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慈善家簡-亨利-杜南一輩子促進了兩件大事兒:第一是建立了國際紅十字組織,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促成了各國締結《日內瓦公約》。
《日內瓦公約》是1864年開始曆經幾次修訂和補充製定的一份關於保護平民和戰爭受難者的國際公約。但是毫不誇張的說:從1864年到今天,隻有一個國家真正的在交戰期間做到了嚴格遵守《日內瓦公約》,那就是二戰時期的德國。
就連半島戰爭時候組織‘戰俘奧運會’的龍國還讓戰俘進行勞動呢!
直接說德國有點兒不準確,這裏是特指德國的一所監獄。
那就是號稱‘戰爭文明典範’、‘二戰戰俘度假聖地’、‘日內瓦公約標杆’、‘越獄訓練中心’的科爾迪茨戰俘營。
二戰時期,德國前前後後建立了一千多個戰俘營,基本上每一個都是戰爭罪行的集中體現地。
除了這個科爾迪茨戰俘營。
這個科爾迪茨戰俘營按理說真的是德國最受重視、安全等級的戰俘營之一。
德國的戰俘營分為軍官戰俘營和士兵戰俘營,一般那些軍官都是越獄意願強烈的存在,所以軍官戰俘營一般都會建設成非常難以越獄安全等級最高的地方。
科爾迪茨戰俘營就是這麽樣的一個地方。
這裏深處德國內陸,距離最近的邊境線也有六百五十公裏的距離。整個監獄自身就是幾百年前修建在懸崖上的一座城堡,進出隻有兩個通道,除了護城河外周圍是森林和河流。
而這個城堡被德國改成戰俘營後,監獄圍牆高達喪心病狂的27米然後周圍都是密集鐵絲網!
主打的就是一個嚴實!
不誇張的說,這是二戰時期整個德國裏硬件最好的戰俘營,沒有之一!
理論上被關進這裏基本上也就意味著絕望。
至於那所監獄的看守?
用監獄落成時他們對上級的進行報告時德國國防軍是這麽說的:‘科爾迪茨戰俘營的守衛是由久經沙場的老將和朝氣蓬勃的新銳組成,他們將忠誠的將敵人封印在這個冰冷的囚籠中,請元首相信,這裏將是帝國最安全的保險櫃最嚴酷的懲戒所!’。
瞧瞧,說的多霸氣!
小胡子聽後那還不要激動死?
但是熟悉政府報告的人肯定都知道,那都是‘語言藝術’的體現,這裏麵肯定有水分。
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
這個戰俘營確實是由‘朝氣蓬勃的新銳’和‘久經沙場的老將’組成。
但是那些‘朝氣蓬勃的新銳’是指一群沒有任何戰鬥經驗的德國新兵。
如果是普通新兵也就罷了,但是好兵都上前線了安排到這裏的都是一些歪瓜裂棗……
至於‘久經沙場的老將’那就更值得說一下了——此人叫馬克-施密特。軍銜上校
此人出生於1866年,擔任這所戰俘營的獄長時已經73歲,更有意思的是這人雖然經曆了一戰但是壓根就沒有拿得出手的履曆,要不然經曆了一戰的七十多歲老將怎麽還隻是一名上校?
分明是安排到這裏養老的。
而馬克-施密特也沒辜負上級的期待。
他所有的工作內容簡單來說就是倆字——養生。
老大爺每天的工作就是早晨八點開車準時來監獄打卡巡視一圈後就坐在辦公室等下班,對監獄裏的一切事情都是漠不關心。。
一把手是這樣的存在,那麽二把手又是什麽樣呢?
這所監獄的二把手也就是安全總管是從一線部隊調迴來的保羅-普利姆中校。
這可是有戰爭經驗的猛將悍將,讓他到這裏對他是一種嘉獎。
但是可能這哥們是受到戰爭心理創傷過於嚴重需要別的物品來緩和情緒,於是他到了監獄後每天的工作就是‘品酒’。
換一種說法就是:這哥們是個‘酒蒙子’。
一把手二把手都這樣,德國又沒有標準的戰俘營管理模式,那些‘朝氣蓬勃的新銳’該怎麽管理戰俘營呢?
製定監獄規則實在太麻煩,最後他們決定:嚴格按照《日內瓦條約》執行!
營地裏保證一切戰俘們的通信權利,所有戰俘可以隨時跟家裏保持聯絡;家裏寄送的物資、金錢決不克扣——隻要不運武器進來就不管;定時邀請紅十字會成員來給戰俘們體檢以及給他們贈送香煙、零食等物資;嚴格遵守《日內瓦條約》沒有任何強迫勞動的行為;每天除了三次點名的時候所有戰俘自由活動;同時給戰俘提供劇院、公園、運動場等設施,保證戰俘們有足夠的文娛活動;如果不滿意戰俘營的夥食可以自己做飯不吃食堂——有了紅十字會提供的物資,那些戰俘吃的比德軍守衛吃的好n倍;監獄二把手每天哪來的酒喝?戰俘們自己釀的……
至於刑訊逼供之類的事情在這裏更是不可能發生的!
這裏最扯淡的事情是什麽?
