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鵬根據導航開著車駛向目的地。


    李雅則在那裏對查克解釋道:“蕭鵬剛從非洲迴來不熟悉路,所以到哪都需要開導航。”


    “嗯,這話說的還真沒錯。”蕭鵬點點頭。


    查克聽後一愣:“你剛從非洲迴來?”


    “嗯。”蕭鵬道:“這幾年一直在非洲做點兒基建方麵的工作。話說查克,你的漢語說的還真不錯啊 !”


    查克道:“我從六歲就開始學習漢語了,事實上現在我們國家學習漢語的人相當多。一門語言的普及程度跟國家影響力有直接關係。一百多年前的時候世界主流語言還是法語和英式英文,而現在主流英語則變成了美式英語,原因不就是漂亮國影響大嗎?而現在龍國影響力越來越大,學習漢語的必要性也越來越重要。”


    蕭鵬很讚同他的說法。


    六七十年在龍國學習的主流外語那還不是張嘴就是‘卡瓦利什’,就是因為那時候蘇聯影響力大。


    李雅好奇問道:“查克,你說我們這裏有一個能幫到你的人?是誰啊?”


    蕭鵬也豎起了耳朵比較好奇這事兒。


    查克道:“你們龍國的‘科倫-特羅菲莫維奇-莫洛迪’。”


    “誰?”李雅沒聽過這個名字。


    蕭鵬則是另外一個反應:“啥?我們國家還有這麽牛x的人物?”


    李雅不解問道:“幹什麽的?”


    蕭鵬道:“曾經的kgb特工。冷戰時期的蘇聯英雄,語言天才,做特工做成大富豪反養著kgb倒貼工資上班的家夥,是特工界的傳奇之一。”


    查克一愣:“蕭鵬,你倒是學識淵博啊。”


    蕭鵬微微一笑:“看書看到的。”


    李雅不解問道:“做特工的不是都應該低調嗎?”


    查克聽後笑道:“不不不,你誤會了,特工確實有那種身份保密竊取情報的,但是也有公開身份進行活動的,像每個大使館裏的‘武官’基本上都是公開身份的特工。”


    他這話還真不是胡說。


    其實對cia啊、軍情六處等世界主要情報機構,他們裏麵的大部分員工都是通過社會招聘來補充的,就是刊登招聘廣告等人來應聘然後再進行篩選。


    對很多人來說特工很神秘,其實各個大使館裏的特工互相都是知根知底,甚至私交不錯。


    對了,那個‘為國做鴨’的達爾在大使館的工作就是‘武官’。


    那麽蕭鵬怎麽知道莫洛迪的故事?


    莫洛迪的後人現在就繼承了祖業擔任俄羅斯駐厄立特裏亞大使館武官繼續從事情報工作,他沒事就往埃德度假村跑,在那裏和別的國家的間諜一起喝喝酒聊聊天互相套路一下情報。


    埃德度假村就是為了情報官們這些人而存在的。


    李雅來了興趣問道:“查克,你給我講講莫洛迪的故事吧。”


    結果查克卻表情變得異常尷尬:“我們不說這個話題好麽?”


    李雅不解:“有什麽問題嗎?”


    蕭鵬迴答了這個問題:“英國人不喜歡提的人裏就包括莫洛迪,因為是英國人的愚蠢顯出了他的威名——查克,我說的可不是你啊!”


    查克歎了口氣:“沒事,事實上我也覺得那些人蠢哭了。”


    李雅更好奇:“到底怎麽迴事?”


    反正時間還早,查克就把莫洛迪的故事娓娓道來。


    說起來冷戰時期那絕對是世界諜報戰的黃金年代,誕生了無數赫赫有名的諜戰高手。


    而莫洛迪在世界諜報圈裏也是一個奇葩一樣的存在。


    他母親是正經八經的沙俄貴族後裔,用蕭鵬的話說,那是‘沙俄上三旗’子弟。


    當沙俄被蘇聯推翻後他家才‘家道中落’——不過他的‘家道中落’和別人家的不太一樣,他父親是著名物理學家,他母親是醫生。


    不過因為他母親的出身害怕遭遇清算,所以他從小被他二姨帶到了漂亮國去上學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本來事情也就這樣了,可是到了1938年的時候他收到母親的來信,她母親給他兩個選擇,要不然留在漂亮國生活,要不然迴國生活。


    一個月後,十六歲的莫洛迪返迴蘇聯——這在那個年代可是很罕見的。


    當時逃到漂亮國的基本是兩種人:一種就像莫洛迪二姨那樣的和沙俄關係緊密者,還有一種就是躲避戰亂的,好不容易逃到漂亮國誰願意再迴去?


