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計劃,彼得他們的部隊都要撤迴部落,彼得也要和牧民將軍阿拿馬分別帶著軍隊到大遼國去,把大遼國國內叛亂的情況向部落匯報。彼得也知道,這樣帶著士兵化裝成難民混入大遼,確實麵臨著許多危險,會不會被遼軍發現自己的真實身份。會不會被拉去充軍,因為大遼現在內外交困,不斷征兵征稅,來確保戰爭的勝利。既然辦法是自己想出來的,這艱巨的任務就應當自己承擔。
三天後,彼得他們的軍隊就退迴了草原,和大遼的軍隊在草原上展開了激戰,不分勝負,沒有結局。雙方又在各自地盤部署了大量的兵力,時刻準備著開戰。
但彼得和將軍阿拿馬並沒有跟著軍隊迴部落。而是帶著五百名精明,可以相信的士兵化裝成逃荒的難民,他們都得穿著破爛的衣服,而且身上不能帶錢,得裝窮,不然就會暴露身份。但彼得想了一個辦法,把錢縫在鞋墊裏,等到急需的時候就拿出來花,因此,每個士兵都帶著一雙鞋,裏麵裝著白銀和黃金。這些都不是大問題,關鍵是他們要帶上信鴿,這些信鴿是用來聯係牧民和部落的,難民餓得要死,還帶著信鴿,而且這些信鴿都不吃掉,這就難免會讓人懷疑。除非這些鴿子有著餓死都不能吃的特殊原因,讓彼得他們有正當的理由可以保護它們。所以,彼得又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賦予這些鴿子神秘的色彩,欺騙外人說這是他們部族宗教信仰中供人祭拜的神鳥,是神靈的使者,這樣就有了保護這些信鴿的理由。
為此,彼得特地在軍隊裏挑了幾個通身無一雜毛,毛色光滑雪亮的鴿子,還叫木匠為他們特製幾個籠子,刷上五彩的顏色,把信鴿放進去,然後用黑色布幔把整個籠子蓋上,一切準備就續後。彼得把此次出行的目的、這樣做的原因告訴了隨行的手下,因為彼得覺得與其把他們蒙在鼓裏,不如把真相告訴他們,讓他們更加有幹勁地跟著自己,更何況他們都是些可以相信的人。不然,讓他們傻呆傻呆地、沒有目的地跟著自己,出事的幾率會更大。
幾天後,彼得他們就出發了,目的地是大遼國西河幾公裏外的原始森林。因為那裏人口罕至,官府抓壯丁都不會抓到那兒去,可以長期潛伏在那裏,並且可以及時得到外界消息。一路上,彼得看到了許多難民,都是餓得麵肌瘦,不是為了逃避邊疆戰亂,就是遇上了天災人禍。正如彼得所料想的那樣,許多難民都想吃他們的鴿子,但隨行的士兵都時刻地保護好十來隻鴿子。
走了十幾天的路,彼得他們五百人脫離原來的難民隊伍向西河走去,一路上時常得忍饑挨餓,有時走到旱災嚴重的地方,半天也找不到水喝。每每到了有水的地方,士兵們總要把隨身帶著水壺裝滿水,喝足水,繼續向前走。有時候,也要餓得兩眼冒金星,快走不動了,當地卻什麽都沒有,再多錢也買不到東西吃,池塘裏找不魚,田地裏沒有莊稼,漫山遍野找不到東西,甚至連草根也被挖光了。他們也熬下來,依然沒有吃了鴿子。
這一天,彼得他們來到了一郊外小鎮,一行人在樹林裏休息,幾個士兵跑到鎮上去買吃的,給大家夥帶迴來。彼得他們在叢林裏休息,突然聽到了外麵有馬跑過的聲音,往外一看,一大群士兵打這兒路過,手裏拿著長茅,帶頭的是一軍官,騎在馬上,後麵還跟著一大群男丁。哦,他們是來捉壯丁的,路過這裏,
彼得的手下買了包子迴來,碰上那群士兵,那軍官向手下示意,要他們把彼得的士兵抓了。軍官的手下立馬跑了過來,架了彼得的士兵就往隊伍裏走,包子撒了一地。“救命啊,救命啊,你們幹什麽?”士兵叫了起來。
“你們幹什麽。”彼得終於跳了出來。
“呀,還有一個,也捉起來。”那軍官慢條斯理地說。
軍官的手下又跑了過來,想架走彼得。彼得的好幾十個手下一下子都從路旁的樹林裏竄出來,站在彼得身邊。看到這陣勢,幾個軍官的士兵便不敢上前,盡管他們手裏拿著長槍。“都給我上去,懼怕什麽。”軍官衝手下喊道:“都上去,全都殺了。”
軍官的士兵拿著長槍衝了上來向彼得的手下刺去,彼得接住了一士兵向他刺來的長槍,用力一踹,士兵便倒下了,彼得奪過了長槍,便用它和軍官的士兵拚打起來。一陣搏殺之後,軍官的士兵倒下了幾個,彼得的士兵也死傷了不少。隊伍裏被征去當兵的男丁也趕緊趁亂跑開,軍官慌了,知道迴去一定叫不了差,衝彼得他們叫道:“你們這是要和朝廷作對嗎?你們知道這是死罪麽,還不快繳械投降,饒你們不死。”
這時,彼得的一個士兵憤怒地向那軍官跑來,用長槍刺向軍官,大叫道:“大蟲,你給我下來。”
槍正中了軍官的腹部,軍官立馬從馬上跌落下來。彼得的士兵又抬起腳,用力地踩在了他的胸膛上,一下,兩下……那軍官臉迅速變著色,不到一會,就口吐鮮血,頭歪了下去,眼睛圓瞪,估計已經沒救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你們還不走,你們的軍官已經完了。”殺了軍官的士兵用力支起口吐鮮血的軍官,喊道。