這裏不是軍官戰俘營嗎?
這裏還允許被俘軍官保留自己的勤務兵照顧他們的生活幫他們洗衣做飯端茶遞水,沒有勤務兵怎麽辦?自己出去雇一個去。
沒錯,按照《日內瓦條約》,這個戰俘營裏的戰俘可以在德國士兵的陪同下出去溜達的,這也導致戰俘營山下的小鎮風俗業發達空前繁華,戰俘和當地小鎮姑娘‘談戀愛’的事情多不勝數。
不黑不吹,這些戰俘沒被俘的時候過的日子都沒有在科爾迪茨戰俘營裏過的滋潤!
在那個監獄最大的風險是來自於誰?
還真不是德國人,而是他們的盟軍戰友!
由於這裏有盟軍各國的軍官戰俘所以也就有了戰俘派係,估計確實是這裏的生活太閑了,他們沒事就發生戰俘內訌。
那些盟軍之間真的沒有那麽團結
法國人瞧不起英國人敵對猶太人(二戰真不是為了保護猶太人);英國人和波蘭人瞧不起法國和荷蘭早早投降(荷蘭其實隻打了四天就投降,比法國快得多);荷蘭和法國則瞧不起波蘭——你們國家都沒了憑什麽笑話我們?順便所有人都瞧不起比利時人——羞於跟你們這些烤貓吃的玩意在一個屋簷之下。(ps:德國曾經抓到過兩名比利時軍官,當時被捕的時候倆人正在那裏烤貓吃,這事兒當時在歐洲傳的挺熱鬧。)
而且同一個國家的戰俘也不是鐵板一塊。
就拿英國來說吧,貴族學校出身軍官瞧不起普通學校出身的軍官,普通學校出身的軍官又瞧不起‘泥腿子’……
最關鍵的事情是——德國高層真不知道這個監獄是這個樣子!
在他們的想象中,這個監獄應該比別的監獄更加的嚴格更加的殘酷更加的保險!
他們對這裏期待甚高,想要從這裏的戰俘身上獲取更多的情報,於是把越來越多的高級戰俘和身份特殊的俘虜關在這裏,比如說什麽丘吉爾的外甥羅米立;印度皇帝喬治六世(也就是英國女王的爹)的侄子拉塞爾勳爵;英國名將道格拉斯-黑格的兒子喬治-黑格等一大堆身份顯赫的貴族戰俘都被送到了這裏進行關押。
而這些人到這裏後沒多久,科爾迪茨戰俘營的還爆發了一次大型暴動!
這次暴亂即跟反fa西斯無關,也不是什麽民族主義。說出來原因……
說出來能讓人感覺到莫名其妙。
《日內瓦公約》是1864年開始曆經幾次修訂和補充製定的一份關於保護平民和戰爭受難者的國際公約。但是毫不誇張的說:從1864年到今天,隻有一個國家真正的在交戰期間做到了嚴格遵守《日內瓦公約》,那就是二戰時期的德國。
就連半島戰爭時候組織‘戰俘奧運會’的龍國還讓戰俘進行勞動呢!
直接說德國有點兒不準確,這裏是特指德國的一所監獄。
那就是號稱‘戰爭文明典範’、‘二戰戰俘度假聖地’、‘日內瓦公約標杆’、‘越獄訓練中心’的科爾迪茨戰俘營。
二戰時期,德國前前後後建立了一千多個戰俘營,基本上每一個都是戰爭罪行的集中體現地。
除了這個科爾迪茨戰俘營。
這個科爾迪茨戰俘營按理說真的是德國最受重視、安全等級的戰俘營之一。
德國的戰俘營分為軍官戰俘營和士兵戰俘營,一般那些軍官都是越獄意願強烈的存在,所以軍官戰俘營一般都會建設成非常難以越獄安全等級最高的地方。
科爾迪茨戰俘營就是這麽樣的一個地方。
這裏深處德國內陸,距離最近的邊境線也有六百五十公裏的距離。整個監獄自身就是幾百年前修建在懸崖上的一座城堡,進出隻有兩個通道,除了護城河外周圍是森林和河流。
而這個城堡被德國改成戰俘營後,監獄圍牆高達喪心病狂的27米然後周圍都是密集鐵絲網!
主打的就是一個嚴實!
不誇張的說,這是二戰時期整個德國裏硬件最好的戰俘營,沒有之一!
理論上被關進這裏基本上也就意味著絕望。
至於那所監獄的看守?
用監獄落成時他們對上級的進行報告時德國國防軍是這麽說的:‘科爾迪茨戰俘營的守衛是由久經沙場的老將和朝氣蓬勃的新銳組成,他們將忠誠的將敵人封印在這個冰冷的囚籠中,請元首相信,這裏將是帝國最安全的保險櫃最嚴酷的懲戒所!’。
瞧瞧,說的多霸氣!
小胡子聽後那還不要激動死?
