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八姑當年負氣遠走,一心要以旁門之身證道,後來因為走火入魔肉身僵化,被困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吃了好多年的苦頭。
再加上她身懷雪魄珠,乃是天下間數一數二的至寶,覬覦的人很多,這些年來打她主意的不少,所以也就變得更加多疑。
許淵平知道,和鄧八姑這種人打機鋒根本沒用,還不如實話實說,來的更有效果。
“實不相瞞,貧道乃是五台派三代掌教許淵平,今日到此,特為解救道友而來。”
“哦!?我與許道友素未謀麵,和貴派也並無交情。道友貴為五台派三代掌教,不惜千裏而來,就是為了拯救我一個身陷囹圄之人,不知是為了什麽呢?”
鄧八姑隻是在聽到許淵平自稱五台派三代掌教的時候稍稍吃驚了片刻,待到聽到許淵平說此次前來特意為了救她脫困,不但沒有絲毫欣喜的神色,反而對許淵平更加戒備。
鄧八姑畢竟不是那種初出茅廬之人,多年混跡江湖的經驗再加上這些年受過的苦難讓她明白了這個世界沒有白吃的午餐。
同時,對許淵平的目的,也產生了幾分懷疑!
“我雖和道友素未蒙麵,我五台派也和道友沒有交情,不過我早已對道友神交久已。當年我師父脫脫大師在時就常常對我說過女殃神鄧八姑和玉羅刹陳玉鳳的事跡,我亦心向往之,敬佩道友的為人。”
“敬佩我的為人?這話不知從何說起?”
鄧八姑被許淵平雲山霧裏的話搞的有些像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當然有!”
許淵平麵容驟然一正,說道,“當年,魔教分崩離析之後,你們其餘的師兄弟,各自散去,歸入旁門。這些年下來,你那些同門,但凡有些能力跟腳的,大都歸化了正教佛教,唯有你與七星真人趙光鬥,還堅持留在旁門,以旁門之法證道。”
“哪怕是走火入魔,肉身僵化枯坐,到現在這個光景,道友也沒有主動向誰求助過。如此行徑,難道還不值得我這個旁門同道敬佩嗎?”
鄧八姑任是修道多年,聽到許淵平這一頓張口就來的彩虹屁,也禁不住產生了幾分觸動。
就連那不甚凝練的元神,也禁不住波蕩了幾下。
不過,鄧八姑感慨的同時,內心也不免起了幾分慚愧之情。
雖然這些年,她沒有主動去求取別人的幫助,但對當年同門,現已入佛門的摩珈仙子玉清大師的幫助,卻也並沒有拒絕,而是聽之任之。
對於當年自己做出的選擇,午夜夢迴之時,也未嚐沒有幾分後悔的意思。
有時候她也會想,要是當年和好友陳玉鳳一起拜入優曇大師門下,是否就沒有如今受的這些罪了。
要是時光能夠倒流,能夠重新選擇,自己是否還會和當初那樣心高氣傲呢?
許淵平一看鄧八姑神態,就知道自己這一番話起了作用。當下趁熱打鐵的道,“昔日我五台派混元祖師在世時就曾說過,三英二雲,峨眉大興;群仙浩劫,十死無生。”
“他老人家早已算出未來數十年當是玄門和佛門兩教大興!我旁門和魔教分崩離析的下場。”
“可是他仍然決意要為我旁門謀得一線生機,卻不料神通不及天數,最終被奸人所害,讓人扼腕歎息。”
“旁門傾頹,奸賊竊命,我得祖師,恩師看重,有幸繼承五台道統,祖師遺誌。不自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短力薄,迄無所就,然誌尤未滅,雖有心重整旁門,但卻獨木難支,所以,需要一些誌同道合之人,助我一臂之力!”