軍官的士兵們聽了這話,都停了手。迴頭看,果然,軍官死了。一位軍官的老兵閉上雙眼,留下了兩行淚。突然,睜開眼,大叫一聲,便拿長槍衝向彼得。沒想到,他剛跑到彼得麵前,彼得就把長槍刺了上去,老兵自己撞到了槍頭上,槍穿過了盔甲,穿過了老兵的身體,彼得抬起腳,用力把老兵從槍上踹下來,血染紅了槍。軍官的士兵都害怕了,扔下了手中武器,一個個四散跑開了。
彼得的手下把剛才撒了一地的包子撿了起來,擦了幹淨,分給每一個人。“你們還吃!我們這迴可闖了禍,趕緊收拾上路,等一下官府的人就追來了。”彼得說。
於是,他們又趕緊上路,一路上都是跑過去的,他們想隻要到了西河大概就可以逃過追捕,但是西河離這兒還有幾十公裏。果然,軍官的士兵跑去報官,縣令立即關了城門,通緝了彼得他們一夥人。可是,那已經太晚了,彼得已經逃出了他們的視線,來到了西河。
在西河,彼得他們走到了原始森林的深處,他們打算駐紮在這千百年來人跡罕至的地方。因此他們五百人砍伐了森林的樹木,來建造房屋。餓了就吃溪河的魚,捕樹林裏的動物吃。但他們也不能完全脫離外界,獨立生活。因為他們遠道而來,不是為了在這裏定居,而是為了和外界聯係,得知大遼國什麽時候發生叛亂,向部落,草原的戰略判斷提供確切的情報。所以,彼得總叫他的部下砍伐森林裏的樹木,運到附近的小鎮販賣,一來可以多添點錢財,用於不時之需。二來可以充分和外界聯係,了解他們想要的信息和民情。
同時,牧民將軍阿拿馬也率領五百人到達了西河的下遊地區,在那裏駐紮下來。彼得在北,阿拿馬在南,隻要大遼國內發生叛亂,彼得和阿拿馬將軍就可以及時向草原和部落提供確切消息。但彼得始終覺得這樣消息不能及時傳到部落,因為如果大遼國內發生了內亂,傳到彼得他們的耳裏,至少也要幾天的時間,彼得他們得知消息後,又必須向部落和草原傳送消息,信鴿從彼得和阿拿馬的根據地飛到草原,同樣需要十幾天的時間。這樣一來,從內亂的發生到草原和部落接到消息,再到采取措施支援大遼的內亂勢力,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這讓彼得覺得大大的不妥。大遼的內亂是否能在大遼朝廷的強力鎮壓下,堅持一個多月,這實在令人懷疑,彼得對此也始終不放心。
在西河已經有一年多了,大遼國依然沒有發生內亂,彼得正懷疑是不是這樣幹等著不是辦法。部落和草原牧民也來了信,催促彼得他們趕緊提供情報,但彼得這確實沒有得到任何大動亂的消息。平時的時候一年半載就可以聽到大遼國裏發生這樣那樣的起義,現在反而沒有聽到。所以部落裏比爾向彼得來信說,應該把耳目分布得更廣一些,以便讓消息來得更快,更及時。彼得也確實這麽想,隻不過是人手不夠,不能再開枝散葉,而且彼得也不敢冒險,不敢招募當地難民來投靠他,因為這樣做太冒險了。萬一消息走漏,萬一被大遼國知道了他們行蹤和目的,那他豈不是不能迴到部落,而且不小心還會死在大遼。
最後,彼得給比爾迴了信,說他不敢冒然在外地發展勢力,也不敢相信沒有同自己同甘共苦過的外人,叫比爾派來士兵人手。結果,比爾也給彼得迴了信,在信中臭罵了彼得,說他在這件事的處理上太畏手畏腳,不像平日裏能做大事的他,像個娘們一樣。但罵歸罵,為了不影響他們的大計劃,比爾還是派了近千百名士兵去壯大彼得在大遼的勢力。
就在派遣的軍隊還沒到達西河,彼得就按捺不住了,於是他又想了一點子(真是點子高手啊!),收買並要挾了民間的教派,神巫,方士到處散布大遼命將不久矣,氣數將盡的謠言,弄得人心惶惶。最後,連各地土豪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一時間全國上下傳得沸沸揚揚。大遼朝廷迅速起了迴應,追查謠言的製造者,責任最終落到了彼得的頭上,但追查的一路,殺的人成千上萬,血流成河,沒想到一句話就驚起了滿城風雨,彼得這迴是不想動手都不行了。
於是,彼得率領了他的千人軍隊揭竿而起,輾轉各縣發動起義。彼得沒想到自己消極等待了一年多,最終發動起義的人是自己。起義爆發後,他馬上給部落和草原捎了信,叫草原和部落的盟軍趕緊采取軍事行動救援配合他們,在南方的阿拿馬也跟著揭竿而起。
部落和草原的盟軍為了援助彼得和阿拿馬在大遼的起義,傾盡了所有兵力攻打大遼,使遼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對外征戰上。但任憑盟軍怎麽打,大遼的皇帝還是下定決心要先平定內亂,再集中力量對外。此時,彼得的軍隊正輾轉各地,沒到一個地方,就打一下,解散了一個個工地,殺了當地的行政官,收了他們的兵權,用這樣的方法來壯大自己的力量。實在不行了,打不下去就轉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為彼得在南方的勢力太弱,隨時有可能被剿死,所以得不斷跑著。另外,比爾他們要打痛了大遼,讓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對外抗戰上,這需要時間。在這期間,彼得就得就得不停地逃避大遼官方的逮捕追殺,為自己的起義爭取時間。
