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區的孩子門都知道野人的不凡,要是哪個孩子正在地上打滾哭鬧,大人喊一聲:“野人來了!”那孩子準會一骨碌爬起來,直往家裏跑。這情形,有時剛好被野人看見了,便會得意地一笑。野人的不凡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論及野人的家庭出身:上溯五代都是修理地球的,與名門貴族毫不沾邊。我費盡了思索,也不明白野人何以這般不凡。
後來不知怎地,我突然想起了朱元璋,他曾經是個叫花子,後來卻做了明朝的開國皇帝,顯赫一時,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身”嘛。這樣看來,我也就釋然了:這或許就更加顯示了野人的不凡。
野人的母親叫熊英,乃w市x縣一個鄉民的女兒,野人的父親叫王才仁,是n市郊區一個農民的兒子。王才仁1960年參軍在w市當上了一名鐵道誌願兵。就在這期間熊英和王才仁在熱心人的撮合下於1965年結了婚。1966年初,王才仁轉業到了這座國營礦區搞供銷工作,熊英也隨之轉為非農業戶口,被安排在礦區百貨商店當上了一名售貨員。這年7月,熊英就生了野人。
1966年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史無前例的年代。
“時勢造英雄,文化大革命的光輝讓我喜添貴子,這簡直就是文化大革命的一個豐碩成果,這孩子將來恐怕要成為大人物的,”她想。
熊英將兒子的出生與“文革”扯到了一起,也在“情理之中”。“文革”時期有個慣性思維,但凡“美事”都是因為有了“文革”。在這個慣性思維的指導下,世界萬物都與“文革”掛鉤:“文革”讓國民經濟“突飛猛進”,讓人們“豐衣足食”……假若沒有“文革”,人們就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假若沒有“文革”太陽每天還能不能從東方升起,都還是個問題。又從“文革”派生出“革命”的問題。除了“黑五類”的子女之外,每個人都是為“革命”而生,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被貼上“革命後代”的標簽,理所當然地成為“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所以時逢“文革”生個兒子,那還不就是平地一聲春雷?至於成為“大人物”,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既然兒子將來恐怕要成為大人物的,首先應該有一個氣度非凡的名字,古今中外的大人物,哪一個的名字不是響當當的?單聽那名字就令人肅然起敬:華盛頓、拿破侖、孔子、毛澤東、……。據現代科學測定,名字往往左右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和前途。當初,我父母給我取名熊英,就是要我成為一隻展翅高飛的‘雄鷹’,我也就飛出了農門,所以……”熊英思接萬載,想入非非。
氣度非凡的名字,首先應該是響亮而又不俗氣,然後還要寓意深刻。她想來想去,像什麽 “勇啊、濤啊、虎呀……”響亮倒是響亮,卻隻是太俗氣;像什麽“賁啦,鱉呀,陛那……”雖不俗氣,卻又不響亮。至於說到寓意深刻,她自己卻也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她翻遍了一本《新華字典》,也沒找出個滿意的名字。她簡直就記恨那些大人物,有氣度的名字似乎被他們占盡了。兒子都快半歲了,可名字還是八字沒一撇,礦區保衛科戶口管理員也已經催了好幾次。
王才仁看熊英僅為兒子取一個名字淘神費力不值得,於是他對熊英說道:
“算噠,不要瞎操心噠,按我們王家的輩分排來……”他想了想又接著說:“依我看就叫‘王氣來’不是蠻好的嗎?”因為按王氏家譜,“才”字下麵就是“氣”字。
