁,那些種花生的人被稱為‘花生軍’。
等到1947年1月,英國本土1500人浩浩蕩蕩的‘花生軍’前往坦桑尼亞,於是英國的噩夢開始了。
其實剛到那裏的時候就有英國農業專家提出了異議:說孔瓦那裏的土地黏性太高且幹旱不太容易開墾。
對此英國其餘人表示不屑一顧:幹旱?花生本身就耐旱,至於土地不容易開墾?你怕是不知道有種東西叫拖拉機吧?
而同去的交通專家也提出了問題:從孔瓦那裏到達累斯薩拉姆港交通不便,沒法把花生運出去,可以不可以在這裏修建一條支線鐵路並入坦桑尼亞鐵路唯一的幹線方便運輸。
這樣也用不了多少錢。
對此英國政府表示——你們罵誰呢?
咱們大英帝國有錢!
修什麽支線鐵路?直接修一條直通達累斯薩拉姆的幹線鐵路,順便再修三百公裏的公路!達累斯薩拉姆港太小有可能不夠花生運輸那順手再把港口擴建一下!
這些錢不從你們項目預算中出,我們大英政府就把這筆錢給出了!
而且所有‘花生軍’的人都是為了大英人民揮灑熱血的英雄!
苦了誰不能苦英雄!
於是他們又在孔瓦建起了一個‘營地’——說是營地堪比城鎮,裏麵商店醫院酒館j院應有盡有,而他們為了保證進度,用當地人不敢想象的高薪招聘了大批的本地人先進行‘崗前培訓’,而這些人的進入又導致當地進一步繁榮,甚至都有‘花生軍’的人買了幾頭長頸鹿迴家玩……
因為這裏商業活動過於繁榮,當年‘孔瓦營地’被人稱為‘非洲小倫敦’!
於是英國人就在一顆花生都沒種下之前就斥巨資在坦桑尼亞修了一條鐵路、一條公路以及擴建了一個碼頭建了一個城鎮。對了,他們還從英國本土調來兩千兩汽車專門用於運輸物資,還有八百多輛拖拉機來到坦桑尼亞用於開墾荒地。
所有人準備就緒,就等到拖拉機運到營地就可以開工了!
那時候鬥誌昂揚的‘花生軍’們絕對沒有想到,噩夢就這麽開始了!
因為當地的雨季到來了,運到的八百多台拖拉機安安靜靜的放在達累斯薩拉姆港的倉庫裏等著長毛。
那邊的雨季該怎麽形容呢?
天天都是當年鄭州大雨的量!
這樣的雨量下那邊的道路是連拖拉機都過不去!
最後項目經理馬丁沒辦法,雇傭了一大批的本地人用了接近一個月的時間,生拉硬扛才運到營地三十多台拖拉機。
有了這些東西總算可以開工了,但是開工僅一天他們就放棄了繼續開墾。
因為他們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拖拉機功率不夠,這邊土地粘稠而且植物紮根極深,別說參天大樹,就連灌木層鏟起來都費勁。
馬丁急忙打報告,需要重型機械來進行開墾。
可是當年英國壓根就沒有重型機械,隻能滿地球找,最後發現:隻有加拿大有他們需要的重型機械——畢竟加拿大土地寒冷,機械功率低了沒什麽用。
但是加拿大那邊沒有什麽現貨數量太少解決不了問題!
而加拿大當年賣給漂亮國一大批的重型機械用於在菲律賓搞建設!
於是英國就聯係漂亮國:把你們這些重型機械賣給我們唄?
漂亮國聽後想也不想直接以成本價把這些機械轉賣給了英國運到坦桑尼亞。
然後英國人驚奇的發現:這些重型機械裏一大半是沒用的廢品,其餘的也是破爛不堪全是故障。
但是有總比沒有強吧?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他們把那些機械進行了大量的維護下,把能用的機械帶迴孔瓦繼續開墾。
不得不說,有了這些重型推土機後,開墾工作果然順利了許多,灌木層什麽的已經不是他們的問題。
但是他們這時候才想起來他們好像忽略了一個的問題:他們忽略了‘本地居民’的抗議。
這裏所說的‘本地居民’當然不是坦桑尼亞人。
坦桑尼亞人對英國人這種不遠萬裏來送錢的行為還是很支持的。
但是本地居民不僅僅是人,還包括著各種野生動物!而那些灌木層和樹林正好就是野生動物的家!
於是‘花生軍’們多了一項新的任務:今天跟犀牛硬碰硬,明天跟大象捉迷藏,後天跟獅子打遊擊。
基本上他們和整個非洲生物圈打了一波正麵團戰,不扛著機槍不敢出去開荒!
如果隻是那些哺乳動物還好,什麽毒蛇、馬蜂、蜘蛛……防不勝防!
曾經發生過推翻一顆猴麵包樹引爆一個超巨大馬蜂窩導致數百人入院的事情。
另外就是機械故障率實在太高,僅僅三個月過去所有能用的機械基本上全部被報廢,沒辦法之下‘花生軍’隻能再次向英國求援。
這時候英國方麵也徹底麻了,你們到底在非洲幹什麽?
可是已經花了那麽多錢的英國人停也停不下來隻能再次砸錢。
而根據後麵發生的事情來看:如果當時他們選擇了停手,損失可能還會少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