後來,在部落和草原的戰略支持,使得彼得在大遼的勢力得以發展生存下去,並且占領了大遼國家東南部大片大片的荒蕪沿海地區,那裏沿綿不斷盡是山和雨林。彼得在那建立了政權,立了國,自封為王。而同在大遼領導起義的將軍阿拿馬卻在戰爭中死與非命,他的手下餘黨有些歸順大遼的,有的被殺的,剩下的大部分都逃到了彼得旗下,成了彼得的得力助手,彼得的軍隊也從一千多人發展到幾萬士兵的大軍。
隨後,大遼又對彼得在南方的勢力進行封鎖後,在東南方築了長城,抵禦了彼得的勢力擴張。於是,局勢又發生了變化,戰爭進入相持的階段,大遼的關門打狗政策,再也沒能成功,彼得在南方的勢力也不能再發展下去。彼得漸漸發覺東南方好似一個巨大的沼澤地,拖住了自己的後腿,並且越陷越深,迴家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轉眼間,三年就過去了,在這多少個日夜,彼得都在煎熬中等待。他多麽想能夠帶著軍隊迴到部落去,和家人團聚。軍隊裏有許多士兵都是跟著彼得來到了南方,他們也想迴家,還有草原牧民士兵,也是日夜盼著迴家,畢竟藍天白雲,一望無際的草原才是他們的家。這樣,彼得就時常告訴他的部下和士兵,要想迴家就必須打勝戰,隻有徹底勝利了,迴家的日子就到了。而這時候,彼得已經三十歲了,但他身邊一直沒有個女人。但其實,他也不想,因為他心裏還念想著他的老婆瑪雅氏。他依然堅信,他和瑪雅氏會有再見麵的一天,畢竟,他深愛的是瑪雅氏,愛到深處,即使分開了,以前在一起的感覺還是忘不掉的。而且,他曾經對士兵們說過,不等到打勝戰迴家的那一天,決不近女色,不碰女人。他願意同士兵們一起同甘共苦,共同為迴家的夢想而戰!
直到彼得帶著軍隊來大遼的第六個年頭,這一年的夏天天氣十分異常,特別的幹旱。整個大陸都在焦急地等待雨水,可是季風就偏偏不來。到了應該收成的季節,大遼的全國各地區都顆粒無收,有的地方連一粒米都沒上交,就硬著頭皮伸手向朝廷要糧。情況好一點的省份,也沒有交一點糧食,一點錢,因為自救都來不及了。結果,國家大開了糧倉救濟百姓。緊接著就是所有的地區都相繼爆發了天災人禍,蝗蟲成群地出現在田間,掃光了所有莊稼。鼠疫一個省接一個省的發生,因疾病而死的人成千上萬。到了年末之際,統治者最不想看到的情況就發生了,街上滿是餓死的屍骨,活著的人倒在冰冷石階上,上演著人吃人,人殺人的場景。
這樣的情況在彼得的部落和草原也不例外,由於幹旱,草原成片成片地枯萎,牧民放牧的牛羊相繼死去,隻能被迫減少牧畜的數量。牧民們為了得到水源,需要向內陸遷移,尋找水源。但是,卻遭到大遼的阻撓,因此,雙方的矛盾又一次激化了,戰爭更加頻繁了。
而彼得的部落裏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況,由於沒有足夠的水進行灌溉,深居在沙漠裏的綠洲正在逐漸消失,部落裏的水庫和貫通全部落坎兒井幾近幹涸。僅管如此,部落裏的日子依然過得去,隻是很艱辛,得用黃金和外界交換水,這在以前還是從未遇到的。幹旱的日子,使得部落和遊牧部落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密,酋長主動派人給遊牧民族修建蓄水庫,幫助他們獲得水來灌溉來之不易的草地。遊牧部落也主動幫助彼得他的部落緩解缺水帶來的壓力——讓彼得部落裏三十五歲以下的,十五歲以上的男丁到他們部落裏服兵役,幫助他們對付遼人。這樣大批的人就遷出了部落,大大緩解了部落裏用水的壓力。
在東南方的彼得也一樣。雖然,說在南方的情況要好一些,但也讓彼得夠頭痛的。因為幹旱的關係,彼得管轄的地區出現了特大的蝗蟲災害,啃食了大量莊稼,荒廢的土地多了,饑民也增多了,並且越來越多。因為彼得的政權剛剛建立不久,沒有多少濟糧可以救濟災民。但災民的人數卻在不斷增多,每天都從各個地方傳來又有饑民餓死的事情,南方的人口本來就不多,自己的政權又是建起不久,就遇上了這樣的情況,這就讓彼得越來越頭痛。
這一天,彼得在自己的宮殿裏看著掛在牆壁上的地圖發呆,旁邊站的是他任命的丞相阢岩,原先是大遼的貧民,跟隨彼得起義,四處征戰,成了彼得的左右臂之一,後被任命為丞相。丞相和彼得在無數次征戰中建立了深厚感情,丞相常常在部下麵前提起彼得,大王,常常獨自一個看著行宮裏牆壁上掛著的疆域地圖,一邊看一邊思考,有時候一看就是半天。他總會站在大王旁邊,總沒有打斷他。
“阢岩,現在我國境內到處都是難民,你說應該怎麽辦?”彼得終於說話了。
“大王,我看您無須過分焦急,現在大遼國也是一樣,全國上下都雞犬不寧。”丞相說。
“你錯了,丞相,正因為大遼國也是這樣,那我們更應該讓百姓安居樂業。不然,我們和大遼國的朝政有什麽區別?如果,我們再沒有想出辦法,恐怕我們就永遠無法富強。國家無法強盛,我們拿什麽和大遼鬥,什麽時候才能打迴家?”彼得說。
“那大王,您有什麽計策呢?”阢岩說。
“如果有,我又何需如此煩惱,又何必叫你前來和我一同議事。”彼得說:“你有什麽想法嗎?”