“你懂個屁!什麽 ‘王氣來’,”熊英帶著譏諷的口氣繼續說道:“怎麽沒有想起‘紫氣東來’?我看你是屎殼郎戴眼鏡——裝秀才……”熊英劈劈啪啪地數落了王才仁一大通。王才仁看熊英那說話得意的樣子,憋了一口氣,卻不敢發作。因為,王才仁自身條件不太好,用流行的說法,就是有點對不起觀眾:
一副黑裏透紅的臉龐上,鑲著一個酒糟鼻子,一雙綠豆眼、兩隻招風耳。最惹眼的是他那高高凸起的大肚皮,遠遠望去就像是廟宇裏的一尊大肚羅漢。他成天一副醉醺醺的模樣,眼睛常常眯成一條縫,走起路來總是邁著“八字”,左右搖晃著,人送一外號:胡傳魁。王才仁雖說讀了個“完小”,但因學習不用心,隻能打七折,實際算個“初小”水平。對於能找到熊英為妻簡直就相當於癩蛤蟆吃到了天鵝肉。
不過,王才仁“優勢”還是有的:一是能喝酒,最高一頓喝過一瓶北京二鍋頭、一瓶山西汾酒外加一箱啤酒;二是能抽煙,一天三包煙還“放早工”。這對於他的供銷工作來說是大有裨益的。他的“海量”,能在酒席上把滿桌賓朋全都“放倒”;他這把“煙槍”,能在供銷會上把各路神仙熏得暈頭轉向。民間戲言:酒杯一端,政策放寬;香煙一遞,可以可以。由於他的這些優勢,他在單位裏的工作可謂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上頭很重視這樣的人才,給他安排了個副科長的職務。但他的這些“優勢”在家裏邊可就得不到施展了,有點英雄無用武之地的遺憾。
熊英讀過初中。文革前,在中國農村裏有個初中水平就是知識分子。熊英因為有文化,當過幾年大隊民辦教師,校長曾經對熊英有過那種意思,但熊英一心想跳農門,沒有答應。她雖然長得也有點胖,但到底還有幾分光澤:白淨的臉蛋上飄著兩朵紅雲,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閃著迷人的光波,特別是那一頭飄逸的秀發,彌漫著年青女子特有的氣息,有一種勾人魂魄的力量。但感缺憾的是:熊英說起話來嗓門特別大,給人幾分粗俗的感覺。還有,她生起氣來,眼睛瞪得像燈籠,而且還翻著白眼,充滿了白色恐怖。不過,總的說來瑕不掩瑜,王才仁這麽認為。
然而,論及野人的家庭出身:上溯五代都是修理地球的,與名門貴族毫不沾邊。我費盡了思索,也不明白野人何以這般不凡。
後來不知怎地,我突然想起了朱元璋,他曾經是個叫花子,後來卻做了明朝的開國皇帝,顯赫一時,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身”嘛。這樣看來,我也就釋然了:這或許就更加顯示了野人的不凡。
野人的母親叫熊英,乃w市x縣一個鄉民的女兒,野人的父親叫王才仁,是n市郊區一個農民的兒子。王才仁1960年參軍在w市當上了一名鐵道誌願兵。就在這期間熊英和王才仁在熱心人的撮合下於1965年結了婚。1966年初,王才仁轉業到了這座國營礦區搞供銷工作,熊英也隨之轉為非農業戶口,被安排在礦區百貨商店當上了一名售貨員。這年7月,熊英就生了野人。
1966年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史無前例的年代。
“時勢造英雄,文化大革命的光輝讓我喜添貴子,這簡直就是文化大革命的一個豐碩成果,這孩子將來恐怕要成為大人物的,”她想。
熊英將兒子的出生與“文革”扯到了一起,也在“情理之中”。“文革”時期有個慣性思維,但凡“美事”都是因為有了“文革”。在這個慣性思維的指導下,世界萬物都與“文革”掛鉤:“文革”讓國民經濟“突飛猛進”,讓人們“豐衣足食”……假若沒有“文革”,人們就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假若沒有“文革”太陽每天還能不能從東方升起,都還是個問題。又從“文革”派生出“革命”的問題。