許淵平這一番話說的是深情並茂,把三英二雲的讖語安在混元祖師身上,來提高可信度。
並且把他的犧牲提拔到一個相當高的程度。
本來混元祖師隻是為了門派弟子而和峨嵋派鬥劍,這下就成了雖千萬人吾亦往矣的大無畏精神。
許淵平之所以這麽說,就是為了一個名聲。
名聲這東西有的時候一文不值,有的時候卻又千金不換。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可不是妄言,而是經過幾千年的總結的體會。
最後一句話,又委婉的表達了自己救人的目的。
我救你可不是白救的,是有所求的。
我救你可以,救了你你得來幫我。
“現在,我想要問鄧道友一問,道友昔年以旁門證道的雄心銳誌,而今在否!”
此言一出,鄧八姑的心又是一震。
她知道,這位五台派掌教是在等她的選擇。
是和當年一樣誌尤未改還是早就被時間磨滅了所有的誌氣。
然而她自己的情況,自己最清楚。自己走火入魔後,這麽多年來無有改善,心誌早就不複當年。
再加上玉清大師有時會來看她,看著當年的摯友,如今依舊光彩照人。而自己卻弄得人不人,鬼不鬼,內心已經開始有所動搖,也有了幾分投入正教的心思。
畢竟,修道之人,說白了還是證道天仙、飛升天闕最重要。
可是,現如今,聽到許淵平說的這句話,鄧八姑卻是感覺當年的那種熱血衝動又迴來了,她卻是沒有絲毫的猶豫,本能的就脫口而出,“當然還在!”
“好!好!好!”
“道友果真還是那個英姿颯爽,愛憎分明,叫人敬佩的女殃神!”
許淵平聞言,毫不吝嗇對鄧八姑的誇獎,彩虹屁不要錢似的,往外直冒。
“道友稍等,我這就救道友脫困。”
許淵平說罷,就要拿出聚魄煉形丹和九天元陽尺上前救助鄧八姑。
“許道友,難道你就不擔心我故意以虛言誑你嗎?”鄧八姑聽聞許淵平要上前救她,故意開口試探道。
“還是那句話,我和道友從前素未蒙麵,也沒有什麽交情,擔心自然是會有所擔心的。不過有些事情不能因為擔心就不去做,如果連昔日的女殃神鄧八姑都要耍弄如此伎倆的話,那我旁門衰落,真就是不可避免了,我也無話可說,惟有避居南疆,終身不出。薪盡火傳,為我五台派留下一道餘脈。”
再加上她身懷雪魄珠,乃是天下間數一數二的至寶,覬覦的人很多,這些年來打她主意的不少,所以也就變得更加多疑。
許淵平知道,和鄧八姑這種人打機鋒根本沒用,還不如實話實說,來的更有效果。
“實不相瞞,貧道乃是五台派三代掌教許淵平,今日到此,特為解救道友而來。”
“哦!?我與許道友素未謀麵,和貴派也並無交情。道友貴為五台派三代掌教,不惜千裏而來,就是為了拯救我一個身陷囹圄之人,不知是為了什麽呢?”
鄧八姑隻是在聽到許淵平自稱五台派三代掌教的時候稍稍吃驚了片刻,待到聽到許淵平說此次前來特意為了救她脫困,不但沒有絲毫欣喜的神色,反而對許淵平更加戒備。
鄧八姑畢竟不是那種初出茅廬之人,多年混跡江湖的經驗再加上這些年受過的苦難讓她明白了這個世界沒有白吃的午餐。
同時,對許淵平的目的,也產生了幾分懷疑!
“我雖和道友素未蒙麵,我五台派也和道友沒有交情,不過我早已對道友神交久已。當年我師父脫脫大師在時就常常對我說過女殃神鄧八姑和玉羅刹陳玉鳳的事跡,我亦心向往之,敬佩道友的為人。”
“敬佩我的為人?這話不知從何說起?”
鄧八姑被許淵平雲山霧裏的話搞的有些像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當然有!”
許淵平麵容驟然一正,說道,“當年,魔教分崩離析之後,你們其餘的師兄弟,各自散去,歸入旁門。這些年下來,你那些同門,但凡有些能力跟腳的,大都歸化了正教佛教,唯有你與七星真人趙光鬥,還堅持留在旁門,以旁門之法證道。”
“哪怕是走火入魔,肉身僵化枯坐,到現在這個光景,道友也沒有主動向誰求助過。如此行徑,難道還不值得我這個旁門同道敬佩嗎?”