    可是莫洛迪就迴去了——他的理想是迴國振興蘇聯經濟讓蘇聯再次強大。


    作為一個沙俄貴族後裔這個覺悟就讓人敬佩。


    迴蘇聯後他讀了兩年書,然後再1940年秋季他參軍了,而且入伍隊伍正是駐紮在蘇德邊境829炮兵營,而且他還是829炮兵營的偵察兵……


    這個829炮兵營是蘇聯在二戰期間第一支參戰的部隊,從同德國開戰的第一天一直打到攻入柏林。


    最關鍵的是:這個829炮兵營以‘深受死神眷顧’而聞名於世,莫洛迪則屬於該部隊死率最高的一線偵察兵,從參戰第一天他加入戰鬥一直打到柏林,他身邊活著的同期戰友不足一巴掌,而其中唯一一個全身上下毫發無傷的就是他。


    千萬別以為他是那種混日子躲過戰爭的——這一路上他戰功卓著,以擅長‘抓舌頭’而聞名,戰爭期間他被授勳三次成為了所在部隊的助理參謀長!


    戰後他完全可以留在部隊而且前途無量,但是這哥們的理想卻是振興蘇聯經濟,於是退伍去蘇聯對外貿易學校去上大學學習經濟。


    然後對外貿易學校就多了一個學霸,什麽德語、法語等等語言全部掌握不說,還挑戰了語言裏的地獄難度——漢語。


    然後五年後他成了漢語老師並且參與編纂了蘇聯漢語教材……


    那是個妥妥的語言大師,基本上在歐亞大陸各個國家都不會存在什麽溝通問題的那種。


    其實在歐洲生活同時掌握幾門語言並不是很難。


    歐洲國家都不大,德國的麵積還沒有霓虹國大。


    各個國家之間民族混居,這就像龍國東北有會說泡菜語的少數民族一樣。而一個國家的人想學另一個國家的語言的感覺就像福建人學說粵語,基本句式構成之類的都是相同的,隻要有心學就不難。


    當然,其中也有例外,比如說西班牙語。


    那玩意一個詞的重音不同的話意義完全不一樣。


    比如說papa這個詞重音如果在第一個音節那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土豆’;可是如果重音節在第二個音節上,那就成了‘爸爸’……


    一個音標不同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意思。不得不說,學習西班牙語確實挺‘地獄’的。


    反正到了這時候, 他的人生就已經精彩無比了:他國求學,迴家衛國,戰爭英雄;學術專家……


    但是這還隻是剛開始。


    事實證明,牛人走到那裏都是牛人。


    1951年的時候他得到了kgb第一總局的征召成為一名海外間諜,從此世界上少了‘科倫-特羅菲莫維奇-莫洛迪’,三年後他以‘戈登-阿諾德-朗斯代爾’的身份重新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朗斯代爾這個人其實是確實存在的,他是加拿大人後來全家移居波蘭。在那個年代移居波蘭的結果就是全家死光光。而莫洛迪經過三年係統培訓後,以朗斯代爾的身份‘迴到’加拿大。


    因為他原來參軍時候是一線偵察兵,同時精通各國語言,擅長無線電操作、密碼破譯、偵查跟蹤等,所以kgb給他的任務就是幫忙發發報之類的,壓根沒什麽大事兒,基本上就把他扔在了那裏進入放養狀態。


    估計當年派他去西方國家的kgb領導也沒想到,他們這麽一下子竟然搞出來了一個把英國諜報機關的臉皮按在地上反複摩擦的牛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非洲當酋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楊半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楊半仙並收藏我在非洲當酋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