丞相走上了台階,到了彼得身旁說:“我們在南方,就這一點。我認為,當今天下的狀況,對我們南方是大大的有利。”
“怎麽講?”彼得說。
“大王,您看,我國東部都是沿海地區。往內陸有一望無際的森林,往東部是茫茫的海洋,這一點在我看來,簡直就是上帝對我們的恩賜。大王,你可能沒有注意到我們東部的海,因為您是常年生活在內陸的。不明白大海對我們的作用,但其實,我是心知肚明的……”丞相手指著地圖說。
彼得笑笑說:“你就直接說吧,別半天搭不上邊。”
“我認為,大王,你不應該想著把勢力重點往西麵發展。這幾年天災人禍都在西邊,這樣是發展不起來的。我們可以把重點放在東南的開發上,第一,這裏沿海漁業發達,但造船業落後。臣一直在想,如果,這裏的幾個漁村發展起來了,我們可以從海上得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從海上可以運迴大量魚或者海帶等食物,然後,通過這條河,把東西送到上遊。補給西部的資源貧乏,緩解天災帶來的饑荒。再者,如果大王大力發展造船業,振興漁業,並且上麵的方法也行得通的話。我們和大遼的實力就會越拉越大。天災將迅速消耗大遼的實力。而我們憑借大海,卻得到迅速發展。而且,依臣看,這樣的天災還將持續幾年,不會那麽快就結束,從這看來,我們確實有發展東南部經濟的必要。”丞相指著地圖說。
“好,好,你說得太好了。”彼得從自己的寶座上走了下來,拍著丞相的肩膀,欣喜地說:“你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大王,過獎了,臣的智慧,怎麽能和大王您比呢?”丞相說。
彼得擺擺手,說:“你算是解開了我多日的憂患,何必過謙呢?”
“那大王,您下一步要怎麽做呢?”丞相笑著說。
彼得站在地圖前,想了一會,張著手掌拍著地圖說:“要實施你的想法,我打算在沿海的幾個地方,設置船舶製造司,集中各地的匠人,有經驗的造船師一起製造船舶。另外,發展漁民經濟,我會把大量人口遷到沿海漁村。不久之後,這裏定能發展成沿海的大城市。”
“大王,能這樣安排,臣也沒什麽意見了,臣隻能祝賀大王江山永固。臣等就能看到大王您一統天下的盛世了。”
“哈,哈,哈……”彼得在宮殿裏放聲大笑,拱著手說:“托丞相的福,托丞相的福。”
兩個月後,彼得來到了沿海的船舶製造司,巡查他們的工作落實得怎麽樣。彼得打算打造一隻大船隊,有三四百隻船,這樣船隊就可以遠航捕魚了。
彼得來到了木匠的工作室,數百名木匠都聚集在一塊圍著一隻快做完的船工作,地麵上堆滿了厚厚的一層木屑。大船有五十多米長,十幾米寬。這是船隊中最大船之一,像這樣大的船總共隻有兩隻。
木匠們看到彼得進來了,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站了起來,給彼得問好。彼得隻好說:“你們繼續工作吧,我隻是看看。”
接著,彼得有問船舶製造司的最高長官說:“進度怎樣了。”
“都已經快完工了,兩艘大船已經基本完成,剩下的是一些隨行的艦隊,一些小船的製造。”
“哦,這樣啊,那要多少天才能完工。”彼得又問。
“半個月左右吧。”
“恩,不錯。”彼得走出了工作室的門,說:“我想看看附近漁民的生活。”
當地的行政官帶著彼得來到了碼頭,這裏停泊著漁民們的漁船。男女老少正在不停地忙碌著,從靠岸的漁船上搬走一筐筐的魚,海麵上吹來一陣陣帶著海洋氣息的風。彼得抬著頭,看著遠方在浪潮中搖擺的漁船出了神。
十幾天過去了,大船隊已經完工了,將進行首次遠航。船隊在海麵上一直走了幾天幾夜,不停地打撈魚。因為船隊要在海上航行幾天幾夜,為了保證捕到的魚能夠長時間保存,並送到內陸地區。漁船一捕到魚就對魚進行處理,剖去內髒,用海水清洗幹淨,在漁船上用海水蒸熟。再放到甲板上曬幹,幾天後迴到了岸上,再取下來,送到內陸地區。
船隊終於進入了港口,並沒有停留多久,又沿著河流把魚等海產品送到了內地幾個重災的地區。這時候,各地江麵盡是來來往往的船隻絡繹不絕,也有的地方,實在走不了水路,改用了馬車載著一筐筐的魚送到了目的地。
災區的難民都聚集到江邊或是大道旁,都拿到了魚,欣喜若狂。有些年邁的老人手捧著魚,熱淚盈眶,跪在地上,高唿大王萬歲。這是因為他們在常年裏,吃到魚,也就不過幾迴。沒想到在這天災人禍的年月裏,能吃到南方來的魚。他們都把能做到這一切的人奉為神靈。從此,彼得在他們的人民心中的形象越來越高大。
為了恢複受災地區的經濟,使人民遠離饑荒。彼得讓容易發生災害的地方,讓他們減少糧食生產,因為那裏多洪澇災害,糧食收入不定。鼓勵他們發展商業,特別是紡織業,讓他們種植桑樹,養蠶,發展紡織業。把生產的絲織品運到南方,南方和沿海地區則相應地發展農業,種植水稻,魚業,以滿足北方的需求。另外,為了避免洪澇災害,彼得又大力興修了水利,滿足農業發展需要。