鄧八姑任是修道多年,聽到許淵平這一頓張口就來的彩虹屁,也禁不住產生了幾分觸動。
就連那不甚凝練的元神,也禁不住波蕩了幾下。
不過,鄧八姑感慨的同時,內心也不免起了幾分慚愧之情。
雖然這些年,她沒有主動去求取別人的幫助,但對當年同門,現已入佛門的摩珈仙子玉清大師的幫助,卻也並沒有拒絕,而是聽之任之。
對於當年自己做出的選擇,午夜夢迴之時,也未嚐沒有幾分後悔的意思。
有時候她也會想,要是當年和好友陳玉鳳一起拜入優曇大師門下,是否就沒有如今受的這些罪了。
要是時光能夠倒流,能夠重新選擇,自己是否還會和當初那樣心高氣傲呢?
許淵平一看鄧八姑神態,就知道自己這一番話起了作用。當下趁熱打鐵的道,“昔日我五台派混元祖師在世時就曾說過,三英二雲,峨眉大興;群仙浩劫,十死無生。”
“他老人家早已算出未來數十年當是玄門和佛門兩教大興!我旁門和魔教分崩離析的下場。”
“可是他仍然決意要為我旁門謀得一線生機,卻不料神通不及天數,最終被奸人所害,讓人扼腕歎息。”
“旁門傾頹,奸賊竊命,我得祖師,恩師看重,有幸繼承五台道統,祖師遺誌。不自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短力薄,迄無所就,然誌尤未滅,雖有心重整旁門,但卻獨木難支,所以,需要一些誌同道合之人,助我一臂之力!”
許淵平這一番話說的是深情並茂,把三英二雲的讖語安在混元祖師身上,來提高可信度。
並且把他的犧牲提拔到一個相當高的程度。
本來混元祖師隻是為了門派弟子而和峨嵋派鬥劍,這下就成了雖千萬人吾亦往矣的大無畏精神。
許淵平之所以這麽說,就是為了一個名聲。
名聲這東西有的時候一文不值,有的時候卻又千金不換。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可不是妄言,而是經過幾千年的總結的體會。
最後一句話,又委婉的表達了自己救人的目的。
我救你可不是白救的,是有所求的。
我救你可以,救了你你得來幫我。
“現在,我想要問鄧道友一問,道友昔年以旁門證道的雄心銳誌,而今在否!”
此言一出,鄧八姑的心又是一震。
她知道,這位五台派掌教是在等她的選擇。
是和當年一樣誌尤未改還是早就被時間磨滅了所有的誌氣。
然而她自己的情況,自己最清楚。自己走火入魔後,這麽多年來無有改善,心誌早就不複當年。
再加上玉清大師有時會來看她,看著當年的摯友,如今依舊光彩照人。而自己卻弄得人不人,鬼不鬼,內心已經開始有所動搖,也有了幾分投入正教的心思。
畢竟,修道之人,說白了還是證道天仙、飛升天闕最重要。
可是,現如今,聽到許淵平說的這句話,鄧八姑卻是感覺當年的那種熱血衝動又迴來了,她卻是沒有絲毫的猶豫,本能的就脫口而出,“當然還在!”
“好!好!好!”
“道友果真還是那個英姿颯爽,愛憎分明,叫人敬佩的女殃神!”
許淵平聞言,毫不吝嗇對鄧八姑的誇獎,彩虹屁不要錢似的,往外直冒。
“道友稍等,我這就救道友脫困。”
許淵平說罷,就要拿出聚魄煉形丹和九天元陽尺上前救助鄧八姑。
“許道友,難道你就不擔心我故意以虛言誑你嗎?”鄧八姑聽聞許淵平要上前救她,故意開口試探道。
“還是那句話,我和道友從前素未蒙麵,也沒有什麽交情,擔心自然是會有所擔心的。不過有些事情不能因為擔心就不去做,如果連昔日的女殃神鄧八姑都要耍弄如此伎倆的話,那我旁門衰落,真就是不可避免了,我也無話可說,惟有避居南疆,終身不出。薪盡火傳,為我五台派留下一道餘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