除了“黑五類”的子女之外,每個人都是為“革命”而生,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被貼上“革命後代”的標簽,理所當然地成為“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所以時逢“文革”生個兒子,那還不就是平地一聲春雷?至於成為“大人物”,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既然兒子將來恐怕要成為大人物的,首先應該有一個氣度非凡的名字,古今中外的大人物,哪一個的名字不是響當當的?單聽那名字就令人肅然起敬:華盛頓、拿破侖、孔子、毛澤東、……。據現代科學測定,名字往往左右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和前途。當初,我父母給我取名熊英,就是要我成為一隻展翅高飛的‘雄鷹’,我也就飛出了農門,所以……”熊英思接萬載,想入非非。
氣度非凡的名字,首先應該是響亮而又不俗氣,然後還要寓意深刻。她想來想去,像什麽 “勇啊、濤啊、虎呀……”響亮倒是響亮,卻隻是太俗氣;像什麽“賁啦,鱉呀,陛那……”雖不俗氣,卻又不響亮。至於說到寓意深刻,她自己卻也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她翻遍了一本《新華字典》,也沒找出個滿意的名字。她簡直就記恨那些大人物,有氣度的名字似乎被他們占盡了。兒子都快半歲了,可名字還是八字沒一撇,礦區保衛科戶口管理員也已經催了好幾次。
王才仁看熊英僅為兒子取一個名字淘神費力不值得,於是他對熊英說道:
“算噠,不要瞎操心噠,按我們王家的輩分排來……”他想了想又接著說:“依我看就叫‘王氣來’不是蠻好的嗎?”因為按王氏家譜,“才”字下麵就是“氣”字。
“你懂個屁!什麽 ‘王氣來’,”熊英帶著譏諷的口氣繼續說道:“怎麽沒有想起‘紫氣東來’?我看你是屎殼郎戴眼鏡——裝秀才……”熊英劈劈啪啪地數落了王才仁一大通。王才仁看熊英那說話得意的樣子,憋了一口氣,卻不敢發作。因為,王才仁自身條件不太好,用流行的說法,就是有點對不起觀眾:
一副黑裏透紅的臉龐上,鑲著一個酒糟鼻子,一雙綠豆眼、兩隻招風耳。最惹眼的是他那高高凸起的大肚皮,遠遠望去就像是廟宇裏的一尊大肚羅漢。他成天一副醉醺醺的模樣,眼睛常常眯成一條縫,走起路來總是邁著“八字”,左右搖晃著,人送一外號:胡傳魁。王才仁雖說讀了個“完小”,但因學習不用心,隻能打七折,實際算個“初小”水平。對於能找到熊英為妻簡直就相當於癩蛤蟆吃到了天鵝肉。
不過,王才仁“優勢”還是有的:一是能喝酒,最高一頓喝過一瓶北京二鍋頭、一瓶山西汾酒外加一箱啤酒;二是能抽煙,一天三包煙還“放早工”。這對於他的供銷工作來說是大有裨益的。他的“海量”,能在酒席上把滿桌賓朋全都“放倒”;他這把“煙槍”,能在供銷會上把各路神仙熏得暈頭轉向。民間戲言:酒杯一端,政策放寬;香煙一遞,可以可以。由於他的這些優勢,他在單位裏的工作可謂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上頭很重視這樣的人才,給他安排了個副科長的職務。但他的這些“優勢”在家裏邊可就得不到施展了,有點英雄無用武之地的遺憾。
熊英讀過初中。文革前,在中國農村裏有個初中水平就是知識分子。熊英因為有文化,當過幾年大隊民辦教師,校長曾經對熊英有過那種意思,但熊英一心想跳農門,沒有答應。她雖然長得也有點胖,但到底還有幾分光澤:白淨的臉蛋上飄著兩朵紅雲,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閃著迷人的光波,特別是那一頭飄逸的秀發,彌漫著年青女子特有的氣息,有一種勾人魂魄的力量。但感缺憾的是:熊英說起話來嗓門特別大,給人幾分粗俗的感覺。還有,她生起氣來,眼睛瞪得像燈籠,而且還翻著白眼,充滿了白色恐怖。不過,總的說來瑕不掩瑜,王才仁這麽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