經過幾年的努力,各地經濟又有了明顯的上升,呈現了一片繁華的景象。而大遼國的衰敗依舊。和彼得的國度接壤的邊疆,不少遼國人冒著生命危險越過邊境逃到了彼得的國度,隻是為了尋求穩定安全的生活。這時候一個龐大的計劃又在彼得心中開始醞釀。
三天後,彼得他們的軍隊就退迴了草原,和大遼的軍隊在草原上展開了激戰,不分勝負,沒有結局。雙方又在各自地盤部署了大量的兵力,時刻準備著開戰。
但彼得和將軍阿拿馬並沒有跟著軍隊迴部落。而是帶著五百名精明,可以相信的士兵化裝成逃荒的難民,他們都得穿著破爛的衣服,而且身上不能帶錢,得裝窮,不然就會暴露身份。但彼得想了一個辦法,把錢縫在鞋墊裏,等到急需的時候就拿出來花,因此,每個士兵都帶著一雙鞋,裏麵裝著白銀和黃金。這些都不是大問題,關鍵是他們要帶上信鴿,這些信鴿是用來聯係牧民和部落的,難民餓得要死,還帶著信鴿,而且這些信鴿都不吃掉,這就難免會讓人懷疑。除非這些鴿子有著餓死都不能吃的特殊原因,讓彼得他們有正當的理由可以保護它們。所以,彼得又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賦予這些鴿子神秘的色彩,欺騙外人說這是他們部族宗教信仰中供人祭拜的神鳥,是神靈的使者,這樣就有了保護這些信鴿的理由。
為此,彼得特地在軍隊裏挑了幾個通身無一雜毛,毛色光滑雪亮的鴿子,還叫木匠為他們特製幾個籠子,刷上五彩的顏色,把信鴿放進去,然後用黑色布幔把整個籠子蓋上,一切準備就續後。彼得把此次出行的目的、這樣做的原因告訴了隨行的手下,因為彼得覺得與其把他們蒙在鼓裏,不如把真相告訴他們,讓他們更加有幹勁地跟著自己,更何況他們都是些可以相信的人。不然,讓他們傻呆傻呆地、沒有目的地跟著自己,出事的幾率會更大。
幾天後,彼得他們就出發了,目的地是大遼國西河幾公裏外的原始森林。因為那裏人口罕至,官府抓壯丁都不會抓到那兒去,可以長期潛伏在那裏,並且可以及時得到外界消息。一路上,彼得看到了許多難民,都是餓得麵肌瘦,不是為了逃避邊疆戰亂,就是遇上了天災人禍。正如彼得所料想的那樣,許多難民都想吃他們的鴿子,但隨行的士兵都時刻地保護好十來隻鴿子。
走了十幾天的路,彼得他們五百人脫離原來的難民隊伍向西河走去,一路上時常得忍饑挨餓,有時走到旱災嚴重的地方,半天也找不到水喝。每每到了有水的地方,士兵們總要把隨身帶著水壺裝滿水,喝足水,繼續向前走。有時候,也要餓得兩眼冒金星,快走不動了,當地卻什麽都沒有,再多錢也買不到東西吃,池塘裏找不魚,田地裏沒有莊稼,漫山遍野找不到東西,甚至連草根也被挖光了。他們也熬下來,依然沒有吃了鴿子。
這一天,彼得他們來到了一郊外小鎮,一行人在樹林裏休息,幾個士兵跑到鎮上去買吃的,給大家夥帶迴來。彼得他們在叢林裏休息,突然聽到了外麵有馬跑過的聲音,往外一看,一大群士兵打這兒路過,手裏拿著長茅,帶頭的是一軍官,騎在馬上,後麵還跟著一大群男丁。哦,他們是來捉壯丁的,路過這裏,
彼得的手下買了包子迴來,碰上那群士兵,那軍官向手下示意,要他們把彼得的士兵抓了。軍官的手下立馬跑了過來,架了彼得的士兵就往隊伍裏走,包子撒了一地。“救命啊,救命啊,你們幹什麽?”士兵叫了起來。
“你們幹什麽。”彼得終於跳了出來。
“呀,還有一個,也捉起來。”那軍官慢條斯理地說。
軍官的手下又跑了過來,想架走彼得。彼得的好幾十個手下一下子都從路旁的樹林裏竄出來,站在彼得身邊。看到這陣勢,幾個軍官的士兵便不敢上前,盡管他們手裏拿著長槍。“都給我上去,懼怕什麽。”軍官衝手下喊道:“都上去,全都殺了。”
軍官的士兵拿著長槍衝了上來向彼得的手下刺去,彼得接住了一士兵向他刺來的長槍,用力一踹,士兵便倒下了,彼得奪過了長槍,便用它和軍官的士兵拚打起來。一陣搏殺之後,軍官的士兵倒下了幾個,彼得的士兵也死傷了不少。隊伍裏被征去當兵的男丁也趕緊趁亂跑開,軍官慌了,知道迴去一定叫不了差,衝彼得他們叫道:“你們這是要和朝廷作對嗎?你們知道這是死罪麽,還不快繳械投降,饒你們不死。”
這時,彼得的一個士兵憤怒地向那軍官跑來,用長槍刺向軍官,大叫道:“大蟲,你給我下來。”
槍正中了軍官的腹部,軍官立馬從馬上跌落下來。彼得的士兵又抬起腳,用力地踩在了他的胸膛上,一下,兩下……那軍官臉迅速變著色,不到一會,就口吐鮮血,頭歪了下去,眼睛圓瞪,估計已經沒救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你們還不走,你們的軍官已經完了。”殺了軍官的士兵用力支起口吐鮮血的軍官,喊道。
軍官的士兵們聽了這話,都停了手。迴頭看,果然,軍官死了。一位軍官的老兵閉上雙眼,留下了兩行淚。突然,睜開眼,大叫一聲,便拿長槍衝向彼得。沒想到,他剛跑到彼得麵前,彼得就把長槍刺了上去,老兵自己撞到了槍頭上,槍穿過了盔甲,穿過了老兵的身體,彼得抬起腳,用力把老兵從槍上踹下來,血染紅了槍。軍官的士兵都害怕了,扔下了手中武器,一個個四散跑開了。