但是熟悉政府報告的人肯定都知道,那都是‘語言藝術’的體現,這裏麵肯定有水分。
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
這個戰俘營確實是由‘朝氣蓬勃的新銳’和‘久經沙場的老將’組成。
但是那些‘朝氣蓬勃的新銳’是指一群沒有任何戰鬥經驗的德國新兵。
如果是普通新兵也就罷了,但是好兵都上前線了安排到這裏的都是一些歪瓜裂棗……
至於‘久經沙場的老將’那就更值得說一下了——此人叫馬克-施密特。軍銜上校
此人出生於1866年,擔任這所戰俘營的獄長時已經73歲,更有意思的是這人雖然經曆了一戰但是壓根就沒有拿得出手的履曆,要不然經曆了一戰的七十多歲老將怎麽還隻是一名上校?
分明是安排到這裏養老的。
而馬克-施密特也沒辜負上級的期待。
他所有的工作內容簡單來說就是倆字——養生。
老大爺每天的工作就是早晨八點開車準時來監獄打卡巡視一圈後就坐在辦公室等下班,對監獄裏的一切事情都是漠不關心。。
一把手是這樣的存在,那麽二把手又是什麽樣呢?
這所監獄的二把手也就是安全總管是從一線部隊調迴來的保羅-普利姆中校。
這可是有戰爭經驗的猛將悍將,讓他到這裏對他是一種嘉獎。
但是可能這哥們是受到戰爭心理創傷過於嚴重需要別的物品來緩和情緒,於是他到了監獄後每天的工作就是‘品酒’。
換一種說法就是:這哥們是個‘酒蒙子’。
一把手二把手都這樣,德國又沒有標準的戰俘營管理模式,那些‘朝氣蓬勃的新銳’該怎麽管理戰俘營呢?
製定監獄規則實在太麻煩,最後他們決定:嚴格按照《日內瓦條約》執行!
營地裏保證一切戰俘們的通信權利,所有戰俘可以隨時跟家裏保持聯絡;家裏寄送的物資、金錢決不克扣——隻要不運武器進來就不管;定時邀請紅十字會成員來給戰俘們體檢以及給他們贈送香煙、零食等物資;嚴格遵守《日內瓦條約》沒有任何強迫勞動的行為;每天除了三次點名的時候所有戰俘自由活動;同時給戰俘提供劇院、公園、運動場等設施,保證戰俘們有足夠的文娛活動;如果不滿意戰俘營的夥食可以自己做飯不吃食堂——有了紅十字會提供的物資,那些戰俘吃的比德軍守衛吃的好n倍;監獄二把手每天哪來的酒喝?戰俘們自己釀的……
至於刑訊逼供之類的事情在這裏更是不可能發生的!
這裏最扯淡的事情是什麽?
這裏不是軍官戰俘營嗎?
這裏還允許被俘軍官保留自己的勤務兵照顧他們的生活幫他們洗衣做飯端茶遞水,沒有勤務兵怎麽辦?自己出去雇一個去。
沒錯,按照《日內瓦條約》,這個戰俘營裏的戰俘可以在德國士兵的陪同下出去溜達的,這也導致戰俘營山下的小鎮風俗業發達空前繁華,戰俘和當地小鎮姑娘‘談戀愛’的事情多不勝數。
不黑不吹,這些戰俘沒被俘的時候過的日子都沒有在科爾迪茨戰俘營裏過的滋潤!
在那個監獄最大的風險是來自於誰?
還真不是德國人,而是他們的盟軍戰友!
由於這裏有盟軍各國的軍官戰俘所以也就有了戰俘派係,估計確實是這裏的生活太閑了,他們沒事就發生戰俘內訌。
那些盟軍之間真的沒有那麽團結
法國人瞧不起英國人敵對猶太人(二戰真不是為了保護猶太人);英國人和波蘭人瞧不起法國和荷蘭早早投降(荷蘭其實隻打了四天就投降,比法國快得多);荷蘭和法國則瞧不起波蘭——你們國家都沒了憑什麽笑話我們?順便所有人都瞧不起比利時人——羞於跟你們這些烤貓吃的玩意在一個屋簷之下。(ps:德國曾經抓到過兩名比利時軍官,當時被捕的時候倆人正在那裏烤貓吃,這事兒當時在歐洲傳的挺熱鬧。)
而且同一個國家的戰俘也不是鐵板一塊。
就拿英國來說吧,貴族學校出身軍官瞧不起普通學校出身的軍官,普通學校出身的軍官又瞧不起‘泥腿子’……
最關鍵的事情是——德國高層真不知道這個監獄是這個樣子!
在他們的想象中,這個監獄應該比別的監獄更加的嚴格更加的殘酷更加的保險!
他們對這裏期待甚高,想要從這裏的戰俘身上獲取更多的情報,於是把越來越多的高級戰俘和身份特殊的俘虜關在這裏,比如說什麽丘吉爾的外甥羅米立;印度皇帝喬治六世(也就是英國女王的爹)的侄子拉塞爾勳爵;英國名將道格拉斯-黑格的兒子喬治-黑格等一大堆身份顯赫的貴族戰俘都被送到了這裏進行關押。
而這些人到這裏後沒多久,科爾迪茨戰俘營的還爆發了一次大型暴動!
這次暴亂即跟反fa西斯無關,也不是什麽民族主義。說出來原因……
說出來能讓人感覺到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