彼得的手下把剛才撒了一地的包子撿了起來,擦了幹淨,分給每一個人。“你們還吃!我們這迴可闖了禍,趕緊收拾上路,等一下官府的人就追來了。”彼得說。
於是,他們又趕緊上路,一路上都是跑過去的,他們想隻要到了西河大概就可以逃過追捕,但是西河離這兒還有幾十公裏。果然,軍官的士兵跑去報官,縣令立即關了城門,通緝了彼得他們一夥人。可是,那已經太晚了,彼得已經逃出了他們的視線,來到了西河。
在西河,彼得他們走到了原始森林的深處,他們打算駐紮在這千百年來人跡罕至的地方。因此他們五百人砍伐了森林的樹木,來建造房屋。餓了就吃溪河的魚,捕樹林裏的動物吃。但他們也不能完全脫離外界,獨立生活。因為他們遠道而來,不是為了在這裏定居,而是為了和外界聯係,得知大遼國什麽時候發生叛亂,向部落,草原的戰略判斷提供確切的情報。所以,彼得總叫他的部下砍伐森林裏的樹木,運到附近的小鎮販賣,一來可以多添點錢財,用於不時之需。二來可以充分和外界聯係,了解他們想要的信息和民情。
同時,牧民將軍阿拿馬也率領五百人到達了西河的下遊地區,在那裏駐紮下來。彼得在北,阿拿馬在南,隻要大遼國內發生叛亂,彼得和阿拿馬將軍就可以及時向草原和部落提供確切消息。但彼得始終覺得這樣消息不能及時傳到部落,因為如果大遼國內發生了內亂,傳到彼得他們的耳裏,至少也要幾天的時間,彼得他們得知消息後,又必須向部落和草原傳送消息,信鴿從彼得和阿拿馬的根據地飛到草原,同樣需要十幾天的時間。這樣一來,從內亂的發生到草原和部落接到消息,再到采取措施支援大遼的內亂勢力,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這讓彼得覺得大大的不妥。大遼的內亂是否能在大遼朝廷的強力鎮壓下,堅持一個多月,這實在令人懷疑,彼得對此也始終不放心。
在西河已經有一年多了,大遼國依然沒有發生內亂,彼得正懷疑是不是這樣幹等著不是辦法。部落和草原牧民也來了信,催促彼得他們趕緊提供情報,但彼得這確實沒有得到任何大動亂的消息。平時的時候一年半載就可以聽到大遼國裏發生這樣那樣的起義,現在反而沒有聽到。所以部落裏比爾向彼得來信說,應該把耳目分布得更廣一些,以便讓消息來得更快,更及時。彼得也確實這麽想,隻不過是人手不夠,不能再開枝散葉,而且彼得也不敢冒險,不敢招募當地難民來投靠他,因為這樣做太冒險了。萬一消息走漏,萬一被大遼國知道了他們行蹤和目的,那他豈不是不能迴到部落,而且不小心還會死在大遼。
最後,彼得給比爾迴了信,說他不敢冒然在外地發展勢力,也不敢相信沒有同自己同甘共苦過的外人,叫比爾派來士兵人手。結果,比爾也給彼得迴了信,在信中臭罵了彼得,說他在這件事的處理上太畏手畏腳,不像平日裏能做大事的他,像個娘們一樣。但罵歸罵,為了不影響他們的大計劃,比爾還是派了近千百名士兵去壯大彼得在大遼的勢力。
就在派遣的軍隊還沒到達西河,彼得就按捺不住了,於是他又想了一點子(真是點子高手啊!),收買並要挾了民間的教派,神巫,方士到處散布大遼命將不久矣,氣數將盡的謠言,弄得人心惶惶。最後,連各地土豪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一時間全國上下傳得沸沸揚揚。大遼朝廷迅速起了迴應,追查謠言的製造者,責任最終落到了彼得的頭上,但追查的一路,殺的人成千上萬,血流成河,沒想到一句話就驚起了滿城風雨,彼得這迴是不想動手都不行了。
於是,彼得率領了他的千人軍隊揭竿而起,輾轉各縣發動起義。彼得沒想到自己消極等待了一年多,最終發動起義的人是自己。起義爆發後,他馬上給部落和草原捎了信,叫草原和部落的盟軍趕緊采取軍事行動救援配合他們,在南方的阿拿馬也跟著揭竿而起。
部落和草原的盟軍為了援助彼得和阿拿馬在大遼的起義,傾盡了所有兵力攻打大遼,使遼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對外征戰上。但任憑盟軍怎麽打,大遼的皇帝還是下定決心要先平定內亂,再集中力量對外。此時,彼得的軍隊正輾轉各地,沒到一個地方,就打一下,解散了一個個工地,殺了當地的行政官,收了他們的兵權,用這樣的方法來壯大自己的力量。實在不行了,打不下去就轉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為彼得在南方的勢力太弱,隨時有可能被剿死,所以得不斷跑著。另外,比爾他們要打痛了大遼,讓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對外抗戰上,這需要時間。在這期間,彼得就得就得不停地逃避大遼官方的逮捕追殺,為自己的起義爭取時間。
後來,在部落和草原的戰略支持,使得彼得在大遼的勢力得以發展生存下去,並且占領了大遼國家東南部大片大片的荒蕪沿海地區,那裏沿綿不斷盡是山和雨林。彼得在那建立了政權,立了國,自封為王。而同在大遼領導起義的將軍阿拿馬卻在戰爭中死與非命,他的手下餘黨有些歸順大遼的,有的被殺的,剩下的大部分都逃到了彼得旗下,成了彼得的得力助手,彼得的軍隊也從一千多人發展到幾萬士兵的大軍。
隨後,大遼又對彼得在南方的勢力進行封鎖後,在東南方築了長城,抵禦了彼得的勢力擴張。於是,局勢又發生了變化,戰爭進入相持的階段,大遼的關門打狗政策,再也沒能成功,彼得在南方的勢力也不能再發展下去。彼得漸漸發覺東南方好似一個巨大的沼澤地,拖住了自己的後腿,並且越陷越深,迴家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轉眼間,三年就過去了,在這多少個日夜,彼得都在煎熬中等待。他多麽想能夠帶著軍隊迴到部落去,和家人團聚。軍隊裏有許多士兵都是跟著彼得來到了南方,他們也想迴家,還有草原牧民士兵,也是日夜盼著迴家,畢竟藍天白雲,一望無際的草原才是他們的家。這樣,彼得就時常告訴他的部下和士兵,要想迴家就必須打勝戰,隻有徹底勝利了,迴家的日子就到了。而這時候,彼得已經三十歲了,但他身邊一直沒有個女人。但其實,他也不想,因為他心裏還念想著他的老婆瑪雅氏。他依然堅信,他和瑪雅氏會有再見麵的一天,畢竟,他深愛的是瑪雅氏,愛到深處,即使分開了,以前在一起的感覺還是忘不掉的。而且,他曾經對士兵們說過,不等到打勝戰迴家的那一天,決不近女色,不碰女人。他願意同士兵們一起同甘共苦,共同為迴家的夢想而戰!
直到彼得帶著軍隊來大遼的第六個年頭,這一年的夏天天氣十分異常,特別的幹旱。整個大陸都在焦急地等待雨水,可是季風就偏偏不來。到了應該收成的季節,大遼的全國各地區都顆粒無收,有的地方連一粒米都沒上交,就硬著頭皮伸手向朝廷要糧。情況好一點的省份,也沒有交一點糧食,一點錢,因為自救都來不及了。結果,國家大開了糧倉救濟百姓。緊接著就是所有的地區都相繼爆發了天災人禍,蝗蟲成群地出現在田間,掃光了所有莊稼。鼠疫一個省接一個省的發生,因疾病而死的人成千上萬。到了年末之際,統治者最不想看到的情況就發生了,街上滿是餓死的屍骨,活著的人倒在冰冷石階上,上演著人吃人,人殺人的場景。
這樣的情況在彼得的部落和草原也不例外,由於幹旱,草原成片成片地枯萎,牧民放牧的牛羊相繼死去,隻能被迫減少牧畜的數量。牧民們為了得到水源,需要向內陸遷移,尋找水源。但是,卻遭到大遼的阻撓,因此,雙方的矛盾又一次激化了,戰爭更加頻繁了。
而彼得的部落裏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況,由於沒有足夠的水進行灌溉,深居在沙漠裏的綠洲正在逐漸消失,部落裏的水庫和貫通全部落坎兒井幾近幹涸。僅管如此,部落裏的日子依然過得去,隻是很艱辛,得用黃金和外界交換水,這在以前還是從未遇到的。幹旱的日子,使得部落和遊牧部落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密,酋長主動派人給遊牧民族修建蓄水庫,幫助他們獲得水來灌溉來之不易的草地。遊牧部落也主動幫助彼得他的部落緩解缺水帶來的壓力——讓彼得部落裏三十五歲以下的,十五歲以上的男丁到他們部落裏服兵役,幫助他們對付遼人。這樣大批的人就遷出了部落,大大緩解了部落裏用水的壓力。
在東南方的彼得也一樣。雖然,說在南方的情況要好一些,但也讓彼得夠頭痛的。因為幹旱的關係,彼得管轄的地區出現了特大的蝗蟲災害,啃食了大量莊稼,荒廢的土地多了,饑民也增多了,並且越來越多。因為彼得的政權剛剛建立不久,沒有多少濟糧可以救濟災民。但災民的人數卻在不斷增多,每天都從各個地方傳來又有饑民餓死的事情,南方的人口本來就不多,自己的政權又是建起不久,就遇上了這樣的情況,這就讓彼得越來越頭痛。
這一天,彼得在自己的宮殿裏看著掛在牆壁上的地圖發呆,旁邊站的是他任命的丞相阢岩,原先是大遼的貧民,跟隨彼得起義,四處征戰,成了彼得的左右臂之一,後被任命為丞相。丞相和彼得在無數次征戰中建立了深厚感情,丞相常常在部下麵前提起彼得,大王,常常獨自一個看著行宮裏牆壁上掛著的疆域地圖,一邊看一邊思考,有時候一看就是半天。他總會站在大王旁邊,總沒有打斷他。
“阢岩,現在我國境內到處都是難民,你說應該怎麽辦?”彼得終於說話了。
“大王,我看您無須過分焦急,現在大遼國也是一樣,全國上下都雞犬不寧。”丞相說。
“你錯了,丞相,正因為大遼國也是這樣,那我們更應該讓百姓安居樂業。不然,我們和大遼國的朝政有什麽區別?如果,我們再沒有想出辦法,恐怕我們就永遠無法富強。國家無法強盛,我們拿什麽和大遼鬥,什麽時候才能打迴家?”彼得說。
“那大王,您有什麽計策呢?”阢岩說。
“如果有,我又何需如此煩惱,又何必叫你前來和我一同議事。”彼得說:“你有什麽想法嗎?”
丞相走上了台階,到了彼得身旁說:“我們在南方,就這一點。我認為,當今天下的狀況,對我們南方是大大的有利。”
“怎麽講?”彼得說。
“大王,您看,我國東部都是沿海地區。往內陸有一望無際的森林,往東部是茫茫的海洋,這一點在我看來,簡直就是上帝對我們的恩賜。大王,你可能沒有注意到我們東部的海,因為您是常年生活在內陸的。不明白大海對我們的作用,但其實,我是心知肚明的……”丞相手指著地圖說。
彼得笑笑說:“你就直接說吧,別半天搭不上邊。”
“我認為,大王,你不應該想著把勢力重點往西麵發展。這幾年天災人禍都在西邊,這樣是發展不起來的。我們可以把重點放在東南的開發上,第一,這裏沿海漁業發達,但造船業落後。臣一直在想,如果,這裏的幾個漁村發展起來了,我們可以從海上得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從海上可以運迴大量魚或者海帶等食物,然後,通過這條河,把東西送到上遊。補給西部的資源貧乏,緩解天災帶來的饑荒。再者,如果大王大力發展造船業,振興漁業,並且上麵的方法也行得通的話。我們和大遼的實力就會越拉越大。天災將迅速消耗大遼的實力。而我們憑借大海,卻得到迅速發展。而且,依臣看,這樣的天災還將持續幾年,不會那麽快就結束,從這看來,我們確實有發展東南部經濟的必要。”丞相指著地圖說。
“好,好,你說得太好了。”彼得從自己的寶座上走了下來,拍著丞相的肩膀,欣喜地說:“你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大王,過獎了,臣的智慧,怎麽能和大王您比呢?”丞相說。
彼得擺擺手,說:“你算是解開了我多日的憂患,何必過謙呢?”
“那大王,您下一步要怎麽做呢?”丞相笑著說。
彼得站在地圖前,想了一會,張著手掌拍著地圖說:“要實施你的想法,我打算在沿海的幾個地方,設置船舶製造司,集中各地的匠人,有經驗的造船師一起製造船舶。另外,發展漁民經濟,我會把大量人口遷到沿海漁村。不久之後,這裏定能發展成沿海的大城市。”
“大王,能這樣安排,臣也沒什麽意見了,臣隻能祝賀大王江山永固。臣等就能看到大王您一統天下的盛世了。”
“哈,哈,哈……”彼得在宮殿裏放聲大笑,拱著手說:“托丞相的福,托丞相的福。”
兩個月後,彼得來到了沿海的船舶製造司,巡查他們的工作落實得怎麽樣。彼得打算打造一隻大船隊,有三四百隻船,這樣船隊就可以遠航捕魚了。
彼得來到了木匠的工作室,數百名木匠都聚集在一塊圍著一隻快做完的船工作,地麵上堆滿了厚厚的一層木屑。大船有五十多米長,十幾米寬。這是船隊中最大船之一,像這樣大的船總共隻有兩隻。
木匠們看到彼得進來了,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站了起來,給彼得問好。彼得隻好說:“你們繼續工作吧,我隻是看看。”
接著,彼得有問船舶製造司的最高長官說:“進度怎樣了。”
“都已經快完工了,兩艘大船已經基本完成,剩下的是一些隨行的艦隊,一些小船的製造。”
“哦,這樣啊,那要多少天才能完工。”彼得又問。
“半個月左右吧。”
“恩,不錯。”彼得走出了工作室的門,說:“我想看看附近漁民的生活。”
當地的行政官帶著彼得來到了碼頭,這裏停泊著漁民們的漁船。男女老少正在不停地忙碌著,從靠岸的漁船上搬走一筐筐的魚,海麵上吹來一陣陣帶著海洋氣息的風。彼得抬著頭,看著遠方在浪潮中搖擺的漁船出了神。
十幾天過去了,大船隊已經完工了,將進行首次遠航。船隊在海麵上一直走了幾天幾夜,不停地打撈魚。因為船隊要在海上航行幾天幾夜,為了保證捕到的魚能夠長時間保存,並送到內陸地區。漁船一捕到魚就對魚進行處理,剖去內髒,用海水清洗幹淨,在漁船上用海水蒸熟。再放到甲板上曬幹,幾天後迴到了岸上,再取下來,送到內陸地區。
船隊終於進入了港口,並沒有停留多久,又沿著河流把魚等海產品送到了內地幾個重災的地區。這時候,各地江麵盡是來來往往的船隻絡繹不絕,也有的地方,實在走不了水路,改用了馬車載著一筐筐的魚送到了目的地。
災區的難民都聚集到江邊或是大道旁,都拿到了魚,欣喜若狂。有些年邁的老人手捧著魚,熱淚盈眶,跪在地上,高唿大王萬歲。這是因為他們在常年裏,吃到魚,也就不過幾迴。沒想到在這天災人禍的年月裏,能吃到南方來的魚。他們都把能做到這一切的人奉為神靈。從此,彼得在他們的人民心中的形象越來越高大。
為了恢複受災地區的經濟,使人民遠離饑荒。彼得讓容易發生災害的地方,讓他們減少糧食生產,因為那裏多洪澇災害,糧食收入不定。鼓勵他們發展商業,特別是紡織業,讓他們種植桑樹,養蠶,發展紡織業。把生產的絲織品運到南方,南方和沿海地區則相應地發展農業,種植水稻,魚業,以滿足北方的需求。另外,為了避免洪澇災害,彼得又大力興修了水利,滿足農業發展需要。
經過幾年的努力,各地經濟又有了明顯的上升,呈現了一片繁華的景象。而大遼國的衰敗依舊。和彼得的國度接壤的邊疆,不少遼國人冒著生命危險越過邊境逃到了彼得的國度,隻是為了尋求穩定安全的生活。這時候一個龐大的計劃又在彼得心中開始醞釀。